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的安全刀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304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的安全刀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座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食品加工机的安全刀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200320117218.2的中国发明《食品加工机刀架腔与电机支座的连接结构》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机刀架腔与电机支座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机支座和刀架腔,所述刀架腔由刀架和罩杯螺接而成,所述电机支座内壁有至少二个以上的凹槽,所述凹槽沿侧壁延伸至电机支座顶部并开有卡口,凹槽中有推杆,所述推杆底部套有弹簧,所述罩杯外表面设有与推杆数量一致的凸块,在刀架腔与电机支座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凸块通过推杆压紧弹簧旋入所述卡口中。

目前很多食品加工机的刀座和上述专利相同或者类似,大多数都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和杯座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方便,很容易在螺纹旋接的时候发生偏移和错位;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刀座很多还是采用下压即启动刀具旋转的工作方式,在没有安装杯座时,很容易发生误操作而发生刀具旋转,危险性高,而有些采用旋转卡位的刀座结构,则容易发生杯座已经拿掉但是刀座仍然处于卡位状态的情况,刀具无法停止转动,仍然存在使用安全问题,还有待于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使用安全性能更高的食用加工机用的安全刀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的安全刀座,包括有可安装杯体的刀座壳体和可旋转的刀片,所述刀座壳体可转动的安装在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壳体沿周向布置有可随杯体同时向下运动的一个压杆和至少一个活动卡扣,所述压杆和活动卡扣均设置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压杆的一侧还设置有固定卡扣,该固定卡扣具有始终与压杆的侧部相抵的挡部,所述压杆、固定卡扣和活动卡扣可随所述刀座壳体一起转动;所述主机顶部设置有套设于所述刀座壳体之外且与该刀座壳体的顶部齐平的扣圈,该扣圈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压杆和固定卡扣外露的压杆孔以及可供所述活动卡扣外露的卡扣孔,所述扣圈的底部成型有挡筋,所述主机内腔还设置有可弹性复位的触发件;在主机停止工作状态下,所述活动卡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筋相抵而限制所述刀座转动,所述压杆与触发件脱离,所述触发件与可驱动刀片旋转的安全开关相分离;在主机工作状态下,所述活动卡扣的两端与所述挡筋错开而实现所述刀座沿周向转动,所述固定卡扣的挡部与所述挡筋相抵而实现所述刀座的转动限位,所述压杆与触发件相抵压,所述触发件与可驱动刀片旋转的安全开关相抵触并启动安全开关。

为了方便压杆和活动卡扣的安装和定位,作为优选,所述刀座壳体包括有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沿周向开设有可供所述压杆和活动卡扣定位的安装孔,所述下壳体套设于上壳体之外。

为了实现结构紧凑,同时保证杯体、触发件分别和压杆的联动,作为优选,所述压杆包括有一体成型的触压部和第一凸台面,所述触压部外露于所述下壳体的周壁之外,该触压部与触发件的端部相对应,所述第一凸台面内伸于所述上壳体的内腔之中,该第一凸台面与杯体的端面相对应。

为了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保证杯体和活动卡扣的联动,作为优选,所述活动卡扣包括有扣压部和第二凸台面,所述扣压部外露于所述下壳体的周壁之外,所述第二凸台面内伸于所述上壳体的内腔之中,该第二凸台面与杯体的端面相对应。

作为优选,简单地,所述压杆和活动卡扣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立杆,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套设于所述立杆上的第一弹簧。

为了方便加工和安装,作为优选,所述触发件包括有本体、触发端和复位装置,所述压杆的底部和所述本体的顶端相对应,所述触发端与可驱动刀片旋转的安全开关相对应,所述复位装置使得所述触发件的触发端具有始终离开所述安全开关的趋势。

作为优选,简单地,所述触发端可以为沿所述本体向下延伸的立柱,所述复位装置为套设于所述立柱上的第二弹簧。

考虑到受力平衡,保证杯体安装和刀片运行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活动卡扣有两个,所述压杆和两个活动卡扣沿所述刀座壳体的周向均布设置;相应地,所述扣圈上的卡扣孔有两个,且分别开设于每一个对应的活动卡扣位置。压杆、两个活动卡扣分别呈120度设置均布于刀座壳体周向,实现三点定位,保证刀座壳体的受力平衡,以及杯体安装卡位时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刀座采用活动卡扣、固定卡扣和压杆配合组成的安全机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有效避免误动作,提高使用安全性;活动卡扣和扣圈的配合结构,可防止在没有安装杯体的情况下的刀座壳体转动,进而防止误触动压杆,避免刀具误动作;压杆配合固定卡扣的结构既可以使得压杆触发安全开关,又可以在杯体取出而刀座仍处于卡位状态时实现压杆复位,使得刀具及时停止旋转,确保使用安全,提高产品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座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刀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未安装杯体时刀座和主机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动杆和主压杆配合结构示意图(在未安装杯体时)。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安装杯体后刀座和主机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动杆和主压杆配合结构示意图(安装杯体后)。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安装杯体后的刀座使用状态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安装杯体后的刀座使用状态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的安全刀座,该安全刀座包括有刀座壳体、可随刀轴111旋转的刀片11、刀轴密封圈12、刀座密封圈13、耐磨片14、卡簧15和上连接头16,上连接头16和刀轴111尾部固定连接,刀轴密封圈12套设于刀轴111上,刀座密封圈13设置于刀座内,耐磨片14和卡簧15也分别套设于刀轴111上,上连接头16又可与主机9中连接电机输出轴的下连接头配合以形成力矩传递,当主机9工作时,电机输出轴经过下连接头将力矩传递给上连接头16,进而带动刀轴111和刀片11一起旋转,上述刀轴密封圈12、刀座密封圈13、耐磨片14、卡簧15和上连接头16在刀座壳体内的具体设置以及与主机9的连接属于常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的刀座壳体可转动的安装在食品加工机的主机9内,刀座壳体包括有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下壳体22套设于上壳体21之外;刀座壳体沿周向布置有可随杯体91同时向下运动的一个压杆31和至少一个活动卡扣32,为了保持受力平衡,同时保证杯体91安装和刀片11运行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活动卡扣32有两个,压杆31和两个活动卡扣32分别沿刀座壳体的周向均布设置,即两两之间呈120度分布,上壳体21沿周向开设有可供压杆31和活动卡扣32定位的安装孔211;

主机9顶部设置有套设于刀座壳体之外且与该刀座壳体的顶部齐平的扣圈4,该扣圈4上开设有可供压杆31和固定卡扣7外露的压杆孔41以及可供活动卡扣32外露的卡扣孔42,本实施例的卡扣孔42有两个,扣圈4的底部成型有挡筋,主机9内腔还设置有可弹性复位的触发件。

本实施例的压杆31包括有一体成型的触压部311和第一凸台面312,参见图2,触压部311外露于下壳体22的周壁之外,该触压部311与设置于主机9内腔中的触发件的端部相对应,第一凸台面312内伸于上壳体21的内腔之中,该第一凸台面312与杯体91的端面相对应;

压杆31的一侧还设置有固定卡扣7,该固定卡扣7固定设置于上壳体21的外周壁上,固定卡扣7横截面呈L形,该固定卡扣7的L形水平部分能与扣圈4的挡筋相卡配,该固定卡扣7的L形竖直部分形成能够始终与压杆31的侧部相抵的挡部71,压杆31、固定卡扣7和活动卡扣32可随刀座壳体一起转动。

每个活动卡扣32包括有扣压部321和第二凸台面322,扣压部321外露于下壳体22的周壁之外,第二凸台面322内伸于上壳体21的内腔之中,该第二凸台面322与杯体91的端面相对应。

压杆31和活动卡扣32还均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压杆31和活动卡扣32的底部分别成型有立杆6,弹性复位件为套设于立杆6上的第一弹簧61。

本实施例的触发件为截面呈h形的弹性棒,参见图4,该触发件包括有本体51、触发端52和复位装置,触发端52为沿本体51向下延伸的立柱,复位装置为套设于立柱上的第二弹簧53;本体51的顶端511呈斜面设计并和压杆31的底部相对应,触发端52与可驱动刀片11旋转的安全开关8相对应,复位装置使得触发件的触发端52具有始终离开安全开关8的趋势。

在主机9停止工作状态下,活动卡扣32的两端分别与挡筋相抵而限制刀座转动,压杆31与触发件脱离,触发件与可驱动刀片11旋转的安全开关8相分离;在主机9工作状态下,活动卡扣32的两端与挡筋错开而实现刀座沿周向转动,固定卡扣7的挡部71与挡筋相抵而实现刀座的转动限位,压杆31与触发件相抵压,触发件与可驱动刀片11旋转的安全开关8相抵触并启动安全开关8。

现有技术中的食品加工机,一般都是直接往下按压刀座就能启动安全开关8(即主机9电源开关),这样的话在杯体91没有拧进刀座之前,如果操作者触碰到刀座上启动安全开关8的推杆就会让刀具发生转动,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本实施例采用压杆31、固定卡扣7和活动卡扣32的组合并配合扣圈4,形成了一套安全机构,该安全机构的工作原理为:

当杯体91没有装入刀座之前,刀座处于初始状态,压杆31、固定卡扣7、活动卡扣32与扣圈4的配合关系如图3所示,刀座壳体的上平面、活动卡扣32的上平面、压杆31的上平面以及主机9扣圈4的上平面均持平,此时,因为杯体91没有拧进刀座,活动卡扣32不会向下运动,活动卡扣32的两端受到扣圈4的挡筋阻挡,使得刀座无法转动,压杆31的底部和触发件本体51的顶端是错位设置的,两者之间在垂直方向有3-4mm的重合部分,即使按下压杆31也不会触动触发件,主机9的安全开关8无法打开,主机9永远不能工作,可以防止在没有安装杯体91的情况下刀具误动作。

当杯体91安装到刀座上后,刀座处于工作状态,压杆31、固定卡扣7、活动卡扣32与扣圈4的配合关系如图5所示,在杯体91拧入刀座的过程中,杯口挤压压杆31的第一凸台面312和活动卡扣32的第二凸台面322,使得压杆31和活动卡扣32同步往下运动,直到杯体91拧紧,此时,压杆31的上平面和活动卡扣32的上平面均低于扣圈4的上平面,转动刀座,使得活动卡扣32旋入扣圈4之内,并且,活动卡扣32正好抵扣在挡筋的下部,固定卡扣7L形的水平部分也旋入到扣圈4之内同时抵扣于扣圈4的挡筋下部,固定卡扣7的挡部71则正好与挡筋相抵而实现刀座的转动限位;当刀座转动时,压杆31的底部挤压触发件本体51的顶端,使得触发件本体51在垂直方向产生一个推力,由此推动触发件向下运动,进而触发件的触发端52碰到安全开关8,最终启动主机9,刀具开始工作。

在设备正常工作情况下,如果操作者意外旋出杯体91,而刀座却没有复位,此时活动卡扣32仍然抵扣于扣圈4的挡筋下部而无法复位,但是由于固定卡扣7的挡部71作用,压杆31始终是外露于扣圈4之外的,压杆31可以自由活动,一旦杯体91旋出刀座,压杆31的第一凸台面312失去向下的挤压力,压杆31弹性复位,触发件失去压杆31的推力也向上运动而与安全开关8脱离,安全开关8被关闭,主机9电源切断,刀座上的刀具失去动力而停止运动,从而起到保护操作者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两个活动卡扣32的作用是:在没有安装杯体91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刀座放到主机9里后误触动压杆31而启动刀具旋转,从而导致操作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和伤害;本实施例中压杆31的作用是:第一,能够驱动触发件启动安全开关8打开;第二,在刀座没有拧出扣圈4而杯体91已从刀座上脱离的情况下,压杆31能够及时弹性复位,从而切断主机9电源,防止刀具继续旋转伤害到操作者,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