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2483发布日期:2018-08-04 13:4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手。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机械手包括平移装置、吸盘装置。在机械手工作过程中,常通过吸盘装置吸取工件,然后通过平移装置带动吸盘装置连同工件移动。但有时,平移装置对吸盘装置的驱动量会出现误差,容易造成吸盘装置与外界物件剧烈撞击,以导致吸盘装置容易损坏,而影响机械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手,其通过在第一平移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在第二平移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在第三平移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可减缓撞击,以减少吸盘装置的损坏,延长机械手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机械手,包括设置有第一轨道的基座、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轨道上的第一平移板、固定在基座上并用于驱动第一平移板沿第一轨道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平移板上的第一支撑板、连接在第一平移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二轨道、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二轨道上的第二平移板、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并用于驱动第二平移板沿第二轨道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二平移板上的第二支撑板、连接在第二平移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三轨道、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三轨道上的第三平移板、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并用于驱动第三平移板沿第三轨道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三平移板上的第三支撑板、连接在第三平移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的第三复位弹簧、旋转支撑板、固定在第三支撑板上并用于驱动旋转支撑板旋转的旋转气缸、固定在旋转支撑板上的吸盘装置;所述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轨道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三轨道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第二轨道的延伸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油缸;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二油缸;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为第三油缸。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装置包括吸盘承载板、固定在吸盘承载板上的吸盘、连接在吸盘承载板与旋转支撑板之间的多个连接柱。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一螺丝与旋转支撑板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螺丝与吸盘承载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移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活动嵌装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外凸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位于第一凹槽内,且第一复位弹簧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凹槽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外凸部连接;所述第二平移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活动嵌装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外凸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位于第二凹槽内,且第二复位弹簧的其中一端与第二凹槽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外凸部连接;第三平移板上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支撑板具有活动嵌装在第三凹槽内的第三外凸部;所述第三复位弹簧位于第三凹槽内,且第三复位弹簧的其中一端与第三凹槽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外凸部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平移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在第二平移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在第三平移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可减缓撞击,以减少吸盘装置的损坏,延长机械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凹槽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吸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基座;12、第一平移板;13、第一驱动装置;14、第一支撑板;15、第一复位弹簧;16、第一外凸部;17、第一凹槽;21、第二平移板;22、第二驱动装置;23、第二支撑板;24、第二复位弹簧;31、第三平移板;32、第三驱动装置;33、第三支撑板;41、旋转支撑板;42、旋转气缸;51、吸盘承载板;52、吸盘;53、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的一种机械手,包括设置有第一轨道的基座11、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轨道上的第一平移板12、固定在基座11上并用于驱动第一平移板12沿第一轨道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13、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平移板12上的第一支撑板14、连接在第一平移板12与第一支撑板14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15、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4上的第二轨道、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二轨道上的第二平移板21、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4上并用于驱动第二平移板21沿第二轨道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22、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二平移板21上的第二支撑板23、连接在第二平移板21与第二支撑板23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24、设置在第二支撑板23上的第三轨道、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三轨道上的第三平移板31、固定在第二支撑板23上并用于驱动第三平移板31沿第三轨道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32、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三平移板31上的第三支撑板33、连接在第三平移板31与第三支撑板33之间的第三复位弹簧、旋转支撑板41、固定在第三支撑板33上并用于驱动旋转支撑板41旋转的旋转气缸42、固定在旋转支撑板41上的吸盘装置;所述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轨道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三轨道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第二轨道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使用时,可利用第一驱动装置13驱动第一平移板12移动,而在此过程中,若出现第一平移板12移动量有误差而造成吸盘装置与外界物件撞击,而由于在第一平移板12与第一支撑板14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5,可减缓撞击,而同相类似,在第二驱动装置22驱动第二平移板21移动过程中,若出现第二平移板21移动量有误差而造成吸盘装置与外界物件撞击,而由于在第二平移板21与第二支撑板23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24,可减缓撞击,在第三驱动装置32驱动第三平移板31移动过程中,若出现第三平移板31移动量有误差而造成吸盘装置与外界物件撞击,而由于在第三平移板31与第三支撑板33之间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可减缓撞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为第一油缸;第二驱动装置22为第二油缸;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2为第三油缸,以方便于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装置包括吸盘承载板51、固定在吸盘承载板51上的吸盘52、连接在吸盘承载板51与旋转支撑板41之间的多个连接柱53,以方便于制作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53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一螺丝与旋转支撑板4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螺丝与吸盘承载板51连接,从而方便于更换吸盘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移板12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7,所述第一支撑板14具有活动嵌装在第一凹槽17内的第一外凸部16;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5位于第一凹槽17内,且第一复位弹簧15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凹槽17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外凸部16连接。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支撑板14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平移板12的同时,并方便于安装。

所述第二平移板21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板23具有活动嵌装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外凸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24位于第二凹槽内,且第二复位弹簧24的其中一端与第二凹槽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外凸部连接。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二支撑板23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二平移板21的同时,并方便于安装。

第三平移板31上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支撑板33具有活动嵌装在第三凹槽内的第三外凸部;所述第三复位弹簧位于第三凹槽内,且第三复位弹簧的其中一端与第三凹槽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外凸部连接。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三支撑板33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三平移板31的同时,并方便于安装。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