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室门加工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2121发布日期:2018-10-19 22:5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客室门加工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客车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有铰接的,也有牵引挂车型的。有两门、单门式,或备有行李舱。多数客车采用柴油机驱动,目前也有纯电动车,全金属车身。按照乘车人数计算所耗用的能源和所占的道路面积,公共交通车辆要比个人车辆经济,这是许多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客车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世界范围而言,轿车制造和普及比较广泛,因此作为公共交通主体的客车制造业,无论是从设计理念还是设计技术,都表现出相当成熟,欧洲的客车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居世界首位。中国客车业的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客车企业引进的国外客车技术,主要集中在欧日两大系列。典型品牌如郑州宇通、苏州金龙、厦门金龙、上海申沃、丹东黄海等,中国客车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个别厂家年产量已超过万台。

客车在生产时,其客室门需要进行打磨,喷涂油漆等操作,在对客室门进行加工时,现有的固定装置大多只是对客室门进行固定,客室门在翻动和调节角度方面十分麻烦,使用起来及其不方便,无法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客室门加工用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客室门加工用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室门加工用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动槽道,且滑动槽道上活动安装有两个固定装置主体,所述固定装置主体包括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活动安装在滑动槽道内,所述滑动底座的上端焊接有竖直方向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滑动底座的一端焊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转动安装有转轴,且转轴靠近支撑底板中心的一端焊接在支撑板的中部,所述支撑板远离转轴的一侧两端均转动安装有C形夹具,所述安装座远离支撑板的一侧通过支杆焊接有固定圆环,且固定圆环沿圆周等距离设置有贯穿的定位孔,所述转轴靠近固定圆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Z字形转动把手,且Z字形转动把手上设置有固定销。

优选的,所述固定销的位置与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固定销插接在定位孔中。

优选的,所述C形夹具的一侧壁设置有锁紧螺栓,且锁紧螺栓位于C形夹具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紧圆盘。

优选的,所述Z字形转动把手上包裹有防滑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加工室的地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可根据客室门的大小调节两个固定装置主体之间的距离,以满足客室门的固定,客室门通过C形夹具固定,使用者可对整个客室门进行360度的转动,以满足加工需求,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360度转动客室门,并对转动角度进行固定,使得客室门的加工更加便捷,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客室门加工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客室门加工用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客室门加工用固定装置的C形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客室门加工用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底板1,支撑底板1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加工室的地面上,支撑底板1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动槽道2,且滑动槽道2上活动安装有两个固定装置主体,固定装置主体包括滑动底座3,滑动底座3活动安装在滑动槽道2内,滑动底座3的上端焊接有竖直方向的支撑柱4,支撑柱4远离滑动底座3的一端焊接有安装座5,安装座5上转动安装有转轴6,且转轴6靠近支撑底板1中心的一端焊接在支撑板7的中部,支撑板7远离转轴6的一侧两端均转动安装有C形夹具8,C形夹具8的一侧壁设置有锁紧螺栓,且锁紧螺栓位于C形夹具8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紧圆盘,安装座5远离支撑板7的一侧通过支杆焊接有固定圆环9,且固定圆环9沿圆周等距离设置有贯穿的定位孔10,转轴6靠近固定圆环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Z字形转动把手11,Z字形转动把手11上包裹有防滑橡胶套,且Z字形转动把手11上设置有固定销12,固定销12的位置与定位孔10的位置相对应,且固定销12插接在定位孔10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客室门的大小,通过滑动底座3调节两个固定装置主体之间的距离,以满足客室门固定的条件,将客室门通过四个C形夹具8固定在固定装置主体之间,使用者在对客室门进行加工时,可通过Z字形转动把手11对客室门进行360度的转动,便于更加便捷的对客室门进行加工,同时转动到所需角度是,使用者可将固定销12插入固定圆环9的定位孔10中,对客室门的角度进行固定,方便加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