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巷道ST-D风门电动闭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1016发布日期:2019-11-12 23:21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煤矿井下巷道ST-D风门电动闭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门闭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巷道ST-D风门电动闭锁装置。



背景技术:

实现前后风门相互开关闭锁的安全风门是新的《煤矿安全规程》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矿井的建设不断推进,对风门闭锁最基本的要求,闭锁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闭锁适应的工况环环境和条件不同,所以适应性各不相同。由于安装环境制约闭锁功能的情况十分普遍,且风门开启或关闭标识不明显很容易造成误伤。为此,针对矿井井下电源条件完善,具有方便的电源,利用电动闭锁,实现前后两道风门的开关互锁,防止两道风门同时打开造成通风短路,是非常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运行可靠、标识明显、系统维护简单的煤矿井下巷道ST-D风门电动闭锁装置。

一种煤矿井下巷道ST-D风门电动闭锁装置,包括:两道风门,还包括有:控制主机,安装在所述每道风门入口处的声光报警器和安装在所述每道风门上的开闭传感器以及电动推杆,其中:

所述开闭传感器,采集每道风门的开闭状态信息;

所述控制主机,与所述开闭传感器电连接,接收所述开闭传感器采集的每道风门的开闭状态信息且当其中任意一道风门开启时,所述控制主机将发出控制另一风门上的电动推杆执行该另一风门的闭锁信号,待上述开启的风门关闭时,所述控制主机将发出控制另一风门上的电动推杆执行该另一风门的退锁信号,与此同时,所述控制主机还会发出控制每道风门上的声光报警器进行提示的声光提示信号;

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控制主机电连接,接收所述控制主机发出的闭锁信号或退锁信号,执行电动推杆伸出或复位以闭锁或退锁其中任意一道风门;

所述声光报警器,与所述控制主机电连接,接收所述控制主机发出的声光提示信号,发出相应的声光提示。

进一步地,所述每道风门上还分别安装有解锁按钮,所述解锁按钮与所述控制主机电连接,用于当其中任意一道风门的解锁按钮按下后,所述控制主机将发出控制该风门上的电动推杆执行退锁。

进一步地,所述ST-D风门电动闭锁装置还包括有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为控制主机、开闭传感器、电动推杆、声光报警器和解锁按钮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主机为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电源为隔爆兼本安电源。

进一步地,在每道风门门扇的侧部、上部以及中间部均对应设置有一开闭传感器、一电动推杆和一解锁按钮,且在每道风门的入口巷道墙上还分别设置有一声光报警器;另外,所述控制主机和电源设置于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墙上。

进一步地,所述声光报警器的声光提示信号为语音提示和指示灯提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在有电源的矿井下或者其他场所该电动闭锁几乎都可以安装使用;

2、实现前后两道风门的开启互锁,防止两道风门同时打开造成通风短路,且对两道门之间的距离无要求;

3、该电动闭锁装置安装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更换维修方便;

4、该电动闭锁装置标识明显且有语音提示人性化设计维护矿井作业安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巷道ST-D风门电动闭锁装置接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巷道ST-D风门电动闭锁装置第一风门安装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煤矿井下巷道ST-D风门电动闭锁装置,包括:两道风门,控制主机和电源。两道风门分别为第一风门11和第二风门12,所述的控制主机为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电源为隔爆兼本安电源1。

安装在所述每道风门上的开闭传感器、电动推杆以及解锁按钮,即具体结构为:在第一风门11上安装有第一开闭传感器3、第一电动推杆5和第一解锁按钮4;在第二风门12上安装有第二开闭传感器7、第二电动推杆9和第二解锁按钮8。

另外,在每道风门入口处还分别安装有声光报警器,即:第一风门11入口处安装有第一声光报警器6和第二风门12入口处安装有第二声光报警器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煤矿井下巷道ST-D风门电动闭锁装置中,所述开闭传感器,采集每道风门的开闭状态信息。这里具体指的是:第一开闭传感器3采集的是第一风门11的开闭状态信息,同理,第二开闭传感器7采集的是第二风门12的开闭状态信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与所述开闭传感器电连接,接收所述开闭传感器采集的每道风门的开闭状态信息且当其中任意一道风门开启时,所述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将发出控制另一风门上的电动推杆执行该另一风门的闭锁信号,待上述开启的风门关闭时,所述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将发出控制另一风门上的电动推杆执行该另一风门的退锁信号,与此同时,所述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还会发出控制每道风门入口巷道墙上的声光报警器进行提示的声光提示信号。

换句话讲:第一开闭传感器3采集的第一风门11的开闭状态信息和第二开闭传感器7采集的第二风门12的开闭状态信息均发送至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内,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接收上述采集信号后,发出控制第一电动推杆5或第二电动推杆9的闭锁信号或退锁信号;同时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还会发出控制第一声光报警器6和第二声光报警器10进行提示的声光提示信号。

所述声光报警器,与所述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电连接,接收所述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发出的声光提示信号,并发出相应的声光提示,所述声光提示信号为语音提示和指示灯提示。

由于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在发出闭锁信号或退锁信号的过程中,涉及到第一风门11、第一声光报警器6及第一电动推杆5,第二风门12、第二声光报警器10及第二电动推杆9,因此,存在几种控制情形:

第一种:当第一风门11和第二风门12同时关闭时,第一开闭传感器3和第二开闭传感器7均处于关闭状态,信号传递至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控制第一声光报警器6和第二声光报警器10指示灯均亮红灯,无语音提示,第一电动推杆5和第二电动推杆9依据控制主机发出的退锁控制信号后处于退锁状态;

第二种:当第一风门11打开时,第一开闭传感器3将开门信号传递至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发出信号控制第二电动推杆9处于伸出状态,锁定第二风门12,第一声光报警器6指示灯持续亮绿灯,语音播放风门已开,请快速通过提示语音,同时控制第二声光报警器10指示灯持续亮红灯,语音播放对方风门已开,请耐心等待提示语音;

第三种:当第二风门12打开时,第二开闭传感器7将开门信号传递至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发出信号控制第一电动推杆5处于伸出状态,锁定第一风门11,第二声光报警器10指示灯持续亮绿灯,语音播放风门已开,请快速通过提示语音,同时控制第一声光报警器6指示灯持续亮红灯,语音播放对方风门已开,请耐心等待提示语音;

第四种:当上述第一风门11关闭到位时第一开闭传感器3将信号传到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控制第一声光报警器6和第二声光报警器10语音提示关闭,第一声光报警器6和第二声光报警器10指示灯均亮红灯,同时第一开闭传感器3和第二开闭传感器7关闭,信号传递至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发出控制第一电动推杆5和第二电动推杆9退锁信号,第一电动推杆5和第二电动推杆9接收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发出退锁信号后退锁;当上述第二风门12关闭到位时同理。

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电连接,接收所述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发出的闭锁信号或退锁信号,执行电动推杆伸出或复位以闭锁或退锁其中任意一道风门,具体说当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发出的闭锁信号时电动推杆伸出闭锁风门;当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发出的退锁信号时电动推杆复位退锁风门。

上述的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隔爆兼本安电源1、开闭传感器、电动推杆和声光报警器的安装具体位置:

第一开闭传感器3设置于门扇侧部、第一电动推杆5设置于第一风门11门扇上部、第一解锁按钮4设置于第一风门11门扇中间部位、第一声光报警器6设置在进第一风门11巷道墙上;第二开闭传感器7设置于第二风门12门扇侧部、第二电动推杆9设置于第二风门12门扇上部、第二解锁按钮8设置于第二风门12门扇中间部位、第二声光报警器10设置在进第二风门12巷道墙上;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和隔爆兼本安电源1安装在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墙上。

隔爆兼本安电源1分别为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开闭传感器、电动推杆、声光报警器和解锁按钮进行供电。

所述解锁按钮用于风门检修,当其中任意一道风门的解锁按钮按下后,所述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将发出控制该风门上的电动推杆执行退锁,具体分为两种情况:当第一解锁按钮4按下后,信号传递至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发出信号控制第一电动推杆5处于退锁状态;当第二解锁按钮8按下后,信号传递至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本安型风门控制主机2发出信号控制第二电动推杆9都处于退锁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