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箱及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0717发布日期:2019-06-19 00:0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控制箱及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控制箱及机器人。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地面巡检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广泛,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随着功能的增多,控制箱内的控制元器件也相应的增加,这就需要增大控制箱,由于目前大多具有防水性的控制箱均是采用整块大料经铣削加工而成,需要将中间的料掏空便于放置控制元器件,增大控制箱的同时,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在机器人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降低成本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低成本且密封性良好、承重力强的防水控制箱成为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控制箱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控制箱及机器人。

一种控制箱,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顶盖、底盖,以及与所述顶盖、底盖配合固定形成密封空间的侧盖;所述侧盖包括设于所述顶盖、底盖两相对侧的左盖和右盖,以及设于所述顶盖、底盖另一相对侧的前盖和后盖;所述顶盖和底盖均包括面盖以及与所述面盖四周连接且与各侧盖配合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侧盖之间均设有密封件;且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的加强架。

本技术方案的控制箱通过将顶盖、底盖及各侧盖拼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箱体,较之于传统的铣削加工形成的控制箱,不仅用料少、材料成本低、加工成本低,且拆卸方便,提高了控制箱内控制元件的可维护性。另,虽然本技术方案采用拼接方式,但通过增加密封件提高了控制箱的防护等级,保证了密封防水效果。并且,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的加强架,可在控制箱体积较大时,在不增加材料厚度的情况,保证控制箱的承重效果,进一步降低了材料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加强架沿所述顶盖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或者,至少两个所述加强架沿所述顶盖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架为矩形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框架的四个角均通过螺栓与所述顶盖和底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和底盖的侧壁均包括与所述左盖、右盖分别配合的两相对第一侧壁,以及与所述前盖、后盖分别配合的两相对第二侧壁;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呈“工”字型,且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左盖、右盖之间,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用于卡设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工”型槽,所述“工”型槽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匹配;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前盖、后盖之间,且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用于卡设所述第二密封件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长度与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匹配;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两相对“T”型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压紧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底盖,和/或各侧盖的内壁均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加强筋呈”十”字交叉型设置;或者,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至少两条,至少两条所述加强筋分别沿所述顶盖、底盖,和/或各侧盖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底盖,以及各侧盖的外壁均设有耐腐蚀层。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的面盖呈梯形结构,和/或所述底盖的面盖呈梯形结构。

进一步地,各所述侧盖呈梯形结构;或者,各所述侧盖的外壁为平滑的弧面壁。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控制元件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箱,所述控制元件设于所述控制箱内。本技术方案的控制箱通过将顶盖、底盖及各侧盖拼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箱体,较之于传统的铣削加工形成的控制箱,不仅用料少、材料成本低、加工成本低,且拆卸方便,提高了机器人的可维护性。并且,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的加强架,可在控制箱体积较大时,在不增加材料厚度的情况,保证控制箱的承重效果,进一步降低了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述的控制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述的控制箱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述的控制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所述的控制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0、顶盖;11、面盖;12、侧壁;121、第一侧壁;1211、“工”型槽;122、第二侧壁;1221、条形槽;20、底盖;30、左盖;40、右盖;50、前盖;60、后盖;70、密封件;71、第一密封件;72、第二密封件;90、螺栓;91、螺纹孔;92、第一通孔;93、第二通孔;100、加强架;11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控制箱,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顶盖10、底盖20,以及与所述顶盖10、底盖20配合固定形成密封空间的侧盖;所述侧盖包括设于所述顶盖10、底盖20两相对侧的左盖30和右盖40,以及设于所述顶盖10、底盖20另一相对侧的前盖50和后盖60;所述顶盖10和底盖20均包括面盖11以及与所述面盖11四周连接且与各侧盖配合的侧壁12,所述侧壁12与所述侧盖之间均设有密封件70;且所述顶盖10和所述底盖20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顶盖10和所述底盖20的加强架100。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箱通过将顶盖10、底盖20及各侧盖拼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箱体,较之于传统的铣削加工形成的控制箱,不仅用料少、材料成本低、加工成本低,且拆卸方便,提高了控制箱内控制元件的可维护性。另,虽然本实施方式采用拼接方式,但通过增加密封件70提高了控制箱的防护等级,保证了密封防水效果。并且,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所述顶盖10和所述底盖20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顶盖0和所述底盖20的加强架100,可在控制箱体积较大时,在不增加材料厚度的情况,保证控制箱的承重效果,进一步降低了材料成本。

本实施方式的加强架100的数量为一个,当控制箱较大时,可以酌情增加加强架100的数量,即可设置为所述加强架1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加强架100垂直于顶盖10和底盖20,且沿所述顶盖1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或者,至少两个所述加强架100沿所述顶盖10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另,为了不影响控制箱箱内空间,所述加强架100为中空的矩形框架,即矩形框架的长度与顶盖10的宽度匹配,从而加强架100的中空部分不影响控制元件的布置。所述矩形框架的四个角均通过螺栓与所述顶盖10和底盖20固定连接,保证支撑和连接效果。

所述顶盖10或所述底盖20的侧壁围成的区域在所述顶盖10或所述底盖20上的投影小于所述顶盖10和所述底盖20的轮廓,故在各侧盖与顶盖10、底盖20装配完成后,保证了控制箱的防护性能,且更为美观。所述顶盖10和底盖20的侧壁12均包括与所述左盖30、右盖40分别配合的两相对第一侧壁121,以及与所述前盖50、后盖60分别配合的两相对第二侧壁122;所述密封件70包括第一密封件71和第二密封件72;所述第一密封件71呈“工”字型,且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21与所述左盖30、右盖40之间,所述第一侧壁121上设有用于卡设所述第一密封件71的“工”型槽1211,所述“工”型槽1211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侧壁121的长度匹配;所述第二密封件72设于所述第二侧壁122与所述前盖50、后盖60之间,且所述第二侧壁22上设有用于卡设所述第二密封件72的条形槽1221,所述条形槽1221长度与所述第二侧壁122的长度匹配;所述第一密封件71的两相对“T”型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密封件72压紧配合。所述“工”字型的第一密封件71设于”工”型槽1211中,第二密封件72设于条形槽1221中,“工”型槽1211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22的端面设置为开口,即所述“T”型端面为开口端面,当第二密封件72被前盖50、后盖60压紧于顶盖10、底盖20的第二侧壁122上时,所述第一密封件71的两相对“T”型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密封件72的端部侧壁压紧配合,且“T”型端面的侧壁则与顶盖10或底盖20的面盖11内壁紧密接触,保证了控制箱各个角落的密封效果;且由于”工”型槽1211对“工”字型第一密封件71的限位作用,使得在装配安装时,第一密封件71的“T”型端面被一侧的第二密封件72挤压后不会往后退缩或发生蜷曲,降低装配难度,保证装配效果。

所述第一密封件71和所述第二密封件72为密封垫,可为橡胶垫、硅胶垫等密封垫。并且,由于顶盖10和底盖20的侧壁上的各条形槽1221可围成矩形,故本实施方式采用两个矩形密封垫作为第二密封件72,分别与前盖50、后盖60的条形槽1221嵌合。提升了装配效率,降低装配难度。

所述顶盖10、底盖20以及各侧盖通过螺栓90连接,工艺简单,拆装便捷。具体地,所述顶盖10、底盖20的侧壁上设有供螺栓90连接的螺纹孔91,各所述侧盖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91一一对应的第一通孔92。另,也可在各侧盖的内壁增加垂直于其内壁并突出设置的凸台,在凸台上设置螺纹孔91,顶盖10和底盖20的面盖11上设置与各侧盖的螺纹孔91配合的第一通孔92,提高控制箱的连接强度。

为了保证螺栓90穿设于第一通孔92后的密封效果,所述第一密封件71和/或所述第二密封件72上设有与各侧盖上的第一通孔92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93。即所述螺栓90需通过第二通孔93穿过第一密封件71和/或第二密封件72后与顶盖10、底盖20拧紧,保证第一通孔92处的密封效果,提高发防护等级。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连接固定强度,所述螺纹孔91为螺纹盲孔。

为延长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箱的使用寿命,所述顶盖10、底盖20,以及各侧盖的外壁均设有耐腐蚀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相似,区别在于,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顶盖10、底盖20以及各侧盖均为平板结构;而本实施例所述顶盖10的面盖11呈梯形结构;和/或所述底盖20的面盖11呈梯形结构;和/或所述左盖30、右盖40呈梯形结构;和/或所述前盖50、后盖60呈梯形结构。一方面,梯形结构的面盖和侧盖不仅能增大控制箱的容量,且斜面对液体有一定导流作用,当有雨水或其他液体浇淋于控制箱外部时,不会发生液体囤积现象,减小被液体侵蚀入控制箱内部的概率。另外,梯形结构的顶盖10和底盖20具有平面,不影响其水平置于地面上。本实施方式的顶盖10、底盖20、前盖50和后盖60为梯形结构,左盖30和右盖40为平面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将各侧盖中的部分或全部设置为平滑的弧形壁面,同样可增加控制箱容量并实现对液体的导流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加强架10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加强架100且沿所述顶盖1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并且,本实施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控制箱的强度,提高承重能力,所述顶盖10、底盖20,和/或各侧盖的内壁均设有加强筋110,既保证了控制箱强度,又不影响控制箱的外观。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110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加强筋呈“十”交叉型设置;或者,所述加强筋110的数量为至少两条,至少两条所述加强筋100分别沿所述顶盖10、底盖20,和/或各侧盖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左盖30和右盖40的面积较小,故设置两条呈“十”字交叉型设置的加强筋100,而顶盖10、底盖20、前盖50、后盖60的面积较大,故可设置多条均匀间隔设置的加强筋100。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控制元件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箱,所述控制元件设于所述控制箱内。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箱通过将顶盖10、底盖20及各侧盖拼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箱体,较之于传统的铣削加工形成的控制箱,不仅用料少、材料成本低、加工成本低,且拆卸方便,提高了机器人的可维护性。另,虽然本实施方式采用拼接方式,但通过增加密封件70提高了控制箱的防护等级,保证了密封防水效果。并且,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所述顶盖10和所述底盖20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顶盖10和所述底盖20的加强架100,可在控制箱体积较大时,在不增加材料厚度的情况,保证控制箱的承重效果,进一步降低了材料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