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打眼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9864发布日期:2021-01-08 13:4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打眼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坯加工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布料打眼机。



背景技术:

现有衣服服装生产多采用流水生产,其对衣服服装中生产工具都进行了升级更新,例如在布料加工过程中常需要对布料固定位置进行打孔,挡张布料打孔效率低,故现有采用将多层布料叠合,再使用布料打眼机打孔生产即可。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362776u的中国专利“一种服装裁剪定位打孔装置”,其包括底座、加热器、水平仪、中空的压缩杆、限位柱、把手、电机和钻头,底座中部设置通孔,加热器和水平仪安装在底座顶面,压缩杆垂直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面两侧,把手分别安装在压缩杆顶部,电机固定安装在两个把手之间,钻头安装在电机的传动轴上,在钻头下端安装钻杆,下限位套可以根据布料厚度调节下限位,避免钻杆误伤操作面板,固定的下限位套可以预防钻头下滑到加热装置上损坏设备,导向孔避免钻杆过长,转动过快造成的钻杆断裂,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工作时稳定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配备有电机、钻头使得打孔装置沉重,而在使用时为避免因为拖拉打孔装置导致最上层的布料发生位移和褶皱,现在使用打孔装置时是采用抬起打孔装置再移动的方式移动打孔装置,使用较为费力,对多个孔位打孔,来回抬动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布料打眼机,打眼机通过滚轮滚动在布料上移动,替代抬动移动,更为省力,减少工人工作疲劳,且避免布料旋拧纠结导致的打眼位置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布料打眼机,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方压缩杆、电机和钻头,所述底座底面安装有滚轮,且所述滚轮滚动方向有且仅且为两平行的相反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眼机通过滚轮滚动在布料上移动,替代抬动移动,更为省力,减少工人工作疲劳,同时滚动方向有且仅且为两平行的相反方向,在移动打眼机过程中推力方向变化时,避免滚轮多向滚动(工人人手推动力方向不能保存恒定)导致带动布料旋拧纠结、改变打眼位置,并且打眼位置的排序都为直线排布,将滚动方向与打眼位置排列方向对准,移动打眼机时无需转动打眼机,使用更为切合。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包括承重座和压平座,所述压缩杆的下端连接于承重座上,所述承重座包括第一铰接边,所述压平座包括第二铰接边,所述第一铰接边和第二铰接边相邻且铰接,所述第一铰接边和第二铰接边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竖直贯穿的安装槽位,所述滚轮轴心位置与承重座相对固定,且所述压平座下底面和承重座下底面同时与布料相贴时,所述滚轮的下端高于压平座和承重座下底面,所述滚轮的下端低于压平座上表面和承重座上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打眼机放置至确定位置时,平座下底面和承重座下底面同时与布料相贴,滚轮下端与布料向间隔,避免滚轮抵压布料导致布料拉伸变化打眼位置;

而需要移动打眼机时,握持压缩杆带动承重座远离第一铰接边的一侧抬起,继而使得滚轮向下移动与布料上表面相贴,继而支撑承重座,此次推拉压缩杆即可带动打眼机再布料上依靠滚轮滑动;

由此避免滚轮设置对上层布料抵压拉伸降低打眼位置精度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滚轮滚动方向垂直于承重座、压平座铰接转动的转动轴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平座抵压于滚轮滚动方向前或滚动方向后,滚轮管的方向垂直承重座、压平座铰接转动的转动轴心,避免压平座竖直方向上倾斜翘起在布料表面拖来划出压痕,且压平座抵压于滚轮滚动方向后时还可压平滚轮滚动可能残留的压痕(对于柔软材质布料,如带毛布料)。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铰接边和第二铰接边均为直线边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铰接边和第二铰接边之间转动更为顺畅,移动打眼机时,减少承重座抬起翘起时可能出现的第一铰接边和第二铰接边钩挂阻滞转动的可能,使用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重座的底面面积大于压平座的底面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座承接电机、钻头等重量,底座分割时承重座的底面面积大于压平座的底面面积,减少承重座自身和其承重对布料的抵压。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重座位于每一安装槽位内均设置有转动架,所述滚轮同轴连接有转动轴,位于同一所述安装槽位内的滚轮上转动轴与转动架挂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槽位内,拆卸方便,对于本实用新型中滚轮和转动轴使用过程中常接触布料上的线头和断线被绕上,此处方便的拆卸方式,便于对缠绕在滚轮或转动轴上的线头断线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架侧面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贯穿转动架,且所述滑道向转动架内部延伸的一端上连接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贯穿转动架且与滑道之间形成夹角,所述转动轴沿滑道滑动卡入卡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滑过滑道后卡入卡接槽内,减少转动轴在非人为主动取下的情况下掉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道自下而上延伸设置,所述滑道开口朝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承重板以滚轮抵压在布料上时,转动轴受布料向上的支撑力,此处滑道开口朝下,进一步避免转动轴滑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打眼机通过滚轮滚动在布料上移动,替代抬动移动,更为省力,减少工人工作疲劳,同时滚动方向有且仅且为两平行的相反方向,在移动打眼机过程中推力方向变化时,避免滚轮多向滚动(工人人手推动力方向不能保存恒定)导致带动布料旋拧纠结、改变打眼位置,并且打眼位置的排序都为直线排布,将滚动方向与打眼位置排列方向对准,移动打眼机时无需转动打眼机,使用更为切合;

2.当打眼机放置至确定位置时,平座下底面和承重座下底面同时与布料相贴,滚轮下端与布料向间隔,避免滚轮抵压布料导致布料拉伸变化打眼位置;而需要移动打眼机时,握持压缩杆带动承重座远离第一铰接边的一侧抬起,继而使得滚轮向下移动与布料上表面相贴,继而支撑承重座,此次推拉压缩杆即可带动打眼机再布料上依靠滚轮滑动;由此避免滚轮设置对上层布料抵压拉伸降低打眼位置精度的影响;

3.滚轮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槽位内,拆卸方便,对于本实用新型中滚轮和转动轴使用过程中常接触布料上的线头和断线被绕上,此处方便的拆卸方式,便于对缠绕在滚轮或转动轴上的线头断线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打眼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底座的爆炸图。

图4是图3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底座在承重座翘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打眼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电机;2、把手;21、套环;3、压缩杆;4、钻头;5、钻杆;6、加热其;7、底座;71、承重座;711、第一铰接边;72、压平座;721、第二铰接边;73、安装槽位;731、转动架;7311、滑道;7312、卡接槽;74、滚轮;741、转动轴;75、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布料打眼机,包括底座7、加热器、中空的压缩杆3、把手2、电机1和钻头4,其中支撑柱、加热器、中空的压缩杆3、把手2、电机1和钻头4为现有技术,其内部结构可见授权专利cn208362776u的中国专利“一种服装裁剪定位打孔装置”,故在后续对其仅做简单阐述。

其中电机1输出端朝下且于钻头4连接,钻头4连接有钻杆5。把手2分别固定于电机1的两端,把手2背向电机1的一侧还设有套环21。支撑柱数量为二,支撑柱下端垂直固定于底座7的上表面,而两个套环21分别套接且滑动连接于两支撑柱的外侧。

压缩杆3数量为二,两个把手2底面分别连接压缩杆3的上端,支撑柱下端垂直固定于底座7的上表面。加热器套接于钻杆5外侧,且固定于底座7上表面上。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7呈椭圆形,其包括承重座71和压平座72。承重座71和压平座72以平行椭圆长轴的直线进行分割,其中承重座71的面积大于压平座72的面积,支撑柱、压缩杆3以及加热器均固定于承重座71上表面上。

如附图2所示,承重座71上位于底座7椭圆几何中心开有供电钻的钻杆5贯穿的穿孔,承重座71位于压平座72的一侧相邻的边沿为直线边沿,且记为第一铰接边711。

压平座72位于压承重座71的一侧相邻的边沿为直线边沿,且记为第二铰接边721。第一铰接边711和第二铰接边721之间连接有铰链75,铰链75将第一铰接边711和第二铰接边721相铰接,其铰接的转动轴741心平行第一铰接边711。铰链75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铰链75数量为三,等间距布,且中间的铰链75位于底座7椭圆的短轴上。

如附图3所示,同时底座7在第一铰接边711和第二铰接边721之间设有竖直贯穿的安装槽位73,安装槽位73数量根据实际需求如打眼机重量而定,此处安装槽位73数量为二,且分别位于三个铰链75之间的相邻间隙中。

安装槽位73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安装槽位73为矩形,且长度方向与第一铰接边711长度方向平行。安装槽位73内设置有滚轮74,滚轮74的直径均大于承重座71的厚度和压平座72的厚度。滚轮74轴心水平设置且与第一铰接边711相平行,滚轮74滚动方向垂直于第一铰接边711长度方向。滚轮74还同轴设置贯穿有转动轴741,转动轴741与滚轮74转动连接。

如附图4所示,同时安装槽位73位于承重座71的一侧设有转动架731,每一安装槽位73内转动架731数量为二。两个转动架731分别于安装槽为位于承重座71一侧且垂直第一铰接边711的侧面相固定,固定方式根据情况而定,如焊接、螺栓连接等,此处为一体设置。

每一安装槽为内的两转动架731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滚轮74长度,同时两转动架731之间相向面设有凹陷的滑道7311,滑道7311平行第一铰接边711的厚度与转动架731厚度相等,即滑道7311贯穿转动架731。滑道7311自转动架731下边沿背向承重座71倾斜向上延伸设置,其位于转动架731下边沿设有开口,且滑道7311的宽度大于转动轴741的直径。

滑道7311朝向上端一端上弯曲延伸形成卡接槽7312,卡接槽7312与滑道7311之间形成夹角。卡接槽7312贯穿转动架731,且卡接槽7312竖直方向的宽度自延伸方向自小而大。卡接槽7312竖直方向上最小宽度位于卡接槽7312与滑道7311连接的一端,且卡接槽7312竖直方向上最小宽度与转动轴741的直径相等。

滚轮74安装时,由安装槽位73下方向上滑入滑道7311中,再由滑道7311滑入卡接槽7312内进而卡入限位于卡接槽7312内。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结合附图5,打眼机放置至确定位置时,平座下底面和承重座71下底面同时与布料相贴,滚轮74下端与布料向间隔,避免滚轮74抵压布料导致布料拉伸变化打眼位置;而需要移动打眼机时,握持压缩杆3带动承重座71远离第一铰接边711的一侧抬起,继而使得滚轮74向下移动与布料上表面相贴,继而支撑承重座71;

结合附图6,打眼机通过滚轮74滚动在布料上移动,替代抬动移动,更为省力,减少工人工作疲劳,同时滚动方向有且仅且为两平行的相反方向,在移动打眼机过程中推力方向变化时,避免滚轮74多向滚动(工人人手推动力方向不能保存恒定)导致带动布料旋拧纠结、改变打眼位置,并且打眼位置的排序都为直线排布,将滚动方向与打眼位置排列方向对准,移动打眼机时无需转动打眼机,使用更为切合。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