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级救援顶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752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级救援顶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抢险救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级救援顶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恶性事故时有发生,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为此,国内外在抢险救灾工具的研究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最初的手工工具发展到现代的气动工具、液压工具、超高压液压工具。一般工具所使用的双级缸、多级缸多为单作用油缸,一个方向油压工作,另一个方向靠自重或外力复位;双级油缸和多级油缸尽量不采用双作用形式,因为这种形式的油路要求每一级活动油缸都要有兼回油的油路,既在每一个活动油缸的壁上钻与油缸同样长度的深孔,这个油孔不但难度大,废品率高,而且极大的削弱了油缸强度,结果只能再增加油缸的壁厚和成本,因此有必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级救援顶杆装置,将中心油管与二级缸固定在一起,二级缸有杆腔的回油通过中心油管与一级缸有杆腔回油接通,二级缸活塞腔通过过渡活塞上的轴向孔与一级缸活塞腔接通,实现了双级油缸的油液回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双级救援顶杆装置,包括一级缸,所述一级缸的缸体后端设有后盖且两者之间形成油腔A,其前端设有前盖,所述前盖下端与换向阀固定连接, 所述前盖内设有两个与换向阀上的两个出油孔分别连通的油孔F和油孔G,所述一级缸的缸腔内设有既是一级缸的活塞同时又充当二级缸筒体的二级缸,所述二级缸缸腔左端固定有过渡活塞,中心油管左端与过渡活塞固定连接,中心油管右端穿过二级缸的缸腔且位于缸腔内并与二级活塞的中心孔间隙配合,实现二级缸有杆腔的回油通过中心油管与一级缸有杆腔回油接通,二级缸活塞腔通过过渡活塞上的轴向孔与一级缸活塞腔接通。其中,所述一级缸左端端面处固定有板式接头,所述板式接头上的油孔K 一端经油孔J连通到油腔A,油孔K另一端经侧油管内的油孔与前盖上的油孔F接通,所述过渡活塞与二级活塞之间形成油腔B,所述一级缸与二级缸之间形成油腔C,所述二级缸与二级活塞之间形成油腔D,所述二级活塞与中心油管之间形成油腔E,所述过渡活塞端面处制有轴向油孔I,且油孔I与油腔B连通,过渡活塞径向制有的径向油孔L与油腔C连通并最终与油孔G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一级缸采用铝合金制成。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的双级油缸在缸筒壁上钻孔,结构对称,缸筒壁厚减少,加工成本降低,缸体的强度大大提高,其次,采用双向对称的控制按钮,通过控制按钮的行程,满足了超高压小流量的换向要求,实现了工具的快速动作和微动控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二级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心油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双级救援顶杆装置,包括一级缸1,一级缸1采用铝合金制成。所述一级缸1的缸体后端设有后盖2且两者之间形成油腔A,其前端设有前盖3,所述前盖3下端与换向阀4 固定连接,所述前盖3内设有两个与换向阀4上的两个出油孔分别连通的油孔F和油孔G, 所述一级缸1的缸腔内设有既是一级缸1的活塞同时又充当二级缸筒体的二级缸5,所述二级缸5缸腔左端固定有过渡活塞7,中心油管8左端与过渡活塞7固定连接,中心油管8右端穿过二级缸5的缸腔且位于缸腔内并与二级活塞6的中心孔间隙配合,实现二级缸5有杆腔的回油通过中心油管8与一级缸1有杆腔回油接通,二级缸活塞腔通过过渡活塞7上的轴向孔与一级缸活塞腔接通。所述一级缸1左端端面处固定有板式接头10,所述板式接头10上的油孔K 一端经油孔J连通到油腔A,油孔K另一端经侧油管9内的油孔与前盖3上的油孔F接通,所述过渡活塞7与二级活塞6之间形成油腔B,所述一级缸1与二级缸5之间形成油腔C,所述二级缸5与二级活塞6之间形成油腔D,所述二级活塞6与中心油管8之间形成油腔E,所述过渡活塞7端面处制有轴向油孔I,且油孔I与油腔B连通,过渡活塞7径向制有的径向油孔L与油腔C连通并最终与油孔G连通。工作原理先向下按换向阀4的控制按钮11,油泵供的高压油经快速接头112、换向阀4、前盖油孔F、侧油管9、板式接头10、一级缸的油孔J流到油腔A,推动二级缸5向外顶升,与二级缸5固定的过渡活塞7带动二级活塞同时外伸,二级缸5的活塞杆腔C的油经前盖上的油孔G、换向阀4、快速接头1113流回油泵;当二级缸5移动到与前盖3接触,二级缸5停止,油腔A的油经过渡活塞轴向油孔I流到二级活塞的活塞腔B,推动二级活塞继续向外伸出,二级活塞有杆腔D的油经油孔H、油腔E、中心油管8、过渡活塞7的径向油孔L、 二级缸5的有杆腔C、前盖油孔G、换向阀4、快速接头1113流回油泵,直至二级活塞6运动到与二级缸5的内孔定位锥面接触,二级活塞6顶升到最大工作极限,二级活塞6停止。向上抬换向阀4的控制按钮11,供、回油换向,高压供油路变成回油路,油液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双级缸也由向外顶升变为缩合运动;高压油经快速接头112、换向阀4、前盖油孔G到二级缸的有杆腔C,推动二级缸5缩回,二级缸活塞腔的油经一级缸油孔J、板式接头10、侧油管9、前盖油孔F、换向阀4、快速接头1113流回油泵,实现二级缸5的缩回;二级缸5全部缩回,二级活塞杆开始缩回,高压油经换向阀4、前盖油孔G、二级缸5的有杆腔C、过渡活塞 7的径向油孔L、中心油管8、油腔E、油孔H到达二级活塞6的有杆腔D,推动二级活塞6缩回,二级活塞腔B的油经过渡活塞的轴向油孔I、油腔A、一级缸油孔J、板式接头10、侧油管 9、前盖油孔F、换向阀4、快速接头1113流回油泵,直至杆头与二级缸5前端面接触,双级救援顶杆完全缩回,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双级救援顶杆装置,包括一级缸(1),所述一级缸(1)的缸体后端设有后盖( 且两者之间形成油腔A,其前端设有前盖(3),所述前盖C3)下端与换向阀(4)固定连接,所述前盖(3)内设有两个与换向阀(4)上的两个出油孔分别连通的油孔F和油孔G,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缸(1)的缸腔内设有既是一级缸(1)的活塞同时又充当二级缸筒体的二级缸(5), 所述二级缸( 缸腔左端固定有过渡活塞(7),中心油管(8)左端与过渡活塞(7)固定连接,中心油管(8)右端穿过二级缸(5)的缸腔且位于缸腔内并与二级活塞(6)的中心孔间隙配合,实现二级缸( 有杆腔的回油通过中心油管(8)与一级缸(1)有杆腔回油接通,二级缸活塞腔通过过渡活塞(7)上的轴向孔与一级缸活塞腔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救援顶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缸(1)左端端面处固定有板式接头(10),所述板式接头(10)上的油孔K 一端经油孔J连通到油腔A,油孔 K另一端经侧油管(9)内的油孔与前盖C3)上的油孔F接通,所述过渡活塞(7)与二级活塞(6)之间形成油腔B,所述一级缸(1)与二级缸( 之间形成油腔C,所述二级缸(5)与二级活塞(6)之间形成油腔D,所述二级活塞(6)与中心油管(8)之间形成油腔E,所述过渡活塞⑵端面处制有轴向油孔I,且油孔I与油腔B连通,过渡活塞(7)径向制有的径向油孔L与油腔C连通并最终与油孔G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级救援顶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缸(1)采用铝合金制成。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双级救援顶杆装置,一级缸的缸体后端设有后盖且两者之间形成油腔A,其前端设有前盖,前盖下端与换向阀固定连接,前盖内设有两个与换向阀上的两个出油孔分别连通的油孔F和油孔G,一级缸的缸腔内设有既是一级缸的活塞同时又充当二级缸筒体的二级缸,二级缸缸腔左端固定有过渡活塞,中心油管左端与过渡活塞固定连接,中心油管右端穿过二级缸的缸腔且位于缸腔内并与二级活塞的中心孔间隙配合,实现二级缸有杆腔的回油通过中心油管与一级缸有杆腔回油接通,二级缸活塞腔通过过渡活塞上的轴向孔与一级缸活塞腔接通。本实用新型缸筒壁厚减少,缸体强度大大提高,满足了超高压小流量的换向要求,实现了工具的快速动作和微动控制,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A62B99/00GK202151471SQ201120240830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8日
发明者张桂萍, 李宏泉, 罗宗哲 申请人:宝鸡市众安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