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携式过滤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5579发布日期:2019-08-16 22:2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携式过滤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通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拆离式地安装于口罩的可携式过滤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在工业化及交通工具普及的环境中,工厂与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废气,使得环境空气污染日渐严重,而空气中的粉尘或悬浮微粒(PM:Particulate Matter)长期吸入体内,容易引起过敏、气喘、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疾病等健康危害;因此,许多民众在外出时都会随时配戴口罩,以避免过量吸入空气中的杂质,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一般来说,目前市售的口罩主要结构为一罩体及连接于罩体两侧的两弹力绳,其中,罩体用于遮蔽使用者的口鼻部位,能够阻隔口鼻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而且罩体填充有过滤材质,因此当外界空气进入罩体时,空气中的粉尘会附着在罩体中,达到过滤空气中大部分的杂质的目的。

但是,口罩的过滤效果有限,而且无法有效过滤吸附悬浮微粒,因而还是存在危害身体健康的问题,而且,长时间穿戴口罩容易产生闷热及不舒适的问题,反而容易降低使用者穿戴口罩的意愿性。

根据上述传统口罩的缺陷,业者开发出了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558885号,公开了一种可提供口罩进气的空气净化器,其具有一壳体、一风扇组件及一口罩,其中,风扇组件设于壳体中,且风扇组件设有一风扇座、一风扇、一电源及一风扇滤材,使风扇组件能够抽气过滤空气的杂质,而口罩通过一连通管连接于壳体,使过滤后的空气能够直接传输至口罩中,达到呼吸新鲜空气的效果。

但,前述空气净化器于实际配戴时,需将壳体固设在使用者身上,才可达到行动过滤的效果,因而造成使用者随身配戴极为不便;再者,前述空气净化器公开了口罩需通过连通管连接于壳体,若口罩遗失或毁损时,无法配设一般市售的传统口罩,反而需额外花费订购符合装设连通管尺寸的口罩,容易导致降低使用者穿戴空气净化器的意愿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传统口罩以及前述空气净化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携式过滤通风装置,其具有方便携带的效果,而且使用者可将本实用新型可携式过滤通风装置随时拆离式地结合于一般口罩的周缘,能够清净过滤口罩外侧的空气,并且将过滤后的空气排出至口罩内侧,提供使用者呼吸新鲜空气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携式过滤通风装置,其拆离式地装设于一口罩,口罩内侧与使用者间具有一内部空间,可携式过滤通风装置包括一本体及一过滤组件。本体具有一组接结构,本体通过组接结构可拆离式地结合于口罩的周缘,而本体设有一入气部、一出气部及一容置空间,入气部设于口罩的外侧,出气部设于口罩的内侧且连通于内部空间,容置空间连通于入气部与出气部;过滤组件装设于本体的容置空间,并设于入气部与出气部间,过滤组件设有一过滤单元及一抽气单元,过滤单元的一侧设于入气部,过滤单元的另一侧设有抽气单元,使过滤单元位于入气部与抽气单元间,抽气单元抽取口罩的外侧空气,并通过入气部进入本体且流经过滤单元,而过滤后的空气再通过出气部排出至内部空间。

于其中一项实施例中,组接结构弹性夹固于口罩的周缘。

于其中一项实施例中,组接结构包括一第一夹部、一第二夹部及一夹口,夹口设于第一夹部与第二夹部间,第一夹部与第二夹部夹持于口罩的内、外两侧。

于其中一项实施例中,第一夹部于夹口中凸设有多个夹齿,夹齿抵接于口罩的外侧。

于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抽气单元设有一抽取空间及一排气管,排气管设于抽气单元的一侧,且排气管连接于抽取空间与出气部间。

于其中一项实施例中,过滤组件远离口罩设于组接结构的一侧。

于其中一项实施例中,过滤组件设于组接结构中,且相对位于口罩的外侧。

于其中一项实施例中,抽气单元可为微型风扇或鼓风机,而过滤组件还包括电连接抽气单元的一电源单元,电源单元提供抽气单元工作所需的电力。

于其中一项实施例中,过滤单元设有一第一滤芯及一第二滤芯,第一滤芯的一侧设于入气部,第二滤芯远离入气部连接于第一滤芯另一侧,且抽气单元连接于第二滤芯,使第二滤芯设于抽气单元与第一滤芯间。

于其中一项实施例中,第二滤芯的厚度大于第一滤芯的厚度。

借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携带的效果,而且使用者可将本体随时拆离式地结合于口罩周缘,使过滤组件能够清净过滤口罩外侧的空气,并且将过滤后的空气排出至内部空间,提供使用者呼吸新鲜空气的效果。

再者,用户可通过组接结构立即弹性夹固于口罩上,而且组接结构的夹齿还可达到防止本体脱落口罩的目的,以提升本体可稳固且快速安装于口罩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表示电源单元设于第一夹部,且抽气单元与过滤单元远离口罩设于组接结构的一侧。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表示过滤组件远离口罩设于组接结构的一侧。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表示抽气单元与过滤单元设于第一夹部内,且电源单元远离口罩连接于抽气单元的一侧。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表示过滤组件设于第一夹部内,并对应位于口罩的外侧。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剖视图,表示过滤后的干净空气进入阻隔空间中。

图7为本实用新型装设于口罩另一位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口罩;13、出气部;2、外侧;14、容置空间;3、内侧;20、过滤组件;

4、周缘;21、过滤单元;5、内部空间;211、第一滤芯;10、本体;

212、第二滤芯;11、组接结构;22、抽气单元;111、第一夹部;

221、风扇;112、第二夹部;222、抽取空间;113、夹口;223、排气管;

114、夹齿;23、电源单元;12、入气部;24、启动开关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于上述实用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现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对象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组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携式过滤通风装置,其拆离式地装设于一口罩1,本实施例中,口罩1的种类可为一般市售的棉布口罩、活性炭口罩或是不织布口罩,但不限于此;当口罩1穿戴于使用者的脸部时,使口罩1的内侧3与使用者间具有一内部空间5。可携式过滤通风装置包括一本体10及一过滤组件20。

本体10,其外观大致上呈现矩形状,本体10具有一组接结构11,其中,本实用新型主要以不影响用户视线为准则,本体10可直接通过组接结构11拆离式地结合于口罩1的周缘4,于本实施例中,组接结构11弹性夹固于口罩1的周缘4;请参阅图1,本体10设置于口罩1的下缘处;请参阅图7,本体10亦可设置于口罩1左、右两侧。进一步来说,组接结构11具有一第一夹部111、一第二夹部112及一夹口113,夹口113设于第一夹部111与第二夹部112间,且第一夹部111于夹口113中凸设有多个夹齿114,于本实用新型操作组接结构11夹固于口罩1时,第一夹部111与第二夹部112会夹持于口罩1的内侧3及外侧2,且第一夹部111的各夹齿114会抵接于口罩1的外侧2,使被夹固的口罩1部分会容设于夹口113中,如此一来,可达到防止本体10脱落口罩1的目的,以提升本体10可稳固且快速安装于口罩1的功效。

此外,本体10设有一入气部12、一出气部13及一容置空间14,入气部12与出气部13具有开放状的开口或贯孔,其中,入气部12设于口罩1的外侧2,用于连通外界空气,出气部13设于口罩1的内侧3且连通于内部空间5,且出气部13装设于第二夹部112,容置空间14位于本体10的内部,且容置空间14可连通于入气部12与出气部13。

过滤组件20,其装设于本体10的容置空间14,并设于入气部12与出气部13间,过滤组件20设有一过滤单元21、一抽气单元22、一电源单元23及一启动开关单元24,过滤单元21的一侧紧邻于入气部12,过滤单元21的另一侧邻设有抽气单元22,使过滤单元21位于入气部12与抽气单元22间,其中,过滤单元21设有一第一滤芯211及一第二滤芯212,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滤芯212的厚度大于第一滤芯211的厚度,第一滤芯211的一侧抵接于入气部12,第二滤芯212远离入气部12连接于第一滤芯211另一侧,而抽气单元22连接于第二滤芯212,使第二滤芯212设于抽气单元22与第一滤芯211间,借以过滤单元21达到双重过滤空气的效果。

抽气单元22可为微型风扇或鼓风机,而抽气单元22设有一风扇221、一抽取空间222及一排气管223,风扇221转动设于抽取空间222中,排气管223设于抽气单元22的一侧,且排气管223连接于抽取空间222与出气部13间;电源单元23为充电电池,其电连接抽气单元22,电源单元23提供抽气单元22的风扇221作动所需的电力;启动开关单元24电性连接电源单元23,且外露于本体10的顶、底其中一侧面,作为提供使用者手部按压启动开关单元24,以控制电源单元23的供电作用,并间接启闭风扇221的运转效果;除此之外,启动开关单元24还可提供用户调整风扇221的运转速度,进而控制输出排气管223的风量大小。

其中,过滤组件20可依据本体10的体积及型态进行变化设置;请配合参阅图2,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本体10的整体外观呈现扁平长矩形状,且本体10夹固于口罩1,而过滤组件20的过滤单元21及抽气单元22可分别远离口罩1设于组接结构11的一侧,并将电源单元23设于第一夹部111中,且相对位于口罩1的外侧2;请配合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差异在于,电源单元23变换连接于抽气单元22的一侧,使电源单元23与过滤单元21相互远离,此时过滤组件20整体远离口罩1设于组接结构11的一侧;请配合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差异在于,过滤单元21及抽气单元22分别变换设于第一夹部111中,且相对位于口罩1的外侧2,并将电源单元23远离口罩1设于组接结构11的一侧;如此一来,本体10外观整体呈现平整轻薄的造型,以利用户便于携带的目的,并能够随时夹固于口罩1的效果。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差异在于,本体10的整体外观呈现矩形状,而过滤组件20的过滤单元21、抽气单元22及电源单元23依序设置于第一夹部111中,且对应位于口罩1的外侧2;如此一来,能够进一步缩小本体10的整体体积,有便于使用者能够进一步轻便携带的效果。

请配合图1、图2及图6,本实用新型实际启动过滤组件20进行抽气过滤时,首先将过滤组件20夹固于口罩1的周缘4,且入气部12朝向口罩1的外侧2,而当抽气单元22的风扇221开始转动抽取口罩1的外侧2空气时,使空气通过入气部12进入本体10中,并依序流经第一滤芯211及第二滤芯212,其中,第一滤芯211及第二滤芯212能够过滤吸附空气的粉尘及悬浮微粒,以双重净滤空气的杂质;而过滤后的空气会穿透吸入至抽取空间222中,随后再通过排气管223导引至出气部13并吹出至内部空间5;借此,使用者能够直接在内部空间5中呼吸过滤后的空气,以降低吸入外界空气中的粉尘及悬浮微粒,提供使用者呼吸新鲜空气,进而提升体内肺部或支气管等呼吸器官健康的效果。

再者,在炎热高温的环境中,口罩1的内部空间5会产生高温、闷热,此时过滤组件20会于内部空间5吹出过滤后的空气,能够进一步降低内部空间5的温度,以提升穿戴口罩1的舒适性,并达到散热的目的;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更可进一步各别拆除更换过滤单元21及电源单元23,举例来说,当电源单元23电力不足时,使用者可将本体10拆离口罩1,并通过徒手或使用工具来对本体10进行拆卸,即可拆除并更换电力充足的电源单元23;又或者过滤单元21经长期使用而降低过滤效果时,使用者亦可运用上述拆卸手段以更换新的过滤单元21,如此一来,本体10能够达到重复循环过滤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

1.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携带的效果,而且使用者可将本体10随时拆离式地夹固于口罩1的周缘4,使过滤组件20能够清净过滤口罩1外侧2的空气,并且将过滤后的空气排出至内部空间5,提供使用者呼吸新鲜空气,进而提升体内肺部或支气管等呼吸器官健康的效果。

2.过滤组件20会于内部空间5吹出过滤后的空气,能够进一步降低内部空间5的温度,以提升穿戴口罩1的舒适性,并达到散热的目的。

3.本体10外观整体轻薄,且过滤组件20可依据本体10的体积及型态进行变化设置,以利使用者便于携带的目的,使用者可通过组接结构11立即弹性夹固于口罩1上,而且组接结构11的夹齿114还可达到防止本体10脱落口罩1的目的,以提升本体10可稳固且快速安装于口罩1的功效。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