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多用途救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453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野战多用途救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械。
目前使用的救护装置都是单一功能的,如担架,不能多用,并且面积太大,携带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多功能便于战地使用的结构简单的救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措施来达到本实用新型是由左翻转架、固定架、右翻转架等组成;左右翻转架的其中一个翻转架与固定架之间是采用铰链连接,另一个翻转架与固定架之间是采用铰链与连杆连接;在固定架上至少设有两个凹形横撑,在左右翻转架上至少各设有一个凹形横撑,并在边框上均设置一个支架,在边框上还各开一个孔。在左右翻转架的每一边框上设置的支架是相互对应的,并在支架上开有两个平行的孔,其中一个孔是上端封闭,另一个孔是下端封闭且与边框上开的孔相通,上端封闭的孔的深度等于从下端封闭的孔底面到与其相通的边框上孔的上端面距离,在支架的上部,靠边框的下面并与边框相平行处也开有一孔,此孔与两平行孔、边框上的孔的直径都相等,而支腿都可插入上述各孔内。在支架的外侧面,两平行孔中其中一个孔的中心线与边框相平行孔的中心线交点对应处,开有一定位孔,在另一平行孔的中心下部也开有一定位孔;在左翻转架的支架的下端各装有一拉带;在固定架的上面装有棚垫,在它的两凹形横撑之间装有座垫及两个背带;在左右两翻转架的上面也装有棚垫,在它的凹形横撑上各设置有一条吊带。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支架的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作手术床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作多层运输床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作吊篓用的示意图。
图9背架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作冰、雪地运输架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作梯子使用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如
图1所示)是由左翻转架(1)、固定架(2)、右翻转架(3)等组成;其中左翻转架(1)与固定架(2)之间是采用铰链(4)连接,右翻转架(3)与固定架(2)之间是采用铰链(4)与连杆(5)连接,铰链(4)与连杆(5)的长度是以左翻转架(1)能折叠放到固定架(2)上面,然后右翻转架(3)再折放到左翻转架(1)上面为宜;同时左翻转架(1)稍短于固定架(2),以便折叠方便。在固定架(2)上设有两个凹形横撑(6),在两凹形横撑(6)之间装有座垫(17)及两个背带(18);在固定架(2)的面上装有棚垫。在左右翻转架(1)、(3)边框(7)之间各设有一个凹形横撑(6),在每个凹形横撑(6)的近端处设置一条吊带(19),以便作吊篓时使用。在左右翻转架(1)、(3)的面上也装有棚垫。如图2所示在左右翻转架(1)、(3)的边框(7)上均设置一个支架(8),并互相对应。如图3所示在每一边框(7)上开有一个孔(9);在支架(8)上开有两个平行的孔(10)、(11),孔(10)上端封闭,孔(11)下端封闭并与孔(9)相通,孔(10)的深度等于从孔(9)的上端面到孔(11)的底面的距离。在支架(8)的上部,靠边框(7)的下面并与边框(7)相平行处,开有一孔(12),平时作担架或其它使用时,支腿(13)放入孔(12)内;孔(9)、(10)、(11)、(12)的直径都相等,而支腿(13)都可以插入。如图2、图3所示,在支架(8)的外侧面,孔(12)的中心线与孔(11)的中心线交点对应处,开有一定位孔(14),在支架(8)的外侧面孔(10)的中心线对应处的下部也开有定位孔(15),在定位孔(14)、(15)中装有固定螺钉。在左翻转架(1)的支架(8)的下端各装有一拉带(16)(如
图1所示),以便作背架时使用。
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功能叙述如下如图2、图4所示它可以作担架使用,抬伤病员、运东西均可,还可以根据伤病员身体的长短,调整支腿(13),向外拉出或向里插入,然后固紧定位孔(14)里的固定螺钉即可使用。
图5所示的是折叠示意图把左翻转架(1)折叠在固定架(2)的底面,然后再把右翻转架(3)折放在左翻转架(1)上面,即成折叠状态,这样体积很小,再用两条背带(18)背在身上就十分方便。
图6是本实用新型作手术床的示意图松动孔(14)内的螺钉,分别抽出四条支腿(13),并把支腿(13)分别装入支架(8)的孔(10)中,再把定位孔(15)中的螺钉固紧即成手术床。
图7是本实用新型作多层运输床的示意图为了加速战地伤病员运输,减少伤病员的痛苦,本实用新型可成多层运输床把定位孔(14)里的螺钉松开,四支腿(13)从支架(8)上部的孔(12)中抽出,四支腿(13)的一端插入边框开的孔(9)及支架(8)的孔(11)内,将定位孔(14)里的定位螺钉紧固;四支腿(13)的另一端装在另一个左右翻转架(1)、(3)的支架(8)上的孔(10)内,紧固好孔(15)内的螺钉即可成适于战地使用的多层运输床。
图8是本实用新型作吊篓使用的示意图将固定架(2)的面向下,使左右翻转架(1)、(3)向上抬起,使左右翻转架(1)、(3)的边框(7)成相互平行状态,支腿(13)的长短等于两边框(7)相平行之间的距离。将支腿(13)分别插入左右翻转架(1)、(3)的支架(8)上的孔(10)内,把孔(15)内的螺钉旋紧,就成吊篓。有时战地需要直升飞机急救伤员,可是有的伤员不能爬悬梯,人就可坐在座垫(17)上,用直升飞机的航吊吊住吊带(19),就可方便地把伤病员运到直升飞机上。把吊篓翻过来,使固定架(2)面向上,就可成一个手术器械或临时写字台,上面还可放些医疗器械。
图9是本实用新型作背架使用的示意图将右翻转架(3)翻转到固定架(2)的背面,把左翻转架(1)上的支架(8)下端设置的拉带(16)钩挂在固定架(2)与右翻转架(3)连接的铰链(4)的轴上,用固定架(2)的两凹形横撑(6)之间的两条背带(18),就可以背药物、子弹箱等东西。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作冰、雪地运输架的示意图在四个支架(8)的孔(10)内装上雪撬旋紧,就可成为冰、雪地运输架。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作梯子用的示意图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越过障碍,把四个支腿(13)从孔(12)内向外拉长,调整适应的长短,将定位孔(14)内的螺钉旋紧,脚踏在四个凹形横撑(6)上,就可作梯子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具有多种功能,适于战地救护伤病员及运输等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野战多用途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a、它是由左翻转架(1)、固定架(2)、右翻转架(3)等组成,左右翻转架(1)、(3)的其中一个翻转架与固定架(2)之间采用铰链(4)连接,另一个翻转架与固定架(2)之间采用铰链(4)与连杆(5)连接;b、在固定架(2)上至少设有两个凹形横撑(6),在左右翻转架(1)、(3)上至少各设有一个凹形横撑(6);c、在左右翻转架(1)、(3)的边框(7)上均设置有一个支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战多用途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一边框(7)上开有一个孔(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战多用途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左右翻转架(1)、(3)的边框(7)上设置的支架(8)是相互对应的,并在支架(8)上开有两个平行的孔(10)、(11),孔(10)上端封闭,孔(11)下端封闭并与孔(9)相通,孔(10)的深度等于从孔(9)的上端面到孔(11)的底面的距离,在支架(8)的上部靠边框(7)的下面并与边框(7)相平行处开有一孔(12),孔(9)、(10)、(11)、(12)的直径都相等,而支腿(13)都可以插入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野战多用途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架(8)的外侧面,孔(12)的中心线与孔(11)的中心线交点对应处开有一定位孔(14),在支架(8)的外侧面孔(10)的中心线对应处的下部,也开有定位孔(15),在左翻转架(1)的支架(8)的下端各装有一拉带(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战多用途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架(2)的上面装有棚垫,在它的两凹形横撑(6)之间装有座垫(17)及两个背带(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战多用途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两翻转架(1)、(3)的上面也装有棚垫,在它的凹形横撑(6)上各设置有一条吊带(19)。
专利摘要一种野战多用途救护装置,它是由左翻转架、固定架、右翻转架、支腿等组成,在固定架上设有两个凹形横撑,在左右翻转架上各设有一个凹形横撑,并在边框上各设一个支架等。它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体积小、功能多等优点,是很适于战地使用的多功能救护装置。
文档编号A62B99/00GK2061845SQ9020023
公开日1990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1990年1月8日 优先权日1990年1月8日
发明者李予, 卢民, 李文彬, 赵腾德, 郭勤志, 康福贵, 刘永昌, 堵梅 申请人:李予, 卢民, 李文彬, 赵腾德, 郭勤志, 康福贵, 刘永昌, 堵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