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救险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36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救险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高于高层建筑、矿井突发事故救险的升降装置。
目前,国内外用于高层建筑、矿井的升降装置一般为电梯和升降机,在正常情况下,它们都是以电力或机械动力来驱动的。当高层建筑或矿井发生火灾时,电源被卡断,电梯绝对不能开,人被困在楼中,尤其是高层楼中的人们来不及从楼梯安全口下楼,大多跑到楼顶,此时消防车如不能及时赶到,必然造成伤亡,即使带升降机的消防救险车赶到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被困人员全部及时救出。出于消防救险的需要,人们希望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利用一种简单的装置,自己救自己,尽快离开火灾险区。但是,在目前高层建筑众多的情况下,这种装置尚没有见到,而各种机械动力驱动和电力驱动的升降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又无能为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高层建筑和矿井的救险需要,提供一种不需任何动力就能将人和物从高层险区救出,而且主要是靠自救的救险升降装置,要求该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而且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介绍的装置实现的该装置包括框架、轴承、主轴、强力绳索、动滑轮和载物架。框架(1)安装在高层建筑的顶楼或平台的边缘,或者每一层楼(三楼以上)的安全门或安全窗的外面,框架(1)上安装有主轴,该主轴由小直径的主轴提升轴(3)和大直径的主轴下降轴(4)组成,其两端通过轴承(2)装配在框架(1)上,主轴提升轴(3)和主轴下降轴(4)轴向同心为一体。强力绳索(5)一般为钢丝绳或其他抗拉强度大又耐火的绳索,它的一端固定在主轴提升轴(3)靠近轴承的一端,并整齐地缠绕在轴上,缠绕的绳索长度应大于安装框架(1)处至安全处(如地面、矿井安全层)的高度H,强力绳索(5)的另一端经缠绕后由主轴提升轴(3)放下,并穿过一个动滑轮(6),再向上,以同一方向整齐地缠绕足够多匝在主轴下降轴(4)上,然后放下,穿过第二个动滑轮(6),再向上,以同一方向整齐地缠绕在主轴另一端的主轴提升轴(3)上,最后将强力绳索(5)的这一端部固定在靠近另一轴承的轴端。强力绳索(5)在三段轴间穿过两个动滑轮(6),其中间预留长度为2H。动滑轮(6)的下面有载物架(7),也就是说载物架(7)的架顶上装有动滑轮(6)。主轴提升轴(3)的直径d要比主轴下降轴(4)的直径D小,其比例为dD=11.5~3。主轴下降轴(4)一般为圆柱状。对于单程下降装置除为圆柱状外,还可以是从靠近主轴提升轴(3)起直径D由大变小的圆台状;对于双程升降装置,则可以是直径D两头大、中间小的凹鼓状,其锥度为15~30,此时D为平均值,且Dmin仍应大于d。
在安全情况下,本装置被安置在高层建筑的顶楼或平台的边缘,或者每一层楼(三层以上)的安全门或安全门窗的位置,作为救险备用器材,框架(1)可以收起来,强力绳索(5)缠绕整齐,呈备用状态。一旦发生险情(主要指火灾),高层建筑内的人立即放下框架(1),根据设备强度情况已限定载物架的载重量,按载重限度,人进入载物架(7),由人自身的重量产生的重力驱动主轴转动,此时主轴提升轴(3)向上缠绕强力绳索(5),主轴下降轴(4)向下放开强力绳索(5),由于d>D,提升轴(3)与下降轴(4)同心,角速度相同,于是载物架(7)在载物重力作用下不断匀速下降,直至到达地面或安全平台。对于楼层较高的情况下,一般设计Dd较大,此时可以将主轴下降轴(4)设计为圆台状(对于单程下降)或凹鼓状(对于双程升降),这样在开始时下降速度可以较快,随强力绳索(5)逐渐从轴的大头往小头放下,下降速度放慢,在接近地面时下降速度最小,以减小载物架(7)与地面的冲击力,更为安全。对于双程升降装置,两个载物架可以轮流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救险升降装置结构简单,造价较低,极适合于作为各种高层建筑和矿井的安全设施,一旦发生险情(如火灾),使用十分方便,且安全可靠,可以使人自救,尽快离开高层险区,减少人身伤亡,同时还可救出贵重物品。



图1是双程救险升降装置的示意图;附图2是单程救险下降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是框架、2是轴承、3是主轴提升轴、4是主轴下降轴、5是强力绳索、6是动滑轮、7是载物架。
实施例1如
图1所示为双程救险升降装置,主轴呈三段式,中间为主轴下降轴(4),两边为主轴提升轴(3),直径比为dD=12,轴端通过滚动轴承(2)安装在框架(1)上,强力绳索(5)按图示方向缠绕,即以同一方向缠绕在主轴的三个分段上,在主轴提升轴(3)与主轴下降轴(4)之间,强力绳索(5)分别穿入两个动滑轮(6),动滑轮(6)下面有载物架(7)。当左边载物架载着人和物从高处降下时,右边载物架是空的,只有自重,则上升。同理,人和物降到地面后,离开载物架,右边载物架又一次载上在高处的人和物,以其自重又可安全降到地面,左右两个载物架轮流升降。该装置不用任何动力,只利用和人和物本身重量产生的重力来驱动装置,达到自救的目的,十分便利。
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为单程救险下降装置,其结构除了主轴外,均与双程式相同,这种下降装置平时全都呈缠绕好的状态,重物架(7)卡在高层建筑楼顶或平台的一个插销处,一旦发生险情,人和物进入载物架(7),拔开插销,在重力的作用下,强力绳索(5)带动主轴转动,大直径的主轴下降轴(4)上的绳索放松线速度大于小直径的主轴提升轴(3)上的绳索收紧线速度,于是动滑轮(6)在强力绳索(5)上移动,载物架(7)一次性将人和物降到地面。这种装置结构更简单,但应急时只能用一次,用过后要将强力绳索(5)再次缠绕好,呈备用状,以备下次再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救险的升降装置,它包括框架、轴承、主轴、强力绳索、动滑轮和载物架,其特征在于主轴由小直径的主轴提升轴(3)和大直径的主轴下降轴(4)组成,其两端通过轴承(2)装配在框架(1)上,框架则固定在救险的建筑物或矿井的高处,主轴提升轴(3)和主轴下降轴(4)轴向同心为一体,强力绳索(5)的一端固定在主轴提升轴(3)靠近轴承的一端,并整齐地缠绕在轴上,其另一端穿过一个动滑轮(6),以同一方向整齐地缠绕在主轴下降轴(4)上,然后穿过第二个动滑轮(6),再以同一方向整齐缠绕在主轴另一端的主轴提升轴(3)上,最后将强力绳索(5)的这一端部固定在靠近另一个轴承的轴端,动滑轮(6)的下面有载物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提升轴(3)的直径d要比主轴下降轴(4)的直径D小,其比例为dD=11.5~3,主轴下降轴(4)一般为圆柱状,对于单程下降装置除圆柱状外,还可以是从靠近主轴提升轴(3)起直径由大变小的圆台状,对于双程升降装置则可以是直径两头大,中间小的凹鼓状,锥度一般为15~30,此时D为平均直径,但Dmin仍应大于d。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矿井突发事故救险的升降装置,它包括框架(1)、轴承(2)、由小直径d的主轴提升轴(3)和大直径D的主轴下降轴(4)组成的主轴、强力绳索(5)、动滑轮(6)和载物架(7),人和物在救险时进入载物架(7)由其自身的重量产生的重力驱动主轴转动,主轴提升轴(3)向上缠绕强力绳索(5),主轴下降轴(4)向下放开强力绳索(5),由于d<D,角速度相同,载物架中的人和物匀速下降,直至到达地面或安全平台,本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2B1/00GK2167734SQ93243790
公开日1994年6月8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9日
发明者黄福常 申请人:黄福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