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涂覆基底表面的涂层剂和涂覆基底表面的方法

文档序号:243087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涂覆基底表面的涂层剂和涂覆基底表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覆基底例如汽车的车身或车身配件或者铁道车辆的构件特别是车厢的表面的箔状涂层剂,其具有外覆盖层、发色中间层和可硬化的内载体层。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这种涂层剂涂覆基底表面的方法。
这类涂层剂是已知的。其用于涂覆产品表面,特别是用于替代涂漆。
事先使用油灰(底层填料)填平基底表面之后再湿漆(Nasslackieren)基底即费时、费力,成本又高。例如在涂覆防腐层之后首先必须填平钢或铝基的汽车车身配件或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构件。因此将一次或多次涂覆抹平油灰,其中在每一次涂覆之后必须进行中间打磨。随后必须对这样抛光的表面预涂漆,最后涂盖清漆。众多的使用不同材料的工艺步骤伴随着额外的用于风干、干燥和硬化的等候时间。与制造有关的缺陷的填平由于接合部位如焊缝、磨蚀部位(Schleifstellen)和铆接点不能自动化。该方法对外部影响主要是灰尘敏感,并引起例如溶剂的释放。因此这些工艺步骤必须在分开的设备中进行。
EP 0 352 298 B1公开了一种车身外壳和其制备方法。该车身外壳由塑料制成,并涂覆有由载体层、颜料层和透明漆层组成的箔。该层压材料被加热并预成形,然后放入压铸模中并与塑料一起挤压,这样形成了即可使用的车身外壳。
US 50 21 278 A描述了一种由载体层、着色层和透明漆保护层组成的可热变形的层压材料。该层压材料被加热并预成形,然后涂覆在基底上。
EP 0 615 840 A1涉及用于盛饮料的金属容器的层状涂层箔,其从下向上看具有粘结层、着色层、聚酯层和覆盖层。该箔通过粘结层贴在平的金属片上,然后制成饮料罐。
这些已知的箔和涂覆在金属或纤维复合材料基底上的方法是昂贵的,并且此外不能在所有的情况下均适合于这类基底,因为大部分无粘结层,所以必须将箔熔融在基底上。这些已知的箔也不是足够柔韧的,所以必须预成形以便贴合在基底上。
DE 197 01 594 A1涉及制备家具业用的异形板条,特别是三角板条的方法。DE 38 17 479 A1公开了一种多层表面箔。由于用作平滑表面的保护层,未提及待涂覆基底的凹凸不平的填平。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涂层剂和上述这种方法,其可以缩短加工时间,对外部影响不敏感,尽可能低的释放和取消了附加的表面修饰。
解决方案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涂层剂以及其中使用该涂层剂的方法。根据本发明还规定,内载体层是用于将该箔粘结在基底表面上和用于遮盖基底表面的凹凸不平的可流动和硬化的粘结和填平层,并且具有柔韧、可硬化的外遮盖层。
因此,和着色装饰层的施涂一起通过可流动的内粘结和填平层也同时遮盖基底表面的凹凸不平,其中在涂覆该涂层剂之后形成的涂层由于随后硬化的遮盖层而具有高的抗外部影响和负荷性。
在基底表面和发色层之间的粘结和填平内层的反应时间不是关键的。它可以是几秒、几分钟、几小时或几天。这是次要的,因为基底已经处于其最终状态,因此可以充分保护表面或底层,且因为不再需要其它的加工步骤,所以即使在长的反应时间下也不会拖延生产。
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材料加工,所以不会出现所不希望的释放。本发明的方法也可以与其它的加工步骤同时在相同的基底上进行,例如还可以与汽车或铁道车辆的其它制造过程同时进行,因为其对外部环境,特别是对灰尘不敏感。这里仅需要涂覆步骤。涂层剂的预成形不是必需的,除净涂覆时间外,未出现例如由于涂覆材料干燥或反应而造成的等候时间。
由从属权利要求可获知其它有利的构思。当该粘结和填平内层的厚度至少是0.150毫米,优选至少是1毫米时,通过该层可以特别简单地实现基底表面中的凹凸不平的填平,因为存在具有足够流动性的材料,以便填充表面中的所有凹处并在该表面上形成平的涂层。对此,粘结和填平内层优选具有粘稠性,特别优选具有触变性特征。这样的层是非常粘稠的,不会从涂层剂中滴落,但是又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以便能填平基底表面的凹凸不平。因此,触变性层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它通常是固态至粘稠性,在负荷下,即在该涂层剂贴在基底上时,液化并因此特别好地填平凹凸不平。
粘结和填平内层可以全面的、点状的或线状的形式提供。该内层不需要连贯地涂覆在发色中间层上。呈点状或带状地涂覆该层便足够了,并且可以节约材料。
粘结和填平内层优选是以热交联、湿交联或光交联性聚合物或基于环氧化物粘结剂、聚氨酯粘结剂或酸硬化粘结剂的多组份材料为基础来制备的。特别适合的是基于聚氨酯的聚合物或多种聚氨酯混合物。粘结或填平内层例如可以部分交联的粘结剂为基础来制备。其是尽管已经交联(例如通过ESH-或UV-硬化),然而仍然具有保证该涂层剂粘附在基底上和填平基底表面凹凸不平的粘结性和稠度的胶粘剂。为了使粘结剂具有改善的内粘强度,内交联是有利的,因此例如在具有高的粘结剂层厚度下,该粘结剂也不会从涂层剂中滴落。粘结和填平内层也可以由发泡的粘结面、发泡的粘结点或发泡的粘合带组成。那么该泡沫塑料承担填平功能。
外遮盖层优选由通过加热或通过UV-光或电子辐射或可见光照射完全硬化的热塑性塑料基体组成。将该箔施加在制备好的构件上之后马上将外遮盖层硬化为优选透明的保护层。该外遮盖层优选也是可交联的,特别是热交联或光交联的透明漆层,该透明漆层在硬化之后是足够硬的,以保证充分保护所形成的涂层免受外部影响。
本发明的涂层剂的粘结和填平内层的下面和/或外遮盖层的上面可铺有可剥离的保护层,其保护涂层剂的外层在储存、运输时和,在外遮盖层的情况下,在涂覆在基底上时不受损。这里内保护层优选是纸箔和/或外保护层是聚酯箔或聚烯烃箔,特别是聚丙烯箔。
在使用本发明涂层剂的本发明的方法中,通过辊子和/或刮板将涂层剂涂覆在表面上。优选使用具有由可交联的,特别是热交联或光交联的聚合物组成的柔韧外遮盖层的涂层剂,将该涂层剂涂覆在基底上之后使该外遮盖层进行热交联或光交联。
在使用具有湿交联的粘结和填平内层的涂层剂时,基底的表面在涂覆该涂层剂之前铺上或喷洒液体,优选水。与此相反,如果使用具有热硬化的粘结和填平内层的涂层剂时,加热所形成的由基底和涂层剂组成的复合体以使粘结和填平内层硬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利地是使用具有由热交联聚合物组成的柔韧外遮盖层的涂层剂,并且在该涂层剂涂覆在基底上之后,通过加热(根据外遮盖层特性,或者通过热量或者通过辐射)所形成的复合体使热硬化的粘结和填平内层和外遮盖层同时交联。
为了保护外遮盖层不受损,优选该涂层剂具有外保护层,其在该涂层剂涂覆在基底上之后马上可以剥离。
本发明的涂层剂例如根据粘结和填平内层的厚度可以涂覆在表面粗糙度是0.5毫米或更高和/或具有防腐层的表面上。
本发明的涂层剂特别适合于涂覆金属或纤维复合材料基底,例如汽车的车身或车身配件或铁道车辆的构件,特别是车厢。
下面借助于所附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图1 本发明的涂层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 在涂覆之前该涂层剂和基底的示意图。
附图3 在涂覆之后由涂层剂和基底组成的即可使用的复合体的示意图。
附图1表示本发明涂层剂1的实施方案的剖视图。涂层剂1由至少3层功能性层组成外遮盖层2、发色中间层3和粘结和填平内层4。外遮盖层2是柔韧的并可以硬化成硬的保护层,优选是硬化为透明漆层。发色中间层3优选由着色的热塑性塑料,特别是着色的聚氨酯组成,其不需要额外的硬化。该层的厚度应该是约20至100微米。根据与粘结和填平内层或与外遮盖层3的相容性和粘结性、机械性能和热性能以及与使塑料着色的染料和颜料的相容性进行选择。该粘结和填平内层由适合的粘结剂例如胶粘剂、热融粘合剂、1K体系或光活化粘合剂或发泡粘合面、粘合点或粘合带组成。该粘结和填平内层4承担常规Kfz-涂漆时的填料的机械性能。根据与发色层或与基底材料的相容性和粘附性以及机械性能和热性能来选择材料,并可以以畅销的材料为基础进行选择。适合的特别是湿或热交联的或多组份的聚氨酯或环氧化物体系。该层的厚度至少是150微米。特别优选是500微米或更厚,最优选是1毫米或更厚。
此外,保护箔5优选由聚酯组成,其厚度是约100微米,其用于保护外遮盖层2在储存、运输和将涂层剂1涂覆在基底上时免受机械损伤。优选硬弹性材料,其在采用涂覆工艺如上述辊子或刮板时起表面填平层的作用,这样在该箔上无辊印或打磨痕印。在涂层剂1涂覆到基底上之后该保护箔5可从外遮盖层2上剥离。
最后在粘结和填平内层4上可具有临时保护层6用于保护粘结剂,在使用涂层剂1涂覆基底之前可剥去该保护层。
下面详细列举层2、3和4的材料发色层3的热塑性组份可以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聚氨酯(PUR)、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P)、聚偏1,1-二氟乙烯(PVDF)、聚氯乙烯(PVC)、聚酯(PES)、聚烯烃(PE、PP)、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ABS)、丙烯酰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A)和丙烯腈-乙烯丙烯二烯-苯乙烯(Acrylnitrilethylenpropylendienstryol)共聚物(A-EPNM),其中优选无卤素的聚合物。颜料和染料可以是无机或有机染料,无机、有机或金属颜料,云母体质颜料、干涉颜料、珠光颜料和液晶聚合物。
以透明的辐射硬化的透明漆层形式存在的外遮盖层2的材料特别是可聚合的粘结剂或由热塑性塑料和可聚合粘结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该粘结剂是可以通过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或阳离子聚合反应或通过这二者进行聚合的。根据反应机理在该混合物中加入适合的硬化催化剂(光引发剂)。
可自由基引发聚合的粘合剂通常是单或多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特别是多不饱和粘合剂,因为其有利于不溶产品中的反应体系的交联。应使用自由基引发聚合的脂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或丙烯酸化异氰脲酸酯或由这些化合物中的二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单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的实例是一元醇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衍生物(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甲酯)以及乙烯基和烯丙基化合物如乙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和乙酸烯丙酯。
多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的实例是多元醇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如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甘醇酯、二丙烯酸三甘醇酯、二丙烯酸1,4-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醇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三醇二和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三、四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五、六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1,4-环己二醇、1,4-二羟甲基环己烷、聚乙二醇或低聚酯或低聚氨酯的二丙烯酸酯和二甲基丙烯酸酯、硅改性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的二、三、四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以及聚乙烯醇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丁二烯或异戊二烯的共聚物。
这些不饱和粘合剂可以单独或以混合物的形式使用。
光引发剂例如是苯偶姻、偶苯酰、二苯甲酮、苯偶姻亚烷基醚、苯酰甲酸的酯、α-三氯乙酰苯、α-二乙氧基乙酰苯、α-羟基乙酰苯、苯偶酰二甲基缩酮、苯甲酰甲酸甲酯、1-苯甲酰环己酮、α-氨基乙酰苯、D,L-樟脑醌、2,2-二乙氧基乙酰苯、N-甲基二乙醇胺、4-苯甲酰基-4’-甲基二苯基硫醚、异丙基噻吨酮、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N-甲基二乙醇胺、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2-甲基-1-[4-(甲基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酮-1、2-羟基-2-甲基-1-苯基-丙-1-酮、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苯基氧化膦、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1-酮、[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
这些光引发剂可以单独或相互混合加入粘合剂中。
粘合剂是胶粘剂,其中可以使用热硬化体系。作为未硬化的、高粘性的液体,涂覆在发色中间层3上的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粘结性(所谓的“粘着性”),通过挤压力可以与基底的表面结合。热硬化体系事后相互交联。加工温度通常是10至40℃。
此外,可以使用反应性热融粘合剂,其通过冷却和骨架聚合物的部分结晶而变硬。通过加入其它反应性组份可以调节该体系的湿或热交联。在湿硬化的1K体系中,优选聚氨酯体系。该硬化反应在引入足够的湿气后马上进行。该湿气是在涂覆涂层剂1之前通过润湿基底表面而提供的。在加工时相对湿度是40%。
为了在较高的厚度下获得充分硬化,可以用微胶囊包封湿气,优选水。在表面上涂覆涂层剂时该微胶囊被破坏,释放出湿气。该胶囊材料作为填料保留在粘结和填平层4中。微胶囊包封的粘合剂例如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聚酯和聚氨酯。
在热硬化的1K体系中,通过温度进行硬化剂的活化。该硬化剂事先被封闭或作为固体存在于树脂中。
最后,反应性组份以微胶囊包封的形式存在于树脂中的1K体系也是可行的。在涂覆涂层剂1期间,胶囊被破坏,释放出反应性组份,硬化反应开始。
其它可能性是使用基于聚氨酯或环氧化物体系的2K-或3K-体系。因此可以包封第2和/或第3组份(硬化剂和活化剂组份)或者借助于可裂解的保护基团存在于涂覆的涂层中,并通过热作用,在室温下或通过光(UV光或可见光)也可以通过湿气被活化。因此从胶囊中释放出反应性组份或保护基团裂解。不但胶囊而且可裂解的保护基团均可以保留在涂层中。另一可能性是将处于非反应性分子状态的硬化剂或活化剂组份加入未交联的体系中,在温度或湿气或UV光和可见光的作用之后通过分子间或分子内重排转化为反应性状态,并因此导致粘结和填平层4硬化。
活化剂或硬化剂组份可以作为接触反应组份预涂覆在待粘结的表面,并扩散到箔复合体的粘结和填平层中,在这里或在界面上导致该复合体硬化。在此可以将所有组份在箔涂覆之前喷射到粘结和填平层上,随后立即涂覆该箔,或者将单个组份(活化剂或硬化剂)放在待粘结的基底表面上。在此可以借助于薄膜涂覆硬化剂或活化剂,其中该薄膜可以是硬化剂箔或活化剂箔或者湿涂覆。
特别优选的是光交联的粘合剂,因为它们具有中等至高的粘结性和弹性,并能很快硬化。在几小时或几天后马上可以获得最终强度(暗反应)。光引发剂通过照射,优选光照射作用分解为引发聚合反应的化合物。该反应在光照射结束后和在光已移动的位置继续进行(暗反应)。
粘结和填平层4也可以是发泡的粘合面、粘合带或粘合点。在此粘性表面和粘合带构成由这样的粘合剂聚合物组成的单元。该聚合物是以发泡和闭孔结构存在的纯的粘弹性粘合剂或粘合带核。该聚合物由于其粘弹性可以流到表面粗糙处,并因此增大活性表面和提高抗剥离性。
附加地可以在涂层剂1的每一层或单个层中加入在箔中常规使用的其它物质,例如添加剂如稳定剂(抗氧化剂、防光致老化剂(UV吸收剂、HALS)、金属钝化剂、Thiosynergisten)、加工助剂、流动助剂、触变剂和消泡剂。此外还可以加入填料、纤维、润滑剂、抗静电剂、软化剂和阻燃剂。
用于由热塑性塑料和粘合剂组成的可硬化外遮盖层2的材料可以本身已知的方式通过挤压制得。将热塑性塑料在挤压机中熔融。将粘合剂、硬化剂和如果需要添加剂混合,按计量加入挤压机中的熔融热塑性塑料中。获得以粒状、粉末或箔状存在的反应性混合物。
粘合剂、硬化剂和添加剂这方与另一方热塑性塑料的比例是1∶1至1∶5,然而特别优选是1∶3。
在加工过程中外遮盖层2与发色中间层3和粘结和填平内层4共挤出成为多层箔。由热塑性塑料、粘合剂、硬化剂和如果需要添加剂组成的可照射硬化的反应性混合物被制成厚度是15至100微米的透明箔,并例如借助于UV光被硬化。优选借助于UV照射如低压、中压或高压水银灯、氙灯、氩灯、金属卤化物灯、闪光灯、激光照射或电子辐射(ESH)等引发透明层中的聚合反应。采用UV-/VIS-光进行硬化时的波长优选是200至600纳米。
所获得的箔的内侧也可以单独涂覆粘合剂,这里也可以涂覆粘合点或粘合带。同样也可以单独涂覆发泡的粘合面、粘合带或粘合点。
下面的实施例表示如何具体地实施该方法。除非另有说明,这里的份数表示重量份,百分数表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通过混合下列材料制备光活化混合物表1
在连续的工艺中将该混合物按计量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LucrylG55或Lucryl G87e(Fa.BASF)的熔融物中
在UV光下的硬化条件2*2-3米/分钟;120W/cm在该实施例中选择PMMA Lucryl 55作为发色层的热塑性塑料,因为它们与透明遮盖层的热塑性组份相同,因此具有特别好的粘结性和相容性。此外,在约220℃下在熔融物中可快速加入颜料和染料。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使用金属颜料(Fa.Eckart的A1片PCR 501,一种粉状的非脱离性颜料,其被二氧化硅涂覆,颗粒尺寸分布是10至60微米)或红色金属光泽颜料(Fa.Merck的云母片Iriodin504,一种α-Fe2O3涂覆的粉状云母,颗粒尺寸分布是10至60微米)。
实施例2表2
在连续的工艺中将该混合物按计量加入热塑性聚氨酯KU-1-8602或KU-2-8602(Fa.Bayer)的熔融物中
在UV光下的硬化条件2*2-4米/分钟;120W/cm附图2和3表示在基底10上涂覆涂层剂1时粘结和填平层4的作用。该涂层剂1可以涂覆在粗糙度达0.5毫米或更高的粗加工表面上以及可以涂覆在暂时防腐的表面11上,该表面用Lankwitzer Lackfabrik的2K-EP-金属底色(Metallgrund)涂覆。在剪截涂层剂1和从粘结和填平内层4上剥离保护箔6之后,借助于辊子和/或如果需要大平面的刮板将涂层剂1牢固地压紧在金属基底10的表面11上。因此,粘结和填平内层4的流动的粘结物料分布在基底10的表面11中的凹凸不平上。因此硬的保护箔5有助于粘结物料呈平面均匀和平坦地分布。如果获得所需的平整度,那么可以从该外遮盖层2上除去保护层5。随后,借助于照射或加热使外遮盖层2硬化,并因此达到耐擦的最终状态。基底10的表面11已涂覆完毕。粘结物料的反应时间也可以是几小时或天。然而这不是主要的,因为表面11已经处于其最终状态,并因此充分保护其免受外部影响,这样无需等待时间便可以对基底10进行进一步加工。
在湿硬化的粘结和填平层4的情况下,在涂覆涂层剂1之前优选在基底10的表面11上铺或喷射薄的水膜。
如果使用热交联体系如聚氨酯体系作为粘结和填平层4,那么其反应温度优选是约50至70℃,所以在涂覆涂层剂1之后通过加热整个涂层复合体获得所需的热阀值,在热硬化的外遮盖层2情况下通过加热或在光交联的外遮盖层2的情况下通过照射。
试验表明,通过该过程,即2*2-4米/分钟;120W/cm,充分加热获得约达2毫米的深度。
权利要求
1.用于涂覆基底表面的箔状涂层剂,其具有外遮盖层、发色中间层和可硬化的粘结内层,其特征在于,可硬化的粘结内层是用于将该箔粘结在基底表面上和用于遮盖基底表面的凹凸不平的可流动的粘结和填平层,并且具有柔韧、可硬化的外遮盖层。
2.权利要求1的涂层剂,其特征在于,粘结和填平内层的厚度至少是0.150毫米,优选至少是1毫米。
3.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中的涂层剂,其特征在于,粘结和填平内层具有粘稠性。
4.权利要求3的涂层剂,其特征在于,粘结和填平内层具有触变性特征。
5.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中的涂层剂,其特征在于,粘结和填平内层可以全面状、点状或线状的形式提供。
6.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中的涂层剂,其特征在于,粘结和填平内层是以热交联、湿交联或光交联性聚合物或基于环氧化物粘结剂、聚氨酯粘结剂或酸硬化粘结剂的多组份材料为基础来制备的。
7.权利要求6的涂层剂,其特征在于,该粘结和填平层具有包含湿气优选水的微胶囊。
8.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中的涂层剂,其特征在于,粘结和填平内层是以聚氨酯或多种聚氨酯混合物为基础制备的。
9.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中的涂层剂,其特征在于,粘结和填平内层是以部分交联的胶粘剂为基础制备的。
10.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的涂层剂,其特征在于,粘结和填平内层由发泡的粘结面、发泡的粘结点或发泡的粘结带组成。
11.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中的涂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遮盖层是可交联的,特别是热交联或光交联的透明漆层。
12.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中的涂层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粘结和填平层的下面和/或所述外遮盖层的上面具有可剥离的保护层。
13.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中的涂层剂,其特征在于,内保护层优选是纸箔和/或外保护层是聚酯箔或聚烯烃箔,特别是聚丙烯箔。
14.用箔涂覆基底表面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箔具有外遮盖层、发色中间层和内载体层,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至13之一的涂层剂。
15.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辊子和/或刮板将涂层剂涂覆在基底表面上。
16.权利要求14或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具有由可交联的,特别是热交联或光交联的聚合物组成的柔韧外遮盖层的涂层剂,并将该涂层剂涂覆在基底上之后使该外遮盖层进行热交联或光交联。
17.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具有湿硬化的粘结和填平内层的涂层剂时,基底表面在涂覆该涂层剂之前铺上液体,优选水。
18.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在粘结和填平层中存在的微胶囊形式引入湿气,优选水。
19.权利要求14至18任一项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具有热硬化的粘结和填平内层的涂层剂时,加热所形成的由基底和涂层剂组成的复合体。
20.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具有由热交联聚合物组成的柔韧外遮盖层的涂层剂,并且在该涂层剂涂覆在基底上之后,通过加热所形成的复合体使热硬化的粘结和填平内层和外遮盖层同时交联。
21.权利要求14至20任一项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具有外保护层的涂层剂,所述的保护层在该涂层剂涂覆在基底上之后马上可以剥离。
22.权利要求14至21任一项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涂层剂涂覆在表面粗糙度高达0.5毫米和/或具有防腐层的表面上。
23.权利要求14至22任一项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涂层剂涂覆在金属基底或纤维复合材料基底上。
24.权利要求1至13之一的涂层剂或权利要求14至23之一的方法的应用,其用于涂覆汽车的车身或车身配件或用于涂覆铁道车辆的构件,特别是车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涂覆基底表面的箔状涂层剂,其具有外遮盖层、发色中间层和可硬化的内载体层。根据本发明内载体层是用于将该箔粘结在基底表面上和用于遮盖基底表面的凹凸不平的可流动和硬化的粘结和填平层,并且具有柔韧、可硬化的外遮盖层。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这类涂层剂涂覆基底表面的方法。
文档编号B32B7/10GK1390167SQ00815788
公开日2003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16日
发明者A·凯勒, T·格鲁伯, K·霍尔迪克, W·夏尔 申请人:勃姆巴迪尔运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