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胶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872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底胶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胶贴合机。
背景技术
在生产领域中,经常有一些材料的成品完成后要求在其背面贴合一圈底胶,以便其后续上机贴合使用,目前,该底胶均由人工手动贴合,一般是将待贴合物放置在治具上,取一片底胶,撕开离型膜,用眼睛对位,贴合底胶,用手抚平,此种方式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效率低下、容易污染贴合材料、贴合压力不均匀、贴合精度不一致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底胶贴合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化贴合,效率高,不易污染贴合材料,贴合压力均匀。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底胶贴合机,包括机身、控制部分、旋转驱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第一真空板及第二真空板,所述第一真空板上设有转轴,所述机身上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第一真空板通过转轴与所述移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真空板固定在机身上,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固定在移动装置上并与第一真空板连接,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固定在机身上并与移动装置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及平移驱动机构均与控制部分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板和第二真空板上均设有负压吸附孔。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导轨、移动板及支撑板,所述导轨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机身上,所述移动板与导轨配合,可沿导轨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板固定在移动板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轴承孔,轴承孔内设有轴承,所述第一真空板上的转轴与该轴承连接。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为旋转气缸,所述的平移驱动机构为平移气缸。所述控制部分包括可编程控制器、继电器及电磁阀,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与继电器电连接,继电器与电磁阀连接,电磁阀与所述旋转气缸及平移气缸连接。所述机身上设有触摸式操作屏,所述触摸式操作屏与可编程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机身上设有压力调节旋钮和压力表,所述压力调节旋钮与平移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板及第二真空板上均设有治具,且第一真空板上的治具表面设有定位柱。本实用新型进行底胶贴合时包括如下步骤A、将底胶放置在第一真空板上,并通过第一真空板上的负压吸附孔吸住底胶,将待贴合材料放置在第二真空上,并通过第二真空板上的负压吸附孔吸住待贴合材料,撕掉底胶上的离型膜;B、控制部分控制旋转驱动机构工作,驱动第一真空板翻转,使底胶对准待贴合材料;C、控制部分控制平移驱动机构工作,驱动移动装置,带动第一真空板移动并压在第二真空板上,完成贴合;D、控制部分控制平移驱动机构工作,驱动移动装置,带动第一真空板移动并离开第二真空板,取出贴合好的材料。进一步,在所述A步骤中,第一真空板及第二真空板上均设有治具,所述底胶及待贴合材料均放置在相应的治具上。在所述A步骤中,第一真空板的治具表面设有定位柱,底胶上开有定位孔,定位孔与定位柱配合,确定底胶的位置。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I、通过负压吸附孔吸住底胶和待贴合材料,控制部分控制旋转气缸和平移气缸工作,带动第一真空板自动翻转、下压和上升,实现了自动贴合,提高了工作效率,且不易污染贴合材料、贴合压力均匀。2、第一真空板和第二真空板上均设有治具,方便底胶和待贴合材料的放置,且可根据工件形状更换相应的治具。3、第一真空板的治具表面设有定位柱,底胶上冲有定位孔,进一步确定底胶在第一真空板上的位置,使贴合更精确。4、可通过触摸式操作屏设置贴合模式、贴合时间等参数,操作方便人性化。5、可通过压力调节旋钮调节贴合静压力,压力表实时显示该压力数值,直观方便。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底胶贴合机进行贴合动作前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底胶贴合机进行贴合动作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带有治具的第一真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带有治具的第二真空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机身,2、压力调节旋钮,3、压力表,4、触摸式操作屏,5、总开关,6、导轨,7、移动板,8、旋转气缸,9、支撑板,10、第一真空板,100、转轴,11、第一治具,110、定位柱,12、第二真空板,13、第二治具,14、第一控制键,15、第二控制键,16、启动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I至图4所示,一种底胶贴合机,包括机身I、控制部分、旋转驱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第一真空板10及第二真空板12,第一真空板10上设有转轴100,机身I上设有移动装置,第一真空板10通过转轴100与移动装置连接,第二真空板12固定在机身I上,旋转驱动机构固定在移动装置上并与第一真空板10连接,平移驱动机构固定在机身I上并与移动装置连接,旋转驱动机构及平移驱动机构均与控制部分连接,第一真空板10和第二真空板12上均设有负压吸附孔。其中,第一真空板10上的负压吸附孔和第二真空板12上的负压吸附孔均与真空发生器连接,工作时,通过真空发生器产生真空,再由负压吸附孔将待贴合工件吸住。[0035]移动装置包括导轨6、移动板7及支撑板9,导轨6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机身I上,移动板7与导轨6配合,可沿导轨6上下移动,支撑板9固定在移动板7上,支撑板9上设有轴承孔,轴承孔内设有轴承,第一真空板10上的转轴100与该轴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为旋转气缸8,平移驱动机构为平移气缸,旋转气缸8固定在移动板7上,平移气缸固定在机身I的内部,控制部分包括可编程控制器、继电器及电磁阀,可编程控制器与继电器电连接,继电器与电磁阀连接,电磁阀与旋转气缸8及平移气缸连接,工作时,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继电器、电磁阀,从而控制旋转气缸8和平移气缸,驱动第一真空板10完成翻转、下降、贴合、上升的一系列动作。进一步,机身I上设有触摸式操作屏4,触摸式操作屏4与可编程控制器电连接,可通过该触摸式操作屏4设置贴合模式、贴合时间等参数,机身I上设有压力调节旋钮2和压力表3,所述压力调节旋钮2与平移气缸连接,可通过该压力调节旋钮2调节贴合压力,且压力表会实时显示该压力数值。机身上设有第一控制键14、第二控制键15和启动键16,分别控制第一真空板10产生真空、第二真空板12产生真空及贴合动作的开始。第一真空板10上设有第一治具11,第二真空板12上设有第二治具13,第一治具11和第二治具13的表面在工件放置处均设有通孔,负压吸附孔产生真空吸附后,经过该通孔吸附工件,且第一治具11的表面设有定位柱110,贴合前,在底胶上冲出相应的定位孔,放置时,可以精确定位底胶。本实施例进行底胶贴合时包括如下步骤A、打开总开关5,将底胶的定位孔对准定位柱110,放置在第一治具11上,按下第一控制键14,,吸住底胶,将待贴合材料放置在第二治具13上的相应位置,按下第二控制键15,,吸住待贴合材料,撕掉底胶上的离型膜;B、按下启动键16,控制部分控制旋转气缸8工作,驱动第一真空板10翻转,使底胶对准待贴合材料;C、控制部分控制平移气缸工作,驱动移动装置,带动第一真空板10移动并压在第二真空板12上,完成贴合;D、控制部分控制平移气缸工作,驱动移动装置,带动第一真空板10移动并离开第二真空板12,取出贴合好的材料,准备进行下一次贴合。实际上,在B、C、D步骤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驱动第一真空板10的自动贴合动作,比如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优点是实现了自动化贴合,效率高,不易污染贴合材料,贴合精度高,可将贴合误差控制在0. 05mm以内,且操作简单方便。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底胶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控制部分、旋转驱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第一真空板及第二真空板,所述第一真空板上设有转轴,所述机身上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第一真空板通过转轴与所述移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真空板固定在机身上,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固定在移动装置上并与第一真空板连接,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固定在机身上并与移动装置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及平移驱动机构均与控制部分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板和第二真空板上均设有负压吸附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底胶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导轨、移动板及支撑板,所述导轨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机身上,所述移动板与导轨配合,可沿导轨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板固定在移动板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轴承孔,轴承孔内设有轴承,所述第一真空板上的转轴与该轴承连接。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底胶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为旋转气缸,所述平移驱动机构为平移气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胶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分包括可编程控制器、继电器及电磁阀,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与继电器电连接,继电器与电磁阀连接,电磁阀与所述旋转气缸及平移气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胶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上设有触摸式操作屏,所述触摸式操作屏与可编程控制器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底胶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上设有压力调节旋钮和压力表,所述压力调节旋钮与平移驱动机构连接。
7.如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底胶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板及第二真空板上均设有治具,且所述第一真空板上的治具表面设有定位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胶贴合机,包括机身、控制部分、旋转驱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第一真空板及第二真空板,所述第一真空板上设有转轴,所述机身上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第一真空板通过转轴与所述移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真空板固定在机身上,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固定在移动装置上并与第一真空板连接,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固定在机身上并与移动装置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及平移驱动机构均与控制部分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板和第二真空板上均设有负压吸附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化贴合,效率高,不易污染贴合材料,贴合精度高,可将贴合误差控制在0.05mm以内,且操作简单方便。
文档编号B32B37/12GK202357564SQ20112052143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杨越强 申请人:意力(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