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4353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贴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贴附装置,其包括本体及安装于本体上的支撑架。本体上形成有承载物件并定位物件的第一承载件,该贴附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支撑架上的抵压组件、安装于本体内并可相对于本体移动的第二承载件及安装于本体内的驱动组件。第二承载件承载贴附件。第一承载件开设有供所述贴附件外露出本体的第一开口,第一承载件具有围成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抵压组件抵压物件于第一承载件上。承载于第二承载件上的贴附件位于第一开口内,侧壁限制贴附件在平行于第二承载件的方向上移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承载件向靠近第一承载件的方向移动,使得贴附件外露出所述第一开口与物件接触并贴附于物件上。
【专利说明】贴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贴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最初的工业生产中,通常是采用人工的方式将贴附物贴附于目标对象上,贴附物的贴附表面具有粘胶,因此在人工施加的外力作用下,贴附物可牢固地贴合于目标对象上。然而,采用人工方式来完成上述贴附作业,其作业效率很低,不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并且采用人工方式将贴附物贴附于目标对象上,也可能弄脏贴附物的粘胶面甚至由于操作不当而损坏贴附物。
[0003]后来,逐渐出现了自动化贴附装置,然而,在使用自动化贴附装置将贴附物贴附于目标对象上时,由于承载目标对象的机台上没有设置定位装置,导致贴合精度不高。或者承载贴附物的贴附设备上只是将贴附物吸附于其上,而没有设置定位装置,导致贴合精度不闻。

【发明内容】

[0004]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贴合精度较高的贴附装置。
[0005]一种贴附装置,其包括本体及安装于本体上的支撑架。本体上形成有承载物件并定位物件的第一承载件,该贴附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支撑架上的抵压组件、安装于本体内并可相对于本体移动的第二承载件及安装于本体内的驱动组件。第二承载件承载贴附件。第一承载件开设有供所述贴附件外露出本体的第一开口,第一承载件具有围成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抵压组件抵压物件于第一承载件上。承载于第二承载件上的贴附件位于第一开口内,侧壁限制贴附件在平行于第二承载件的方向上移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承载件向靠近第一承载件的方向移动,使得贴附件外露出所述第一开口与物件接触并贴附于物件上。
[0006]上述贴附装置由于第一承载件承载物件并定位物件,第一承载件本身就可限制物件在平行于第一承载件的方向上移动;同时抵压组件抵压物件于第一承载件上,进一步地限制了物件向垂直于第一承载件的方向移动。又由于第二承载件可承载贴附件,且贴附件位于第一承载件的第一开口内,同时围成第一开口的侧壁限制贴附件在平行于第二承载件的方向上移动,也即实现了对贴附件的定位。因此将贴附件贴附于物件上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化贴附设备的贴合精度要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贴附装置之第一状态的立体图,该贴附装置包括第二承载件及真空发生器。
[0008]图2为图1所示贴附装置的分解图。
[0009]图3为图1所示贴附装置之第二状态的立体图。[0010]图4为图1所示第二承载件的立体图。
[0011]图5为图1所示第二承载件与真空发生器相连接的立体图。
[001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贴附装置,其包括本体及安装于本体上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本体上形成有承载物件并定位物件的第一承载件,该贴附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支撑架上的抵压组件、安装于本体内并可相对于本体移动的第二承载件及安装于本体内的驱动组件,第二承载件承载贴附件;该第一承载件开设有供所述贴附件外露出本体的第一开口,该第一承载件具有围成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该抵压组件抵压物件于第一承载件上;承载于第二承载件上的贴附件位于第一开口内,所述侧壁限制贴附件在平行于第二承载件的方向上移动;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承载件向靠近第一承载件的方向移动,使得贴附件外露出所述第一开口与物件接触并贴附于物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抵压组件包括驱动部件及压合板,该压合板可移动地固定于支撑架上;该驱动部件的固定端固定于支撑架上,驱动部件的自由端与压合板固定连接;该驱动部件的自由端驱动压合板相对于支撑架向靠近本体的方向移动,使得压合板抵压 于物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抵压组件还包括第一导杆及第二导杆,驱动部件的自由端与压合板的中部固定连接,该第一导杆的中部及第二导杆的中部分别贯穿压合板的两端,第一导杆的两端及第二导杆的两端均固定于支撑架上,该驱动部件的自由端是为驱动压合板相对于第一导杆及第二导杆向靠近本体的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合板包括基板、加强板及接触板,该第一导杆的中部及第二导杆的中部分别贯穿基板的两端,基板具有第一侧面及与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远离本体,第二侧面靠近本体;基板之第一侧面的中部与驱动部件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加强板的固定端固定安装于基板之第二侧面的中部,加强板的自由端自加强板的固定端延伸而出;接触板固定于加强板的自由端,接触板与物件接触并抵压物件于第一承载件上,该加强板的强度大于接触板的强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强板为铝板,该接触板为塑料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贴附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本体内的固定座,该第二承载件可移动地固定于固定座上;该驱动组件的固定端固定于固定座,该驱动组件的自由端与第二承载件固定连接;该驱动组件的自由端用于驱动第二承载件相对于固定座向靠近第一承载件的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包括底板及凸设于底板上的四个第三导杆,该底板固定于本体内,该驱动组件的固定端固定于底板上,该第二承载件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四个第三导杆远离底板的一端分别贯穿四个第一通孔,该驱动组件的自由端用于驱动第二承载件相对于该四个第三导杆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承载件凸设有第一阻挡部及第二阻挡部,该本体上凸设有第三阻挡部,该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及第三阻挡部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方向限制物件移动并共同对物件进行定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及第三阻挡部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方向限制物件在平行于本体的方向上移动,该抵压组件限制物件在垂直于本体的方向上移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开设有第二开口,该贴附装置还包括真空发生器,该第二承载件上承载贴附件的承载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气孔,该第二承载件与驱动组件连接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吸气孔,该真空发生器的吸管穿过第二开口后进入本体内并与至少一个吸气孔连接,该真空发生器用于产生负压以将外部空气依次吸入多个通气孔、至少一个吸气孔及吸管,并产生吸附力将贴附件吸附于第二承载件上,以限制贴附件在垂直于第二承载件 的方向上移动。
【文档编号】B32B37/12GK103660512SQ201210343499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李兆勇, 郭俊秀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