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片贴合方法、装置及其所使用的粘接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53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片贴合方法、装置及其所使用的粘接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粘接片将光学片贴合到液晶面板等基板上的技术,进一步说,涉及能够将像例如双凸透镜片那样在正面具有细微的凹凸的光学片贴合到基板上的光学片贴合方法、装置及适用于该光学片贴合方法、装置的粘接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了将偏光板、透镜片等光学薄膜、片(以下将这些统称为光学片)贴合到玻璃基板上而制作薄型显示面板等各种器件的方法。将偏光板贴合到玻璃基板上的技术已经在制造液晶面板等时被广泛使用,但由于考虑到通过贴合多种光学片来附加多种功能,因此,在此之外也开发了使用多种光学片贴合的技术。例如,在日本特许第3004532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用于将具有粘接材料层的液晶显示元件用薄膜粘贴到基板上的“液晶显示元件用薄膜粘贴装置”。该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有支撑机构,其为了支撑液晶显示元件用薄膜而具有薄膜相对面凸出的弯曲面,并且使以上述粘接材料层位于外侧的方式沿上述弯曲面临时固定的上述薄膜以使上述薄膜的端缘部与上述基板的端缘部一致的方式抵接,在将上述薄膜粘贴到上述基板时其旋转自如,追随上述基板的进出移动而旋转按压的同时沿上述基板粘贴。此外,在专利文献I中,液晶显示元件用薄膜为例如偏光板、AR (抗反射)薄膜、AG (防眩光)薄膜、反射薄膜、以及紫外线吸收薄膜等高分子薄膜。在专利文献I的装置中,例如在粘贴偏光板时,将能够绕一个旋转轴旋转并具有凸状的弯曲面的偏光板支撑体(曲率头)作为上述支撑机构使用。在上述弯曲面上形成有与真空泵连接的多个吸引孔,通过真空吸附将偏光板保持(临时固定)在上述弯曲面上。首先,通过真空吸附,将偏光板以使其粘接材料层处于外侧的方式临时固定到偏光板支撑体的弯曲面上的预定位置。此时,使偏光板支撑体旋转,以便使其弯曲面到达上位。而且,在该状态下,剥下覆盖上述粘接材料层的保护薄膜而露出上述粘接材料层。另一方面,液晶单元(基板)以固定在液晶单元支撑体上的状态朝向偏光板支撑体在水平方向上传送,到达偏光板支撑体的下方的预定位置。接下来,使通过真空吸附保持(临时固定)偏光板的偏光板支撑体下降,同时使其绕上述旋转轴旋转,而使保持的偏光板的一个端缘与液晶单元(基板)的对应的一个端缘抵接。而且,使偏光板支撑体处于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然后在保持该抵接状态的同时使液晶单元支撑体水平移动。由此,能够在对偏光板施加一定的按压力的同时使偏光板支撑体与液晶单元支撑体相对移动。在该相对移动的期间,保持(临时固定)在偏光板支撑体上的偏光板通过其粘接材料层具有的粘接力,从与玻璃基板相接的部分开始离开偏光板支撑体,最后追随液晶单元支撑体的水平移动,其整体粘贴在液晶单元上。偏光板就这样离开偏光板支撑体而移动到液晶单元上。这是因为,相比基于真空吸附的偏光板的保持力,将偏光板的粘接剂层的粘接力设定得更强。
在专利文献I的装置中,由于如上述将偏光板贴合到液晶单元,因此在偏光板上不会产生内部变形及按压不均而能够良好的贴合(参照权利要求1、段落0026 0041、以及图1 3)。另外,作为相关背景技术,存在在日本特开2010 - 168079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标签粘贴装置”。该装置为将标签粘贴到物品上的装置,具备第I粘贴部、第2粘贴部、传送部、以及引导机构,其中上述标签具有:第I标签区域,被安装在物品的第I被粘贴区域中;和第2标签区域,被安装在与上述第I被粘贴区域不同的第2被粘贴区域中。第I粘贴部在上述标签的第2标签区域从上述物品露出的状态下,对第I被粘贴区域(例如容器的盖的上面)粘贴该标签的第I标签区域。第2粘贴部对上述标签的第2被粘贴区域(例如容器的盖的侧面和容器的侧面)粘贴上述标签的第2标签区域。传送部从第I粘贴部向第2粘贴部传送上述容器。引导机构对从自第I粘贴部向第2粘贴部传送的物品露出的上述标签的第2标签区域进行引导。引导机构具有对上述标签的粘接面具有非粘接性的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通过在其表面粘贴非粘接性薄膜、或者实施非粘接性涂敷来实现。该非粘接性薄膜的正面具有非粘接性,背面形成有粘贴用的粘接剂层。根据专利文献2的装置,由于从自第I粘贴部向第2粘贴部传送的上述物品露出的上述标签的第2标签区域由具有非粘接性的引导部件引导,因此在传送从上述物品露出而粘贴的上述标签的过程中,能够防止粘贴在非预期部位,并能稳定地继续粘贴(参照说明书摘要、权利要求1 4、段落0047 0051、以及图1 6)。作为其他的相关背景技术,存在在日本特开2010 - 066283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光学薄膜粘贴装置”。该装置为光学薄膜粘贴装置,具有:供给机构,供给光学薄膜(偏光板、相位差薄膜、减光薄膜);保持机构,保持上述光学薄膜;粘接面保护薄膜剥离机构,从上述光学薄膜进行粘接面的保护薄膜的剥离;以及显示面板接触机构,使显示面板接触上述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机构由表面具有粘接性的圆筒形部件(辊)构成,伴随上述保持机构的旋转运动,配置为上述光学薄膜按顺序依次通过粘接保持上述光学薄膜的位置、剥离上述光学薄膜的粘接面保护薄膜的位置、以及使上述显示面板与上述光学薄膜接触的位置。然后,上述圆筒形部件(辊)在光学薄膜的粘贴开始位置的附近具有粘接力减弱部位。因此,光学薄膜在粘贴到显示面板上以后能够容易地从上述圆筒形部件脱离,其结果是,不会使光学薄膜产生褶皱、气泡,能够快速地粘贴到显示面板上。此外,通过预先在具有粘接性的上述圆筒形部件的表面的该部位设置凹凸或嵌入粘接力较弱的部件、设置可动部从而减小接触面积,来形成上述粘接力减弱部位(参照说明书摘要、权利要求1 7、段落0014 0052、图1 8)。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004532号公报(参照权利要求1、段落0026 0041、图1 3)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 - 168079号公报(参照说明书摘要、权利要求1 4、段落0047 0051、图1 6)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 - 066283号公报(参照说明书摘要、权利要求1 7、段落0014 0052、图1 8)

发明内容
然而,近年来,在开发日益活跃的3D (Three Dimensional,三维)显示用的薄型显示面板中,形成有双凸透镜的透明的光学片(以下称为双凸透镜片)与形成在玻璃基板上的像素组的位置一致而贴合。这是因为,通过使透过双凸透镜观察的人的左右眼识别不同的图像,能够容易地实现3D显示。在双凸透镜片的正面,并列配置有多个表面呈小曲面的细微透镜(双凸透镜)。为了防止双凸透镜留有伤痕或污溃,用保护薄膜覆盖双凸透镜片的正面。在即将进行将双凸透镜片贴合到玻璃基板上的作业之前揭下该保护薄膜。双凸透镜片的背面平坦,用较薄的粘接材料层覆盖整个面。使双凸透镜片的背面侧与玻璃基板接触,通过上述粘接材料层所具有的粘接力将其固定在玻璃基板上。其结果是,双凸透镜位于与玻璃基板相反的一侧。将双凸透镜片贴合到玻璃基板(显示面板)上时,必须使这些细微透镜与玻璃基板上的像素组位置匹配。这一点是与偏光板不同之处。另外,因存在双凸透镜,因此双凸透镜片的正面不平坦。而且,由于要求形成有细微透镜的面保持当初的形状,因此在贴合作业中不允许在细微透镜的正面留有伤痕或污溃。因此,在双凸透镜片的贴合中,不能够使用在偏光板等情况下所使用的真空吸附的保持方法。由于以上理由可知,在双凸透镜片的贴合中,不能够使用采用真空吸附的保持方法的专利文献I的“液晶显示元件用薄膜的粘贴装置”。因此,需要开发新技术,或者根据双凸透镜片的特征进行改良。作为方法之一,例如考虑到如下方法: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液晶显示元件用薄膜粘贴装置中所使用的偏光板支撑体(曲率头)的凸状弯曲面上,利用粘接力保持(临时固定)双凸透镜片后,使该曲率头在玻璃基板上转动,从而使双凸透镜片从曲率头转移到玻璃基板上。在该方法中,为了保持双凸透镜片,施加到上述弯曲面上的粘接力需比双凸透镜片的背面的粘接材料层的粘接力(基于此粘贴到玻璃基板上)弱,但如上所述,在双凸透镜片的正面形成有细微透镜组而有细微的凹凸,因此施加到上述弯曲面上的粘接力需比无那样的凹凸的偏光板的情况下的粘接力强得多。然而,这样一来,使保持双凸透镜片的曲率头在玻璃基板上转动时,双凸透镜片向玻璃基板的转移(贴合)完成后,具有粘接性的上述弯曲面的末端部与玻璃基板的相对面接触,因上述弯曲面的强粘接力,玻璃基板很容易附着在该末端部上而被提起。这是因为,曲率头的连续转动导致上述弯曲面的末端部上升。其结果是,双凸透镜片无法正常贴合到玻璃基板上,从而产生玻璃基板上形成的膜或配线被剥下的不良状况。这样的不良状况是以往的偏光板的贴合作业那样的上述弯曲面的粘接力较弱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的问题。本发明考虑到如上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片贴合方法、装置及适于该光学片贴合方法、装置的粘接片,将如双凸透镜片那样正面具有凹凸的光学片通过曲率头的凸状弯曲面(光学片保持面)保持,并使该曲率头在基板上转动,从而在将上述光学片贴合到上述基板上时,在上述光学片向上述基板的转移(贴合)完成后,不会因上述弯曲面的粘接力伴随上述弯曲面的末端部的上升而提起上述基板。未在此写明的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会通过以下的说明及附图得以明确。(I)在本发明的第I观点中,提供了一种光学片贴合方法。该光学片贴合方法,利用粘接力将光学片保持到曲率头的光学片保持面上,并使上述曲率头在基板上转动,从而将上述光学片贴合到上述基板上,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工序:将具有第I区域和第2区域的粘接片安装到曲率头的光学片保持面上,其中,所述第I区域具有通过贴合作业能够保持光学片的粘接力,所述第2区域具有比上述第I区域的粘接力弱的粘接力;使光学片的正面与安装在上述曲率头的光学片保持面上的上述粘接片的第I区域接触,而利用上述第I区域的粘接力保持(临时固定)该光学片;使保持(临时固定)在上述光学片保持面上的上述光学片的背面与基板接触,并使上述曲率头在上述基板上转动,而使上述光学片的背面整体粘接在上述基板上;以及完成使上述光学片的背面整体粘接在上述基板上的工序后,使上述曲率头进一步转动,而将上述光学片从上述光学片保持面隔离,在将上述光学片从上述光学片保持面隔离的工序中,使安装在上述光学片保持面上的上述粘接片的第2区域与上述基板相对。在基于本发明的第I观点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将具有第I区域和第2区域的粘接片安装到曲率头的光学片保持面上,其中,所述第I区域具有通过贴合作业能够保持光学片的粘接力,所述第2区域具有比上述第I区域的粘接力弱的粘接力,通过使光学片的正面与该第I区域接触,而利用上述第I区域的粘接力保持(临时固定)该光学片。另外,在使上述曲率头在上述基板上转动而使上述光学片的背面整体粘接到上述基板上后,使上述曲率头进一步转动而将上述光学片从上述光学片保持面隔离的工序中,使安装在上述光学片保持面上的上述粘接片的第2区域与上述基板相对。因此,作为上述光学片,即使使用像双凸透镜片那样正面具有凹凸的光学片,通过将上述粘接片的第I区域的粘接力调节为能够确实地保持(临时固定)这种光学片的值,就能够将该光学片的正面粘接并保持到上述粘接片的第I区域而进行贴合作业。另外,在使上述曲率头进一步转动而将上述光学片从上述光学片保持面隔离的工序中,由于使粘接力比上述第I区域弱的上述粘接片的第2区域与上述基板相对,因此通过调节该第2区域的粘接力,即使那时上述粘接片与上述基板接触,也能够避免因该粘接力而提起上述基板。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因上述粘接片所具有的粘接力提起上述基板所导致的不良状况,例如,无法正常将双凸透镜片贴合到基板上、基板上形成的膜或配线被剥下的不良状况。在基于本发明的第I观点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优选例中,上述粘接片的第I区域的粘接力为滚球法初粘性试验不足240mm,更优选为220mm以下,上述粘接片的第2区域的粘接力为滚球法初粘性试验240mm以上,更优选为260mm以上。在基于本发明的第I观点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其他优选例中,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一条边配置为带状。在基于本发明的第I观点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进一步其他优选例中,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相对的两条边分别配置为带状。在基于本发明的第I观点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进一步其他优选例中,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四条边分别配置为带状。在基于本发明的第I观点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进一步其他优选例中,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四条边分别配置为带状且同心状。在基于本发明的第I观点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进一步其他优选例中,将上述粘接片自身划分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上述第I区域和粘接力相对较弱的上述第2区域。在基于本发明的第I观点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进一步其他优选例中,将上述粘接片的整体作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上述第I区域形成,通过在其一部分上安装粘接力相对较弱的虚设片而形成上述第2区域。在基于本发明的第I观点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进一步其他优选例中,上述基板保持在基板台上,在将上述光学片从上述光学片保持面隔离的工序中设定成,上述粘接片在与上述基板接触之前与上述基板台的侧壁抵接,使上述粘接片按压上述基板的力减弱或消失。(2)在本发明的第2观点中,提供了一种光学片贴合装置。该光学片贴合装置利用粘接力将光学片保持到曲率头的光学片保持面上,并使上述曲率头在基板上转动,从而将上述光学片贴合到上述基板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片贴合装置包括:具有弯曲成凸状的光学片保持面的曲率头;和安装在上述光学片保持面上的粘接片,上述粘接片具有:第I区域,该第I区域具有通过贴合作业能够保持光学片的粘接力;和第2区域,该第2区域具有比上述第I区域的粘接力弱的粘接力,使上述光学片的背面整体粘接在上述基板上后,使上述曲率头进一步转动而将上述光学片从上述光学片保持面隔离时,使安装在上述光学片保持面上的上述粘接片的第2区域与上述基板相对。在基于本发明的第2观点的光学片贴合装置中,安装在曲率头的光学片保持面上的粘接片具有:上述第I区域,具有通过贴合作业能够保持光学片的粘接力;和上述第2区域,具有比上述第I区域的粘接力弱的粘接力。另外,使上述光学片的背面整体粘接在上述基板上后,使上述曲率头进一步转动而将上述光学片从上述光学片保持面隔离时,使上述第2区域与上述基板相对。因此,作为上述光学片,即使使用像双凸透镜片那样正面具有凹凸的光学片,通过将上述粘接片的第I区域的粘接力调节为能够确实地保持(临时固定)这种光学片的值,就能够将该光学片的正面粘接并保持到上述粘接片的第I区域而进行贴合作业。另外,在使上述曲率头进一步转动而将上述光学片从上述光学片保持面隔离的工序中,由于使粘接力比上述第I区域弱的上述粘接片的第2区域与上述基板相对,因此通过调节该第2区域的粘接力,即使那时上述粘接片与上述基板接触,也能够避免因该粘接力而提起上述基板。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因上述粘接片所具有的粘接力提起上述基板所导致的不良状况,例如,无法正常将双凸透镜片贴合到基板上、基板上形成的膜或配线被剥下的不良状况。( 3 )在本发明的第3观点中,提供了 一种粘接片。该粘接片的特征在于,背面具有粘接性,利用该粘接性能够粘接到曲率头的光学片保持面上,正面具有粘接性,该正面具备第I区域和第2区域,上述第I区域在与保持(临时固定)的光学片相对的位置上形成、且具有相对较强的粘接力,上述第2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上述光学片相对的范围的外侧,且该第2区域具有相对较弱的粘接力。在基于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粘接片中,由于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作为上述光学片,即使使用像双凸透镜片那样正面具有凹凸的光学片,通过将上述粘接片的第I区域的粘接力调节为能够确实地保持(临时固定)这种光学片的值,就能够将该光学片的正面粘接并保持到上述粘接片的第I区域而进行贴合作业。另外,在使上述曲率头进一步转动而将上述光学片从上述光学片保持面隔离的工序中,由于粘接力比上述第I区域弱的上述粘接片的第2区域的位于与上述光学片对应的范围的外侧的部分与上述基板相对,因此通过调节该第2区域的粘接力,即使那时上述粘接片与上述基板接触,也能避免因该粘接力而提起上述基板。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因上述粘接片所具有的粘接力提起上述基板所导致的不良状况,例如,无法正常将双凸透镜片贴合到基板上、基板上形成的膜或配线被剥下的不良状况。在基于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粘接片的优选例中,上述第I区域的粘接力为滚球法初粘性试验不足240mm,更优选为220mm以下,上述第2区域的粘接力为滚球法初粘性试验240mm以上,更优选为260_以上。在基于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粘接片的其他优选例中,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一条边配置为带状。在基于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粘接片的进一步其他优选例中,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相对的两条边分别配置为带状。在基于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粘接片的进一步其他优选例中,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四条边分别配置为带状。在基于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粘接片的进一步其他优选例中,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四条边分别配置为带状且同心状。在基于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粘接片的进一步其他优选例中,将上述粘接片自身划分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上述第I区域和粘接力相对较弱的上述第2区域。在基于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粘接片的进一步其他优选例中,将上述粘接片的整体作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上述第I区域形成,通过在其一部分上安装粘接力相对较弱的虚设片而形成上述第2区域。(4)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0 — 168079号公报)所公开的“标签粘贴装置”,关于在不希望粘接的部分上安装非粘接薄膜这一点,与基于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粘接片类似。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在粘贴的对象即标签或者片的粘合面上安装有非粘接薄膜,与此相对,在基于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粘接片中,在用于保持光学片的粘接片上安装虚设片,因此与基于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粘接片明显不同。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10 - 066283号公报)所公开的“光学薄膜粘贴装置”,关于在不希望粘接的部分上使其粘接性降低这一点,与基于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粘接片类似。但是,在专利文献3中,不希望粘接的部分与偏光板贴合过程的最初对应,与此相对,在基于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粘接片中,与光学片贴合过程的结尾对应,在这一点上,两者明显不同。根据基于本发明的第I观点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基于本发明的第2观点的光学片贴合装置以及基于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粘接片,具有以下的效果:将像双凸透镜片那样正面具有凹凸的光学片保持到曲率头的凸状弯曲面(光学片保持面)上,并使该曲率头在基板上转动,从而将上述光学片贴合到上述基板上时,在上述光学片向上述基板的转移(贴合)完成后,不会因上述弯曲面的粘接力伴随上述弯曲面的末端部的上升而提起上述基板。


图1 (a)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粘接片的正面的俯视图,(b)是表示该粘接片的背面的俯视图。图2 C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通过安装在曲率头上的粘接片保持光学片的状态的、沿(b)的IIA — IIA线的剖视图,(b)是其仰视图。图3是按照工序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说明图。图4 (a)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粘接片的正面的俯视图,(b)是表示该粘接片的背面的俯视图。图5 C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通过安装在曲率头上的粘接片保持光学片的状态的、沿(b)的VA - VA线的剖视图,(b)是其仰视图。图6 (a)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粘接片的正面的俯视图,(b)是表示该粘接片的背面的俯视图。图7 C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通过安装在曲率头上的粘接片保持光学片的状态的、沿(b)的VIIA — VIIA线的剖视图,(b)是其仰视图。图8 (a)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粘接片的正面的俯视图,(b)是表示该粘接片的背面的俯视图。图9 (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在曲率头上安装粘接片的状态的、沿(b)的IXA -1XA线的剖视图,(b)是其仰视图。图10 Ca)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粘接片的正面的俯视图,(b)是表示该粘接片的背面的俯视图。图11 (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通过安装在曲率头上的粘接片保持光学片的状态的、沿(b)的XIIA — XIIA线的剖视图,(b)是其仰视图。图12是按照工序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说明图。图13 Ca)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粘接片的正面的俯视图,(b)是表示该粘接片的背面的俯视图。图14 (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通过安装在曲率头上的粘接片保持光学片的状态的、沿(b)的XIVA — XIVA线的剖视图,(b)是其仰视图。
图15 (a)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粘接片的正面的俯视图,(b)是表示该粘接片的背面的俯视图。图16 (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通过安装在曲率头上的粘接片保持光学片的状态的、沿(b)的XVIA — XVIA线的剖视图,(b)是其仰视图。图17是按照工序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第I实施方式)图1 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在此,作为正面(保持面)不平坦的光学片10,使用因细微的透镜而正面存在凹凸的双凸透镜片,作为玻璃基板50使用液晶面板。另外,使用具有图2 (a)所示的结构的曲率头20。曲率头20如图2 (a)所示,整体的截面形状大致为T字形,其具备:棒状的支撑部20a,能够转动地与水平的旋转轴21卡合;转动部20b,在外侧具有凸圆弧状的弯曲面(具有预定的曲率)作为“光学片保持面”。曲率头20能够在垂直的面内绕旋转轴21旋转。转动部20b的光学片保持面具有比贴合的光学片10 (在此为双凸透镜片)稍大的长度和宽度。设置在曲率头20的转动部20b上的凸圆弧状的光学片保持面整体被粘接片30覆盖。粘接片30的正面及背面双方均具有粘接性,通过使其背面粘接到光学片保持面,而安装到光学片保持面上。粘接片30的正面用于通过粘接力将光学片10保持(临时固定)到光学片保持面。在本第I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接片30具有如图1所示的结构。即,粘接片30的整体形状为矩形,其大小为与曲率头20的光学片保持面的面积相同。因此,若将粘接片30安装到光学片保持面上,则如图2所示,整个光学片保持面被粘接片30覆盖。通过将粘接片30的背面粘接到光学片保持面上(通过粘接力固定)来进行粘接片30向光学片保持面的安装。为此,在粘接片30的背面塗布有公知的粘接材料,施加预定的粘接力。该粘接力的强度需为通过光学片10相对于玻璃基板50 (在此为液晶面板)的贴合作业而不会被剥下的程度。粘接片30的正面及背面的粘接材料分别形成产生预定的粘接力的粘接层。粘接片30的正面如图1 (a)所示,分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矩形的第I区域30a和粘接力相对较弱的矩形的第2区域30b。第2区域30b的面积比第I区域30a的面积小得多。第I区域30a的粘接力在其整体大致均等。第2区域30a的粘接力也在其整体大致均等。粘接片30的正面的第I区域30a为用于保持(临时固定)光学片10的区域,若将光学片10的正面按压到第I区域30a上,则即使为正面具有凹凸的光学片10,也能通过第I区域30a的粘接力确实地保持该状态。如图2 (b)所示,使光学片10的整个面与第I区域30a接触而将其粘接、保持。粘接片30的正面的第2区域30b形成为,在将光学片10的整个面贴合到玻璃基板50后,该第2区域30b配置于曲率头20的光学片保持面与基板50接触的部分。因此,如图2 (b)所示,光学片10被安装成不与第2区域30b接触。将第I区域30a的粘接力设定为能够将例如像双凸透镜片那样正面具有细微的凹凸而不平坦的光学片10确实地保持(临时固定)到曲率头20的光学片保持面上的值,具体而言,设定为在滚球法初粘性(rolling tack)试验(JIS规格)下不足240mm。因此,通过该强粘接力,即使是正面不平坦的光学片10,也能够稳定地保持(临时固定)到曲率头20上。若粘接力在滚球法初粘性试验下等于240mm或者在其之上,则粘接力不足而不能将光学片10确实地临时固定到曲率头20上,从而在贴合过程的途中,容易发生从曲率头20上剥下光学片10的问题。第I区域30a的粘接力更优选在滚球法初粘性试验下为220mm以下。这是因为,若粘接力在此范围内,就能够将光学片10更加确实地临时固定到曲率头20上。将第2区域30b的粘接力设定为比第I区域30a的粘接力弱,具体而言,在滚球法初粘性试验下为240mm以上。因此,将光学片10与玻璃基板50贴合以后,即使第2区域30b与玻璃基板50接触,也难以通过该粘接力将玻璃基板50提起。第2区域30b的粘接力更优选在滚球法初粘性试验下为260mm以上。若粘接力在此范围内,则能够防止以下不良情况:与第2区域30b接触的玻璃基板50因该粘接力而被提起,或者玻璃基板50的表面上的配线、膜因该粘接力被剥下而损伤。在将光学片10的整个面贴合到玻璃基板50后,将第2区域30b仅设定在与玻璃基板50接触的部位的原因是,该部位是最容易引起玻璃基板50的配线、膜的剥离及损伤等上述不良情况的部分。像这样,在本第I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区域30b并非形成于第I区域30a的整个外周,因此具有以下的优点:如图2 (b)所示通过将光学片的一边(后端缘)与第I区域30a和第2区域30b的边界线对齐并粘接,在改变贴合的光学片10的尺寸时也能够简便地应对,而不需要每当改变光学片10的尺寸时就更换粘接片30。接下来,参照图3对本第I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3 Ca)所示,使粘接片30的背面粘接在设置在曲率头20的转动部20b上的凸圆弧状的光学片保持面上,而安装粘接片30。由此,整个光学片保持面被粘接片30覆盖。粘接片30与光学片保持面的形状对应而弯曲成凸圆弧状。这时,使得粘接片30的正面的第2区域30b相对于使曲率头20转动的方向来到后方。接下来,使光学片10的正面按压而粘接到在曲率头20的光学片保持面上安装的粘接片30的正面上,从而将光学片10临时固定(保持)到光学片保持面上。在该状态下,由于粘接片30的正面朝向下方弯曲成凸状,因此,被临时固定的光学片10也同样弯曲。在该光学片10临时固定时,如图2 (b)明确表不的那样,将光学片10的一边与粘接片30的正面的第2区域30b的前方的边(第I区域30a和第2区域30b的边界)对齐。其结果是,在光学片10的周围露出粘接片30的非重叠部。具体而言,在光学片10的前边、左边以及右边露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第I区域30a的剩余部分,在其后边露出粘接力相对较弱的第2区域30b。接下来,用公知的方法检测临时固定在曲率头20上的光学片10的位置,并同时检测玻璃基板50的位置。然后,基于检测出的数据,通过如下方式将光学片10贴合到玻璃基板50上的预定的位置上。S卩,如图3 (b)所示,使曲率头20绕旋转轴21以预定角度向后方旋转,直至光学片10的前端变为大致水平。这时,曲率头20向后方倾斜。另一方面,使玻璃基板50适当水平移动。然后,使临时固定在曲率头20上的光学片10的前端与玻璃基板50上的预定的贴合区域的前端抵接。图3 (b)表示此时的状态。此后,若使玻璃基板50从抵接状态向前方水平移动,则随之曲率头20绕旋转轴21旋转,转动部20b在玻璃基板50上转动。伴随这一情况,曲率头20上的光学片10通过其背面的粘接力逐渐地从曲率头20向玻璃基板50上转移。如图3 (C)所示,若曲率头20旋转至光学片10的后端变为大致水平,则光学片10的整体被贴合到玻璃基板50上。在该状态下,曲率头20向前方倾斜。在刚刚变为图3 (C)所示的状态后,曲率头20的粘接片30的第2区域30b与玻璃基板50相对,进而通过施加在曲率头20与玻璃基板50之间的按压力而接触。但是,通过适当调节比第I区域30a的粘接力弱的第2区域30b的粘接力,不会存在因第2区域30b的粘接力导致玻璃基板50被提起、或者玻璃基板50的表面的膜被剥下的情况,因此不会产生因上述情况导致的损伤。光学片10向玻璃基板50的贴合自然是以良好的精度进行的。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准备正面及背面双方均具有粘接性的粘接片30,在该粘接片30的正面形成有粘接力相对较强的第I区域30a和粘接力相对较弱的第2区域30b。并且,通过将粘接片30的背面粘接到曲率头20的凸圆弧状的光学片保持面上,而将粘接片30安装到光学片保持面上。然后,在安装在光学片保持面上的粘接片30的弟I区域30a中,利用粘接力临时固定光学片10。这时,将光学片10的前方的一边与粘接片30的正面的第2区域30b的前方的边(第I区域30a和第2区域30b的边界)对齐。进一步,使临时固定在曲率头20上的光学片10的前端与玻璃基板50上的预定的贴合区域的前端抵接,然后通过使玻璃基板50向前方水平移动,使曲率头20的转动部20b在玻璃基板50上转动。这样,通过其正面的粘接力将光学片10从曲率头20贴合到玻璃基板50上。将光学片10的一边与粘接片30的第2区域30b的前方的一边对齐,并利用粘接力临时固定到粘接片30的第I区域30a,因此在刚刚将光学片10的整体贴合到玻璃基板50之后,粘接力相对较弱的粘接片30的第2区域30b与玻璃基板50相对并接触。因此,粘接片30向玻璃基板50接触时,不会因第2区域30b的粘接力导致玻璃基板50被提起、或者玻璃基板50的表面的膜被剥下,因此不会产生因上述情况导致的损伤。另外,光学片10向玻璃基板50的贴合以良好的精度进行。此外,在本第I实施方式中,在将光学片10贴合到玻璃基板50后,粘接片30的第2区域30b仅设定在与玻璃基板50接触的部位,这是因为该部位最易引起上述不良情况。另外,在贴合作业的途中,由于通过曲率头20从上按压而贴合光学片10,因此即使在光学片10的外周部分露出的第I区域30a与相对的玻璃基板50接触,也不会产生提起基板50的现象。(第2实施方式)图4及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在此,也使用双凸透镜片作为光学片10,使用液晶面板作为玻璃基板50。另外,曲率头20与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相同,使用粘接片30A代替粘接片30。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接片30A具有如图4所示的结构,除第2区域30Ab分别形成于粘接片30A的前边和后边这一点以外,与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接片30相同。两个第2区域30Ab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和大致相同的大小。在本第2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临时固定到在曲率头20的光学片保持面安装的粘接片30A的正面上时,如图5 (b)明确表示的那样,将光学片10的一边与粘接片30A的正面的第2区域30Ab的前方的边(第I区域30Aa和后边侧的第2区域30Ab的边界)对齐。其结果是,在光学片10的周围露出粘接片30A的非重叠部。具体而言,在光学片10的左边及右边露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第I区域30Aa的剩余部分,在其前边及后边露出粘接力相对较弱的第2区域30Ab。除此之外,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显而易见,在本第2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能够获得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相同的效果。(第3实施方式)图6及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在此,也使用双凸透镜片作为光学片10,使用液晶面板作为玻璃基板50。另外,曲率头20与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相同,使用粘接片30B代替粘接片30。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接片30B具有如图6所示的结构,除第2区域30Bb形成为包围粘接片30B的四周(这相当于第2区域30Bb形成于粘接片30B的前边、后边、左边以及右边)这一点以外,与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接片30相同。在本第3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临时固定到在曲率头20的光学片保持面安装的粘接片30B的正面上时,如图7 (b)明确表示的那样,将光学片10的一边与粘接片30B的正面的第2区域30Bb的前方的边(第I区域30Ba和第2区域30Bb的位于后边的部分的边界)对齐。其结果是,在光学片10的周围露出粘接片30B的非重叠部,在光学片10的左边、右边及其前边、后边邻接粘接力相对较弱的第2区域30Bb。不露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第I区域30Ba。原因是光学片10的大小与第I区域30Ba的大小相同。显而易见,在本第3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能够获得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相同的效果。(第4实施方式)图8及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在此,也使用双凸透镜片作为光学片10,使用液晶面板作为玻璃基板50。另外,曲率头20与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相同,使用粘接片30C代替粘接片30。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接片30C具有如图8所示的结构,形成有三个第I区域30Ca、三个第2区域30Cb。最内侧的第I区域30Ca为矩形,位于其外侧的第二个第I区域30Ca为包围最内侧的第I区域30Ca的矩形环状,位于其外侧的第三个第I区域30Ca为包围第二个第I区域30Ca的矩形环状。它们被同心状地配置。最内侧的第2区域30Cb位于最内侧的第I区域30Ca和第二个第I区域30Ca之间,为矩形环状。第二个第2区域30Cb位于第二个第I区域30Ca和第三个第I区域30Ca之间,为矩形环状。最外侧的第2区域30Cb位于第三个第I区域30Ca和粘接片30的外周缘之间,为矩形环状。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接片30C相当于是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接片30B中在位于内侧的第I区域30Ca中同心地追加了两个矩形环状的第2区域30Cb。在本第4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临时固定到在曲率头20的光学片保持面安装的粘接片30C的正面上时,如图7 (b)明确表示的那样,将光学片10的一边与粘接片30C的正面的位于最外侧的第2区域30Cb的前方的边(位于最外侧的第2区域30Cb和与其邻接的第I区域30Cb的边界的后边)对齐。其结果是,在光学片10的周围露出粘接片30C的非重叠部,在光学片10的左边、右边及其前边、后边露出粘接力相对较弱的第2区域30Cb。不露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第I区域30Ca。原因是光学片10的大小与位于最外侧的第I区域30Ca的大小相同。显而易见,在本第4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能够获得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相同的效果。进一步,存在能与几个尺寸不同的光学片10对应的优点。(第5实施方式)图10 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在此,也使用双凸透镜片作为光学片10,使用液晶面板作为玻璃基板50。另外,曲率头20与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相同,使用粘接片30D代替粘接片30。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接片30D具有如图10所示的结构,通过固定在粘接片30D的后边附近的矩形的虚设薄膜(dummy film)40形成第2区域30Db。S卩,第I区域30Da形成于粘接片30D的整个正面,仅在粘接片30D的后边附近覆盖虚设薄膜40,该部分的粘接力为O。因此,可以说是在配置有虚设薄膜40的部分形成无粘接力的第2区域30Db。虚设薄膜40的厚度与光学片10的厚度大致相同。在本第5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临时固定到在曲率头20的光学片保持面安装的粘接片30D的正面上时,如图11 (b)明确表示的那样,将光学片IOD的一边沿粘接片30D的正面的第2区域30Db的前方的边(第I区域30Da和第2区域30Db的边界)(平行)配置。在光学片10和虚设薄膜40之间空出一个小缝隙。其结果是,在光学片10的周围露出粘接片30D的非重叠部。具体而言,在光学片10的左边、右边以及前边露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第I区域30Da的剩余部分,在其后边露出无粘接力的第2区域30Db (虚设薄膜40)。在光学片10和虚设薄膜40之间的缝隙中也露出第I区域30Da的剩余部分。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准备正面及背面双方均具有粘接性的粘接片30D,在该粘接片30的正面形成有粘接力较强的第I区域30Da和无粘接力的第2区域30Db。并且,通过将粘接片30D的背面粘接到曲率头20的凸圆弧状的光学片保持面上,而将粘接片30D安装到光学片保持面上。然后,在安装在光学片保持面上的粘接片30D的弟I区域30Da中,利用粘接力临时固定光学片10。这时,将光学片10的前方的一边与粘接片30D的正面的第2区域30Db的前方的边(第I区域30Da和第2区域30Db的边界)平行配置。进一步,使临时固定在曲率头20上的光学片10的前端与玻璃基板50上的预定的贴合区域的前端抵接,然后使玻璃基板50向前方水平移动,从而使曲率头20的转动部20b在玻璃基板50上转动。这样,通过其正面的粘接力将光学片10从曲率头20贴合到玻璃基板50上。将光学片10的一边与粘接片30D的第2区域30Db的前方的一边对齐,并利用粘接力临时固定到粘接片30D的第I区域30Da中,因此在刚刚将光学片10的整体贴合到玻璃基板50后,无粘接力的第2区域30Db (虚设薄膜40)与玻璃基板50相对并接触。因此,粘接片30D向玻璃基板50接触时,不会因第2区域30Db的粘接力导致玻璃基板50被提起、或玻璃基板50的表面的膜被剥下,从而不会产生因此而导致的损伤。另外,光学片10向玻璃基板50的贴合以良好的精度进行。(第6实施方式)图13及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在此,也使用双凸透镜片作为光学片10,使用液晶面板作为玻璃基板50。另外,曲率头20与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相同,使用粘接片30E代替粘接片30。在本第6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接片30E具有如图13所示的结构,除第2区域30Eb分别形成于粘接片30的前边和后边这一点以外,与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接片30D相同。两个第2区域30Eb为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大小。在本第6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临时固定到在曲率头20的光学片保持面安装的粘接片30E的正面上时,如图14 (b)明确表示的那样,使光学片10的一边与粘接片30E的正面的第2区域30Eb的前方的边(第I区域30Ea和后边侧的第2区域30Eb的边界)平行。其结果是,在光学片10的周围露出粘接片30E的非重叠部。具体而言,在光学片10的左边及右边露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第I区域30Ea的剩余部分,在其前边及后边露出无粘接力的第2区域30Eb。除此之外,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显而易见,在本第6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能够获得与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相同的效果。(第7实施方式)图15及图16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在此,也使用双凸透镜片作为光学片10,使用液晶面板作为玻璃基板50。另外,曲率头20与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相同,使用粘接片30F代替粘接片30D。在本第7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接片30F具有如图15所示的结构,除第2区域30Fb分别形成于粘接片30F的前边、后边以及左右两边这一点以外,与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接片30D相同。位于前边和后边的两个第2区域30Fb为彼此相同的形状、大小。位于左边和右边的两个第2区域30Fb也为彼此相同的形状、大小。在本第7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临时固定到在曲率头20的光学片保持面安装的粘接片30F的正面上时,如图16 (b)明确表示的那样,分别将光学片10的四边与粘接片30F的正面的第2区域30Fb的四边(第I区域30Fa和后边侧的第2区域30Fb的边界)对齐。其结果是,在光学片10的周围露出粘接片30F的非重叠部,具体而言,在光学片10的左边、右边、前边以及后边露出无粘接力的第2区域30FB (虚设薄膜40),在那些第2区域30FB以外的部分露出第I区域30Fa。除此之外,与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形同,因此省略其说明。显而易见,在本第7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能够获得与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相同的效果。(第8实施方式)图17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在此,也使用双凸透镜片作为光学片10,使用液晶面板作为玻璃基板50。另外,曲率头20和粘接片30D均与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相同。在本第8实施方式中,保持玻璃基板50的基板台60的形状具有特征。S卩,如图17Ca)所示,基板台60的侧壁60a的上端面比保持在基板台60内侧的玻璃基板50的上表面高,其高度差为d。该高度差d与进行贴合的光学片10的厚度和虚设薄膜40的厚度大致相
坐寸ο在本第8实施方式的光学片贴合方法中,临时固定到在曲率头20的光学片保持面安装的粘接片30D的正面上时,如图17 (b)明确表示的那样,使光学片10的一边与粘接片30的正面的第2区域30Db (虚设薄膜40)的前方的边(第I区域30Da和后边侧的第2区域30Db的边界)平行配置。其结果是,在光学片10的周围露出粘接片30D的非重叠部。具体而言,如图11 (b)所示,在光学片10的左边、右边以及前边露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第I区域30Da的剩余部分,在其后边露出无粘接力的第2区域30b。然后,使曲率头20在玻璃基板50上转动,将光学片10的整个面贴合到玻璃基板50上时,如图17 (b)所示,曲率头20的粘接片30D的第2区域30Db (虚设薄膜40)与玻璃基板50相对并接触。在本第8实施方式中,由于基板台60的侧壁60a比玻璃基板50的表面高d,因此粘接片30D的第2区域30b (虚设薄膜40)与基板台60的侧壁60a抵接。因此,在图11 (b)的状态下,不仅曲率头20按压玻璃基板50的力减少,还作用了将曲率头20从玻璃基板50拉离的力。通常情况下,伴随着曲率头20的旋转可能会将玻璃基板50提起,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完全不可能。并且,也不会伴随着曲率头20的旋转而引起玻璃基板50的位置偏离。(变形例)上述的第I 第8实施方式表示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示例。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断面具有弯曲成凸圆弧状的光学片保持面的曲率头,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具有弯曲成凸圆弧状的光学片保持面,可以使用任意的曲率头。例如,也可以使用整体形状为圆筒形的曲率头。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片贴合方法,利用粘接力将光学片保持到曲率头的光学片保持面上,并使上述曲率头在基板上转动,从而将上述光学片贴合到上述基板上,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工序: 将具有第I区域和第2区域的粘接片安装到曲率头的光学片保持面上,其中,所述第I区域具有通过贴合作业能够保持光学片的粘接力,所述第2区域具有比上述第I区域的粘接力弱的粘接力; 使光学片的正面与安装在上述曲率头的光学片保持面上的上述粘接片的第I区域接触,而利用上述第I区域的粘接力保持(临时固定)该光学片; 使保持(临时固定)在上述光学片保持面上的上述光学片的背面与基板接触,并使上述曲率头在上述基板上转动,而使上述光学片的背面整体粘接在上述基板上;以及 完成使上述光学片的背面整体粘接在上述基板上的工序后,使上述曲率头进一步转动,而将上述光学片从上述光学片保持面隔离, 在将上述光学片从上述光学片保持面隔离的工序中,使安装在上述光学片保持面上的上述粘接片的第2区域与上述基板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其中, 上述粘接片的第I区域的粘接力为滚球法初粘性试验不足240mm,上述粘接片的第2区域的粘接力为滚球法初粘性试验240m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其中, 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一条边配置为带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光学片贴合方法,其中, 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相对的两条边分别配置为带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其中, 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四条边分别配置为带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其中, 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四条边分别配置为带状且同心状。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其中, 将上述粘接片自身划分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上述第I区域和粘接力相对较弱的上述第2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广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其中, 将上述粘接片的整体作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上述第I区域形成,通过在其一部分上安装粘接力相对较弱的虚设片而形成上述第2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广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贴合方法,其中, 上述基板保持在基板台上, 在将上述光学片从上述光学片保持面隔离的工序中设定成,上述粘接片在与上述基板接触之前与上述基板台的侧壁抵接,使上述粘接片按压上述基板的力减弱或消失。
10.一种光学片贴合装置,利用粘接力将光学片保持到曲率头的光学片保持面上,并使上述曲率头在基板上转动,从而将上述光学片贴合到上述基板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片贴合装置包括:具有弯曲成凸状的光学片保持面的曲率头;和安装在上述光学片保持面上的粘接片, 上述粘接片具有:第I区域,该第I区域具有通过贴合作业能够保持光学片的粘接力;和第2区域,该第2区域具有比上述第I区域的粘接力弱的粘接力, 使上述光学片的背面整体粘接在上述基板上后,使上述曲率头进一步转动而将上述光学片从上述光学片保持面隔离时,使安装在上述光学片保持面上的上述粘接片的第2区域与上述基板相对。
11.一种粘接片,其特征在于, 背面具有粘接性,利用该粘接性能够粘接到曲率头的光学片保持面上, 正面具有粘接性, 该正面具备第I区域和第2区域,上述第I区域在与保持(临时固定)的光学片相对的位置上形成、且具有相对较强的粘接力,上述第2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上述光学片相对的范围的外侧,且该第2区域具有相对较弱的粘接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粘接片,其中, 上述粘接片的第I区域的粘接力为滚球法初粘性试验不足240mm,上述粘接片的第2区域的粘接力为滚球法初粘性试验240mm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粘接片,其中, 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一条边配置为带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粘接片,其中, 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相对的两条边分别配置为带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粘接片,其中, 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四条边分别配置为带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粘接片,其中, 上述粘接片为矩形,将上述第2区域沿上述粘接片的四条边分别配置为带状且同心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f1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片,其中, 将上述粘接片自身划分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上述第I区域和粘接力相对较弱的上述第2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f1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片,其中, 将上述粘接片的整体作为粘接力相对较强的上述第I区域形成,通过在其一部分上安装粘接力相对较弱的虚设片而形成上述第2区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片贴合方法、装置及其所使用的粘接片,在将像双凸透镜片那样正面具有细微凹凸的光学片利用曲率头贴合到基板上时,能够防止因光学片保持面的粘接力伴随光学片保持面的末端部的上升而提起基板。将粘接片(30)安装到曲率头(20)的光学片保持面,粘接片具有第1区域(30a),具有能够保持光学片的粘接力;和第2区域(30b),具有比第1区域的粘接力弱的粘接力。使光学片(10)的正面粘接并保持(临时固定)到粘接片的第1区域后,使光学片的背面整体粘接到基板(50)。然后,在使曲率头进一步转动而将光学片从光学片保持面隔离的工序中,使安装在光学片保持面上的粘接片的第2区域与基板相对。
文档编号B32B7/10GK103085438SQ2012104309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5日
发明者世良贤二, 世古畅哉, 松崎忠弘, 石井宪和, 石川雄作 申请人:Nlt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