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纤长丝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297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纤长丝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纤长丝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化纤长丝在生产过程中会有冷却这一工序。那么,怎样在保证达到冷却目的的同时,又尽可能降低成本则是最关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化纤长丝冷却装置,要在保证冷却化纤长丝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化纤长丝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腔、疏风管道和空调,所述冷却腔输入端旁侧设有疏风管道,所述疏风管道的另一端设有空调。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腔包括相通的急速冷却腔和缓速冷却腔,所述急速冷却腔位于化纤长丝输入端,所述缓速冷却腔位于化纤长丝输出端,且缓速冷却腔的开口直径比急速冷却腔的开口直径大。

进一步的,所述急速冷却腔和缓速冷却腔相通处设有一排均匀排列的导纱钩,所述缓速冷却腔内设有若干排均匀分布的导纱钩,同排设置的导纱钩固定于一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两端固定于冷却腔,

进一步的,所述急速冷却腔的开口直径为0.5~0.6米,缓速冷却腔的开口直径为0.9~1.1米。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相邻的导纱钩错位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因导纱钩的特殊设置,需冷却的化纤长丝在急速冷却腔内会集中分布,而空调输出的冷却风正对着急速冷却腔吹,从而达到急速冷却化纤长丝的效果。而在缓速冷却腔内,化纤长丝的走向随着导纱钩的分布呈S型,延长了化纤长丝在冷却腔的时间,使化纤长丝在较小距离、较小空间内进一步冷却。此外,在腔室内实现冷却,减少了冷却风的流失,从而减少能耗,降低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化纤长丝冷却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冷却腔内导纱钩分布示意图。

图中:1-冷却腔,11-急速冷却腔,12-缓速冷却腔,13-固定杆,14-导纱钩,2-疏风管道,3-空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中,一种化纤长丝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腔1、疏风管道2和空调3,所述冷却腔1输入端旁侧设有疏风管道2,所述疏风管道2的另一端设有空调3。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1包括相通的急速冷却腔11和缓速冷却腔12,所述急速冷却腔11位于化纤长丝输入端,所述缓速冷却腔12位于化纤长丝输出端,且缓速冷却腔12的开口直径比急速冷却腔11的开口直径大。

本实施例中,所述急速冷却腔11和缓速冷却腔12相通处设有一排均匀排列的导纱钩14,所述缓速冷却腔12内设有若干排均匀分布的导纱钩14,同排设置的导纱钩14固定于一固定杆13上且每排的导纱钩14的数量相等,所述固定杆13两端固定于冷却腔1,

本实施例中,所述急速冷却腔11的开口直径为0.5~0.6米,缓速冷却腔12的开口直径为0.9~1.1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下相邻的导纱钩14错位设置,同排任意两个相邻的导纱钩14隔距相等。

具体的:待冷却的化纤长丝从急速冷却腔11进入,先经过急速冷却腔11和缓速冷却腔12相通处的导纱钩14,化纤长丝在此处集中分布,接着进入缓速冷却腔12,经过缓速冷却腔12内导纱钩14呈S型走向,最后从缓速冷却腔12输出进入下一道工序。疏风管道2往急速冷却腔11内输送冷却风,则刚进入冷却腔内1且集中分布的化纤长丝可实现急速冷却,随后进入缓速冷却腔12内且最终完成冷却进入下一道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