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收纱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038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收纱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系统,具体是一种纺织收纱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纺织领域,纱线在生产的各道工序中会或多或少产生包括棉尘、飞花在内的尘絮,从而影响纺织的质量,污染车间环境。

传统的吸尘装置设于相应纺织机械的上方,包括集尘罩、吸风机和与集尘罩相连通的过滤结构,工作时通过吸风机由集尘罩将下方产生的尘絮吸入过滤结构,从而清洁产尘纺织机械周围的环境,但是由于吸尘装置的集尘罩所对的环境为开放式环境,很难清理彻底;另外,过滤结构通常由过滤袋和过滤板两种,过滤袋通常为布袋,透气性不好,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容易发生尘絮从过滤结构反向进入集尘管或集尘罩的返尘现象,过滤板虽然透气性较好,但也不能很好的避免返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了纱线表面产生毛边,保证纱线质量,体结构简单,成本低,能耗低、净化效果好的纺织收纱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纺织收纱系统,包括集尘罩、纱架、固定板、气缸、原纱筒、过纱轮组件、引纱辊、导纱辊、出纱辊、收纱筒、集尘管、旋流水池、粉尘气体吸附罩和风机;所述纱架固定在集尘罩底部;所述集尘罩内部设置四个原纱筒,分别为第一原纱筒、第二原纱筒、第三原纱筒和第四原纱筒,其中,第一原纱筒、第二原纱筒、第三原纱筒、第四原纱筒的水平位置依次降低;所述纱架中间固定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螺栓固定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上方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四个纱线孔,每个纱线孔对应一个原纱筒;所述纱线孔右侧对应设置过纱轮组件,过纱轮组件包括陶瓷过纱轮、支撑轴和L形支架,其中,L 形支架包括背面板和立面板;所述背面板上设有螺纹孔,L形支架通过螺栓、螺纹孔固定设于安装板上;所述陶瓷过纱轮中间凹陷设置环形过纱面,陶瓷过纱轮的中心通孔通过轴承支撑套装于支撑轴上,陶瓷过纱轮以支撑轴为转轴旋转,且支撑轴的两端固定于立面板上;所述陶瓷过纱轮的环形过纱面最上端高于第一原纱筒的最上端,纱线不与纱线孔接触;所述过纱轮组件右侧依次设置引纱辊、导纱辊、出纱辊和收纱筒,且纱线依次经过引纱辊、导纱辊、出纱辊和收纱筒;所述引纱辊、出纱辊的水平位置高于导纱辊,且引纱辊、出纱辊的水平位置低于陶瓷过纱轮;所述集尘罩下方设置连接部,连接部下端出口连接集尘管的进口,集尘管的出口连接内旋流筒的进气口,且集尘管穿过粉尘气体吸附罩;所述内旋流筒中部设有旋流板,且粉尘气体吸附罩、内旋流筒的底部均位于旋流水池的液面下方;所述粉尘气体吸附罩上方侧壁设有设有与风机通过管道连接的套筒气体出气管,风机下方的风机出气管通过管道延伸至旋流水池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纱架上设置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集尘管与粉尘气体吸附罩之间密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内旋流筒的底部端面高于粉尘气体吸附罩底部端面10-25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旋流水池的液面高于内旋流筒底部端面15-25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纱轮组件,纱线从纱线孔穿过时,贴靠于陶瓷过纱轮的环形过纱面,陶瓷过纱轮可以旋转,纱线与环形过纱面之间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避免了纱线表面产生毛边,保证纱线质量;

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分开纱线,限制了纱线的路线,保证将不同纱线筒引出的纱线分开,引线辊、拉线辊、出线辊和收纱辊依次上下设置,将纱线多次拉直,避免纱线从收纱辊中掉落;

本实用新型利用风机使粉尘气体吸附罩内部产生负压,进而使车间内空气由粉尘气体吸附罩进入内旋流筒,经过旋流板后形成旋转气流,旋转气流使粉尘气体吸附罩底部的水旋转,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混合在水中,空气经过初步净化后由外套筒上方的套筒气体出气管进入风机后,再通过管路进入旋流水池,气流搅动旋流水池内的水快速流动,对空气中的残余粉尘进一步吸附。

附图说明

图1为纺织收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纺织收纱系统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纺织收纱系统中过纱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纺织收纱系统,包括集尘罩1、纱架2、固定板3、气缸、原纱筒、过纱轮组件、引纱辊16、导纱辊17、出纱辊18、收纱筒19、集尘管21、旋流水池23、粉尘气体吸附罩22和风机25;所述纱架2固定在集尘罩1底部,纱架2上设置通孔;所述集尘罩1内部设置四个原纱筒,分别为第一原纱筒5、第二原纱筒6、第三原纱筒7和第四原纱筒8,其中,第一原纱筒5、第二原纱筒6、第三原纱筒7、第四原纱筒8的水平位置依次降低;所述纱架2中间固定设置固定板3,固定板3上螺栓固定设置支撑板4,支撑板4上方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四个纱线孔,每个纱线孔对应一个原纱筒;所述纱线孔右侧对应设置过纱轮组件,过纱轮组件包括陶瓷过纱轮15、支撑轴14和L形支架,其中,L形支架包括背面板11和立面板12;所述背面板11上设有螺纹孔13,L形支架通过螺栓、螺纹孔13固定设于安装板上;所述陶瓷过纱轮15中间凹陷设置环形过纱面,陶瓷过纱轮15的中心通孔通过轴承支撑套装于支撑轴14上,陶瓷过纱轮15以支撑轴14为转轴旋转,且支撑轴14的两端固定于立面板12上;所述陶瓷过纱轮15的环形过纱面最上端高于第一原纱筒5的最上端,纱线不与纱线孔接触;工作中,通过设置过纱轮组件,纱线从纱线孔穿过时,贴靠于陶瓷过纱轮15的环形过纱面,陶瓷过纱轮15可以旋转,纱线与环形过纱面之间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避免了纱线表面产生毛边,保证纱线质量;所述过纱轮组件右侧依次设置引纱辊16、导纱辊17、出纱辊18和收纱筒19,且纱线依次经过引纱辊16、导纱辊17、出纱辊18和收纱筒19;所述引纱辊 16、出纱辊18的水平位置高于导纱辊17,且引纱辊16、出纱辊18的水平位置低于陶瓷过纱轮15;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分开纱线,限制了纱线的路线,保证将不同纱线筒引出的纱线分开,引线辊、拉线辊、出线辊和收纱辊依次上下设置,将纱线多次拉直,避免纱线从收纱辊中掉落;所述集尘罩1下方设置连接部20,连接部20下端出口连接集尘管21的进口,集尘管21的出口连接内旋流筒28的进气口,且集尘管21穿过粉尘气体吸附罩22,集尘管21与粉尘气体吸附罩22之间密封设置;所述内旋流筒28中部设有旋流板27,且粉尘气体吸附罩22、内旋流筒28的底部均位于旋流水池23的液面29下方,其中,内旋流筒28的底部端面高于粉尘气体吸附罩22底部端面10-25厘米,旋流水池23的液面29 高于内旋流筒28底部端面15-25厘米;所述粉尘气体吸附罩22上方侧壁设有设有与风机 25通过管道连接的套筒气体出气管24,风机25下方的风机出气管26通过管道延伸至旋流水池23底部;工作中,利用风机25使粉尘气体吸附罩22内部产生负压,进而使车间内空气由粉尘气体吸附罩22进入内旋流筒28,经过旋流板27后形成旋转气流,旋转气流使粉尘气体吸附罩22底部的水旋转,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混合在水中,空气经过初步净化后由外套筒上方的套筒气体出气管24进入风机25后,再通过管路进入旋流水池23,气流搅动旋流水池23内的水快速流动,对空气中的残余粉尘进一步吸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