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开清棉机械或清梳联流程中多仓混棉机的排风系统。
技术背景
多仓混棉机是开清棉或清梳联流程中的关键设备之一,一般安装在开棉机与清棉机之间,适用于处理经初步开松的各种等级原棉及棉型化纤。它将由进棉风机输送来的原料分配到各棉仓内,实现时差混合后输送到下一机台。包括由若干网眼板7分割而成的多仓结构的混棉仓,位于混棉仓前后部的前封箱9、后封箱8,以及位于混棉仓后顶部的与进棉风机部分出口相连接的配棉道2,位于混棉仓机头部分前封箱9的机头排风系统6,通过管道与滤尘系统相连接的机头排风口11,位于混棉仓底部的混棉机构4,位于混棉机构4下方的输棉帘机构5(见图1)。工作过程为:进入棉仓内的棉气混合体,棉花在正气压和自重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形成压实棉层,气体通过网眼板向前封箱、后封箱和配棉道两侧通道运动,由于前封箱、后封箱和配棉道两侧通道与排风口互通,因此气流经排风口进入滤尘系统,实现气流的排出。棉仓作为原料的储存站和中转站,为了实现顺利进棉和大容量储棉,进入的棉仓的气流和排出的气流必须实现及时、动态的平衡。此种机尾进棉,机头排风的单排风形式,由于当机尾棉仓进棉时,机头棉仓到机尾排风口距离远,气流排出不顺畅,当机头棉仓进棉时,激流气流阻断排风通道,气流排出困难,这样大量气流扩充在棉仓内,仓内棉花打旋向上乱飘,棉层不实,影响大容量储棉和系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设计的一种适用于多仓混棉机的双排风装置,该装置适用于开清棉机械或清梳联流程中多仓混棉机的排风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发明的适用于多仓混棉机的双排风装置包括由若干网眼板分割而成的多仓结构的混棉仓,位于混棉仓前后部的前封箱、后封箱,以及位于混棉仓后顶部的与进棉风机部分出口相连接的配棉道,位于混棉仓机头部分前封箱的机头排风系统,通过管道与滤尘系统相连接的机头排风口,位于混棉仓底部的混棉机构,位于混棉机构下方的输棉帘机构;在所述后封箱上设置有通过管道与滤尘系统相连接的机尾排风口,所述机尾排风口与机头排风口共同构成双排风系统。
本发明在所述后封箱的顶部或下部设置有通过管道与滤尘系统相连接的机尾排风口;也可在所述后封箱的顶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通过管道与滤尘系统相连接的机尾排风口。
本发明中位于后封箱下部的机尾排风口是由设置在后封箱下部的补风口、扩散风箱、下排风管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装置结构新颖、设计原理符合气流运动规律,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气流排出不顺畅、仓内棉花打旋向上乱飘、棉层不实、影响大容量储棉和系统稳定的问题。特别对解决机幅宽、仓数多的高产多仓混棉机的排风难题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解决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多仓混棉机结构图。
图2为机头排风系统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上双排风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下双排风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图。
图7为图6的C向视图。
图中序号:1、机架,2、配棉道,3、配棉道部件,4、混棉机构,5、输棉帘机构,6、机头排风系统, 7、网眼板,8、后封箱,9、前封箱,10、配棉道两侧通道,11、机头排风口, 12、机尾上排风口,13、补风口,14、扩散风箱,15、下排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3、4、5所示,本发明的适用于多仓混棉机的双排风装置包括由若干网眼板7分割而成的多仓结构的混棉仓,位于混棉仓前后部的前封箱9、后封箱8,以及位于混棉仓后顶部的与进棉风机部分出口相连接的配棉道2,位于混棉仓机头部分前封箱9的机头排风系统6,通过管道与滤尘系统相连接的机头排风口11,位于混棉仓底部的混棉机构4,位于混棉机构4下方的输棉帘机构5;在所述后封箱8的顶部设置有通过管道与滤尘系统相连接的机尾上排风口12,所述机尾上排风口与机头排风口11共同构成双排风系统。
进一步说,本实施例的机尾上排风口12由镀锌钢板焊接而成,与去掉多仓混棉机后封箱顶部堵板的后封箱、滤尘管道互通,实现气流及时、动态平衡,满足了流畅喂棉的工艺要求。本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尤其适用于老机改造排风系统。
实施例2
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尾排风口设置在所述后封箱8的底部,由设置在后封箱下部的补风口13、扩散风箱14、下排风管15组成。
本发明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也可以适用于同一台多仓混棉机上,即一台多仓混棉机配备3个排风口(即在所述后封箱8的顶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通过管道与滤尘系统相连接的机尾排风口),可以获得最佳的排风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上双排风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参见图2、图3、图4所示。在原排风系统的基础上,在前封箱顶部增加前排风口12,和后排风口11构成双排风系统。工作过程为:进入棉仓内的棉气混合体,棉花在正气压和自重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形成压实棉层。当向机尾喂棉时,气流主要经机尾排风口进入滤尘系统;当向机头喂棉时,气流主要经机头排风口进入滤尘系统;当向其余棉仓喂棉时,气流经机头排风口、机尾排风口进入滤尘系统。双排风系统实现了气流及时、动态平衡,满足了流畅喂棉的工艺要求。气流经双排风系统进入滤尘系统有多种形式,图4所示为其中一种形式,其它的形式还有:从前封箱侧面开口,通过管道(如塑料软管、铁皮管道等)使前封箱与滤尘系统相通等。
2、下双排风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参见图2、图3、图6、图7所示。在原排风系统的基础上,在前封箱底部增加补风口13、扩散风箱14、下排风管15组成下排风系统,和后排风口11构成双排风系统。工作过程为:进入棉仓内的棉气混合体,棉花在正气压和自重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形成压实棉层。当向机尾喂棉时,气流主要经机尾排风口进入滤尘系统;当向机头喂棉时,一部分气流通过网眼板经机头上排风口进入滤尘系统,其余气流向下进入扩散风箱14,经下排风管15进入滤尘系统。由于大容量扩散风箱的作用,可大幅度降低下排风口的负压要求,有效降低气流的流速,减少纤维大面积吸附在网眼板上,通过调节补风口,调节滤尘系统风量风压,使实纤维层高度以上保持正压,以下保持负压,利于纤维层的压实和气流的缓和及时排出。该装置实现了气流的及时、动态平衡,符合气流流向原理,满足了流畅喂实棉仓的工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