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盖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5503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覆盖带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抓棉机设备技术,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高横向稳定性的新型覆盖带结构。



背景技术:

纺织机械行业一直在我国机械行业占领重要地位,清梳联系统是纺纱工序自动化连续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纺织厂自动化,现代化进程管理的重要标志,是国际上公认的一项成熟技术。而抓棉机,特别是自动往复式抓棉机作为开清机组的第一道工序,适用于抓取不同等级的原棉及76毫米以下的中长化学纤维及粘胶纤维。在棉包上进行精细抓取,被抓取的小棉束经输棉管道被气流输送到下一开清棉设备进行下一步加工处理。往复式抓棉机两侧均可堆放棉包,智能化的运行小车,可抓取处理多种不同高度密度的不用品种的棉包,通过气流输送到后机自动化机台进行进一步处理。

覆盖带已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往复式抓棉机,是往复式抓棉机重要部件。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对抓棉机产量及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提升,随着风机功率及吸风量增大,普通抓棉机覆盖带横向稳定性不够的缺点突显,风机功率加大吸风量增大后覆盖带由于负压变形,从而脱落进吸风槽或者不能进行正常卷绕,导致设备不能进行正常运转,后续生产不能进行等问题,成为了严重制约往复式自动抓棉机的效率和产量提高的重要突出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的覆盖带结构,具有更高强度的横向稳定性,有极佳的抗负压能力,且坚固耐磨,同时还具有柔软、耐用、易卷绕、不易粘花、不易变形卷曲、成品空间要求不大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覆盖带结构,包括多个采用热熔方式拼叠在一起的单片,位于最下层的单片的下表面上设有一聚氯乙烯覆盖层,每个所述单片包括聚氯乙烯上层和聚酯织物下层,所述聚氯乙烯上层和聚酯织物下层热熔贴和在一起,所述聚酯织物下层是由聚酯单丝编织而成,所述聚酯织物下层的纬向聚酯单丝的直径为0.5-0.8mm且每10mm宽度中分布有不少于10根纬向聚酯单丝。

优选地,所述纬向聚酯单丝的直径为0.5mm。

优选地,所述覆盖带结构包括三个所述单片,采用热熔方式拼叠在一起。

优选地,由上述结构形成的本实用新型覆盖带结构,所述覆盖带结构的总厚度不超过3.5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覆盖带结构,摆脱了以往覆盖带橡胶加钢丝的结构,通过多个单片采用热熔方式拼叠而成,各层单片之间紧密结合,不会出现分层或解体脱离,从而大大提高了覆盖带的横向稳定能力;且保持了纵向的柔软性,使本实用新型覆盖带与现有技术中的覆盖带相比,仍保持了相同的卷曲轮径,不会对机械产生更大的力矩要求和更大的卷曲空间要求;由聚酯单丝编织而成的聚酯织物层使得本实用新型覆盖带结构的抗静电指标优良,保证吸附棉花等过程中不会出现粘花现象。本实用新型覆盖带结构,对比市场普通覆盖带横向稳定性提高至少20%以上,完全可以满足新型大功率风机往复式抓棉机的设计及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的描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和特征,该实施例以实例的形式给出,但并不限于此,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覆盖带结构的一个较优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一个单片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新型覆盖带结构,包括三个采用热熔方式拼叠在一起的单片1,并且位于最下层的单片1的下表面上设有一聚氯乙烯覆盖层2。

其中,单片1如图2所示,包括聚氯乙烯上层11和聚酯织物下层12,两层之间热熔贴和在一起。聚酯织物下层12是由聚酯单丝120编织而成,聚酯织物下层12的纬向聚酯单丝的直径可以为0.5-0.8mm且每10mm宽度中分布有不少于10根纬向聚酯单丝。本实施例中,每根聚酯单丝的直径为0.5mm,没10mm宽度中均匀分布有10根。本实施例覆盖带结构的总厚度不超过3.5mm。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依据较佳实施例在上文中加以说明,但这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只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只要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的说明后可很容易地发展出的等效替代结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与范围下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