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子布专用包芯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7142阅读:986来源:国知局
帘子布专用包芯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帘子布专用包芯纱。



背景技术:

帘子布是用强力股线作经,用中、细支单纱作纬,用作轮胎等橡胶制品的骨架,使其承受巨大压力、冲击负荷和强烈震动。帘子布是影响轮胎性能和寿命的重要材料。经线又称帘子线,承受负荷,纬纱固定经线位置。浸胶帘子布生产过程中,浸胶处理前需将成卷白坯帘子布中的头、尾进行缝合,以便连续地通过浸胶设备,确保生产的连续性。以前生产的白坯布,首、尾的机头布部分及其中各匹布的间隔处,均采用由并线方式生产的棉纬纱或玻棉混合纬纱亦或者是尘笼方式生产的玻纤全棉包覆纱,在高温时有一定的热收缩,使浸胶布的幅面宽度也随之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成品布的幅面宽度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利,如国家局2013年12月04日公布的一份名为“银纤维包缠纱”,申请号为“201320211969.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银纤维包缠纱,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氨纶长丝,所述外层为银纤维,银纤维以纱线形式缠绕于氨纶长丝表面,呈密集的螺旋状;在实际生产使用中,因强度偏低、摩擦系数偏小,浸胶高温拉伸时存在断裂和滑脱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强度高、摩擦系数大、高温不易变形、尺寸稳定性好的帘子布专用包芯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内芯层和外包层,所述外包层包括第一包缠纱和第二包缠纱,所述第一包缠纱和所述第二包缠纱呈相反旋向缠绕于所述内芯层的外部。

所述第一包缠纱呈Z捻向或S捻向包缠于所述内芯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包缠纱与第一包缠纱的捻向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包缠纱包缠在第一包缠纱的外侧、与第一包缠纱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包缠纱呈Z捻向或S捻向包缠,所述第二包缠纱与第一包缠纱的捻向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包缠纱与第二包缠纱分别交替包缠于所述内芯层的表面。

所述内芯纱层为玻璃纤维长丝或芳纶。

所述第一包缠纱为棉纱、维纶纱或粘胶纤维纱;所述第二包缠纱为棉纱、维纶纱或粘胶纤维纱。

所述第一包缠纱的捻度为100-1200捻/m,所述第二包缠纱的捻度为100-1200捻/m。

本实用新型包芯纱包括内芯纱层和外包层,外包层为两层,通过第一包缠纱和第二包缠纱的螺旋包缠的方式提高包芯纱的强度; 内芯纱层采用玻璃纤维长丝或其它,强度高,其耐热性能好,用其织造帘子布白坯布头可以有效解决机头布在浸胶过程中因高温和拉伸发生的横向变形和收缩问题,彻底消除因机头布的布头、布尾收缩而引起帘布两侧起卷成型不良,幅面宽度变化等问题,有效提高浸胶布的幅面宽度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强度高、摩擦系数大、高温不易变形、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内芯层,2是第一包缠纱,3是第二包缠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内芯层1和外包层,所述外包层包括第一包缠纱2和第二包缠纱3,所述第一包缠纱1和所述第二包缠纱2呈相反旋向缠绕于所述内芯层1的外部。

所述第一包缠纱2呈Z捻向或S捻向包缠于所述内芯层1的表面;所述第二包缠纱3与第一包缠纱2的捻向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包缠纱3包缠在第一包缠纱2的外侧、与第一包缠纱2交叉设置。

第一包缠纱2与第二包缠纱3螺旋交叉设置,不仅可有效包裹内芯层1,而且极大的提高了纱层与帘子布经线之间的摩擦系数,提高了玻纤包芯纱的整体强度。

所述内芯层1为玻璃纤维长丝、芳纶或纤维纱等。

内芯层1采用玻璃纤维长丝,具有强度高、耐热性能好、性价比高等特点。除了采用玻璃纤维还可以采用芳纶纤维纱或者其它高模量耐高温低收缩纤维纱。

实施例一的结构织造帘子布白坯布头可以有效解决机头布在浸胶过程中因高温和拉伸发生的横向变形和收缩等问题,彻底消除了因机头布的布头、布尾收缩而引起帘布两侧起卷成型不良,杜绝浸胶布的幅面宽度变化,提高浸胶布的幅面宽度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包缠纱2为棉纱、维纶纱或粘胶纤维纱;所述第二包缠纱3为棉纱、维纶纱或粘胶纤维纱。内芯层1和外包层选用的纱线的纤度根据实际需要选取,需综合考虑包缠后的效果。包缠纱的捻度根据实际需要不同要求设定生产工艺参数。

所述第一包缠纱2的捻度为100-1200捻/m,所述第二包缠纱3的捻度为100-1200捻/m。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如图2所述,所述第一包缠纱2呈Z捻向或S捻向包缠,所述第二包缠纱3呈所述第一包缠纱2的相反捻向包缠,所述第一包缠纱2与第二包缠纱3分别交替(编织)包缠于所述内芯层1的表面。

本实施例实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第一包缠纱2和第二包缠纱3的缠绕方式做了进一步优化与改进提高了玻纤包芯纱的结构强度。第一包缠纱2呈Z捻向或S捻向包缠,第二包缠纱3与第一包缠纱1的捻向方向相反,第一包缠纱2与第二包缠纱3交叉形成若干交叉点;交叉点包括正绕点和反绕点,正绕点为第一包缠纱2包缠在所述内芯层1上,第二包缠纱3包缠在第一包缠纱2上;反绕点为第二包缠纱3包缠在内芯层1上,第一包缠纱2包缠在第二包缠纱3上。例如,第一包缠纱2如呈Z捻向包缠,则第二包缠纱3呈S捻向包缠;第一包缠纱2与第二包缠纱3第一交接处,第一包缠纱2包缠在内芯层1上,第二包缠纱3包缠在第一包缠纱2上;第一包缠纱2与第二包缠纱3第二交接处,第二包缠纱3包缠在内芯层1上,第一包缠纱2包缠在第二包缠纱3上;第三交界处、第四交接处等等,依次重复交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