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4721发布日期:2018-12-05 19:5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牵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



背景技术:

再生短纤维及特种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专用的三辊双层牵伸机器装置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设备。三辊双层牵伸机的主要作用一是带动纤维向前传动,二是在生产过程中起到牵制、排列、定位纤维的作用,三是根据纤维生产工艺需要增减牵引比牵制传动。但现有的短纤维牵伸机在牵伸前,需要先进行人工集束,自动化程度较低,工作效率较低,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但现有的短纤维牵伸机在牵伸前,需要先进行人工集束,自动化程度较低,工作效率较低,不利于工业化生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其增强了该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的耐磨性,得以延长该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的使用寿命;也增强了该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的抗静电性,防止短纤维线束在集束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静电,从而使得空气中的灰尘不易附着在短纤维线束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包括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前侧设有固定装置、第四引导杆和集束杆,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第四引导杆左上方,所述集束杆位于所述第四引导杆右上方,所述集束杆的上端一体垂直向上等间隔设有多个集束桩;所述固定装置的左侧设有引导架,所述引导架包括第一引导杆、第二引导杆、第三引导杆、升降装置和底座,所述的第一引导杆、第二引导杆和第三引导杆均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引导杆位于所述第一引导杆左上方,所述第三引导杆位于所述第一引导杆右上方且位于所述固定装置左上方;所述的第一引导杆、第二引导杆、第三引导杆、第四引导杆和集束杆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的第一引导杆、第二引导杆、第三引导杆、固定装置、第四引导杆和集束杆之间形成集束路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的结构简单、合理;多股短纤维线束依次通过所述的第一引导杆、第二引导杆、第三引导杆、固定装置和第四引导杆后,再集中引导至所述集束杆上,通过所述集束桩将多股短纤维等间隔集中排列在一起输出到牵伸机进行牵伸,整个过程自动进行,工作效率高,便于工业化生产;所述固定装置可以防止从所述第三引导杆引出的短纤维线束在输送到所述第四引导杆的过程中,工人误碰使得短纤维线束脱离所述第四引导杆的现象发生;所述升降装置可以降低所述的第一引导杆、第二引导杆和第三引导杆的高度,便于将短纤维线束的初始端沿所述集束路径进行穿引。

优选的,所述第二引导杆下端等间隔设有多个固定环。避免了在集束过程中,各个单一的短纤维线束之间发生干扰。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环形架和导向辊,所述环形架固定于所述固定架,所述导向辊转动连接于所述环形架内,所述导向辊平行于所述集束杆。从所述第三引导杆引出的短纤维线束穿过所述环形架,然后引至所述第四引导杆下方,再引至所述集束杆上方;所述环形架可以防止从所述第三引导杆引出的短纤维线束在引至所述第四引导杆的过程中,工人误碰使得短纤维线束脱离所述第四引导杆的现象发生;所述导向辊转动连接于所述环形架内,短纤维线束在前进过程中,可以带动所述导向辊转动,得以防止短纤维线束与所述环形架之间发生摩擦而损坏短纤维线束。

优选的,所述导向辊的两端均设有挡板。所述导向辊两端的所述挡板,可以防止短纤维线束在集束过程滑到所述导向辊的两侧与所述环形架之间的夹缝中,从而损坏短纤维线束。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杆、丝杆、蜗轮和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杆为中空结构且其下端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的蜗轮、驱动机构均固定在所述固定杆的上端;所述丝杆的下端套入所述固定杆,所述的第一引导杆、第二引导杆和第三引导杆均固定于所述丝杆的上端,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蜗轮与所述丝杆连接。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蜗轮带动所述丝杆上下移动,得以实现其升降功能,得以实现降低所述的第一引导杆、第二引导杆和第三引导杆的高度,便于将短纤维线束的初始端沿所述集束路径进行穿引。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引导杆、第二引导杆、第三引导杆、第四引导杆和集束杆均包括杆体,所述杆体包括基体层、耐磨层和抗静电层,所述的耐磨层、抗静电层依次从内向外涂覆于所述基体层的外表面。所述耐磨层增强了该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的耐磨性,得以延长该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抗静电层增强了该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的抗静电性,防止短纤维线束在集束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静电,从而使得空气中的灰尘不易附着在短纤维线束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短纤维线束牵伸集束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短纤维线束牵伸集束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切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剖视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杆体的涂层分布示意图。

图中:1固定架、2固定装置、21环形架、22导向辊、23挡板、3第四引导杆、4集束杆、41集束桩、5引导架、51第一引导架、52第二引导架、521固定环、53第三引导杆、54底座、6升降装置、 61固定杆、62丝杆、63蜗轮、64驱动装置、7集束路径、8牵伸机、9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 1的前侧(所述固定架1的前侧是指图1中图纸纸张又内向外的方向,以此类推,左侧是指图1中图纸纸张的左侧,右侧是指图1中图纸纸张的右侧,上方是指图1中图纸纸张的上方,下方是指图1中图纸纸张的下方,下同)设有固定装置2、第四引导杆3和集束杆4,所述固定装置2位于所述第四引导杆3的左上方,所述集束杆4位于所述第四引导杆3的右上方,所述集束杆4的上端一体垂直向上等间隔设有九个集束桩41(所述集束桩41的数量根据需要进行集束的数量而定,例如,九个所述集束桩41可以对集束八股);所述固定装置2的左侧设有引导架5,所述引导架5包括第一引导杆51、第二引导杆52、第三引导杆53、升降装置6和底座54,所述的第一引导杆51、第二引导杆52和第三引导杆53均通过所述升降装置6固定于所述底座54,所述第二引导杆52位于所述第一引导杆51左上方,所述第三引导杆53位于所述第一引导杆51右上方且位于所述固定装置2左上方;所述的第一引导杆51、第二引导杆52、第三引导杆53、第四引导杆3和集束杆4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的第一引导杆51、第二引导杆52、第三引导杆53、固定装置2、第四引导杆3和集束杆4之间形成集束路径7。现有技术中,从该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引出的短纤维线束引至牵伸机8进行牵伸。

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导杆52下端等间隔设有八个固定环521(所述固定环521的数量等于所述集束桩41的数量减一)。短纤维线束从所述第一引导杆51右侧穿到所述第二引导杆52的下侧并从所述固定环521内穿过,再从所述第二引导杆52的左侧穿到所述第二引导杆52的上方,此过程中,所述固定环521避免多股短纤维线束之间发生干扰。

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环形架21和导向辊22,所述环形架21固定于所述固定架1,所述导向辊2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环形架21内,所述导向辊22平行于所述集束杆41。从所述第三引导杆53引出的短纤维线束穿过所述环形架21,然后引至所述第四引导杆3下方,再引至所述集束杆4上方;所述环形架21可以防止从所述第三引导杆53引出的短纤维线束在引至所述第四引导杆 3的过程中,工人误碰使得短纤维线束脱离所述第四引导杆3的现象发生;所述导向辊22转动连接于所述环形架21内,使得短纤维线束在前进过程中,可以带动所述导向辊22转动,得以防止短纤维线束与所述环形架21之间发生摩擦而损坏短纤维线束。

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辊22的两端均设有挡板23。所述挡板23的形状优选为圆状,其优点是使得所述挡板23在随所述导向辊22转动时,不会由于形状不规则从而与所述环形架21之间发生干扰;所述导向辊22两端的所述挡板23,可以防止短纤维线束在集束过程滑到所述导向辊22两侧与所述环形架21之间的夹缝中,从而损坏短纤维线束。

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6包括固定杆61、丝杆62、蜗轮63和驱动机构64(其中,所述驱动机构64为驱动电机),所述固定杆61为中空结构且其下端固定于所述底座54,所述的蜗轮63、驱动机构64均固定在所述固定杆61的上端;所述丝杆62的下端套入所述固定杆61,所述的第一引导杆51、第二引导杆52和第三引导杆53均固定于所述丝杆62的上端,所述驱动机构64通过所述蜗轮63与所述丝杆62连接。通过所述驱动机构64驱动所述蜗轮63带动所述丝杆62上下移动,得以实现其升降功能,得以实现降低所述的第一引导杆51、第二引导杆52和第三引导杆53的高度,便于将短纤维线束的初始端沿所述集束路径7进行穿引。

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引导杆51、第二引导杆52、第三引导杆53、第四引导杆3和集束杆4均包括杆体9,所述杆体9包括基体层91、耐磨层92和抗静电层93,所述的耐磨层92、抗静电层93 依次从内向外涂覆于所述基体层91的外表面。所述基体层91的材料优选为不锈钢、铝合金,构成杆体9的基本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强度,能满足自动集束作业,且不易生锈使得短纤维线束与所述杆体 9接触时不会附带锈迹,增加短纤维线束的洁净度;所述耐磨层92的材料优选为酚醛树脂,涂覆于所述基体层91的外表面,由于其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增强了该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的耐磨性,得以延长该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抗静电层93的材料优选为氧化锡层,镀覆于所述耐磨层92的外表面,增强了该短纤维牵伸集束装置的抗静电性,防止短纤维线束在集束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静电,从而使得空气中的灰尘不易附着在短纤维线束上。

工作原理:首先,将八股短纤维线束沿所述集束路径7分别进行穿引,再引进所述牵伸机8,在所述牵伸机8牵引力的作用,带动短纤维线束向前移动,即完成自动集束功能;八股短纤维线束依次经过所述的第一引导杆51、固定环521(所述固定环521将八股短纤维线束分隔开,避免它们之间发生干扰)、第二引导杆52、第三引导杆53、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2可以防止从所述第三引导杆 53引出的八股短纤维线束在引至所述第四引导杆3的过程中,工人误碰使得短纤维线束脱离所述第四引导杆3的现象发生)、第四引导杆3后,再经过所述集束杆4并在所述集束桩41的作用下,将八股短纤维线束均匀等间隔合成一股引至所述牵伸机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