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磨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8640发布日期:2019-05-17 20:51阅读:1613来源:国知局
纱线磨毛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纱线磨毛机构。



背景技术:

磨毛是纺织业中的一种工艺,是纱线通过磨毛机的磨合作用,使纱线表面形成了一层短绒毛层,既保留了纱线的原有特性,又富裕了新的风格,并且具有较强的保暖性和柔软性,质感轻盈,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由于磨毛机在工作过程中,会对纱线进行摩擦并产生绒毛,很多微小的纱尘、废絮会浮在空气中,操作工人长期吸入含有杂质的空气会对健康产生损害,并且废絮得不到及时清理也会造成磨毛机堵塞,影响磨毛工艺的正常有序进行,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纱线磨毛机构,能够同时实现纱线的磨毛和卷绕作用,吸风口与吸风罩采用一体化结构,杜绝了纱尘、废絮飞散到空气中,保证了加工环境的清洁,对操作工人的健康起到了保障,同时加快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磨毛机堵塞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纱线磨毛机构,包括假捻锭装置和磨毛部分,其特征在于:磨毛部分设置在假捻锭装置的上方,磨毛部分包括安装座、磨块、盖片和吸风罩,磨块设置在安装座的内部,吸风罩的右侧顶端设置有氧化铝瓷件,氧化铝瓷件上设置有出线孔,盖片设置在氧化铝瓷件的下方;安装座和假捻盘是分开分别安装在机器上,安装座和假捻盘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生产中,纱线在下方经纱管退解、张力控制后从锭杆的下方的中孔进入,经过锭杆的转角瓷件后输出,经过假捻盘上的纵向孔向上输出,再经安装座、磨块、盖板和和吸风罩,假捻盘在龙带的带动下高速旋转,纱线在旋转作用下向上输送,纱线在假捻盘的作用下形成气圈,在气圈的作用下,纱线与磨块产生摩擦,使纱线产生绒毛,纱线从吸风罩上方的出线孔中穿出,与罗拉合用后进行成品纱线卷绕,同时在机器负压吸风作用下,磨纱时产生的大量的纱尘、废絮从吸风口被吸走,盖片能够防止杂质废絮飞出至空气中,使得纱线的磨毛动作得以连续不断的进行。

进一步,假捻锭装置与磨毛部分分别设置在机架上;磨毛部分和假捻锭装置分开并且分别安装在机器的上下两侧,磨毛部分和假捻锭装置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方便了磨毛工序的操作。

进一步,吸风罩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吸风口,吸风口与吸风罩为一体化结构;减少了焊接缝隙,保证了吸风罩内部的密实性,防止纱尘、废絮飞出,减小噪音。

进一步,假捻锭装置包括锭座、锭杆、锭带轮、转角瓷件和假捻盘,锭杆连接在锭座上,锭带轮连接在锭杆上,转角瓷件与锭带轮的上方相连接,假捻盘连接在转角瓷件上。

进一步,转角瓷件的内部设置有转向通道,转向通道将转角瓷件的下方和左侧相连通。纱线通过转向通道后穿出转角瓷件,纱线从锭杆中横向穿出,辅助了纱线气圈的形成。

进一步,假捻盘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纵向孔;纱线经转角瓷件的转向后,通过纵向孔由下向上进入磨毛部分,保证了纱线的运动轨迹,能够在纵向孔的限位作用和假捻盘的旋转作用下,纱线与磨毛机构形成气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安装座和假捻盘是分开分别安装在机器上,安装座和假捻盘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生产中,纱线在下方经纱管退解、张力控制后从锭杆的下方的中孔进入,经过锭杆的转角瓷件后输出,经过假捻盘上的纵向孔向上输出,再经安装座、磨块、盖板和和吸风罩,假捻盘在龙带的带动下高速旋转,纱线在旋转作用下向上输送,纱线在假捻盘的作用下形成气圈,在气圈的作用下,纱线与磨块产生摩擦,使纱线产生绒毛,纱线从吸风罩上方的出线孔中穿出,与罗拉合用后进行成品纱线卷绕,同时在机器负压吸风作用下,磨纱时产生的大量的纱尘、废絮从吸风口被吸走,盖片能够防止杂质废絮飞出至空气中,使得纱线的磨毛动作得以连续不断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提供纱线磨毛机构,能够同时实现纱线的磨毛和卷绕作用,吸风口与吸风罩采用一体化结构,杜绝了纱尘、废絮飞散到空气中,保证了加工环境的清洁,对操作工人的健康起到了保障,同时加快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磨毛机堵塞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纱线磨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假捻锭装置;2-磨毛部分;3-安装座;4-磨块;5-盖片;6-吸风罩;7-氧化铝瓷件;8-出线孔;9-吸风口;10-锭座;11-锭杆;12-转角瓷件;13-假捻盘;14-转向通道;15-纵向孔;16-纱线;17-锭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纱线磨毛机构,包括假捻锭装置1和磨毛部分2,磨毛部分2设置在假捻锭装置1的上方,磨毛部分2包括安装座3、磨块4、盖片5和吸风罩6,磨块4设置在安装座3的内部,吸风罩6的右侧顶端设置有氧化铝瓷件7,氧化铝瓷件7上设置有出线孔8,盖片5设置在氧化铝瓷件7的下方;安装座3和假捻盘13是分开分别安装在机器上,安装座3和假捻盘13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生产中,纱线16在下方经纱管退解、张力控制后从锭杆11的下方的中孔进入,经过锭杆11的转角瓷件12后输出,经过假捻盘13上的纵向孔15向上输出,再经安装座3、磨块4、盖板和和吸风罩6,假捻盘13在龙带的带动下高速旋转,纱线16在旋转作用下向上输送,纱线16在假捻盘13的作用下形成气圈,在气圈的作用下,纱线16与磨块4产生摩擦,使纱线16产生绒毛,纱线16从吸风罩6上方的出线孔8中穿出,与罗拉合用后进行成品纱线16卷绕,同时在机器负压吸风作用下,磨纱时产生的大量的纱尘、废絮从吸风口9被吸走,盖片5能够防止杂质废絮飞出至空气中,使得纱线16的磨毛动作得以连续不断的进行。假捻锭装置1与磨毛部分2分别设置在机架上;磨毛部分2和假捻锭装置1分开并且分别安装在机器的上下两侧,磨毛部分2和假捻锭装置1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方便了磨毛工序的操作。吸风罩6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吸风口9,吸风口9与吸风罩6为一体化结构;减少了焊接缝隙,保证了吸风罩6内部的密实性,防止纱尘、废絮飞出,减小噪音。假捻锭装置1包括锭座10、锭杆11、锭带轮17、转角瓷件12和假捻盘13,锭杆11连接在锭座10上,锭带轮17连接在锭杆11上,转角瓷件12与锭带轮17的上方相连接,假捻盘13连接在转角瓷件12上。转角瓷件12的内部设置有转向通道14,转向通道14将转角瓷件12的下方和左侧相连通。纱线16通过转向通道14后穿出转角瓷件12,纱线16从锭杆11中横向穿出,辅助了纱线16气圈的形成。假捻盘13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纵向孔15;纱线16经转角瓷件12的转向后,通过纵向孔15由下向上进入磨毛部分2,保证了纱线16的运动轨迹,能够在纵向孔15的限位作用和假捻盘13的旋转作用下,纱线16与磨毛机构形成气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安装座3和假捻盘13是分开分别安装在机器上,安装座3和假捻盘13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生产中,纱线16在下方经纱管退解、张力控制后从锭杆11的下方的中孔进入,经过锭杆11的转角瓷件12后输出,经过假捻盘13上的纵向孔15向上输出,再经安装座3、磨块4、盖板和和吸风罩6,假捻盘13在龙带的带动下高速旋转,纱线16在旋转作用下向上输送,纱线16在假捻盘13的作用下形成气圈,在气圈的作用下,纱线16与磨块4产生摩擦,使纱线16产生绒毛,纱线16从吸风罩6上方的出线孔8中穿出,与罗拉合用后进行成品纱线16卷绕,同时在机器负压吸风作用下,磨纱时产生的大量的纱尘、废絮从吸风口9被吸走,盖片5能够防止杂质废絮飞出至空气中,使得纱线16的磨毛动作得以连续不断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提供纱线磨毛机构,能够同时实现纱线16的磨毛和卷绕作用,吸风口9与吸风罩6采用一体化结构,杜绝了纱尘、废絮飞散到空气中,保证了加工环境的清洁,对操作工人的健康起到了保障,同时加快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磨毛机堵塞的风险。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