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装板的分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86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装板的分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用于纺织器材行业在针板生产中装针用的分针装置。
现在纺织器材行业在针板生产中,装针采用手工操作,由工人手工把针分理出来,把针尖端放到板上已钻的眼里,用手锤把针打入一部分,再用冲针机把针冲入针板里,由于分针是手工操作,不但效率低而且不能实现针板生产的自动化。
本发明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分针装置,它能够自动的把针分理出来,使针尖朝下落到针板上已钻的眼里。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在冲针机上加一滑块机构,滑块上安装一钢针推杆和一开门拨杆,推杆的前面安装一个装针箱,针箱底部的宽度只能使钢针单层排列,在装针箱的前面联接一装针斗,装针斗的下面联接一分针滑槽,滑槽下部的出口对准针板上的眼。当开动机器,由推杆把钢针从装针箱推入装针斗,当推杆返回,由拨杆把门打开,钢针落到滑槽上部入口处中间位置的平衡杆上,由于其自身两端重量差异尾部端先落入滑槽,当滑落到滑槽中部的凸台上时,钢针受阻倾斜使针尖端向下,在滑槽中落到针板上,当冲头落下时,把钢针冲入针板里。本发明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与冲针机配合使用代替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可实现针板生产的自动化装针。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参照图1,与冲针机联接的一滑块〔9〕上安装有开门拨杆〔6〕和钢针推杆〔8〕,推杆〔8〕前安装一装针箱〔10〕,装针箱〔10〕是用薄钢板做成,上部为三角形,底部沿其一边延长有一段只能使钢针〔4〕单层排列下滑的封闭滑道,滑道底部的两端面各有一能使钢针〔4〕通过的孔。当推杆〔8〕沿箭头〔7〕所示方向进入到装针箱〔10〕底部时,把最底部的一根钢针〔4〕推到与其联接的用薄钢板做成的装针斗〔14〕里。装针斗〔14〕有一活动门〔13〕。在与装针箱〔10〕联接的端面有一可使钢针〔4〕通过的孔。门〔13〕的轴〔11〕一端弯下直接与拨杆〔6〕接触,拨杆〔6〕随滑块〔9〕沿箭头〔7〕方向移动,当轴〔11〕滑过拨杆〔6〕的斜面〔5〕位置时,门〔13〕由于涡卷弹簧〔12〕的作用关闭,钢针〔4〕落到装针斗〔14〕里。当拨杆〔6〕随滑块〔9〕沿箭头〔7〕的反方向滑动,轴〔11〕滑过拨杆〔6〕的斜面〔5〕位置时,门〔13〕打开,钢针〔4〕落到装针斗〔14〕下面的与其相联接的用薄钢板做成的滑槽〔1〕上部入口处中间位置的平衡杆〔15〕上,滑槽〔1〕滑道的厚度为钢针〔4〕直径的1.3~1.5倍,平衡杆〔15〕为三角形,一棱角向上。钢针〔4〕由于两端重量的差异,尾部端倾斜落入滑槽〔1〕,沿滑槽〔1〕壁下滑,滑槽〔1〕上半部分的滑槽与其垂直方向倾斜角应在15°~35°之间。当钢针〔4)滑落到滑槽〔1〕中部的凸台〔2〕上面的软垫〔3〕上时,由于凸台〔2〕与其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应在10°~25°之间,凸台〔2〕的长度为钢针〔4〕长度的 1/3 ,软垫〔3〕与滑槽〔1〕壁的水平方向距离A,应比钢针〔4〕的长度短0.1~0.2倍,因此钢针〔4〕受阻倾斜,使针尖端朝下落到分针装置下面待装针的针板〔17〕上,滑槽〔1〕下部的槽壁与其垂直方向倾斜角度应在25~45°之间。当冲头〔16〕落下时,把钢针〔4〕冲入针板里。这样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就实现了装针自动化。
权利要求
1.一个由拔杆[6]、推杆[8]、装针箱[10]、装针斗[14]和滑槽[1]组成的自动装板的分针装置,其特征是在推杆[8]前有一装针箱[10],装针箱[10]前联接有装针斗[14],在装针斗[14]的下面联接有分针滑槽[1]。
2.按权利要求
1规定的自动装板的分针装置,其特征是装针斗〔14〕有一个受拨杆〔6〕控制开闭的门〔13〕。
3.按权利要求
1规定的自动装板的分针装置,其特征是在装针斗〔14〕的下面联接一个分针滑槽〔1〕,滑槽〔1〕上部入口的中间位置有一平衡杆〔15〕,滑槽〔1〕的中部有一个凸台〔2〕。
4.按权利要求
1或3规定的自动装板的分针装置,其特征是滑槽〔1〕的上半部分槽壁与其垂直方向倾斜角为15°~35°,滑槽〔1〕的下半部分槽壁与其垂直方向倾斜角为25°~45°。
5.按权利要求
3规定的自动装板的分针装置,其特征是滑槽〔1〕中部的凸台〔2〕上面有一层软垫〔3〕。
6.按权利要求
3规定的自动装板的分针装置,其特征是凸台〔2〕与其水平方向倾斜角为10°~25°,凸台〔2〕的长度为钢针〔4〕长度的 1/3 ,软垫〔3〕与滑槽〔1〕壁的水平方向距离A,应比钢针〔4〕的长度短0.1~0.2倍。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织器材行业在针板生产中自动装板的分针装置。它是在冲针机的冲头旁增加一个钢针推杆、装针箱、装针斗和分针滑槽,利用钢针两端的重量差异进行分针,使钢针直接落到待装针的板上,由冲头把钢针冲入到针板里。从而解决了手工分针,并可实现针板生产的自动化装针。
文档编号D01G15/90GK86200500SQ86200500
公开日1986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1986年2月4日
发明者曲祥训 申请人:曲祥训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