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捻加工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39174阅读:来源:国知局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I的主视图。假捻加工机I例如对聚酯、聚酰胺等热塑性合成纤维实施假捻而赋予卷曲,制造富有伸缩性的加工纱线。
[0037]如图1所示,在假捻加工机I中,通过相互对置配置的I台主机体10和I台卷绕体20来形成跨度这个单位。跨度以主机体10为中心而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换言之,左右两侧的跨度成为共有配置于中心的主机体10的构成。而且,左右对称的两个跨度沿排列方向(图1的纸面的进深方向)排列有多个,由此构成假捻加工机I的整体。
[0038]在I个跨度内设置有主机体10、与主机体10对置配置的卷绕体20、以及在主机体10和卷绕体20的上部将主机体10与卷绕体20进行连结的支承部30等,并对这些主机体
10、卷绕体20以及支承部30等配置后述的各装置。主机体10沿排列方向延伸。卷绕体20隔开作业空间40与主机体10对置配置。相对于卷绕体20在作业空间40的相反侧存在作业空间50,作业空间50供作业者拿起由设置于卷绕体20的多个卷绕装置71进行卷绕的满卷的卷装P。
[0039]并且,在I个跨度内具备隔着作业空间50与卷绕体20对置配置的供纱部61、在主机体10的上部沿排列方向设置有多个的假捻装置65、设置于卷绕体20的多个卷绕装置71等。供纱部61保持多个供纱卷装S,并对供纱卷装S的纱线Y进行供纱。假捻装置65对从供纱部61供给的纱线Y进行假捻。卷绕装置71卷绕由假捻装置65假捻的纱线Y而形成卷装P。在I个跨度内设置有相同数量的供纱卷装S、假捻装置65以及卷绕装置71等,且沿排列方向形成有与这些为相同数量的纱线通道。
[0040]在从供纱部61到卷绕装置71为止的纱线通道上,从纱线Y的行进方向的上游起依次配置有第一喂纱辊62、第一加热装置63、冷却装置64、假捻装置65、第二喂纱辊66、交织装置(络交装置)67、第三喂纱辊68、第二加热装置69以及第四喂纱辊70。沿着从供纱部61到卷绕装置71为止的纱线通道的各装置,分别隔着主机体10而对称地配置于假捻加工机I。
[0041]第一喂纱辊62配置于卷绕体20的上部。第一加热装置63配置于作业空间40的上方。冷却装置64配置于作业空间40的上方、且是比第一加热装置63更靠主机体10侧的位置。假捻装置65配置于主机体10的上部。第二喂纱辊66配置于主机体10中、比假捻装置65更靠下方的位置。交织装置67配置于主机体10中、比第二喂纱辊66更靠下方的位置。第三喂纱辊68配置于主机体10中、比交织装置67更靠下方的位置。第二加热装置69配置于主机体10中、比第三喂纱辊68更靠下方的位置。第四喂纱辊70配置于卷绕体20的下部。
[0042]第一加热装置63和冷却装置64在作业空间40的上方沿着水平方向大致直线地配置,从供纱部61到卷绕装置71为止的纱线通道以包围作业空间40的方式形成。第一加热装置63和冷却装置64固定于支承部30。作业者能够在作业空间40中搭乘于未图示的挂纱用的作业台车,进行第一加热装置63、冷却装置64附近的较高位置的挂纱、或者进行维护。
[0043]各喂纱辊62、66、68、70是用于从纱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朝下游侧输送纱线Y的辊。第二喂纱辊66的纱线输送速度设定得快于第一喂纱辊62的纱线输送速度。因此,在第一喂纱辊62与第二喂纱辊66之间,纱线Y被拉伸。此外,第四喂纱辊70的纱线输送速度设定得慢于第三喂纱辊68的纱线输送速度。因此,在第三喂纱辊68与第四喂纱辊70之间,纱线Y被松弛热处理。
[0044]对到从供纱部61供纱的纱线Y由卷绕装置71卷绕为止的假捻加工机I的动作进行说明。对于在第一喂纱辊62与第二喂纱辊66之间被拉伸的纱线Y,通过假捻装置65赋予捻度。假捻装置65例如是带式的夹持加捻装置,在相互交叉的一对带之间夹持行进的纱线Y,对纱线Y赋予捻度和进给。由假捻装置65形成的捻度传播至第一喂纱辊62,在被拉伸的同时被加捻的纱线Y,在由第一加热装置63热定形之后由冷却装置64冷却。被加捻以及热定形的纱线Y,在通过假捻装置65之后、到达第二喂纱辊66之前被退捻。通过交织装置67对如此地实施了拉伸假捻加工的纱线Y进行空气喷射,由此在纱线Y上局部地形成络交部,并赋予集束性。由交织装置67赋予集束性的纱线Y,由第二加热装置69进行松弛热处理,并由卷绕装置71卷绕而形成卷装P。
[0045]接着,对主机体10以及卷绕体2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从卷绕体20侧观察I个跨度量的主机体10的示意图,图3是从主机体10侧观察I个跨度量的卷绕体20的示意图。另外,在图2以及图3中,为了避免附图变得复杂而省略纱线Y的图示。
[0046]如图2所示,主机体10的基本构成为,支承托架12、梁部件13、14分别以沿排列方向延伸的方式,架设在沿排列方向分离配置的一对支承板11之间。支承托架12配置于支承板11的上部,在支承托架12的下方配置有梁部件13,并且在梁部件13的下方配置有梁部件14。在支承托架12上以沿排列方向排列的状态安装有16个假捻装置65,在梁部件13上以沿排列方向排列的状态安装有16个第二喂纱辊66,在梁部件14上以沿排列方向排列的状态安装有16个第三喂纱辊68。此外,在铅垂方向上,在梁部件13与梁部件14之间配置有交织装置67,在梁部件14的下方配置有第二加热装置69。
[0047]如图3所示,卷绕体20的基本构成为,梁部件22、23、24分别以沿排列方向延伸的方式,架设在沿排列方向分离配置的一对支承板21之间。在支承板21的上部设置有I个梁部件23,在支承板21的下部设置有I个梁部件24,在铅垂方向上且在梁部件23与梁部件24之间等间隔地配置有4个梁部件22。在I个梁部件22上以沿排列方向排列的状态安装有4个卷绕装置71,作为卷绕体20整体,能够搭载合计16个(4个X4层)卷绕装置71。此外,在梁部件23上以沿排列方向排列的状态安装有16个第一喂纱辊62,在梁部件24上以沿排列方向排列的状态安装有16个第四喂纱辊70。
[0048]主机体10以及卷绕体20在排列方向上具有相同尺寸,主机体10以及卷绕体20相互对置配置而形成跨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I个跨度内分别各设置有16个假捻装置65、卷绕装置71、以及喂纱辊62、66、68、70,由此在排列方向上形成16个纱线通道。
[0049]此处,尝试考虑如下情况:以一直以来存在的卷绕体为3层构成(I个跨度的纱线通道数量为12)的假捻加工机为基础,来制造卷绕体20为4层构成(I个跨度的纱线通道数量为16)的本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I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需要使设置于I个跨度的假捻装置65、卷绕装置71等各装置从12个增加到16个。对于卷绕装置71的增加,能够通过将卷绕体20的层数从3层增加到4层(将梁部件22的个数从3个增加到4个)来应对。但是,由于假捻装置65沿排列方向排列为一列,因此与增加4个假捻装置65的量相对应,需要延伸排列方向上的跨度的尺寸、换言之为排列方向上的主机体10、卷绕体20的尺寸。
[0050]此时,当延长沿排列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件(例如,支承托架12、梁部件13、14、22、23,24)的排列方向的长度时,存在与轴向(与排列方向一致)正交的方向的振动容易放大这种问题。尤其是,在对喂纱辊66、68、62、70进行支承的梁部件13、14、23、24中,由于喂纱辊66、68、62、70的旋转而容易产生振动,而且,由于喂纱辊66、68、62、70比较轻量,梁部件13、14、23、24的截面尺寸原本较小,因此振动的放大较为显著。
[0051]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可以考虑增大梁部件13、14、23、24的截面尺寸来提高刚性。但是,当增大梁部件13、14、23、24的截面尺寸时,周围的空间变得狭窄,因此挂纱、维护的操作性降低或者机械整体的尺寸大型化。尤其是,在安装喂纱辊66、68、交织装置67的梁部件13、14的周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