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盒及使用排版盒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54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版盒及使用排版盒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自由装卸地装到装置本体上并收纳已使用的版原纸的排版盒及使用该排版盒的孔版印刷装置。
并且,根据新的图像数据进行印刷时,将装到印版滚筒上的、已使用的孔版原纸取下,并将该取下的孔版原纸输送至排版盒,从而进行收纳于此的排版动作,另一方面,根据新的图像数据,将已制版的孔版原纸装到印版滚筒上,以实施印刷作业,可通过反复进行上述步骤,反复地实施新的印刷。


图1为示出第1种以往例的排版盒100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印版滚筒101可自由回转地装到装置本体102上,而孔版原纸103卷装到该印版滚筒101的外周面。一对排版输送滚筒104a,104b设置在印版滚筒101外周面附近,排版盒100设置成以该对排版输送滚筒104a,104b的位置作为开口部。
排版盒100的构成为,设有一对排版输送滚筒104a,104b的前方一部分和上方的全部作为开口部105,与前方开口部相反一侧设有把手部106。排版盒100可自由装拆地安装着,通过手持该把手部106相对装置本体102插入或抽出的动作来进行。在装置本体102一侧,排版盒100安装位置处设有阻止其抽出的锁紧部件107,该锁紧部件107与锁定操纵杆部107a形成为一体。通过向下推压锁定操纵杆部107a,就可解除锁紧部件107的锁定。
在上述结构中,排版盒100中一旦充满孔版原纸103,正如图2A所示,使用者就用一只手向下推压锁定操纵杆部107a,用另一只手抓住排版盒100的把手部106,以从装置本体102中拉出排版盒100。然后,如图2B所示,将取出的排版盒100运到垃圾箱等处,使之倾斜,其内部的孔版原纸103在自重作用下落入垃圾箱内。之后,将该排空的排版盒100运到孔版印刷装置处,正如图2C所示,一手向下推压锁定操纵杆部107a的同时,用另一只手抓住把手部106,将排版盒100插入装置本体102中,插入到安装位置后安装结束。
图3为示出第2种以往例的排版盒110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中,印版滚筒101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到装置本体102上,在该印版滚筒101的外周面卷装着孔版原纸103。一对排版输送滚筒104a,104b设置在印版滚筒101的外周面附近,排版盒110设置成以该对排版输送滚筒104a,104b的位置为开口部111。
排版盒110的构成为,只以配置一对排版输送滚筒104a,104b的前方的一部分作为开口部,上方由以支承轴112为中心可自由回转的盖113盖住。该盖113上设有开启该盖113的抓手部114。另外,在排版盒110上,与前方开口部111相反一侧设有把手部115,锁定解除操作部116设置在该把手部115内侧附近。
其结构使得通过握持把手部115时,要同时握持锁定解除操作部116以解除锁定。在锁定解除操作部116的作用下,可解除锁定的锁定部(图中未示出)实现不能将排版盒110从安装位置抽出的锁定功能。排版盒110可自由装拆地设置着,通过手持把手部115,相对装置本体102的插入或抽出的动作来实现(参照日本特开平6-199029号公报)。
在上述构成中,当排版盒110中充满孔版原纸103时,正如图4A所示,使用者用一只手抓住排版盒110的把手部115,将排版盒110从装置本体102中抽出。然后,如图4B所示,将取出的排版盒110例如运到垃圾箱等处,使之倾斜的同时,用另一只手抓住抓手部114,向上拉开成开口,从而其内部的孔版原纸103在自重作用下落入垃圾箱内。之后,将排空的排版盒110运到孔版印刷装置处,用一只手抓住把手部115,将排版盒110插入装置本体102中,插入到安装位置后安装结束。
但是,在上述第1种以往例的排版盒100中,由于是上方开口,将排版盒100拉出装置本体102之际,存在着内部的孔版原纸103因压缩解除而膨胀,会由开口部105上方往外溢出的问题。孔版原纸103一旦溢出到排版盒100外,就会下落,不能用单只手握持运送,按住外溢的孔版原纸103的手上会沾满油墨,不易进行孔版原纸103的废弃作业。
另外,在第2种以往例的排版盒110中,由于上方由盖113盖住,在将排版盒110从装置本体102中抽出之际,不存在内部的孔版原纸103外溢的问题。可是,必须要设置盖住排版盒110上方的、可自由回转地支承着的盖113,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为,在可自由装卸地设置在装置本体上并将从开口部导入的已使用的版原纸收纳于内部的排版盒中、具有底面部,带有间隔地设置在该底面部上方的顶面部,还具有将该顶面部与所述底面部的一端作为所述开口部、同时将所述底面部与所述顶面部的另一端连接、在使所述底面部和所述顶面部接近方向的推压力作用下、在关闭所述开口部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
在该排版盒中,内部充满版原纸后,手持底面部和顶面部,朝两者的表面相互接近的方向推压,在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变形作用下,底面部和顶面部接近,通过压缩夹持内部的版原纸,在该状态下,将排版盒从装置本体中抽出,并将抽出的排版盒运到垃圾箱等废弃位置,在废弃位置处,释放对底面部和顶面部的推压力,弹性变形部弹性复位变形,使底面部和顶面部之间空间放宽,被压缩夹持的版原纸靠自重等下落,在插入动作中将排空的排版盒装到装置本体上,以结束版原纸的废弃作业。将排版盒从装置本体拉出之际,由于底面部和顶面部处于压缩夹持状态,版原纸不会外溢,并且排版盒是由底面部和顶面部以及将两者连接的弹性变形部构成,没有必要有回转支承部等。排版盒由于是用单只手握持底面部和顶面部,因此,没有必要另外设置把手部等。此外,由于底面部和顶面部的大小做成用单只手就可握持,在版原纸的废弃作业全过程中可用单只手进行。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如下技术特征,即,在如上所述的排版盒中,所述底面部和所述顶面部以及所述弹性变形部由带有弹性的成一体部件构成。
使用该排版盒,除了如上所述的发明的作用外,例如可由薄板状类单一部件制成。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如下技术特征,即,在如上所述的排版盒中,在所述底面部和所述顶面部的一端设有在向前方向且相互接近方向突出的握持爪部。
使用该排版盒,除了如上所述的发明的作用外,与靠近开口部内部的版原纸相比,位于开口部附近的版原纸上用一对握持爪部施加以较大的压缩力。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如下技术特征,即,在如上所述的排版盒中,设有锁紧部,设置成使所述弹性变形部在关闭所述开口部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可插入所述装置本体,通过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安装位置、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复位变形,阻止从所述装置本体拉出,并且通过使所述弹性变形部在关闭所述开口部方向上的弹性变形,以解除锁定。
使用该排版盒,除了如上所述的发明的作用外,在实施拉出排版盒这个动作之际,手持底面部和顶面部,朝两者的表面相互接近的方向推压,压缩夹持版原纸的同时,锁紧部的锁定解除,在实施抻入排版盒这个动作之际,如握持底面部和顶面部的手离开,则锁紧部成为锁定状态。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如下技术特征,即,在如上所述的排版盒中,所述底面部和所述顶面部的外形形状为上下、左右对称。
使用该排版盒,除了如上所述的发明的作用外,底面部和顶面部可上下相反地安装到装置本体中。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如下技术特征,即,在如上所述的排版盒中,所述底面部和所述顶面部以及所述弹性变形部在生产阶段为展开成薄板状的板材形状,通过将与该板材的上述弹性变形部相应之处弯曲变形以做成使用形状。
使用该排版盒,除了如上所述的发明的作用外,便于搬运或保管。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如下技术特征,即,在如上所述的排版盒中,在所述底面部和所述顶面部的各内表面,在沿着所述版原纸插入方向设有多个加强筋。
使用该排版盒,除了如上所述的发明的作用外,收纳于内部的版原纸只通过加强筋与底面部或顶面部接触,接触面积非常小。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如下技术特征,即,在涉及握持爪部的如上所述的排版盒中,在所述一对握持爪部各自的内表面,在沿着所述版原纸插入方向设有多个加强筋。
使用该排版盒,除了如上所述的发明的作用外,用一对握持爪部握持的版原纸只通过加强筋而与各握持爪部接触,接触面积非常小。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如下技术特征,即,在涉及握持爪部的如上所述的排版盒中,所述一对握持爪部的前端,设有为避免干涉所述装置本体侧的排版输送机构的凹部。
使用该排版盒,除了如此所述的发明的作用外,可将一对握持爪部的前端设置于排版输送机构的输送最下游的附近。
本申请的另一发明为一种孔版印刷装置,其技术解决方案的主要之点在于设有可自由装卸如上所述的排版盒的排版盒插入室。
在该孔版印刷装置中,对于所装上的排版盒,具有与如上所述的各发明的作用同样的作用。
图5~图11B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示出本发明适用于孔版印刷装置的排版盒的场合。图5为孔版印刷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A为排版部件的透视图,图6B为取下排版部件上板的透视图,图7示出安装排版盒状态的剖视图,图8示出排版盒的透视图,图9示出手持排版盒状态的透视图,图10A为排版盒的俯视图,图10B为排版盒的主视图,图10C为排版盒的侧视图,图11A为从外侧看排版盒在生产阶段形状为板材时的透视图,图11B为从内侧看排版盒在生产阶段形状为板材时的透视图。
在图5中,孔版印刷装置1主要由原稿读取部2、制版部3、印刷部4、供纸部5、排纸部6和排版部7构成。
“原稿读取部”原稿读取部2具有可自由回转地设置在装置本体10上表面一侧的原稿读取部件11。并且,该原稿读取部件11可在将装置本体10内上方开口部关闭的关闭位置和以回转支承轴12为中心回转、以开启装置本体10内上方开口部的开启位置之间自由回转。原稿读取部2具有设置于原稿读取部件11上表面上的原稿斜置面13,将放置于原稿斜置面13上的原稿输送的多个原稿输送滚筒14,使原稿输送滚筒14回转的滚筒回转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对由原稿输送滚筒14输送的原稿的图像数据加以读取的线性图像扫描仪15。
并且,置于原稿斜置面13上的原稿通过原稿输送滚筒14的回转而送进,并由线性图像扫描仪15读取所输送来的原稿内容。
“制版部”制版部3具有设置在装置本体10上、收纳卷成辊的长条状版原纸的孔版原纸18且可自由回转地支承着的原纸收纳部19,相对该原纸收纳部19配置于孔版原纸18的输送方向下游的热敏头20,对置于热敏头20设置且在主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力作用下回转的压纸滚筒21,和相对热敏头20和压纸滚筒21设置于孔版原纸18的输送方向下游、并切断孔版原纸18的原纸切断器22。
原稿收纳部19通过将原稿读取部件11置于开启位置而向上开启。然后,通过从该开启的原纸收纳部19将孔版原纸18取出放入,可进行该孔版原纸18的更换。热敏头20固定到原稿读取部件11上,压纸滚筒21由装置本体10支承。热敏头20在原稿读取部件11的开启位置,处于离开压纸滚筒21的间隔位置,而在原稿读取部件11的关闭位置,处于与压纸滚筒21压接的压接位置。
通过压纸滚筒21的回转,以输送位于热敏头20与压纸滚筒21之间的孔版原纸18,根据由线性图像扫描仪15读取的图像数据,通过热敏头20各点状发热体有选择的发热动作,在孔版原纸18上感热穿孔,以形成孔版图像,接着,用原纸切断器22切断制版后的孔版原纸18的后游侧,以制成规定长度的孔版原纸18。
“印刷部”印刷部4具有印版滚筒25和夹紧部26,印版滚筒25由多孔构造的通墨性部件(例如网)构成外周壁25a,通过主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力的作用沿图5的箭头a方向回转,夹紧部26设置在印版滚筒25的外周壁25a上、以夹持孔版原纸18前端。
另外,印刷部4还具有设置在前述印版滚筒25的内部、并与外周壁25a的内周面接触的橡皮滚筒27,与该橡皮滚筒27有规定间隙的刮滚28,以及向两个滚筒27、28之间的楔形区域供给油墨的油墨供给部29。另外,还具有通过印版滚筒25的外周壁25a对置于橡皮滚筒27的外侧位置设置的推压滚筒30,以及在将推压滚筒30推压到印版滚筒25的外周壁25a上的推压位置(图5中实线位置)与离开印版滚筒25的外周面的离开位置(图5中虚线位置)间移动的加压机构(图中未示出)。
推压滚筒30的构成为,在印刷时,与印版滚筒25连动回转,以在推压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转换,在随着印版滚筒25回转而输送来作为印刷媒体的印刷用纸31通过时,其位于推压位置,而除此之外时(印刷用纸31不通过时)位于离开位置。
并且,从制版部3输送来的孔版原纸18的前端由夹紧部26夹持,在这种夹紧状态下,使印版滚筒25回转,以使孔版原纸18卷装到印版滚筒25的外周壁25a上,随着印版滚筒25的回转输送来的印刷用纸31由推压滚筒30推压到印版滚筒25的孔版原纸18上,从而油墨从孔版原纸18的穿孔部分转印到印刷用纸31上,以印刷上图像。
“供纸部”
供纸部5具有将作为印刷媒体的印刷用纸31叠放的供纸台35,从供纸台35上只移动最上一张印刷用纸31的一次供纸滚筒36,随着印版滚筒25的回转将由该一次供纸滚筒36移动的印刷用纸31,输送到印版滚筒25与推压滚筒30之间的一对二次供纸滚筒37a,37b。一次供纸滚筒36和二次供纸滚筒37a,37b的构成为,通过各供纸离合器(图中未示出),有选择地传递主电机(图中未示出)的回转,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回转。
“排纸部”排纸部6具有在比印版滚筒25和推压滚筒30进行印刷的场所更下游的输送位置处、接近于印版滚筒25的外周壁25a设置的用纸分离爪部40,向该用纸分离爪部40与印版滚筒25的外周壁25a之间吹送空气的送风机构41,接收离开印版滚筒25的外周壁25a的印刷用纸31并输送所接收到的印刷用纸31的皮带输送机构42,以及位于皮带输送机构42最下游的下方位置处、将排出的印刷用纸31以叠置状态放置的排纸座43。
皮带输送机构42具有一对皮带跨绕部件44a,44b,跨绕在该对皮带跨绕部件44a,44b之间的皮带45,为吸住该皮带45的印刷用纸31输送面侧的吸引机构(图中未示出),和通过上述皮带跨绕部件44a(或44b)、在主电机(图中未示出)的驱动力作用下转动皮带45的皮带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并且,经过印刷场所后的印刷用纸18的前端靠送风机构41的气体以及用纸分离爪部40的剥离离开印版滚筒25,并用皮带输送机构42将脱离开的印刷用纸31输送到排纸座43上。
“排版部”排版部7具有可自由直线移动地设置在装置本体10上表面的排版部件50,该排版部件50可在关闭装置本体10内上方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在平行连杆部件51a,51b的平行移动下、直线移动以开启装置本体10内上方开口部的开启位置之间自由移动。也就是说,在装置本体10的上表面一侧,设有原稿读取部件11和排版部件50,通过将这些部件11,50移动到开启位置,装置本体10的上表面一侧以大致全开的状态开启。
排版部7具有将卷装到印版滚筒25上的孔版原纸18前端的锁定解除、将该解除锁定的孔版原纸18边剥离印版滚筒25边输送的、作为排版输送机构的一对排版输送滚筒52a,52b,接收由这一对排版输送滚筒52a,52b输送来的孔版原纸18的排版盒53。一对排版输送滚筒52a,52b的构成为,由排版部件50支承,在排版部件50的关闭位置,将主电机(图中未示出)的回转经排版离合器(图中未示出),有选择地传递到排版输送滚筒52b。
“排版盒的结构”下面,用图6~图11B详细地说明与排版盒53有关的结构。正如图6A,图6B和图7所示,在排版部件50上,由上板50a和下板50b围成排版盒插入室54,该排版盒插入室54的后方向外露出。从该后方露出部插入排版盒53,就可将其装到前述排版盒插入室54上,相反,从前述排版盒插入室54拉出所装上的排版盒53就可将其取出。
排版盒53正如图8~图10C所示,侧面形状成为横着的大致U字形形状,具有宽度至少大于孔版原纸18的宽度的大致平板状底面部55,以规定间隔设置于该底面部55的上方且大致平行设置的、同样大致为平板状的顶面部56,以及将顶面部56与底面部55的一端做成开口部57的同时,将顶面部56与底面部55的另一端连接、在使顶面部56和底面部55的接近方向的推压力作用下,在关闭开口部57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圆弧状弹性变形部58。排版盒53设置成,在排版盒插入室54的安装位置,使其一端的开口部57面对着一对排版输送滚筒52a,52b。
另外,排版盒53由弹性部件例如聚丙烯等成一体部件构成,将顶面部56和底面部55之间的尺寸设定成使用者可用单只手握持的程度。在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的一端分别设有在向前方向而且是在相互接近方向突出的握持爪部59、60。在该对握持爪部59、60的前端设有不干涉一对排版输送滚筒52a,52b的凹部59a,60a,将一对握持爪部59,60的前端设置得充分接近一对排版输送滚筒52a,60a。
此外,在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的外表面分别设有向上突出的锁定部61,在处于各锁定部61安装位置的排版部件50对应位置设有锁紧连接固定部62(图7所示)。排版盒53可使弹性变形部58朝关闭一端开口部57的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插入排版盒插入室54中,在安装位置,通过弹性变形部58的弹性复位变形,锁定部61与锁定连接固定部62连接固定,以阻止排版盒53从排版盒插入室54中拉出。另外,在安装位置,通过使弹性变形部58在关闭开口部57的方向上的弹性变形,锁定部61脱离锁紧连接固定部62,以解除锁定。
再有,在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的各内表面以及一对握持爪部的各内表面设有沿着孔版原纸18插入方向的多个加强筋63,64。另外,排版盒53做成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上下、左右对称的外形形状。具体为,握持爪部59,60、握持爪部59、60的凹部59a,60a、锁定部61设置成上下、左右对称。
排版盒53在形成使用形状前的阶段,正如图11A,图11B所示,在生产阶段,为底面部55、顶面部56和弹性变形部58展开成薄板状板材70的形状。
下面,简单地说明上述孔版印刷装置1的制版、印刷动作。选择制版动作时,检查孔版原纸18是否卷装到印版滚筒25上,在安装上的场合,解除对孔版原纸18前端的夹持,将孔版原纸18的前端导入一对排版输送滚筒52a,52b之间,在一对排版输送滚筒52a,52b的回转下,孔版原纸18边剥离印版滚筒25边输送。由一对排版输送滚筒52a,52b输送的孔版原纸18经排版盒53的开口部57送入内部,由此结束排版动作。
一旦结束排版处理,根据由原稿读取动作读取的图像数据,用热敏头20在孔版原纸18上感热穿孔。然后,进行将制版后的孔版原纸18卷装到印版滚筒25上的装版处理,由此结束制版动作。
接着,若选择印刷动作,则检查印刷用纸31是否位于供纸台35上,如没有印刷用纸31,则进行无纸的误差处理。另外,检查孔版原纸18是否装版到印版滚筒25上,如孔版原纸18没有装版,则进行无版的误差处理。再有,检查油墨是否存留在橡皮滚筒27和刮滚28之间,如无油墨,则进行无油墨的误差处理。
在这些检查全部通过后,使印版滚筒25回转,随着该回转,将来自供纸部5的印刷用纸31供给到印版滚筒25上。所供给的印刷用纸31由推压滚筒30推压印版滚筒25的孔版原纸18,以将油墨图像转印到印刷用纸31上,印刷后的印刷用纸31在用纸分离爪部40以及送风机构41等的作用下,从印版滚筒25的外周壁25a上剥离,由皮带输送机构42输送,从皮带45的最下游向排纸座43排出。排到排纸座43上的印刷用纸31在此以叠置状态放置。该印刷动作只进行设定张数的印刷,之后,结束印刷动作。
下面,说明排版盒53内孔版原纸18的废弃动作。排版盒53内部的孔版原纸18例如充满时,如图9所示,使用者用手握持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朝55、56这两面相互接近的方向推压。如此,在弹性变形部58的弹性变形作用下,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接近,通过压缩夹持内部的孔版原纸18,在该状态下,将排版盒53从排版盒插入室54中拉出。将拉出的排版盒53运至垃圾箱等废弃位置,在废弃位置,放松对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的推压力,则弹性变形部58弹性复位变形,底面部55与顶面部56之间变大,被压缩夹持的孔版原纸18靠自重等落下。通过将排空的排版盒53插装到排版盒插入室54中,以结束孔版原纸18的废弃作业。
在上述的孔版原纸18的废弃作业中,在将排版盒53从装置本体10上抽出之际,孔版原纸18不会在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成为压缩夹持状态下外溢,此外,排版盒53由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以及与这两者连接的弹性变形部58构成,不必有回转支承部等。由此,可易于进行孔版原纸18的废弃作业,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另外,排版盒53可由使用者手持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而握持,没有必要设置第1、第2以往例那样的另外设置的把手部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排版盒53的大小可用单只手握持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在孔版原纸18的废弃作业中,可完全用单只手进行。也就是说,在第1以往例场合,在排版盒抽出动作、插入动作中,以及在有必要用手推着从排版盒外溢的孔版原纸的场合,必须用两手,在第2以往例场合,打开排版盒盖时必须用两手,但在上述实施例中,用单只手就可完全进行孔版原纸18的废弃动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以及弹性变形部58是由具有弹性的成一体部件构成,用单一部件就可制成排版盒53,成本更低。
此外,排版盒53也可以将多个部件组合而成,例如,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由弹性变形小的刚性部件构成,只是弹性变形部58由富有弹性变形的部件构成。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的开口部57的一端设有在向前方向且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突出的握持爪部59,60,与位于开口部57内部的孔版原纸18相比,位于开口部57附近的孔版原纸18由一对握持爪部59,60作用上较大的压缩力,从而能够可靠地握持开口部57附近的孔版原纸18,有效地防止孔版原纸18的废弃残存等引起的干扰。
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成可在弹性变形部58朝着关闭开口部57的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插入排版盒插入室54中,并在安装位置,通过弹性变形部58的弹性复位变形,阻止从排版盒插入室54拉出,并且设有通过弹性变形部58在关闭开口部57的方向弹性变形以解除锁定的锁紧部61,由此,在进行拉出排版盒53的动作之际,手持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朝55、56两面相互接近的方向推压,由此压缩并夹持孔版原纸18,同时解除锁紧部61的锁定,另外,在进行排版盒53的插入动作之际,如握持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的手离开,则由此锁紧部61就成为锁定状态,没有必要分别进行锁紧解除或锁紧的操作,便于操纵。
在上述实施例中,排版盒53顶面和底面的锁紧部61具有突起形状,而装置本体10方面(排版盒插入室54中)的锁定连接固定部62具有凹槽形状,相反,也可以是排版盒53方面的锁紧部61为凹槽形状,而装置本体10的锁定连接固定部62为突起形状。但是,装置本体10的锁定连接固定部62为突起形状时,有必要设计成锁定连接固定部62在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上过于突出,也不会妨碍孔版原纸18的导入动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的外形形状设置成上下、左右对称,因此,即使将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上下颠倒,也可装到装置本体10的排版盒插入室54中,没有必要对上下加以区别,便于操纵。
在上述实施例中,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以及弹性变形部58在生产阶段为这三者展开成薄板状板材70的形状,通过将相当于板材70的弹性变形部58的场所弯曲变形而成使用形状,由此搬运或保管时体积小,便于搬运和保管。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的各内表面,沿着孔版原纸18插入方向设有多个加强筋63,由此,收纳于内部的孔版原纸18只通过加强筋63与底面部55或顶面部56紧密接触,接触面积非常小,可防止因油墨等粘黏性等,孔版原纸18与底面部55或顶面部56或弹性变形部58紧密接触、难以取下的情况,能够顺畅地进行废弃作业。另外,在弹性变形部58的内表面同样也可设置加强筋,这样的话,可防止孔版原纸18紧贴到弹性变形部58的内表面、难以取下的情况。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一对握持爪部59,60各自的内表面也沿着孔版原纸18插入方向设置多个加强筋64,由此,由一对握持爪部59,60握持的孔版原纸18也只通过加强筋64与各握持爪部59,60接触,由于接触面积非常小,可防止因油墨等粘黏性等,孔版原纸18与一对握持爪部59,60紧密接触、难以取下的情况,能够顺畅地进行废弃作业。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一对握持爪部59,60的前端,设有为避免干涉装置本体10方面的排版输送滚筒52a,52b的凹部59a,60a,由此,可将一对握持爪部59,60的前端设置到排版输送滚筒52a,52b的输送最下游附近处,能够可靠地废弃开口部57附近的孔版原纸18,有效地防止孔版原纸18废弃残存等引起的排版干扰。
采用上述实施例,尽管示出了排版盒53用于孔版印刷装置1的场合,但也可适用于装置本体具有收纳印刷中使用版原纸的排版盒的印刷装置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排版盒,可自由装卸地设置在装置本体上并将从开口部导入的已使用的版原纸收纳于内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底面部,带有间隔地设置在该底面部上方的顶面部,还具有将该顶面部与所述底面部的一端作为所述开口部、同时将所述底面部与所述顶面部的另一端连接、在使所述底面部和所述顶面部接近方向的推压力作用下、在关闭所述开口部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部和所述顶面部以及所述弹性变形部由带有弹性的成一体部件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版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面部和所述顶面部的一端设有在向前方向且相互接近方向突出的握持爪部。
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排版盒,其特征在于,设有锁紧部,设置成使所述弹性变形部在关闭所述开口部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可插入所述装置本体,通过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安装位置、所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复位变形,阻止从所述装置本体拉出,并且通过使所述弹性变形部在关闭所述开口部方向上的弹性变形,以解除锁定。
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排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部和所述顶面部的外形形状为上下、左右对称。
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排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部和所述顶面部以及所述弹性变形部在生产阶段为展开成薄板状的板材形状,通过将与该板材的上述弹性变形部相应之处弯曲变形以做成使用形状
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排版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面部和所述顶面部的各内表面,在沿着所述版原纸插入方向设有多个加强筋。
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版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握持爪部各自的内表面,在沿着所述版原纸插入方向设有多个加强筋。
9.按照权利要求3~8所述的排版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握持爪部的前端,设有为避免干涉所述装置本体侧的排版输送机构的凹部。
10.一种孔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可自由装卸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排版盒的排版盒插入室。
全文摘要
一种排版盒,由底面部55、带有间隔地设置在该底面部55上方的顶面部56,将该顶面部56与底面部55的一端作为开口部57的同时,将底面部55与顶面部56的另一端连接、在使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接近方向的推压力作用下、在关闭开口部57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58构成大致U字形。另外,在底面部55和顶面部56的一端设有在相互接近方向突出的握持爪部59,60。此外,还设有锁紧部61,设置成使弹性变形部58在关闭开口部57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可插入装置本体,在装置本体的安装位置、通过弹性变形部58的弹性复位变形,阻止从装置本体拉出,并且通过使弹性变形部58在关闭开口部57方向上的弹性变形,以解除锁定。
文档编号B41L13/14GK1344623SQ011418
公开日2002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1日
发明者木次谷光晴 申请人: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