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文档序号:250267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搭载了记录头的盒往复移动从而形成记录图像的记录技术,特别涉及可使用搭载了光盘的托盘那样的较厚的被记录材料的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喷墨记录装置不仅适用于向呈长方形或带状的用纸等的记录,而且适用于向具有各种各样的平面形状和厚度的被记录材料的记录。例如,即使对于CD-R、DVD、卡等那样小型、具有厚度的物品,也在其表面设置适于喷墨记录的记录材料,在其上记录各种图像和文字(以下将这些被记录材料统称为光盘(CD)等)。
在现有技术的通用喷墨记录装置中,当在上述CD等被记录材料上进行记录时,如使用一般的用纸的搬运路径,则发生其高刚性使搬运性不好、受伤、由于与搬运辊间的距离的关系而不能搬运等问题。因此,使用托盘,使用与一般的用纸的搬运路径不同的路径来处理该问题。
作为用于搬运这些托盘等的搬运路经,由于托盘比一般的用纸等厚,所以具有大致水平地搬运的路径,另外,从改善使用者的操作性的观点考虑,多使用从与用纸等的设置方向相反的、记录装置的正面侧设置托盘等的构成。在这样的场合,多采用不由传感器等直接检测是否将托盘等插入到搬运路径的构成。这是因为,当可检测从相反方向插入的托盘等地构成时,难以使装置小型化和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在可向CD等记录材料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将排出油墨的记录头搭载于滑架等,一边与滑架一起使记录头扫描一边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式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喷墨记录装置由于容易彩色化、高析像度化的容易性和动作声的静声性等各种各样的优点,所以,广泛得到普及。
在这样的喷墨记录装置中,最佳地设定从设于记录头的油墨排出口到CD等记录介质的距离(也称间隙)对形成高质量的图像为重要的因素。特别是CD等被记录材料由于厚度比纸和胶片等通常的记录介质大,所以,需要使记录头比使用通常的记录介质的场合更从记录介质的支承面离开,实现间隙的最佳化。
为了使记录介质和记录头或记录头的油墨排出口之前的间隙最佳化,普遍采用使设于轴的驱动机构和偏心凸轮等动作从而相应于记录介质的厚度改变对搭载记录头的滑架进行引导和支承的轴位置的方法。在该场合,一般在作为驱动机构和偏心凸轮的驱动源的脉冲马达或直流马达的驱动轴设置回转式编码器等,根据在这里检测出的驱动轴的回转量,控制马达的驱动,控制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间隔(间隙)。另外,也采用设置检测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间隔的光学或磁传感器、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状态控制间隙的方法。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那样的问题。
(1)为了控制CD或托盘等记录介质与记录头的距离(间隙),在设置用于检测该驱动机构的驱动量的传感器和用于检测上述间隙量的传感器等的场合,难以廉价地构成喷墨记录装置。
(2)在设置上述那样的传感器等的场合,需要用于安装该传感器的空间,需要喷墨记录装置的小型化和用于安装这些传感器的构件和用于与传感器的电连接的导线等,记录装置1的内部构成变复杂。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未设置专用的传感器的场合,不能检测出上述那样的间隙的控制机构是否正常地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已有技术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由廉价而且简单的构成提供可按高可靠性检测出记录介质与搭载于滑架的记录头之间的间隙的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及喷墨记录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已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具有以下那样的构成。
即,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由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其中具有用于搭载上述记录头移动的滑架、用于改变搭载于上述滑架的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距离的升降马达、及控制上述升降马达的驱动和上述滑架往复移动的控制部,上述控制部通过检测上述滑架的移动距离确认上述升降马达的动作。另外,本发明的记录方法由记录头在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其中,包括由升降马达改变搭载于上述滑架的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距离的步骤、移动上述滑架检测上述滑架的移动距离的步骤、及根据上述滑架的移动距离确认上述升降马达的动作的步骤。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对应滑架的升降位置,设置改变滑架在主扫描方向的移动范围的移动范围改变部,通过检测滑架在主扫描方向的移动范围,判断记录头和记录介质之间缝隙是否合适,因此,不设置用于检测缝隙的光传感器等,可由价廉且小型的构成实现缝隙的合适化,可提高信赖性。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进行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效果、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明确。


图1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立体图,示出从图1所示状态打开前盖和供纸托盘的状态。
图3为从右斜上方观看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4为从左斜上方观看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机构部的断面图。
图6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部即滑架的立体图。
图7A和7B为示出图6所示滑架的侧面图。
图8A和8B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CD输送部的立体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CD输送部的内部构成的说明立体图。
图10A和10B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与CD输送部的设置操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11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下壳体的CD输送部安装部和安装检测部的构成的说明立体图。
图12A和12B为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下壳体和CD输送部在记录装置安装时的状态的说明侧面图。
图13为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下壳体和CD输送部的钩解除状态的说明侧面图。
图14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托盘的平面图。
图15为示出形成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托盘的位置检测部的周围的凹部形状的说明断面图。
图16为示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CD输送部安装于记录装置而且将托盘设置于CD输送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A~17F为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托盘和位置检测传感器相对位置的说明平面图。
图18A和18B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滑架的支承机构的说明立体图。
图19A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滑架升降机构的偏心凸轮L周边的构成的说明立体图。
图19B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滑架升降机构的偏心凸轮R周边的构成的说明立体图。
图20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滑架升降机构的说明侧面图。
图21A和21B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滑架升降机构的通常记录状态的说明侧面图。
图22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滑架升降机构的通常记录状态的说明立体图。
图23为图22所示滑架的侧面图。
图24为图22所示滑架的背面图。
图25A和25B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滑架升降机构的厚纸记录状态的说明侧面图。
图26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滑架升降机构的厚纸记录状态的说明立体图。
图27为图26所示滑架升降机构的侧面图。
图28为图26所示滑架升降机构的背面图。
图29A和29B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滑架升降机构的CD记录状态的说明侧面图。
图30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滑架升降机构的CD记录状态的说明立体图。
图31为图30所示滑架升降机构的侧面图。
图32为图30所示滑架升降机构的背面图。
图33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的示意构成的框图。
图34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图35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图36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初始化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37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初始化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38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初始化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39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初始化处理中用于滑架升降机构的动作确认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40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初始化处理中用于滑架升降机构的动作确认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1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29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和图2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立体图,图3和图4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机构部的立体图,图5为喷墨记录装置的机构部的断面图,图6为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部即滑架的说明立体图,图7~图17为关于CD记录的图,图18~图29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滑架、作为改变安装于滑架的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间隙的间隙改变机构的滑架的升降机构的说明图。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1由供纸部2、送纸部3、排纸部4、滑架5、清洁部6、记录头7、CD-R输送部8、及电气部9等构成。因此,分项依次说明大体内容。
(A)供纸部供纸部2主要形成为如图5所示,在基座20上安装用于堆放多张纸张材料P的压板21、向记录头供给纸张材料P的供纸辊28、分离纸张材料P的分离辊241、及用于使纸张材料P返回至堆放位置的恢复杆22等的构成。
另外,如图2所示,用于保持堆放的纸张材料P的供纸托盘26安装于基座20或外部装饰件。该供纸托盘26由多片板材可伸缩地构成,使用时拉出各板材,从而扩大纸张材料P的指示面积地使用。
上述供纸辊28由断面呈圆形的棒状材料构成,在该供纸辊28上设置分离辊橡胶,由此进行纸张材料的供给。向供纸辊28作用的驱动力从设于供纸部2的专用供纸马达273(参照图3)经由未图示的驱动传递齿轮、行星齿轮传递。
在上述压板21上可移动地设置可动侧导向件23,以限制纸张材料P在宽度方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堆放位置。压板21可以结合于基座20的回转轴为中心回转,由压板弹簧212向供纸辊28施加弹性力。在压板21的与供纸辊28相向的部位设置由人造皮革等摩擦系数大的材质制成的未图示的分离片213,以防止堆放的纸张中的接近最后(接近最下面位置)的纸张材料P的重送。压板21可由未图示的压板凸轮的作用相对供纸辊28抵接、离开地构成。
进而,在基座20上可以设于基座20上的回转轴为中心回转地支承分离辊支架24,该分离辊支架24安装了用于将纸张材料P1张1张分离的分离辊241。该分离辊支架24由未图示的分离辊弹簧总是朝向供纸辊28施加弹性力。在分离辊241上安装未图示的离合器弹簧,当对该分离辊241在回转方向上施加规定以上的负荷时,支承分离辊241的部分回转,从而可防止分离辊等受到过大负荷。分离辊241由未图示的分离辊分离轴和控制凸轮的作用相对供纸辊28抵接、离开地构成。这些压板21、恢复杆22、分离辊241的位置由未图示的ASF传感器29检测。
另外,用于使纸张材料P返回至堆放位置的恢复杆22可回转地安装于基座20,朝向解除方向由未图示的杆簧施加弹性力。在使纸张材料P返回时,恢复杆22由上述控制凸轮克服返回杆簧进行回转,由此使纸张材料P返回至堆放位置。
下面说明使用以上构成进行供纸的状态。
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压板21由压板凸轮向离开供纸辊28的方向施加力而使堆放的用纸从供纸辊离开(被释放),分离辊241由控制凸轮向离开供纸辊28的方向施加力(被释放)。该恢复杆22由其回转使纸张材料P返回,而且,为了防止在堆放时纸张材料P进入到移动路径内部而回转移动至堵塞堆放口的堆放位置。
从该待机状态开始指示供纸时,由马达驱动首先将分离辊241抵接于供纸辊28。然后,恢复杆22被释放,压板21向供纸辊28移动,堆放的纸张材料P抵接于压板21。在该状态下开始纸张材料P的供纸。此时,虽然存在将纸张材料P送入多张的可能性,但这些纸张材料P由设于基座20的未图示的前段分离部201限制,而仅将规定张数送至由供纸辊28和分离辊241形成的辊隙部。被搬运的纸张材料P由该辊隙部分离,从而仅搬运最上部位置的纸张材料P。
当纸张材料P到达后面将要说明的搬运辊36和夹送辊37时,压板21由压板凸轮214恢复到释放位置,供纸辊28由控制凸轮恢复到释放位置。恢复杆22由控制凸轮返回至堆放位置。此时,到达由供纸辊28与分离辊241构成的辊隙部的纸张材料P返回至堆放位置。
(B)送纸部由上述供纸部进行进给的记录纸等纸张材料P由图3和图4所示的送纸部3沿搬运路径向记录头搬运。该送纸部3安装于由金属薄板构成的机架11,具有搬运纸张材料P的搬运辊36。搬运辊36具有在金属轴的表面涂覆了陶瓷微粒的高摩擦构造,其两端部由固定于机架11的轴承38支承。在该搬运辊36与轴承38之间设置当搬运辊回转时施加规定负荷的搬运辊拉簧381,这样,可进行稳定的搬运。
在搬运辊36上以抵接于搬运辊36的周面的状态设置随其从动的多个夹送辊37。夹送辊37枢支于由回转轴可回转地支承于机架11的夹送辊支架30,由对夹送辊支架加载的未图示的夹送辊弹簧的弹性力压接于搬运辊36的周面。这样,由上述供纸部2搬运而来的纸张材料P被夹在搬运辊36之间,从而由搬运辊36的回转力搬运。夹送辊支架30可绕回转轴自由转动地支承于机架11的轴承。进而,在将纸张材料P搬运来的送纸部3的入口配置对纸张材料P进行引导的纸张导向挡板33(参照图5)和压纸台34。
另外,在夹送辊支架30上设置根据是否存在纸张材料P而移动的传感器杆321。通过由PE(光电)传感器检测出该传感器杆321(参照图5)的移动位置,可检测出记录纸的前端、后端的位置。此外,压纸台34安装于机架11,一端部可回转地支承嵌合于搬运辊36的纸张导向挡板33通过抵接于机架11而定位。
另外,在搬运辊36的纸张材料搬运方向(Y方向)的下游侧设置基于图像信息成像的记录头7。
在上述构成中,如图5所示,从上述供纸部2送到送纸部3的纸张材料P由夹送辊支架30和纸张导向挡板33引导,被搬运到搬运辊36与夹送辊37的辊对。此时,由PE传感器32检测被搬运到PE传感器杆321的纸张材料P的前端。由此得出纸张材料P的记录位置。另外,纸张材料P由搬运马达35通过辊对36、37回转被搬运到压纸台34上。如图3和图4所示,在压纸台34上形成作为搬运基准面的肋条。通过管理该肋条与记录头7的间隙,并且控制油墨在纸张材料P上附着、纸张材料P伸长等产生的起伏现象,从而防止起伏变大。
搬运辊36的驱动通过由同步皮带561将DC(直流)马达构成的搬运马达35的回转力传递至设于搬运辊36的轴上的皮带轮542。另外,在搬运辊36的轴上设置用于检测搬运辊36进行的搬运量的码盘361,该码盘361按150~3001pi等规定节距形成标记。另外,在与上述码盘361邻接的位置的机架11上安装有用于读取上述标记的编码传感器363。
此外,作为连接记录头的墨斗71,使用可分别更换各色的墨斗部的墨斗。另外,作为记录头7,具有作为设于各喷嘴内的油墨排出驱动元件的电热变换体(加热器)。通过驱动该电热变换体,将热提供给各喷嘴内的油墨,使油墨内产生膜沸腾,由该膜沸腾引起的气泡的膨胀或收缩产生的压力变化使墨滴从排出口排出。
(C)滑架部滑架部5具有搭载记录头7的滑架50。在该滑架50上设置导向轴52之间的滑动部50b和设于滑架50上端部的导轨111之间的滑动部50a(参照图6和图7)。如图3和图4所示,导向轴52向垂直于纸张材料P的搬运方向(图中的Y方向)的方向延伸,并且滑架50可沿其往复进行扫描。另外,由该导轨111与导向轴52决定安装于滑架50的记录头7与纸张材料P的间隙。此外,该导向轴52和导轨111固定于机架11。另外,在导轨111的滑架50之间的滑动部分架设不锈钢等薄板的滑动片53,由此减小滑动声。
另外,滑架50由安装于机架11的滑架马达54经由同步皮带541驱动。该同步皮带541由空转轮542架设。同步皮带541与滑架50经由由橡胶等构成的缓冲器55结合,通过由该缓冲器55衰减伴随滑架马达54等回转产生的振动,实现滑架50的稳定的走行性能。
另外,用于检测滑架50的位置的按150pi~3001pi的规定节距形成标记的编码带561平行于同步皮带541地设置。进而,读取该编码带561的未图示的编码传感器设在搭载于滑架50上的滑架基板上。在该未图示的滑架基板上也设置用于与记录头7进行电连接的触点。另外,在滑架50上具有用于从电气基板(在这里为主基板)91将头信号传递到记录头7的柔性基板57。在这里,滑架50以抵接图3和图4所示的机架11的位置为基准,此后根据从检测编码带561的编码传感器输出的位置信号随时检测滑架50的位置。
另外,记录头7可装拆地搭载于滑架50。即,在滑架50上设置用于固定记录头7的斗盖502。记录头7可装拆地搭载于由滑架50与斗盖502构成的空间。进而,在滑架50上还设置有用于将记录头7定位到滑架50的规定位置的抵接部和用于对其进行推压和固定的未图示的推压机构等。该未图示的推压机构搭载于头设置杆51,通过以回转支点中心回转地设置记录头设置杆51,将记录头7固定于滑架50内地作用。
图7表示记录头7这样搭载于滑架50的状态。记录头7搭载于滑架50时,将油油墨排出部701设置于搬运部的相向位置,并且油墨排出部701的附近由斗盖502覆盖。通过由斗盖502覆盖油墨排出部701的附近,从而在记录时纸张材料等记录媒体发生卷曲的场合,防止滑架50挂到纸张材料上等现象发生。
另外,在后面将要说明的导向轴52的两端如图3、图8A、8B所示,设置左偏心凸轮521和右侧偏心凸轮(未图示),滑架升降马达58的驱动经由齿轮列581将马达58的驱动力传递到左侧偏心凸轮521,从而可使导向轴52升降。滑架50相应于该导向轴52的升降而升降,对于厚度不同的纸张材料P也可保持最佳的间隙。
进而,在滑架50上安装托盘位置检测传感器59,该托盘位置检测传感器59由用于检测后面将要说明的CD记录用托盘83的位置检测用的标记82的反射型光传感器构成。通过从发光元件发光、接收其反射光,可检测托盘83的位置。
在上述构成中,当在纸张材料P上成像时,辊对36、37向纸张材料P的搬运方向Y间歇地搬运纸张材料P,并且由滑架马达54使滑架50向垂直于纸张材料P的搬运方向的方向移动。其间,从主基板91将记录信号送至记录头7,根据该记录信号从记录头7向纸张材料P排出墨滴,从而形成图像。
(D)排纸部如图3和图4所示,排纸部4由2个排纸辊40、41、通过按规定压力抵接于该排纸辊40、41而可随其从动回转地构成的棘轮42、及用于将搬运辊的驱动传递到排纸辊40、41的未图示的齿轮列等构成。
排纸辊40、41安装于压纸台34。纸张材料P的搬运方向上游侧(以下简称为上游侧)的排纸辊40具有在金属轴上设置多个橡胶部的构成。另外,通过经由空转齿轮传递来自搬运辊36的驱动而驱动排纸辊40。另外,排纸辊41具有将多个弹性材料等弹性体安装于树脂的轴的构成。对该排纸辊41的驱动从排纸辊40经由空转齿轮传递。
棘轮42在不锈钢的大体圆形的薄板的周围设置多个凸形,在其周面一体地固定树脂部,并且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棘轮支架43。由将线圈弹簧设成棒状的棘轮弹簧44进行棘轮42向棘轮支架43的安装和向排纸辊40、41等的推压。棘轮42设置在与上述排纸辊40、41的橡胶部、弹性体部对应的位置。作为该棘轮42,主要具有产生纸张材料P的搬运力的作用和阻止纸张材料P记录时浮起的作用。后者设置在产生相对于纸张材料P的搬运力的部分间即上述排纸辊40、41的橡胶部401和弹性体部411不存在的位置。
在上述排纸辊40、41的前方设置图中未示出的纸端支承构件,以防止由排出过程中的纸张材料P滑动接触已排出的纸张材料P上的记录面对已排出的纸张材料P的图像产生损伤。该纸端支承构件由纸端支承构件弹簧对在前端设置了滚轮的树脂构件施加弹性力,由规定压力将该滚轮推压到排出的纸张材料P的非记录面,从而抬起纸张材料P的两端,形成刚性,可保持于已排出的纸张材料P的上方。
按照以上的构成,由滑架部5成像后的纸张材料P夹在上述排纸辊40、41与棘轮42之间的辊隙部内地被搬运,从而排出到排纸托盘46。排纸托盘46具有由多片(在这里为3片)板材分割形成,且可收纳于后面将要说明的下壳体99下部的构成。使用时,将各板材拉出使用。排纸托盘46越向前端越高,而且其两端的高度最高地构成,从而可提高排出的纸张材料P的堆放性和防止记录面的滑动摩擦导致的图像劣化。
(E)清洁部如图3和图4所示,清洁部6包括进行记录头7的清洁的泵60、用于防止记录头7的干燥的盖61、清洁记录头7的喷嘴周边的排出口面的刮板62、及驱动泵60的专用马达(清洁马达(参照图7))等。
该专用的清洁马达69(参照图8A和8B)设置未图示的单向离合器,使得由一个方向的回转使泵动作,由另一方向的回转使刮板62和盖61的升降动作作用。
泵60通过由泵滚轮68对未图示的2根由可弯曲性构件构成的管进行挤压形成负压地构成。该泵60经由阀等连接于盖61。盖61可升降,由该升降动作相对于记录头7可进行紧密关闭、开放。另外,在密接于记录头的状态下使泵60作用,从而将不需要的油墨从记录头7吸入而排出。另外,在盖61上设置盖吸收体711以减少在吸引后产生于记录头7的排出口面的残余油墨。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盖61的打开状态下驱动泵60以防止在盖吸收体711残余固着油墨,从而吸入残留于盖61的油墨。然后,由上述泵60吸引的废油墨由设于后面将要说明的下壳体99的未图示的废油墨吸收体吸收和保持。
这样的盖61的升降动作、刮板63的动作等一连串的动作由在轴上设置多个凸轮的未图示的主凸轮63控制。该控制动作由设于主凸轮63的各凸轮和与其抵接的未图示的各臂的作用进行。主凸轮63的位置可由光电断续器等位置检测传感器64检测。当盖61下降时(开放时),刮板62沿垂直于滑架部5扫描方向的方向移动,从而对记录头7的排出口面进行清洁。刮板62设置有对记录头7的喷嘴附近进行清洁的刮板和对整个排出口面进行清洁的刮板。另外,当移动到最里面时,通过抵接于刮板清洁器66,可将附着到刮板62自身的油墨等除去。
(F)外装部以上说明的各单元通过组装到机架11,形成喷墨记录装置的机构部分。覆盖这些机构部分的周围地设置图1、图2、及图9所示的外装部9。外装部主要由下壳体99、上壳体98、进出口盖97、未图示的进出口盖97、前盖95构成。
在下壳体99的下部可收纳地设置排纸托盘轨和由多个板材构成为多级式的排纸托盘46。另外,前盖95成为可在收纳时等闭塞纸张材料P的排纸口的构成。
在上壳体98上安装进出口盖97,并且可回转地构成。如图9所示,上壳体98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具有开口部。通过使滑架50移至与该开口部对应的位置,从而可相对滑架50装拆墨斗71和记录头7。进而,在上壳体98上设置用于检测进出口盖的开闭的门开关杆、用于传递和显示LED(发光二级管)的光的LED导向件982、作用于基板的SW(开关)的钥匙开关983a、983b等。这里,当进出口盖97回转时,前面的门开关杆动作,可发现进出口盖97被打开。进而,在上壳体98上可转动地安装有多级式的供纸托盘26。该供纸托盘26在不使用供纸部2时,如收纳于内部,则也作为供纸部的盖起作用。此外,图9表示省略了检修盖的状态。
另外,上壳体98和下壳体99由具有弹性的嵌合爪安装。另外,进行与PC(个人计算机)等的电连接的未图示的连接器部由未图示的的进出口盖96覆盖。
(G)CD搬运部下面,结合图8~图17说明CD搬运部8的构成和使用该CD搬运部8的场合向CD的记录动作。图8A和8B为CD搬运部8的立体图,图9为表示CD搬运部8的内部的说明立体图,图10A和10B为表示CD搬运部8向记录装置本体1的安装操作的说明立体图,图11为表示设于下壳体99的安装部991和安装检测部的构成的立体图。另外,图12A和12B为表示将CD搬运部8安装于记录装置1时的CD搬运部8和安装部991的状态的说明侧视图,图12A表示设于CD搬运部8的臂的进出前的状态,图12B表示臂的进出后的状态。另外,图13为表示下壳体99和CD搬运部8的钩84的安装的构成说明图,图14为用于安装并搬运CD等的记录介质的托盘83的平面图,图15为表示图14所示托盘的位置检测部分的凹部形状的说明断面图,图16为表示将CD搬运部8安装于记录装置本体1、使滑动盖81滑动从而设置托盘83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7A~17F为表示设于滑架50的托盘位置检测传感器59和托盘83的相对位置的说明平面图。
在各图中,在CD搬运部8上支承搭载CD的托盘83(参照图14)。另外,如图12A、12B和图13所示,在CD搬运部8上具有托盘导向件(托盘支承机构)82、形成用于将托盘83插入到该托盘导向件82的开口部的滑动盖81、设于下壳体99且用于使下壳体99与CD搬运部8配合的钩84、及在安装到记录装置本体1时用于使设于记录装置本体1的后面将要说明的棘轮支架43向上方滑动的左右一对臂85等。
另外,在CD搬运部8内的托盘插入部801(参照图9)形成作为托盘83的插入位置的基准的基准壁823。在与基准壁823相向的壁面部设置设置用于由未图示的滚轮弹簧从上述壁面部凸出地加载的侧压滚轮824。该侧压滚轮824将插入到上述托盘插入部801的托盘83推压到上述基准壁823,从而进行托盘的左右方向(与托盘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定位。另外,侧压滚轮824在托盘83插入到规定的设置位置之前,压接于托盘83的外侧面837a(参照图14)从而对其进行推压。然而,当托盘83插入到可以由设于记录装置本体1的搬运辊36、夹送辊37(参照图3~图5)搬运的位置时,从上述外侧面837a以凹状退避到内部的退让部837b(参照图14)与侧压滚轮824相向。结果,侧压滚轮824,向侧方的推压力被解除而不压接于托盘83。因此,在托盘搬运动作时,侧压滚轮824不相对托盘83施加多余的反张力,可避免托盘83的搬运精度的下降。
另外,在CD搬运部8的滑动盖81的托盘插入部可上下移动地枢支左右一对推压滚轮811。该推压滚轮811由未图示的滚轮弹簧向上方施加弹性力。插入到托盘插入部801的托盘83由上述滚轮弹簧的加载力弹性地支承。当CD搬运部8安装于记录装置本体1的安装部991时,支承于CD搬运部8的托盘83被推压到记录装置本体1的排纸辊40、41,从而受到排纸辊40、41的搬运力。由该搬运力将托盘83从设置位置搬运到搬运辊36与夹送辊37之间的辊隙部。此后,搬运到两辊36、37的托盘83相应于滑架部5的主扫描方向的移动间歇地被搬运,由此进行向固定于托盘83的CD的图像的记录。
图10A和10B为表示在记录装置本体1上安装上述CD搬运部8的状态的图。如图10A和10B所示,安装时,首先,向记录装置本体1的安装部991固定CD搬运部8。然后,沿图中的箭头Y方向笔直地移动该CD搬运部8,从而将其插入到形成于下壳体99的安装部991的开口部。此时,通过将托盘导向件82两端的嵌合部822沿设于图13所示的下壳体99两侧的导轨993插入,可容易地进行CD搬运部8的上下左右的定位,可顺利地插入。在托盘导向件82的两侧可转动地安装有钧84(参照图12A和12B),并由弹簧向一定的回转方向施加弹性力。当使CD搬运部8滑到规定位置时,则到达不能继续滑动的位置。此时,钩84作用于导轨993的止部,从而CD搬运部8被锁定而不向滑动来的方向返回。在记录装置本体1的压纸台34上设置具有用于检测安装有托盘导向件82的状态的机械构成的托盘导向件传感器(检测机构)344。当将托盘导向件82插入到记录装置本体1的安装部991的适当位置时,托盘导向件82的一部分推压托盘导向件传感器344,从而从托盘导向件传感器344输出规定的检测信号。根据该检测信号判别安装状态是否适当。
另外,在上述状态下,当使滑动盖81向记录装置本体1方向移动时,使其与滑动盖81连动,如图8B所示,臂85向记录装置本体1方向凸出。另一方面,枢支了棘轮42的棘轮支架43相对压纸台34可上下滑动地被支承,并由规定压力的弹簧朝下方施加弹性力。因此,通过使臂85进入到棘轮支架43与压纸台34间,克服上述弹簧的加载力从而将棘轮支架43向上方棘轮抬起规定量。
图12A和图12B表示了该状态。图12A表示臂85凸出之前的状态,图12B表示臂85凸出、使棘轮支架43滑至上方的状态。此时,由形成于臂85前端的倾斜部851可使臂85顺利地进入到压纸台34与棘轮支架43之间。通过使臂85进入到压纸台34与棘轮支架43之间,在压纸台34与棘轮支架43之间形成可使托盘83通过的空间。另外,在臂85进入到压纸台34与棘轮支架43之间的状态下,固定其位置,但在整体收纳于托盘导向件82内的状态下,相对托盘导向件82存在间隙。
另外,在不使滑动盖81向记录装置本体1方向移动的状态下,由于图10B所示的开口部821关闭,所以,成为不能插入托盘83的状态。当从该状态向记录装置本体1方向推压滑动盖81时,滑动盖81成为向斜上方移动的构成,所以在托盘导向件82之间呈现开口部821。在该状态下,从开口部821插入装填了CD的托盘83,可将其设置到规定位置。此时,由滑动盖81的臂使棘轮支架43成为上升了的状态。因此,插入的托盘83与棘轮42干涉,没有托盘83前端的托盘片831和棘轮42破损的危险。
下面,说明从记录装置本体1拆下CD搬运部8的场合。
如图13所示,在使托盘导向件82的滑动盖81向从本体拉出的方向,即与图10A和10B的Y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的场合,与滑动盖81连动,臂85从棘轮支架43让开,棘轮支架43、棘轮42下降到规定的初始位置。此时,当在将托盘83保持安装于记录装置本体1的状态时,托盘83由形成于滑动盖81与托盘导向件82之间的开口部821夹住,而不能进一步抬起滑动盖81。因此,在CD保持于记录装置本体1的状态下,可防止棘轮42下降、对CD产生损伤。另外,当处于从CD搬运部8取出托盘83的状态时,将滑动盖81拉到初始的后退位置,则在其途中滑动盖81作用于钩84,由于钩84从下壳体99的导轨993脱出,所以解除了CD搬运部8向记录装置本体1的安装。
下面说明托盘83的构成。如图14所示,托盘83在板厚2~3mm左右的树脂板上设置CD安装部832、托盘的进出操作时由使用者握持的操作部833、位置检测标记834(834a、834b、834c)、CD取出用孔835、插入位置对准标记836、侧压滚轮退让部837b、介质有无检测标记838。进而,在托盘83的前端比托盘83更向输送方向凸出地安装用于确实地将托盘83卡入到搬运辊36、夹送辊37的托盘片831。
托盘片831由双面胶等粘接固定到形成于托盘83前端部的斜面部830的与安装CD的面相反的平面部83a。托盘片831的厚度由比托盘83前端部的厚度薄的片状的薄膜构成。例如托盘片831以厚0.1~0.3mm左右的PET(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聚酯)等为基材,通过在该基材上将规定的涂覆材料涂覆到其一方的表面上等以获得规定的摩擦系数和规定的硬度地构成。特别是在本实施例的场合,不使用橡胶材料和氨基甲酸乙酯材料等那样一般易于与对方材料紧密接合的涂覆材料,而是使用具有规定的表面粗糙度和比橡胶材料和氨基甲酸乙酯材料高的硬度的涂覆材料。如使用上述橡胶材料和氨基甲酸乙酯材料等,则当与设于托盘83的搬运路径的树脂制的纸张导向挡板33等构件接触时,由于产生与该涂覆材料紧密接触从而搬运负荷显著增大的问题,所以为了防止这一点,使用具有上述规定表面粗糙度并具有高硬度的涂覆材料。
另外,构成于该托盘片831上的涂覆面设于与搬运辊36抵接的面,由此在与搬运辊36抵接的状态下可产生搬运托盘83的足够的搬运力。如图14所示,托盘片831构成为大体梯形的形状,短边侧从托盘83向外方凸出地固定于托盘83的前端部。在本实施例的场合,该凸出量A在搬运方向侧为约3mm。该凸出量A在托盘片831的前端部到达由搬运辊36和夹送辊37构成的辊隙部的场合,成为托盘83的前端部不达到上述辊隙部的长度。即,托盘片831的前端部在卡入到上述辊隙部时,不由托盘83的前端部接受阻力地构成。
另一方面,托盘83自身在前端也具有斜面部830。首先,通过将托盘片831卡入到辊36与夹送辊37,从而产生搬运力,通过沿托盘83前端的锥部830抬起夹送辊37,可由搬运辊36与夹送辊37夹持具有较大厚度的托盘83,从而可进行托盘83的搬运。
设于托盘83的上述位置检测标记834包括设于托盘83的CD安装部分的前端侧的2个位置检测标记834a、834b和设于相反侧的1个位置检测标记834c。各位置检测标记834在本实施例的场合由呈5mm的正方形的反射性能高的构件构成。在这里,使用热压簿形成。在该位置检测标记834的周围设置凹部839,由此可以明确规定由树脂部件的位置检测标记834形成的光反射范围。即,凹部839的底面如图17所示具有高的表面性,而且相对位置检测标记834的表面具有规定角度的倾斜地形成。因此,设于滑架50的托盘位置检测传感器59的发光即使在位置检测标记834以外的范围产生反射,也不返回至受光部,因此,可防止误检测。
如上所述,由于托盘83上的位置检测标记834的光反射率高,所以不需要搭载高性能的传感器,另外,由于可减少修正等的处理,所以,可避免成本上升和记录时间变长。另外,与直接读取CD记录区域的边缘的方式相比,在带色的CD、向进行了一次记录的CD再进行记录的场合也可正确地进行检测。
另外,在将CD安装于托盘83的场合,通过对齐CD安装部832地插入CD中央的孔而安装。另外,当拆下CD时,利用2个部位的CD取出用孔835由使用者握住CD的外周边缘地拆下。在CD安装部832上设置多个模制爪,用于安装CD等时的CD等的定位和晃动的消除。进而,CD安装部比另外的托盘83的面低一段,在其较低的面上设置有介质有无检测标记838。这是为了在规定宽度的热压簿中设置规定宽度的孔,在检测到该孔宽的场合,判断有无介质。
此外,上述各位置检测标记834设于夹送辊37之间,各位置检测标记834抵接于夹送辊37,可避免在表面形成伤痕。
另一方面,通过拉出被搬运到规定位置的托盘83,可从托盘导向件82取出托盘83。进而,利用2个部位的CD取出用孔835,操作者可握住CD等的外周边缘将其取出。
(记录动作)下面,使用具有上述构成的喷墨记录装置说明向设于CD表面的记录区域进行的记录动作。
首先,使CD搬运部8向本体直线地滑动并将其安装到下壳体99。此时,如托盘导向件82安装于记录装置本体1,则由托盘导向件传感器344检测出。
在这里,当使滑动盖81向记录装置本体1方向移动时,与滑动盖81连动,臂85向记录装置本体1方向凸出。然后,通过使臂85进入到棘轮支架43与压纸台34之问,从而将棘轮支架43向上方抬起规定量。
这样,如使滑动盖81向记录装置本体1方向移动,则滑动盖81成为向斜上方移动的构成,所以在托盘导向件82之间出现开口部821。然后,将CD安装于托盘83的CD安装部832。操作者握住操作部833从上述开口部821插入装填了CD的托盘83,从而将托盘83插入到位置检测标记834与托盘导向件82的托盘设置标记826一致的位置。这样设置的状态示于图16。
在该状态下,当从主机发送记录信号时,开始记录动作。首先,搬运辊36和排纸辊40、41反转。由于经由未图示的滚轮弹簧812由推压滚轮811按规定压力将托盘83推压到排纸辊40、41,所以由各排纸辊的回转力向相反方向即记录装置内部搬运托盘83。此后,托盘83卡入到搬运辊36、夹送辊37之间,从而产生规定的搬运力,夹送辊37越到托盘83前端的斜面部830上,托盘83由搬运辊36、夹送辊37夹持。
然后,为了检测托盘83,滑架50从起始位置移至记录区域。滑架50、导向轴52的升降动作将在后面说明,此时,如图7B所示,滑架升降马达58驱动,使导向轴52上升,从而可相对托盘83形成最佳的间隙。
然后,如图17A、17B所示,滑架50对准托盘83的位置检测标记834a的位置使托盘位置检测传感器59停止。然后,搬运托盘83,检测出位置检测标记834a上侧的边缘位置(参照图17A),进一步进行搬运动作,检测出位置检测标记834a下侧的边缘(参照图17B)。然后,使托盘83返回以使托盘位置检测传感器59到达位置检测标记834a的大体中央,使滑架50左右移动,从而检测出位置检测标记834a右侧的边缘位置、左侧的边缘位置(参照图17C)。这样,可计算出位置检测标记834a的中心位置834ac,根据该中心位置834ac可求出搭载于托盘83的CD的记录位置。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进行托盘自身的位置检测,所以,与不进行检测、仅依靠机械精度进行记录的场合相比,可减小零件精度的偏差、托盘的状态等产生的记录位置的偏移。
在检测出位置检测标记834a的位置后,滑架50如图17D所示向位置检测标记834b的检测位置移动。通过检测位置检测标记834b的两端的边缘,可确认先前检测出的位置检测标记834a的检测位置没有错。即,从正规的设置位置将托盘83插入到深处,如图17E所示,在检测位置检测标记834c的位置的场合,通过进行用于检测位置检测标记834b的移动动作,也可判断位置检测标记834c不为位置检测标记834a。
这里,在判断了位置检测标记不是834a而是位置检测标记834c的场合,托盘位置检测传感器59将托盘83搬运到与位置检测标记834a相向的位置,再次实施位置检测标记834a的检测。此时,在未检测到位置检测标记834a的场合,判断为出错状态,进行排出托盘83的处理。
在检测到托盘83的位置后,如图17F所示,向托盘83搬运方向搬运托盘83使滑架50的托盘位置检测传感器59的位置与托盘83的介质有无检测标记838的位置一致。此时,检测出介质有无检测标记838的检测孔的边缘,当与规定孔宽一致时,判断未搭载CD,中断记录作业,将托盘83排出到规定位置,显示出错。在这里,如不能检测到上述介质有无检测标记838,则判断搭载有CD,继续进行记录作业。
在以上的一连串的初始动作结束时,将托盘83搬运到可记录设定于记录装置本体1的CD整体的规定位置。此后,相应于从主机送来的图像数据开始记录动作。图像的记录动作通过由多次扫描形成图像的所谓多次扫描记录,可减少搬运精度、记录头7的击中精度等导致的带状不均等的发生。
在记录动作结束后,托盘83被搬运到初始位置即在上述记录动作之前使用者将托盘83设置到托盘导向件82的位置。在该状态下,使用者可取出搭载了进行记录动作后的CD的托盘83。进而,通过向面前拉滑动盖81,可使臂85从棘轮支架43解除,并使钩84从下壳体99解除。这样,可以将CD搬运部8从记录装置本体1解除,从而将其拆下。
(滑架升降机构)下面,参照图18~图32说明本例的滑架50的升降机构(间隙改变机构)。在这里,图18A和19A为示出使导向轴52升降的导向轴升降机构的左侧的部分的局部立体图,图18A和图19B为示出导向轴升降机构的右侧的部分的局部立体图,图20为示出用于调整滑架或搭载于滑架的记录头与用纸等记录介质的间隙的间隙调整机构的一部分的侧面图,图21~图24为示出滑架相对于通常的厚度的记录介质的支承状态的图,图25~图28为示出将厚纸用作记录介质的场合的滑架的支承状态的图,图29~图32为示出将CD等用作记录介质的场合的滑架的支承状态的图。
首先,根据图18~图20说明滑架50和导向轴52的升降机构。在图18~图20中,滑架50和导向轴52示出对约0.3mm以下程度的通常的记录用纸等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场合(通常记录时)的滑架50的支承状态。
滑架50的导向轴52由间隙调整板L(也称纸间调整板L)503和间隙调整板R(也称纸间调整板R)504定位。另外,在导向轴52的用纸输送方向的位置通过由导向轴弹簧506的弹性力将导向轴52接触于图20所示机架11的铅直面505而定位。因此,即使导向轴52的高度变化,导向轴52的用纸输送方向的位置也不变化,总是由机架11的铅直面505定位到一定位置地构成。
间隙调整板L503的导向轴支承部503a和间隙调整板R504的导向轴支承部504a都形成为倾斜面。通过使间隙调整板L503和间隙调整板R504沿这些倾斜面朝前后滑动,从而可对通常记录时的导向轴52的高度进行微调。另外,在间隙调整板L503和间隙调整板R504一体地设置与导向轴支承部503a和504a平行的偏心凸轮接触面503b、504b。
另一方面,在导向轴52的左端如图19A所示那样,在机架11的左侧面11b的内侧具有偏心凸轮L522,在导向轴52的右端设置偏心凸轮R521。偏心凸轮L522、偏心凸轮R521相对导向轴52随其周向的回转一体回转地固定。另外,偏心凸轮R521具有凸轮面和齿轮部,相对齿轮部如图7A和7B所示那样通过驱动齿轮列581从滑架升降马达58传递驱动(回转)。为此,由滑架升降马达58控制偏心凸轮R521的回转位置,从而可调整导向轴52的高度位置即间隙位置。
另外,在导向轴52左端部的机架11的内侧的位置设置偏心凸轮L522。在该偏心凸轮L522设置接触于滑架50以限制偏心凸轮L522的回转的回转限制部L522a。
在图18~图20所示通常记录时,导向轴52不由偏心凸轮R521、L522的凸轮面定位,而是由间隙调整板L503、间隙调整板R504定位。
下面,根据图21~图32说明驱动滑架升降机构调整滑架50的间隙场合。
图21A为示出偏心凸轮L522的通常记录时的状态的侧面图,图21B为示出偏心凸轮R521的通常记录时的状态的侧面图,图22~图24为在偏心凸轮L522和偏心凸轮R521为通常记录时的状态的场合滑架50移动到图3和图4中的最左侧时的偏心凸轮L522的位置关系等的图,图25A为示出记录偏心凸轮L522的约1mm左右的厚纸时状态的侧面图,图25B为示出偏心凸轮R521的厚纸记录时的状态的侧面图。图26~图28为示出偏心凸轮L522和偏心凸轮R521为厚纸记录时的状态的场合滑架50移动到图3和图4中的最左侧的场合的偏心凸轮L522的位置关系的图,图29A为示出偏心凸轮L522的CD记录时的状态的侧面图,图29B为示出偏心凸轮R521的CD记录状态的侧面图,图30~图32为偏心凸轮L522和偏心凸轮R521为CD记录时的状态的场合滑架50移动到图3和图4中的最左侧的场合的偏心凸轮L522的位置关系的图。
首先,对通常记录进行说明。
如图21A和21B所示,在通常记录时的状态下,偏心凸轮L522和偏心凸轮R521的凸轮面都处于相对间隙调整构件L503和间隙调整构件R504的偏心凸轮接触面503b、504b非接触状态。此时,导向轴52的两端部作为在通常记录时状态下的间隙位置由导向轴支承部503a和504a支承,由此决定高度方向的定位。
另外,偏心凸轮R521的回转位置通过将回转限制部L521a接触于机架11的机架接触部525而定位。另外,在该状态下,滑架50可朝左侧(图3和图4的左侧)移动的位置A为朝左侧移动直到设于滑架50上部的与导轨相对滑动的滑动部50a接触到设于机架11的导轨111的导轨的接触部11c(参照图24)的位置,该位置A如图22所示那样成为滑架50不接触到偏心凸轮L522的位置。
然后,厚纸记录动作如图1125A所示那样从图21A和21B所示通常记录时的状态驱动提升马达58朝图中箭头方向(反时针方向)驱动偏心凸轮R521而进行。为了设定该状态,在偏心凸轮R521回转之前,使滑架50移动到图26和图28所示位置A即滑架50的与导轨111相对滑动的滑动部50a接触到导轨111的接触部11c的位置。在该位置A,当使设于导向轴52左端的偏心凸轮L522朝图25的箭头方向回转时,设于偏心凸轮L522的回转限制部L522a在如图25A所示那样的铅直状态下接触于滑架50。因此,偏心凸轮L522的如图29所示的箭头方向的回转受到限制。结果,导向轴52和偏心凸轮R521的回转也受到限制。在该场合,偏心凸轮L522和偏心凸轮R522的凸轮面分别接触于设于间隙调整构件L503、间隙调整构件L504的凸轮接触面503b、504b,将导向轴52的高度定位于比图21和图22所示通常记录时的高度高的位置。
然后,在CD记录中,如图29所示那样,通过从前面的厚纸记录时进一步驱动滑架升降马达58使其回转而进行。在这里,偏心凸轮R521的箭头方向的回转通过将偏心凸轮R521的回转限制部521b接触于设于间隙调整构件R504的机架接触部525而加以限制。结果,导向轴52的回转方向的位置在偏心凸轮R521、L522的凸轮面分别接触于设于间隙调整构件L503、间隙调整构件R504的凸轮接触面503b、504b的状态下决定,这样,保持于比前面的图23和图26所示高度更高的状态。
在该CD记录时的状态下,滑架50由偏心凸轮L522的回转限制部LA522a限制朝图26的X方向(图3、4的左方)的移动。结果,在CD记录时,从前面通常记录时和厚纸记录时使朝X方向的移动缩短距离L。将该位置表示为位置B。这样,偏心凸轮L522的回转限制部L522a具有由与滑架50的接触限制凸轮自身的回转的功能,同时,兼用作为限制滑架50的朝X方向的移动的限制构件的功能。
(控制系)图33为示出具有上述构成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的示意构成的图。
在图中,符号600为作为控制上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各部的控制装置的控制部,该控制部具有作为进行各种运算、控制、判别等的装置起作用的CPU601、存储规定的控制程序和数据等的ROM602、作为暂时存储规定的数据并由上述CPU601进行的运算处理等的工作区起作用的RAM603等。
另外,该控制部600通过接口611连接到作为外部设备的主机610,同时,连接进行输入操作等的操作板604、驱动设于记录头的各喷嘴内的加热器的记录头驱动器605、驱动上述各机构的驱动部607、及由检测装置的各部的状态的上述各种传感器构成的传感器部608等。
操作板604具有设置了各电源电键开关983a等进行各种指令和各种数据输入的电键开关的输入部604a和进行装置状态显示等的显示部604b等。
另外,在驱动部607具有作为供纸动作的驱动源使用的供纸马达273、作为由滑架50进行扫描的驱动源起作用的滑架马达54、作为,上述输送辊36的驱动源起作用的输送马达35、作为上述清洁动作的驱动源起作用的清洁马达69、作为滑架50的升降动作的驱动源起作用的滑架升降马达58等的各种马达、及驱动这些马达的马达驱动器607a~607e。
然后,控制部600根据从主计算机等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和从传感器群等输入的信号按存储于上述ROM602的驱动程序等进行上述马达驱动器607a~607e等的各部分的控制,实施后述的记录动作控制。
(记录动作的控制)下面,根据图34、35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动作的控制顺序。
将喷墨记录装置的电源线连接到AC(交流)电源时,首先,在步骤S101中,进行装置的第1初始化处理。在该初始化处理中,进行本装置的ROM和RAM的检查等电路系统的检查,确认本装置是否可以正常地进行电动作。此外,在该第1初始化处理中,不进行相对于记录装置本体1的驱动机构的处理动作。
然后,在步骤S102中,进行设于装置本体上壳体98的电源钥匙开关983a是否接通的判断,在压下电源钥匙开关983a的场合,移至下一步骤S103,在这里进行第2初始化处理。
在该步骤S103的第2初始化处理中,进行装置本体内的各种驱动机构和头系统的检查。即,还确认各种马达和连接于马达的各种机构的初始化和进行头信息的读入时本装置是否可以正常动作。
然后,在步骤S104进行记录装置的各种事件等待。即,相对于本装置,监测来自外部I/F(接口)的指令事件、由使用者操作实施的面板键盘事件、及内部的控制事件等,当发生这些事件时,实施与该事件对应的处理。在这里,作为由使用者操作进行的面板键盘事件,具有由电源钥匙开关983a进行的电源断开动作、由重新开始开关983b进行的头清洁动作、及记录动作的取消动作等。
在步骤S104中,当从外部I/F接收到记录指令事件时,移至步骤S105,另外,当在该步骤S104发生由使用者操作实施的电源键盘事件发生时,移至步骤S121,进行打印结束处理,当在该步骤S104中发生其它事件时,移至步骤S122,进行其它事件处理。
在作为事件接收记录指令、移至步骤S105的场合,解析来自外部I/F的记录指令,判断指定的纸类别、用纸尺寸、记录质量、供纸方法等,将表示其判断结果的数据存储到本装置内的RAM,然后前进至图35所示的步骤S106。
在图35所示步骤S106~步骤S115中,相对指定的供纸方法进行检查记录装置1是否成为适当的状态的处理。在该第1实施方式的场合,CD记录时,图8所示CD输送部8安装到记录装置,从CD输送部8供给托盘83,在厚纸记录和通常记录的场合,由自动供纸装置(ASF)进行供纸。另外,本来的场合,在转移到步骤S106之前滑架50处于图21所示通常记录状态。
在步骤S106中,首先进行指定的记录为CD记录还是为此外的记录的判断。在步骤S106,当判断为CD记录时,前进到步骤S107,根据图11所示托盘导向件传感器344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在记录装置1安装有图8所示CD输送部8。如没有在记录装置1安装CD输送部8,则转移到步骤S108,通报出错状态,在安装CD输送部8之前等候。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7中,如判断安装有CD输送部8,则转移到步骤S109,驱动滑架升降马达58,成为图25A和25B所示那样的CD记录状态地使滑架50上升(提升)。此时在滑架升降马达58的驱动之前,通过使滑架50移动,可使安装于滑架50的记录头7移动到与图3和图4所示盖61相向的位置,此后,驱动滑架升降马达58。在这里,在记录头7与盖61相向的位置,滑架50成为不接触于偏心凸轮L522和机架右侧板11a的状态。使滑架50上升后,前进到步骤S117,选择从CD输送部8的供给动作加以实施。
另一方面,在前一步骤S106中,接收到的记录指令被判断不为CD记录时,前进到步骤110,在这里判断指定的记录动作是否为厚纸记录。在判断为厚纸记录的场合,前进到步骤S111,判断在记录装置1是否安装有CD输送部8。然后,在安装CD输送部8的场合,由于为不适合于实施厚纸记录的状态,所以,转移到步骤S112,通报出错,此后,在拆下CD输送部8,成为未安装状态之前等候。另外,在步骤S111如判断未安装CD输送部8,则转移到步骤S113,成为图25A和B所示那样的厚纸记录状态地驱动提升马达58,使滑架50上升(提升)。在该步骤S113的提升马达58的驱动之前,使滑架50移动到图24所示最左侧的位置A,此后,驱动提升马达58。此时,由于滑架50接触到设于导向轴52左端的偏心凸轮L522的回转限制部L522a,所以,提升马达58的回转在该位置受到限制,由此成为厚纸记录状态。这样,当记录装置1成为适合于厚纸记录的状态时,转移到S117,开始比指定的ASF厚的纸的供给。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10判断指定的记录动作不为厚纸记录的场合,前进到步骤S114。在该场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判断为通常的记录。然后,前进到步骤S115,确认CD输送部8在记录装置1的安装状态,如未安装CD输送部8,则前进到步骤S116,进行出错通报,在CD输送部8拆下成为未安装状态之前等候。在步骤S115,当判断为CD输送部8未安装状态时,转移到步骤S117,与厚纸记录场合同样地由ASF开始普通纸的供给。
这样,相应于接收到的记录指令,检查记录装置的CD输送部8的安装状态,另外,在使滑架50和记录头7的间隙状态为最佳状态后,转移到步骤S117,开始供纸,并进一步前进到步骤S118,进行记录动作。在该记录动作中,将从外部I/F发送的记录数据暂时存储到记录缓冲器。接着,驱动滑架马达54,开始滑架50朝扫描方向的移动,并将存储于打印缓冲器的记录数据供给到记录头7,进行1行的记录。然后,当1行量的记录数据的记录动作结束时,驱动输送马达35,使输送辊36回转,朝副扫描方向输送用纸等记录介质。此后,反复进行上述动作,当结束从外部I/F的1页量的记录数据的记录时,前进到步骤S119。
在步骤S119中,驱动输送马达35,驱动排纸辊40和排纸辊41,在判断用纸等记录介质完全从本装置送出之前进行送纸。结果,在结束的时刻用纸等记录介质成为排出到排纸托盘46上或CD输送部8的托盘导向件82上的状态。然后,在步骤S120,判断应记录的页的记录动作是否结束,在残存应记录的页的场合,恢复到步骤S105。以下,反复进行上述步骤S106~S120的动作,在应记录的所有页的记录动作结束时,记录动作结束,此后转移到步骤S104,等候下一事件。
下面,参照图36~图4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滑架50的提升机构(升降机构)初始化处理和提升机构是否正常动作的动作确认处理。
首先,根据图36的流程图更为详细地说明图34所示步骤S103的第2初始化处理。在这里,特别示出以提升机构的控制动作为中心的流程。
在步骤S101、S102中,与图34同样,将AC电源连接到记录装置,当进行步骤S101的第1初始化处理时,实施步骤S201以后的第2初始化处理。
然后,在步骤S201中,检查电源开关接通以前的记录装置的结束状态。在这里的检查根据写入到搭载于记录装置的图中未示出的EEPROM的信息,判断是否记录装置在异常状态下结束、电源插座是否断开结束、或是否在正常的状态下结束。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当记录动作结束时,进行在图中未示出的EEPROM内写入结束状态的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异常状态下的结束指在记录装置的动作过程中发生出错状态,在该状态下拆下电源插座结束的场合与其相当,在该场合,成为滑架50处于记录装置内的哪一位置不确定的状态。
另一方面,正常结束状态指在记录装置不发生出错状态,滑架50与图3和图4所示盖位置相向,与成为盖61覆盖安装于滑架50的记录头7的油墨排出部701的加盖状态的场合相当。
在步骤S201中,判断由电源键指示的接通动作为异常状态下的结束后或电源插座断开后进行的接通动作,还是为正常结束后进行的接通动作。在这里,当为异常状态下的结束后或电源插座断开后的接通动作时,前进到步骤S203,检查CD输送部8在记录装置1的安装状态。
当安装CD输送部8时,前进到步骤S204,首先实施清洁部6的初始化,此后为了使盖61成为从滑架50或安装于滑架50的记录头7脱离的开盖状态,实施该动作。
然后,驱动提升马达(滑架升降马达)58,为了形成为图29所示那样的CD记录状态,使滑架50上升。在这里,使滑架50为CD记录状态的原因在于,存在从CD输送部8将托盘83插入到记录装置内的可能性,在该状态下不由输送辊36与夹送辊37夹持托盘83的托盘片831,托盘83的托盘片831可能朝铅直方向凸出。因此,即使在由此后的处理使滑架50朝主扫描方向(X方向)移动的场合也可防止记录头等接触于托盘83。
然后,在步骤S206中,使滑架50朝与图3所述X相反方向移动规定量例如约5mm。这样,在滑架50位于图3中最左侧的场合(位于位置A的场合(参照图26)),偏心凸轮L522的回转成为图25所示那样的厚纸记录状态地受到限制,防止偏心凸轮L522不回转到CD记录状态的位置。
然后,前进到步骤S207,为了确认,再度驱动提升马达(滑架升降马达)58,形成为图29所示那样的CD记录状态,此后,在步骤S208使滑架50接触到图3的机架右侧面11a,实施将基准位置作为临时基准位置获得的动作。由该接触动作进行的基准位置的获得是由于在该处理以后管理滑架50的移动位置需要基准位置。将获得的基准位置作为临时基准位置是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成为在CD记录状态下固定地设置编码带561的两端、由滑架50抬起的构成。即,在编码带561两端被抬起的状态下获得的基准位置与在通常状态下的记录的基准位置不能正确地一致,所以,将获得的基准位置作为临时的基准位置。
然后,前进到步骤S209,根据临时的基准位置使滑架50朝与盖61相向的盖位置移动。然后,前进到步骤S210,驱动提升马达(滑架升降马达)58,使提升机构成为图21所示通常的记录状态。在步骤S211中,再次获得滑架50的基准位置,将该位置作为正式的滑架50的基准位置。然后,前进到步骤S212,使滑架50移动到盖位置后,在步骤S213进行供给部(ASF)2和送纸部3的初始化。此后,在步骤S214实施后述的滑架50的提升机构的动作确认处理。此后,在步骤S215进行检测安装于滑架50的记录头7的油墨槽71的油墨量的处理,结束一连串的初始化处理,等候下一事件(步骤S104)。
在步骤S203,当未安装CD输送部8时,前进到步骤S216,在清洁部6的初始化的同时,使盖61成为开盖状态,在步骤S217中,与前面的步骤S206同样,使滑架50朝右方移动约5mm。此后,转移到前面的步骤S210,同样实施此后的步骤S210到步骤S215后,等候下一事件(步骤S104)。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1指示的接通动作是在正常结束后的接通动作的场合,转移到图38所示步骤S218。在判断进行了上述正常结束的场合,滑架50位于盖位置这一状态确定,所以,与在前面说明的步骤S202的异常结束时和电源插座断开后的处理相比,其处理动作简化。
即,步骤S218后,在步骤S219判断CD输送部8的安装状态。在安装了CD输送部8的场合,转移到步骤S220,将清洁部初始化,同时,成为开盖状态。然后,前进到步骤S221,使滑架升降马达58为图21所示通常记录状态。此后,转移到步骤S222,获得滑架50的基准位置,在步骤S223,使滑架50移动到盖位置。然后,在步骤S224驱动滑架升降马达58,成为图29A和图29B所示CD记录状态,等候下一事件(步骤S104)。
另外,在步骤S219中,当判断未安装CD输送部8时,前进到步骤S225。从步骤S225到步骤S228的处理为与前面的步骤S220到步骤S223的处理同样。但是在该场合,由于未在记录装置1安装CD输送部8,所以,滑架升降马达58不驱动,保持在步骤S226实现的通常记录状态等候下一事件(步骤S104)。
(滑架升降机构的动作确认)下面,参照图39详细说明在图36~图38所示第2初始化处理中实施的滑架50的提升机构的动作确认处理(记载于步骤S214)。
在该滑架50的提升机构(升降机构)的动作确认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301再次确认CD输送部8在记录装置1的安装状态。然后,在判断安装有CD输送部8的场合,前进到步骤S302,驱动滑架升降马达58,成为CD记录状态。然后,前进到步骤S303,保持该CD记录状态(上升状态)使滑架50朝图3所示X方向(左侧方向)移动。该移动进行到滑架50接触到设于机架11左侧的导轨接触部11c或偏心凸轮L522停止为止。然后,在步骤S304,由编码带561和图中未示出的编码传感器监视滑架50的移动。当确认到滑架50的停止时,前进到步骤S305,将成为该停止状态的滑架50的位置作为接触位置c获得。在这里,接触位置c成为在CD记录状态下的滑架50移动到最左侧的场合的位置。获得该接触位置c后,在步骤S306,进行现在的状态是否为CD记录状态的判定。在这里,比较在步骤S305获得的滑架50的接触位置c与规定的判定值X,在接触位置c的值比判定值X大的场合,即判断滑架50位于判定值X所表示的位置的左侧的场合,通报出错。
即,如滑架升降马达58等提升机构正常动作,则如图32所示那样,CD记录状态的滑架50的接触位置(滑架50可移动到最左侧的位置)c与通常记录状态和厚纸记录状态的滑架的接触位置相比,处于移动到与图中的X方向相反方向(右侧方向)的位置。因此,使用图22和图26所示通常记录状态和在厚纸记录状态下的滑架50的最左侧位置即位置A和图30所示CD记录状态下的最左端位置即位置B,将上述判定值X设定为X=(位置A+位置B)/2,根据关系式位置c>判定值X判断该式是否成立。
在步骤S306,当该关系式成立时,不由偏心凸轮L522限制滑架50朝左方(X方向)的移动。结果,判断由提升(滑架升降)马达58等构成的提升(升降)机构未正常地动作,前进到步骤S307,通报出错状态。另外,当在步骤S306中上述关系式不成立时,不由偏心凸轮L522限制滑架50的移动,判断提升机构正常动作,转移到作为下一步骤的图37所示步骤S215。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301判断CD输送部8未安装于记录装置1时,实施图40所示步骤S307~步骤S317的动作。在该控制动作中,在前面的CD记录状态下,除滑架50的可移动的最左端的位置的检查外,还可实施通常记录状态下的最左端的位置的检查。
即,对于步骤S307~步骤S311及步骤S316,与上述步骤S301~S307同样地进行CD记录的检查处理。在步骤S311中,处于CD记录状态的滑架50的可移动的最左端的位置c成为比判定值X小的值,当判断提升机构正常地动作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312。
在该步骤S312中,使滑架50一度朝与图3所示X方向相反方向移动5mm。这是因为在驱动滑架升降马达58使偏心凸轮L522回转的场合为了使该回转平滑地进行而使滑架50从偏心凸轮L522离开。
此后,在步骤S313驱动滑架升降马达58,成为图21所示那样的通常的记录状态。此后转移到步骤S314和步骤S315,滑架50朝X方向(左方)移动直到接触于左侧而停止为止。在步骤S315中,当确认滑架50停止而成为接触状态时,将此时的滑架50的位置作为通常记录状态下的滑架50可移动的最左端位置d而获得(步骤S316)。
在步骤S317中,对于获得的位置d,判断关系式位置d<判定值X的条件是否成立。当该关系式成立时,由偏心凸轮L522限制滑架50的移动,结果,判断由提升(滑架升降)马达58等构成的提升(升降)机构未正常地动作,前进到步骤S318,通报出错状态。
当在步骤S316中上述关系式不成立时,不由偏心凸轮L522限制滑架50的移动,判断提升机构正常动作,转移到作为下一步骤的图37所示步骤S215。
这样,在具有作为滑架50的间隙改变机构的提升机构(升降机构)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不设置用于管理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间隙的专用传感器,即可实现间隙的最佳化,同时,可在提升机构发生异常时立即通报其状态。
为此,可减少喷墨记录装置的成本,同时,不需要用于安装传感器的构件和用于电连接传感器的导线等,可简化装置内部的构造,实现装置全体的小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滑架的升降的驱动源使用直流马达,所以,与使用其它马达和驱动源的场合相比可实现更廉价的构成,形成为不设置用于检测CD马达的回转量和驱动量的编码传感器等的构成,可实现更廉价的构成。
另外,不对各记录动作进行提升机构的动作状态的检查,仅在将电源插座连接于记录装置的场合进行,所以,可缩短记录动作全体所需要时间,获得优良的记录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用于滑架的升降的驱动源使用直流马达,但脉冲马达也可适用。
(其它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也可采用以下那样的构成。
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前面的图36~图40的说明中,形成为仅在将电源插座连接到记录装置的场合进行滑架50的提升机构的动作状态的检查的构成,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也可使得在接收记录指令后,在由图35所示步骤S117进行的供纸动作之前,驱动滑架50直到成为朝X方向(左侧)接触的状态为此,此后,在供纸前检查间隙改变机构的状态。在该场合,由于可仅使滑架50朝X方向移动,所以,可按最小限度的处理转移到记录动作,可总是在记录之前判断间隙改变机构是正常还是异常。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滑架50的间隙变更机构,作为朝上下方向使滑架升降的机构进行了说明,但对于用于改变间隙的滑架的移动方向,只要为相对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离开、接近那样的构成即可,不一定非要限定为上下方向。即,在沿垂直方向设定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场合,即使滑架沿水平方向离开和接近地构成,也可很好地实施本发明。
本发明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很显然,根据上述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从更广泛的方面在考虑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可进行变化和修改,因此,后附的权利要求的目的在于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所有变化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装置,由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该记录装置具有用于搭载上述记录头移动的滑架、用于改变搭载于上述滑架的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距离的升降马达、及控制上述升降马达的驱动和上述滑架往复移动的控制部,上述控制部通过检测上述滑架的移动距离确认上述升降马达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判断上述升降马达是否正常,同时,在判断为不正常的场合由通报机构通报出错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可动范围限制机构,该可动范围限制机构相应于由上述升降马达设定的距离改变滑架的主扫描方向的可扫描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驱动上述滑架检测其可动范围,根据该可动范围检测由升降马达设定的距离。
5.一种记录方法,由记录头在记录介质进行记录,该记录方法包括由升降马达改变搭载于上述滑架的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距离的步骤、移动上述滑架检测上述滑架的移动距离的步骤、及根据上述滑架的移动距离确认上述升降马达的动作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由廉价而且简单的构成提供可按高可靠性检测出记录介质与搭载于滑架的记录头之间的间隙。为此,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使保持用于对记录介质排出油墨的记录头的滑架沿规定的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其中设置改变保持于滑架的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间隙的间隙改变机构和控制该间隙改变机构的驱动和上述滑架的往复移动的控制部,由该控制部进行间隙改变机构的驱动和滑架的往复移动,从而判断间隙改变机构的动作状态。
文档编号B41J19/20GK1488513SQ03156128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30日
发明者高桥诚二, 池田靖彦, 新村裕之, 内田幸太, 之, 太, 彦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