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移记录介质、其制造方法、和热转移记录方法

文档序号:2502844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转移记录介质、其制造方法、和热转移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高速印刷且具有优异的耐摩擦性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其制造方法、和使用它的热转移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能够高速印刷的热转移记录技术,已经提出了许多公知技术,其中低熔点蜡被包含在热转移层(即,热熔油墨层加上剥离层)中以使它在短时间内熔融以熔合到介质上。但这些技术的问题在于,它们具有差的所谓图像牢固性(robustness),如,耐摩擦牢度、耐热性、或对化学试剂的耐受性。
另外,使用主要由用于增加图像牢固性的树脂组成的热转移层的热转移片材存在这样的问题,它们不能实现高速印刷,因为它们一般具有高软化点且因此需要长时间用于熔融和熔合到接受体上。
因此,相关技术中仍难以实现高速印刷,因为即使可得到优异的转移性能,也非常需要改进图像牢固性。因为该原因,除了使用包含主要由提供差的图像牢固性的蜡形成的热转移层的热转移片材以外,还没有用于高速印刷应用的热转移片材。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08-175031提出了一种热转移记录介质,其中热熔油墨层包含具有在75摄氏度下测定时密度为0.94g/cm3或更高的聚乙烯蜡。
另外,日本专利(JP-B)No.3090748公开了下列内容主要由具有熔点90摄氏度至120摄氏度的聚乙烯蜡组成的α-烯烃蜡被提供在载体和热熔油墨层之间,且热熔油墨层包含增粘剂树脂、蜡状(waxy)物质、和着色剂。
另外,JP-B No.3117963提出了一种热转移油墨组合物,包含由乙烯、丙烯、和至少一种选自具有4至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单体的聚合反应得到的共聚物的热解产物。
但尚未提供能够高速印刷且具有优异的耐摩擦性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制造该热转移记录介质的方法、和使用该热转移记录介质的热转移记录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使用热转移打印机印刷时,以高印刷速度在接受体上形成图像和可提供具有优异的牢固性的所得图像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制造该热转移记录介质的方法、和使用该热转移记录介质的热转移记录方法。
本发明热转移记录介质包括载体、位于该载体上的剥离层、和位于该剥离层上的热熔油墨层,其中该剥离层包含具有侧链的合成烃,所述合成烃得自α-烯烃的聚合反应且具有数均分子量1000至6000和软化点50摄氏度至90摄氏度。
在本发明的热转移记录介质中,该剥离层包含得自α-烯烃的聚合反应的合成烃,从而增加其在受热熔融时的转移性能。另外,热转移记录介质的熔融特性可通过使合成烃具有侧链和将数均分子量设定为1000至6000而改进。结果,可在高印刷速度下形成图像。
另外,合成烃具有软化点50摄氏度至90摄氏度,剥离层在对应于合成烃的软化点或更高的温度下形成且,优选,其厚度为1.0μm至2.0μm。这样热熔油墨层可以较少能量转移至接受体上,而且可进一步减少出现其中热熔油墨层在使用过程中脱落的所谓粉末下落(powder falling),或堵塞。
本发明用于制造热转移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在载体上涂覆包含合成烃的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并将涂有该涂布溶液的载体在对应于合成烃软化点或更高的温度下加热以形成剥离层。这样可有效地制造本发明热转移记录介质。
本发明热转移记录方法使用装配有线型热头的打印机以将本发明热转移记录介质转移至接受体上。从而,可提供能够在高速下形成图像并提供优异的图像再现性的热转移记录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
(热转移记录介质)本发明热转移记录介质包括载体、位于该载体上的剥离层、和位于该剥离层上的热熔油墨层。另外,本发明热转移记录介质包括背层和根据需要的附加层。
-载体-载体的形状、结构和尺寸并不特别限定,且可根据预期用途适当选择;例如,载体的形状可以是平整形状,载体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且载体的尺寸可根据,例如,用于热转移记录的材料的尺寸而适当确定。
用于载体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且可根据预期用途适当使用任何材料。这些材料的例子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苯乙烯、聚砜、聚丙烯和乙酸纤维素。其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热转移记录介质自身的强度、耐热性和导热性方面是最优选的。
载体优选具有厚度3μm至10μm。
-剥离层-剥离层用于在印刷时促进热熔油墨层从载体上分离,而且这样配置以使得在通过热头加热时它熔融到低粘度液体中,以促进热熔油墨层在加热区域和非加热区域之间的界面附近的分离。
剥离层包含得自α-烯烃的聚合反应且具有数均分子量1000至6000和软化点50摄氏度至90摄氏度的具有侧链的合成烃,和根据需要的其它组分。
对于α-烯烃,可使用直链α-烯烃、支链α-烯烃、或其组合,且具有2至20个碳原子的那些是优选的。这些α-烯烃的例子包括乙烯、丙烯、1-丁烯、2-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2-庚烯、1-辛烯、1-癸烯、1-十八碳烯、1-十四碳烯、1-二十碳烯(eicocene)、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5-甲基-1-己烯和6-甲基-1-己烯。其中,例如,乙烯、丙烯、2-丁烯和2-庚烯是优选的。
因为得自α-烯烃的聚合反应的合成烃是非极性的,其与载体的粘结强度可在受热时下降,这样使得热熔油墨层快速转移至接受体上。
尽管不饱和多羧酸聚合物在许多情况下常用于α-烯烃聚合物,这些聚合物不适用于快速热熔油墨层转移,因为热熔油墨层由于其与载体的粘结强度增加而变得不太容易从载体上剥离,这归因于羧基的存在。
另外,可通过α-烯烃的聚合反应生产具有侧链(或支化结构)的合成烃以控制熔体粘度,并降低所得合成烃的密度以增加热响应和转移性能,这样图像可通过高速印刷而正确地复印。这是可以实现的,这是因为侧链增加合成烃分子的体积,从而降低密度,由此分子内聚能变低且合成烃往往容易熔融。例如,可通过13C-NMR分析,对支化点的数量进行监测。
对于合成烃的合成方法,采用公知方法,其中大多数烯烃(如乙烯、丙烯和1-丁烯)在低至中等压力下在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如金属的茂金属配合物、钛配合物或Ziegler催化剂)的存在下共聚,得到包含侧链的合成烃。侧链的长度(或数量)影响合成烃的密度密度越低,转移性能越优异。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和软化点通过改变其(聚烯烃)生产时的聚合反应条件而调节。
对于聚合反应方法,使用茂金属催化剂的公知方法可用于生产具有窄分子量分布的共聚物。
同时,剥离层需要在受到来自打印头(head)的热时熔融并从载体上剥离。因为该原因,合成烃具有熔点50摄氏度至90摄氏度。如果熔点超过90摄氏度,剥离层熔融并因此消耗大量能量,这可造成转移性能的下降。如果熔点低于50摄氏度,尽管剥离层通过相对少量的热而熔融,剥离层有时在热转移记录介质从接受体上剥离之前凝固,因为它在已熔融之后就立即冷却回到室温。这可造成所谓的“粘附现象”。
合成烃优选具有数均分子量1000至6000,更优选1000至3000,以同时赋予耐摩擦性和熔融特性。
一般来说,高速打印机在短时间内施加相对高的能量。为此,如果数均分子量低于1000,所得热熔油墨层具有不好的耐摩擦性,增加出现其中过量能量造成热熔油墨层非所需地再次粘附载体的“反向转移现象”的可能性。如果数均分子量超过6000,热熔油墨层的熔融粘度增加,这样热熔油墨层不能在短时间内熔融,使得其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在高印刷速度下形成图像。
在此,数均分子量可通过例如,凝胶渗透色谱(GPC)而测定。
通过ASTM方法D792在25摄氏度下测定时,合成烃优选具有密度0.92g/cm3,更优选0.90g/cm3至0.92g/cm3。
合成烃优选具有软化点50摄氏度至90摄氏度,更优选50摄氏度至80摄氏度。如果软化点低于50摄氏度,可在储存过程中出现堵塞。如果软化点超过90摄氏度,热熔油墨层的热敏感度下降。因此,高速印刷在某些情况下变得不可能。
在此,软化点可通过公知方法如ASTM方法D36而测定。
例如,用作减粘剂的树脂可被加入剥离层中以防止它从载体上脱落(falloff)并提高其涂布性能。这种树脂的例子包括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优选,加入量极小以便不影响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橡胶如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nitrile rubber)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和/或公知热塑性树脂可被加入剥离层中以使其具有弹性和增加热转移记录介质和接受体之间的粘附性;优选,它们以这样的量存在于剥离层中,该存在量不降低蜡的可熔性和剥离性能,即,它们的加入量优选是剥离层总质量的约0质量%至20质量%。
为了制造剥离层,将任何合成烃分散到有机溶剂中以制备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在此,通过将干燥所涂覆的涂布溶液时的温度升高到大于它开始熔融时的温度,可使合成烃成为熔融态,使得能够形成连续的均匀层。
如果使用非均匀剥离层或不连续剥离层,热熔油墨层可在热转移片材的使用或储存过程中脱落。
优选,考虑到导热性,剥离层的厚度尽可能小。但如果剥离层变得太薄,在某些类型的接受体中,空隙或白色标记可在所得图像中产生,或剥离层不具有剥离性能或阻隔性能。由于这些原因,剥离层优选以1.0g/m2至2.0g/m2,更优选1.2g/m2至1.5g/m2(干基(on a dry basis))的量形成。
剥离层优选具有厚度1.0μm至2.0μm,更优选1.2μm至1.5μm。
-热熔油墨层-热熔油墨层包含着色剂和粘结剂树脂。另外,热熔油墨层包含蜡和根据需要的附加组分。
-着色剂-着色剂并不特别限定,且可根据预期用途适当选自公知着色剂。这些着色剂的例子包括炭黑、偶氮染料、偶氮颜料、酞菁、喹吖酮、蒽醌、苝(perilene)、喹酞酮(quinophthalone)、苯胺黑、氧化钛、氧化锌和氧化铬。其中,炭黑是最优选的。
-粘结剂树脂-粘结剂树脂并不特别限定,且可根据预期用途适当选自公知的树脂。这些树脂的例子包括聚酯树脂(如,饱和聚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urethane resin)、酚树脂、酮树脂和离聚物树脂。其中,饱和聚酯树脂是最优选的。
使用饱和聚酯树脂使得图像被转移并熔合到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和聚乙烯膜在内的各种接受体上。
饱和聚酯树脂是通过酸组分(如多羧酸)和多元醇组分的缩聚而制成的化合物。
酸组分的例子包括脂族羧酸如己二酸、癸二酸、琥珀酸、壬二酸、十二烷二酸(dodecanedionic acid)和二聚酸;脂环族羧酸如环己烷二羧酸和十氢化萘二羧酸;和芳族羧酸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六氢邻苯二甲酸、马来酸、苯偏三酸和均苯四酸。其中,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苯偏三酸和均苯四酸是最优选的。羧酸组分可被极性基团(如磺基)取代。
多元醇组分的例子包括乙二醇、新戊二醇、丁基二醇、丙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邻二甲苯二醇、对二甲苯二醇、1,4-苯二醇(phenyleneglycol)、双酚A、及其氧化乙烯加成物。其中,乙二醇和新戊二醇是最优选的。
在此,使用以乙二醇为代表的短链二醇作为多元醇组分的主要成分可使该层致密。因此,可进一步增加耐摩擦性和对化学试剂的耐受性。
饱和聚酯树脂可以是由一种羧酸和二醇的单个单元构成的均聚物,或可以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羧酸和二醇的多种单元构成的共聚物,其中任何部分或所有的均聚物分子和共聚物分子可被交联或不交联。
聚酯树脂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10摄氏度至50摄氏度,更优选30摄氏度至50摄氏度。如果玻璃化转变温度落入该范围内,所得热转移记录介质的性能是优异的。如果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10摄氏度,热转移记录介质可具有差的耐久性且因此可能在其储存过程中出现堵塞,而如果玻璃化转变温度超过50摄氏度,其热响应可下降。
-蜡-除了着色剂和粘结剂树脂以外,蜡可被加入热熔油墨层中以在高灵敏度下在接受体上形成精细图像并向它们提供进一步改进的图像再现性和牢固性。
蜡并不特别限定,且可根据预期用途适当选自公知的蜡。这些蜡的例子包括天然蜡如蜂蜡、鲸蜡、雾度蜡(haze wax)、米糠蜡、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褐煤蜡和紫胶蜡;合成蜡如石蜡、微晶蜡、酯蜡、聚烯烃蜡、氧化石蜡、氧化聚烯烃蜡、地蜡、纯地蜡(ceresin)和α-烯烃衍生物;高级脂肪酸;脂族酯;和脂族酰胺。其中,聚烯烃蜡和氧化聚烯烃蜡是优选的,因为它们具有对热和溶剂的耐受性且它们是硬的;聚烯烃蜡是最优选的。
聚烯烃蜡优选具有熔点80摄氏度至130摄氏度。如果熔点低于80摄氏度,所得热转移记录介质的耐摩擦性可下降,而如果熔点超过130摄氏度,难以将热熔油墨层转移至接受体上。
聚烯烃蜡在热熔油墨层中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至20质量%。
作为润滑剂,硅化合物如硅油、硅石或有机聚硅氧烷也可被加入热熔油墨层中。
为了进一步增加对溶剂如醇和汽油的耐化学性,公知的树脂(如聚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酚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离聚物树脂和酮树脂)可作为第二组分被加入热熔油墨层中。
对于这些树脂,同时具有优异的耐摩擦性和对化学试剂的耐受性的高质量树脂是尤其优选的。在一些常规热转移打印机中,所施加的热量不足。因此,优选以不影响热熔油墨层的敏感度的量使用这些树脂;例如,它们的用量优选为热熔油墨层的总质量的1质量%至10质量%。
除了这些物质,各种物质(如,表面活性剂和/或热熔物质)可被加入热熔油墨层中以增加其热敏感度,防止其从载体上脱落,并增加其分散性。但这些物质的用量优选不降低所得热转移记录介质的热敏性和耐久性。
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材料通过将其分散(或溶解)到合适的溶剂中而制成。更具体地说,将其中溶解有这种材料的涂布溶液通过一般涂布方法(如,热熔涂布法、含水涂布法(aqueous coating method),或使用凹版涂布器、绕线棒(wire bar)涂布器或辊涂器的方法,其中使用有机溶剂)涂覆到载体上,随后干燥用于形成热熔油墨层。
在热转移记录介质中,中间层可被提供在剥离层和热熔油墨层之间以向其赋予进一步改进的阻隔性能。
中间层优选包含公知树脂。但提供这种中间层会导致整个油墨表面的厚度的增加。因此,它的含量(level)优选不抑制通过热头向热熔油墨层有效加热。
在本发明热转移记录介质中,背层可被提供在与其上提供有前述层的表面相对的载体表面上,即,背层可被提供在其中不提供热熔油墨层的载体表面上。在转移图像时,热通过热头等在对应于图像的位置上被直接施加到这种表面上。
作为背层,例如,可根据需要提供具有耐高热性的层(耐热保护层)和具有对热头的耐摩擦性的层(光滑保护层)。
另外,出现其中载体的一部分背表面被热熔合至热头上以损害所转移的图像并使热转移记录介质难以转移的现象(该现象有时称为“粘附现象”)。为此,也可提供防止出现该现象的层,即防粘层。
这些背层(耐热保护层、光滑保护层、和防粘层)都是由耐热聚合物制成的薄层,且也可一起使用自身具有两个或多个功能的背层。
适用于背层的聚合物的例子包括纤维素树脂、有机硅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蜜胺树脂、酚树脂、氟树脂、聚酰亚胺、芳族聚酰胺、聚氨酯、芳族聚砜、和包含乙酰乙酰基基团的聚乙烯醇。无机颗粒和/或润滑剂(如滑石、硅石或有机聚硅氧烷)也可根据需要被加入其中。
(制造本发明热转移记录介质的方法)制造本发明热转移记录介质的方法至少包括剥离层-形成步骤和根据需要的附加步骤。
剥离层-形成步骤包括在载体上涂覆包含合成烃的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并将涂有该涂布溶液的载体在对应于合成烃软化点或更高的温度下加热以形成剥离层。
用于涂布溶液的涂布方法的例子包括使用,例如,刮板涂布器(bladecoater)、凹版涂布器、凹版胶印涂布器、棒涂器、辊涂器、刮刀涂布器(knifecoater)、气刀涂布器、comma涂布器、U comma涂布器、AKKU涂布器、平滑涂布器、微凹版涂布器、逆转辊涂布器、4-或5-辊涂器、浸涂器、垂幕涂布器(drop curtain coater)、滑板涂布器、或模头涂布器的方法。
剥离层在熔融态下形成,在对应于合成烃的软化点或更高的温度下熔融。因此,它可以防止热熔油墨层在使用过程中脱落并防止出现堵塞。
附加步骤的例子包括热熔油墨层形成步骤和背层形成-步骤。
本发明热转移记录介质可通过一种转移方法而被转移至接受体上,其中热转移层被来自热模印(hot stamp)、热辊、激光辐射传递、连续(serial)热头、线型热头等的热进行熔融。
其中,使用线型热头的转移方法是最优选的,因为它可在高速下使用较少能量转移精细图像。
这种线形热头的例子包括具有放在打印头的表面上的热元件的平头(flathead);具有放在打印头的角上的热元件的角型头(comer head);和具有在打印头表面边缘上的热元件的近边缘打印头(near edge head)。目前一般使用平头。
角型头可在厚接受体(如卡片)上形成图像,且可进行高速印刷;因此它们预期在将来成为主流。
应该注意,本发明热转移记录介质可不仅通过使用平头,而且通过使用角型头而进行印刷。
-接受体-用于本发明的接受体并不特别限定,且可根据预期用途适当选择。可使用公知接受体。例如,除了一般使用的膜如聚酯膜、聚烯烃膜、聚酰胺膜、聚苯乙烯膜、合成纸和可洗纸(washable paper)以外,可使用一般使用的纸如轻质(light weight)涂覆纸、铸涂纸(cast coated paper)和美术纸、PVC、PET、厚卡(如卡板),和以尼龙织物、聚酯织物、棉织物、和无纺织物为代表的布。另外,也可使用前述膜的层压物,和通过将前述膜经过表面处理(如无光处理(mat treatment)、电晕处理和金属化(matallization))而得到的那些。
其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是最优选的,因为可在高印刷速度下在其上形成图像且它们可具有耐摩擦性。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可在高印刷速度下在一般接受体上形成图像和可提供具有优异的耐摩擦性的转移图像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制造该热转移记录介质的方法,和使用该热转移记录介质的热转移记录方法。
以下,本发明根据实施例和对比例详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
值得注意的是,“份数”和“%“分别是指“质量份”和“质量%”,除非另有说明。
(实施例1)-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将用于背层的涂布溶液(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类树脂的5%甲苯溶液)涂覆到4.5μm厚度的聚酯膜(载体)上并在9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背层。
然后,使用绕线棒,将具有以下组成的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随后以1.0g/m2(干基)的量涂覆到与其上提供有背层的表面相对的载体表面上,并在5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剥离层。
-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的组成-合成烃(包含侧链的共聚物,通过乙烯、丙烯、2-丁烯和2-庚烯的聚合反应而得到,密度0.90g/cm3,数均分子量2600,软化点54摄氏度)9份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1份甲苯90份随后,通过使用绕线棒,将具有以下组成的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以1.5g/m2的量(干基)涂覆到剥离层上,并在6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热熔油墨层。这样制备出实施例1的热转移记录介质。
-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的组成-炭黑5份丙烯酸类树脂(ARON A-104,TOAGOSEI有限公司)15份甲基乙基酮(MEK)80份(实施例2)-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以1.0g/m2的量(干基)通过使用绕线棒而被涂覆到载体上,并在9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剥离层。
(实施例3)-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以1.5g/m2的量(干基)通过使用绕线棒而被涂覆到载体上,并在9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剥离层。
(实施例4)-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以2.0g/m2的量(干基)通过使用绕线棒而被涂覆到载体上,并在9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剥离层。
(实施例5)-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3相同,只是具有以下组成的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以1.5g/m2的量(干基)通过使用绕线棒而被涂覆到剥离层上,并在6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热熔油墨层。
-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的组成-炭黑5份饱和聚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65摄氏度)15份甲基乙基酮(MEK)80份(实施例6)-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3相同,只是具有以下组成的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以1.5g/m2的量(干基)通过使用绕线棒而被涂覆到剥离层上,并在6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热熔油墨层。
-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的组成-炭黑5份饱和聚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1摄氏度)15份甲基乙基酮(MEK)80份(实施例7)-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3相同,只是具有以下组成的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以1.5g/m2的量(干基)通过使用绕线棒而被涂覆到剥离层上,并在6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热熔油墨层。
-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的组成-炭黑5份饱和聚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40摄氏度)15份甲基乙基酮(MEK)80份(实施例8)-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3相同,只是具有以下组成的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以1.5g/m2的量(干基)通过使用绕线棒而被涂覆到剥离层上,并在6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热熔油墨层。
-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的组成-炭黑5份饱和聚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40摄氏度)5份聚乙烯蜡(熔点95摄氏度)10份甲基乙基酮(MEK)80份(实施例9)-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3相同,只是具有以下组成的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以1.5g/m2的量(干基)通过使用绕线棒而被涂覆到剥离层上,并在6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热熔油墨层。
-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的组成-炭黑5份饱和聚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40摄氏度)12份聚乙烯蜡(熔点70摄氏度)3份甲基乙基酮(MEK)80份(实施例10)-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3相同,只是具有以下组成的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以1.5g/m2的量(干基)通过使用绕线棒而被涂覆到剥离层上,并在6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热熔油墨层。
-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的组成-炭黑5份饱和聚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40摄氏度)12份聚丙烯蜡(熔点136摄氏度)3份甲基乙基酮(MEK)80份(实施例11)-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3相同,只是具有以下组成的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以1.5g/m2的量(干基)通过使用绕线棒而被涂覆到剥离层上,并在6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热熔油墨层。
-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的组成-炭黑5份饱和聚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40摄氏度)12份聚乙烯蜡(熔点95摄氏度)3份甲基乙基酮(MEK)80份
(实施例12)-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将用于背层的涂布溶液(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类树脂的5%甲苯溶液)涂覆到4.5μm厚度的聚酯膜(载体)上并在9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背层。
然后,使用绕线棒,将具有以下组成的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随后以1.0g/m2(干基)的量涂覆到与其上提供有背层的表面相对的载体表面上,并在5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剥离层。
-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的组成-合成烃(包含侧链的共聚物,通过乙烯、丙烯、2-丁烯和2-庚烯的聚合反应而得到,密度0.92g/cm3,数均分子量2800,软化点74摄氏度)9份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1份甲苯90份热熔层按照类似于实施例1的方式制备。
(对比例1)-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1一样,在载体(聚酯膜)上形成背层。使用绕线棒,将具有以下组成的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随后以1.0g/m2(干基)的量涂覆到与其中不形成背层的载体的另一面上,并在5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剥离层。
然后,将类似于实施例1制备的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的步骤在所得剥离层上涂覆以形成热熔油墨层。这样制备出对比例1的热转移记录介质。
-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的组成-巴西棕榈蜡(密度0.98g/cm3,软化点83摄氏度)9份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1份甲苯90份(对比例2)-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1一样,在载体(聚酯膜)上形成背层。使用绕线棒,将具有以下组成的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随后以1.0g/m2(干基)的量涂覆到与其上提供有背层的表面相对的载体表面上,并在5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剥离层。
然后,将类似于实施例1制备的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的步骤涂覆到剥离层上以形成热熔油墨层。这样制备出对比例2的热转移记录介质。
-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的组成-酸改性的聚乙烯蜡(密度0.98g/cm3,数均分子量3200,软化点115摄氏度)9份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1份甲苯90份(对比例3)-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1一样,在载体(聚酯膜)上形成背层。使用绕线棒,将具有以下组成的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随后以1.0g/m2(干基)的量涂覆到与其上提供有背层的表面相对的载体表面上,并在5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剥离层。
然后,将类似于实施例1制备的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的步骤涂覆到剥离层上以形成热熔油墨层。这样制备出对比例3的热转移记录介质。
-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的组成-直链聚乙烯蜡(密度0.96g/cm3,数平均分子量1000,软化点110摄氏度)9份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1份甲苯90份(对比例4)-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1一样,在载体(聚酯膜)上形成背层。使用绕线棒,将具有以下组成的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随后以1.0g/m2(干基)的量涂覆到与其上提供有背层的表面相对的载体表面上,并在6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剥离层。
然后,将类似于实施例1制备的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的步骤涂覆到剥离层上以形成热熔油墨层。这样制备出对比例4的热转移记录介质。
-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的组成-合成烃(密度0.90g/cm3,数均分子量520,软化点67摄氏度,所述烃包含侧链,通过乙烯、丙烯、2-丁烯、和2-庚烯的共聚反应而得到)9份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1份甲苯90份(对比例5)-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1一样,在载体(聚酯膜)上形成背层。使用绕线棒,将具有以下组成的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随后以1.0g/m2(干基)的量涂覆到与其上提供有背层的表面相对的载体表面上,并在60摄氏度下干燥10秒以形成剥离层。
然后,将类似于实施例1制备的用于热熔油墨层的涂布溶液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的步骤涂覆到剥离层上以形成热熔油墨层。这样制备出对比例5的热转移记录介质。
-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的组成-合成烃(密度0.92g/cm3,数均分子量7200,软化点118摄氏度,得自乙烯和丙烯的直链合成烃)9份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1份甲苯90份(对比例6)-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聚乙烯(密度0.96g/cm3,数均分子量3000,软化点80摄氏度)在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中用作合成烃。
(对比例7)-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由乙烯和2-丁烯的聚合反应得到的共聚物(密度0.94g/cm3,数均分子量600,软化点6摄氏度)在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中用作合成烃。
(对比例8)-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热转移记录介质的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在其末端不含双键的由具有20或更多碳原子的烯烃的聚合反应得到的共聚物(密度0.95g/cm3,数均分子量8000,软化点98摄氏度)在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中用作合成烃。
(图像牢固性的评估)通过在印刷速度范围76mm/秒至304mm/秒内,使用白色聚酯膜(LVIP系列,由Lintec公司制造)作为接受体和热转移打印机(装配有线型薄膜平整热头(flat thermal head)的Z140Xi,由Zebra有限公司制造,点密度12/mm)印刷5-mm Kaku Gothic Kanji字符和数字和2mm宽度的粗线,和通过在可进行正常印刷而不产生重叠或破碎字符和/或可印刷粗线且不产生油墨污点的情况下记录最大印刷速度极限,从而对在实施例1至11和对比例1至8中如此制备的热转移记录介质的高速可印刷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在表1中给出。
随后,将每个图像在相对印刷表面40°的角度下和在40g的压力下,用没有加载铅的机械铅笔的端头摩擦,并测定使图像破碎所需的摩擦次数以评估图像牢固性。结果在表1中给出。
表1

N.A不可得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至12实现了在速度200mm/秒或更高的速度下印刷。尤其是,实施例6甚至在304mm/秒的速度下实现正常印刷,且在实施例8、10和11中,耐摩擦性也得到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热转移记录介质,包括载体,位于该载体上的剥离层,和位于该剥离层上的热熔油墨层,其中该剥离层包含具有侧链的合成烃,所述合成烃得自α-烯烃的聚合反应且具有数均分子量1000至6000和软化点50摄氏度至90摄氏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其中该合成烃具有密度0.92g/cm3或更低。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其中该剥离层在干基下的量是1.2g/m2至1.5g/m2。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其中该热熔油墨层包含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其中该粘结剂树脂是饱和聚酯树脂,且该饱和聚酯树脂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10摄氏度至50摄氏度。
6.根据权利要求4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其中该热熔油墨层进一步包含聚烯烃蜡。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其中该聚烯烃蜡具有熔点80摄氏度至130摄氏度。
8.根据权利要求6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其中该聚烯烃蜡在该热熔油墨层中的含量是1质量%至20质量%。
9.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转移记录介质,其中在与其上提供有该热熔油墨层的表面相对的载体表面上提供背层。
10.一种制造热转移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在载体上涂覆包含合成烃的用于剥离层的涂布溶液,和将涂有该涂布溶液的载体在对应于合成烃软化点或更高的温度下加热以形成剥离层。
11.一种热转移记录方法,包括使用装配有线型热头的打印机将热转移记录介质转移到接受体上,其中该热转移记录介质包含载体、位于该载体上的剥离层、和位于该剥离层上的热熔油墨层,和其中该剥离层包含具有侧链的合成烃,所述合成烃得自α-烯烃的聚合反应且具有数均分子量1000至6000和软化点50摄氏度至90摄氏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热转移记录方法,其中该线型热转移头是角型头。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热转移记录方法,其中该接受体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全文摘要
为了生产能够高速记录且具有优异的耐摩擦性的热转移记录介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转移记录介质,包括载体、位于该载体上的剥离层、和位于该剥离层上的热熔油墨层,其中该剥离层包含具有侧链的合成烃,所述合成烃得自α-烯烃的聚合反应且具有数均分子量1000至6000和软化点50摄氏度至90摄氏度。
文档编号B41M5/41GK1833877SQ200610068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8日
发明者佐佐木贵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