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输送量的方法、输送装置及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073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输送量的方法、输送装置及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记录介质输送量的方法,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在下面的状态被输送记录介质被夹在一对输送辊和一对排出辊之间,所述一对输送辊将记录介质从记录介质层叠在其中供给部分输送到记录头的一侧,所述一对排出辊将由记录头在其上执行了记录的记录介质排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输送装置、一种具有所述输送装置的记录设备和一种具有所述输送装置的液体喷射设备。
背景技术
液体喷射设备的示例包括诸如喷墨记录设备、复印机、传真机等的记录设备,所述喷墨记录设备将墨水从用作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喷射到诸如记录纸的记录介质上并且在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和将除墨水外的对应于特定用途的液体从对应于上述记录头的液体喷射头喷射到对应于记录介质的被喷射元件上并将液体附着到被喷射元件上的设备。而且,除了上述记录头以外,液体喷射头的示例包括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的滤色器的彩色元件喷射头、用于形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或场致发射显示器(FED)电极的电极元件(导电浆糊)喷射头、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活体有机物喷射头、喷射样品并作为精密移液管的样品喷射头等。
作为喷墨记录设备或液体喷射设备的示例,提出了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供给部分、输送部分、记录部分和排出部分,所述供给部分将层叠的记录介质供给到下游侧输送通路上,所述输送部分将供给的记录介质输送到记录部分,所述记录部分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所述排出部分将在其上执行了记录的记录介质排出。上述部分之中,输送部分具有一对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将记录介质从供给部分输送到在供给部分下游侧的记录部分。而且,所述记录部分具有将墨水喷射到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头。而且,所述排出部分具有一对排出辊,所述一对排出辊在记录部分的下游侧排出记录介质。所述一对输送辊和所述一对排出辊中的每一对具有驱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一对输送辊和所述一对排出辊中的每一对的驱动辊由共用或单独的电动机可旋转地驱动。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量由控制单元控制,从而记录介质能够以期望的输送量被输送到记录部分。
然而,如果记录介质的种类彼此不同,那么其厚度、材料、重量彼此不同。结果,输送驱动辊和排出驱动辊(以下称为辊)中的每一个与记录介质之间的摩擦系数变化。因此,根据记录介质中的每一个的种类,辊中的每一个和记录介质之间可以发生打滑。如果打滑在辊中的每一个和记录介质之间发生,即使辊中的每一个被驱动以旋转预定的量,由于打滑,不会输送与目标输送量同样多的记录介质。因此,记录质量会下降。特别地,近年来,在其中图像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且实现了照片图像质量的喷墨打印机中,需要几微米级的纸输送精确度。如果几微米级的纸输送精确度不能满足,条纹即所谓的“带状现象”在记录的照片中会发生。因此,给纸精确度降低,从而显著影响记录效果。
在此情况下,所述“带状现象”指下面的现象如果打印和纸(记录介质)输送由用于一行打印的记录头和喷嘴执行,以便执行一行打印,由于纸输送精确度的变化或记录头和喷嘴位置的变化,随后的打印行之间会出现堵塞或空白。因此,不仅在黑白打印而且在彩色打印中打印质量降低。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JP-A-5-305747或JP-A-8-72341中披露了光栅式记录设备。所述光栅式记录设备相对于预定打印长度R(目标值)测量实际的打印长度R′(打印结果)。另外,因为校正系数的值由长度R′和R计算出来,通过使用校正系数,在实际的打印中可以校正输送量。
而且,一般而言,输送辊和排出辊的结构,诸如材料等,彼此不同。因此,记录介质由输送辊输送时的输送误差和记录介质由排出辊输送时的输送误差彼此不同。通过考虑这些点获得的结构对应于JP-A-2004-123313中披露的记录设备的结构。在JP-A-2004-123313中,在披露的记录设备中,记录介质的输送量能够被适当地校正,所述记录设备具有其中设置有多对辊且输送记录介质的辊对的组合变化的结构。
然而,仅通过上述校正不可能防止“带状现象”的发生。例如,在记录介质的尾端通过供给部分即尾端完全通过后到记录介质从输送辊对之间的夹住(夹持)状态释放为止,相对于因为记录介质尾端和输送通路之间的摩擦而发生的带状现象的变化,或相对于因为记录介质的尾端自动下降和记录介质变形的现象记录介质相对于输送辊的辊面积(接触面积)的变化,即滚转角的变化,没有做出充分的考虑。因此,根据纸(具有高刚性的厚纸)的种类,记录介质的输送量可能变化,直到尾端完全通过为止。结果,带状现象可能发生。
在此情况下,“通过供给部分”指记录介质通过夹在供给部分的供给辊和输送通路之间的区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控制输送量的方法、输送装置和记录设备,所述记录设备根据记录介质中每一个的种类可以消除记录介质的输送量误差的发生,直到在输送方向上放置在输送辊对上游侧的记录介质的部分完全通过输送辊对。
为实现此目的,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控制一对第一辊和一对第二辊的输送量的方法,所述一对第一辊可操作以夹住介质从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所述一对第二辊可操作以夹住介质从而输送介质、且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的下游侧,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之间的记录头在所述介质上执行记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相对于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的输送量执行第一校正;以及相对于至少所述一对第一辊的输送量,从介质尾端和介质的夹住点之间的长度是预定长度的状态到介质从被所述一对第一辊夹住释放的状态,执行第二校正,所述夹住点处介质被所述一对第一辊夹住。
在此情况下,“预定的长度”指区域的尺寸,所述区域中,因为介质和输送通路之间的摩擦降低,在一对第一辊夹住的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强大的后张力发生。即“预定的长度”指当后张力减小时,剩余在一对第一辊的上游侧上的介质的尾端部分的尺寸。而且,“预定的长度”由介质的种类、输送通路的形状以及输送通路和由一对第一辊限定的输送方向之间的角度差确定,且不是无变化地确定。
为了实现此目的,根据本发明,也提出一种控制一对第一辊和一对第二辊的输送量的方法,所述一对第一辊可操作以夹住介质从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所述一对第二辊可操作以夹住介质从而输送介质、且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的下游侧,记录头在其上执行记录的所述介质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之间,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相对于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的输送量执行第一校正;以及相对于至少所述一对第一辊的输送量,从其中介质与所述一对第一辊中的一个保持接触的接触区域开始变化时的时间到当介质被从由所述一对第一辊夹住释放的时间,执行第二校正。
为了实现此目的,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一对第一辊,所述一对第一辊可操作以夹住介质从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一对第二辊,所述一对第二辊可操作以夹住介质从而输送介质、且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的下游侧;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可操作以相对于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的输送量执行第一校正;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可操作以相对于至少所述一对第一辊的输送量,从其中介质尾端和介质的夹住点之间的长度是预定长度的状态到其中介质被从由所述一对第一辊夹住释放的状态,执行第二校正,在所述夹住点介质被所述一对第一辊夹住。
一种装有所述输送装置的记录设备可以包括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之间且在所述介质上可操作以记录信息。
所述记录设备还可以包括输送通路,所述介质在所述输送通路上输送,所述输送通路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的上游侧,且具有使传送的介质变形的形状。
所述记录设备还可以包括输送通路,所述介质在所述输送通路上输送,所述输送通路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的上游侧,且包括第一部分和连接到第一部分上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一对第一辊之间。所述第一部分的坡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坡度。
一种装有所述输送装置的液体喷射设备可以包括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之间,且可操作以朝向所述介质喷射液体。


图1是示意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设备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在相关技术中普通纸被输送时输送误差的图表;图3是示出在相关技术中厚纸被输送时输送误差的图表;图4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校正之前输送误差的图表;图5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校正之前输送误差的数据的图表;图6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校正之前输送误差的数据的图表;图7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校正之前输送误差的数据的图表;图8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校正之前输送误差的数据的图表;图9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校正之后输送误差的图表;图10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校正之后输送误差的数据的图表;图11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校正之后输送误差的数据的图表;图12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校正之后输送误差的数据的图表;图13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校正之后输送误差的数据的图表;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设备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如图1中所示,记录设备100包括输送纸P1-P3的输送装置110。所述纸输送装置110具有供给部分120、输送部分130以及排出部分150,所述供给部分120将层叠的纸(没有示出)供给到输送通路161,所述输送部分130将由供给部分120供给的纸P1-P3输送到记录部分140,所述记录部分140在由输送部分130输送的纸P1-P3上执行记录,所述排出部分150将由记录部分140记录的纸P1-P3从记录设备100排出。
供给部分120具有供给辊121并将纸P1-P3供给到输送通路161,所述供给辊121在侧视图中具有D形状。在被夹在一对输送辊131之间的同时,供给到输送通路161的纸P1-P3被输送到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记录部分140,所述输送辊131设置在输送部分130内。一对输送辊131具有输送驱动辊132和输送从动辊133,所述输送驱动辊132由驱动电机(没有示出)驱动,所述输送从动辊133由输送驱动辊132驱动以便旋转。而且,记录部分140具有压纸部件(压板或压盘)143和记录头141,所述压纸部件143从下侧支撑由输送部分130输送的纸P1-P3,所述记录头141设置在与压纸部件143相反的位置。而且,在记录头141中,形成了用于喷墨的喷嘴口阵列142,且记录头141能够将墨水喷到纸P1-P3上从而在其上执行记录。在此情况下,预定的间隙,即,所谓的压纸部件间隙或纸间隙PG(后文中指压纸部件间隙)被设置在记录头141和压纸部件143之间。
另外,在被夹在设置在排出部分150内的一对排出辊151之间的同时,在上面执行了记录的纸P1-P3从记录部分140排出。所述一对排出辊151具有排出驱动辊152和排出从动辊153,所述排出驱动辊152由驱动电机(没有示出)驱动,所述排出从动辊153由排出驱动辊152驱动以便旋转。而且,输送辊对131的轴线和排出辊对151的轴线倾斜以便在图中形成倒V形。它们倾斜以便形成倒V形的原因是为了防止与记录头141相对的纸P1-P3从压纸部件143上浮起,从而防止记录头141和压纸部件143之间的间隙即压纸部件间隙PG变化。设置在记录头141和排出辊对151之间的辅助辊154能够进一步防止纸P1-P3浮起。
而且,纸P1-P3及其尾端P1′-P3′显示了纸被输送的形态。
图2是说明在相关技术中普通纸被输送时输送误差的图表。图3是说明在相关技术中厚纸被输送时输送误差的图表。图2和3中说明的图表显示了其中纸被输送时没有相对于输送量做出校正时的状态。
在图2和3中,图表的纵轴表示纸P1-P3被输送的“输送量”的理论值和实际输送量的差值。正值意味着纸以大于输送量的理论值的输送量输送,负值意味着由于打滑和后张力纸以小于输送量的理论值的输送量输送。同时,横轴表示纸从纸的前端输送时的次数的数目(输送次数数目,通过或行进数目)。图表中的实线表示在第80(数)位侧(digit side)的纸的输送量,虚线表示在第1(数)位侧的纸的输送量。在此,第80位侧指输送方向上的左侧,第1位侧指输送方向上的右侧。
在此情况下,“普通纸”指具有约0.1mm厚度的纸,“厚纸”指具有约0.2mm或更厚厚度的纸。
在输送状态下,术语“输送”指在输送操作中获得的一个纸输送,即一个通过(或行进,Pass),且一个纸输送的量约为1.4mm。
而且,由图表中的纵轴表示的“理论值和实际输送量的差值”是指由18个通过(从1到18、从2到19、从3到30、......)累计的输送量与理论输送量之间的差值,且纵轴的0值表示理论输送量。而且,输送量累计的原因如下。因为理论值和输送量之间的差值很小,所以很难确认理论值和输送量之间的差值。因此,输送量累计且由此理论值和输送量的差值显著地显示出来。
而且,本实施例中,P2的长度为约40mm。
另外,输送辊对131和供给辊121的夹住点之间的距离约为70mm。另外,在输送通路161的倾斜表面中,输送通路161的平缓倾斜表面和输送通路161的陡峭倾斜表面之间的分界面设置在离输送辊对131约30mm的上游侧,所述平缓倾斜表面在输送辊对131侧,纸的尾端没有与所述平缓的倾斜表面接触,所述陡峭的倾斜表面在输送辊侧,纸的尾端与陡峭倾斜表面接触。而且,从输送辊对131起的输送方向与平缓的倾斜表面之间的差角约为5°。同时,从输送辊对131起的输送方向与陡峭的倾斜表面之间的差角约为8°。
而且,从输送辊对131到供给辊121的夹住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输送通路的构造,诸如输送通路的形状和角度,都不会限制上述实施例。
如图2中所示,在第1位侧和第80位侧处,在横轴上的第1到170通过的范围内保持相同的水平,且每一水平从第171通过起变化。
在此情况下,在横轴上的第1到170通过内,在被夹在图1中所示的输送辊对131和排出辊对151之间的同时,纸被输送,且此状态称为输送状态A。其间,从横轴上的第171通过起,纸的尾端P1′-P3′通过输送辊对131,且仅在被夹在排出辊对151之间的同时,它们被输送(排出)。此状态称为输送状态B。而且,在横轴上的第141通过显示了其中纸的尾端P1′-P3′通过供给部分120的供给辊121的状态。特别地,141通过显示了图1中所示的位置P2′。另外,横轴上的第171通过显示了纸的尾端P1′-P3′通过输送辊对131的状态。
从横轴上的171通过起水平变化的原因是因为输送状态变化。特定的原因如下。通常,因为输送驱动辊132和排出驱动辊152由彼此不同的材料形成,当纸仅通过输送辊对131输送时输送量的误差,与当纸仅由排出辊对151输送时的输送量的误差不同。因此,在纸由输送辊对131和排出辊对151输送的输送状态A中,以及在纸仅由排出辊对151输送的输送状态B中,理论值和实际的输送量之间的差值即误差水平彼此不同。
而且,在输送状态B而不是输送状态A中,理论值和实际输送量之间的差值的水平增加,但是这取决于纸的材料、输送驱动辊132的材料以及排出驱动辊152的材料。在状态B中,理论值和实际输送量之间的差值的水平并不必然高于状态A中的水平。即,在状态B中,理论值和实际输送量之间的差值的水平可以低于状态A中的水平。
如图3中所示,第1位侧和第80位侧处,相同的水平保持到横轴上的第1到140通过,且从第141通过起所述水平以同样的方式变化。在此情况下,横轴上的第1到50通过内,第1位侧和第80位侧的水平彼此略有不同,但是在此没有考虑第1位侧和第80位侧的水平之间的差值。如上所述,横轴上的第141通过显示了当纸的尾端P1′-P3′通过供给部分120的供给辊121时的状态。特别地,第141通过显示了图1中所示的P2′位置。
图3是说明厚纸被输送时的状态的图表。因此,当输送通路161使纸变形或弯曲时,尾端P2′-P3′与输送通路161接触,这会使强大的后张力在厚纸中产生。尽管后张力也产生在普通纸中,但是相较于普通纸,在厚纸中更强大的后张力产生。另外,当尾端P1从尾端P1移动到尾端P3′时,尾端P3′和输送通路161之间的摩擦消除,这导致后张力降低。
特别地,在纸P1的状态中,因为上游侧从输送辊对131起足够地长,输送通路161使纸P1变形。即,因为尾端P1′由输送通路161向下推,在尾端P1′处出现了摩擦,这引起了后张力。在厚纸的情况下的后张力强于在普通纸的情况下的后张力。
另外,纸被输送辊对131输送到纸P2的位置。此时,如上所述,输送辊对131的轴线在图中向内倾斜。因此,在纸P2的位置处,从输送辊对131起的输送方向与纸P2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即,在没有被输送通路161向下推的情况下,尾端P2′与输送通路161接触,且后张力剧烈地减小。结果,因为后张力降低,纸被输送辊对131可靠地输送。
然后,纸被输送辊对131输送直到纸P3的位置。此时,因为尾端P3′远离输送通路161,后张力不会产生。即,在纸P2位置附近,后张力的强度剧烈地变化。
而且,当尾端的位置从尾端P1′变化到尾端P3′时,纸与输送驱动辊132的滚转角增加。即,因为滚动量(滚动面积,接触面积)增加,打滑变得难以产生。
特别地,当纸被输送辊对131从纸P1的位置输送到纸P2的位置时,纸和输送驱动辊132之间的滚转角变化。此时,因为输送驱动辊132设置在较低侧,滚转角逐渐增加。
另外,纸被输送辊对131输送直到纸P3的位置。此时,在从输送辊对131起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纸中,如上所述,因为输送辊对131的轴线是倾斜的,纸P2的倾斜被保持。然而,厚纸比普通纸重,并且相较于普通纸,尾端P3′自动向下降。因此,纸与输送驱动辊132的滚转角增大。结果,滑动难以在纸和输送驱动辊132之间产生。因此,纸能够被输送辊对131可靠地输送。
因此,横轴上141到170通过的水平变得高于横轴上1到140通过的水平。即,对厚纸而言,在横轴上的141到170通过内,发生了在普通纸中很少发生的现象。因此,甚至在同样的输送状态A中,纵轴的水平以大的量变化。
在横轴上第171通过以后的输送状态B中,与图2中所示的普通纸的情况相似,水平相对于输送状态A改变。
而且,图2中所示的普通纸的第1到170通过的水平与图3中所示的厚纸的第1到140通过的水平不同的原因在于根据纸的种类材料不同,且存在输送驱动辊132的材料和排出驱动辊152的材料之间的差别,例如,摩擦系数之间的差别。
纸输送装置110执行第一校正,所述第一校正根据在纸被输送辊对131和排出辊对151输送的状态即输送状态A中纸的种类,校正由图表的纵轴表示的“理论值和实际输送量之间的差值”的整个水平。根据特定的校正方法,无论何时几通过到几十通过(1通过=约1.4mm)的纸被输送,控制单元162执行校正,其中,作为设置在输送驱动辊132内的编码器等的最小单元(分辨率)的一步(约5.9μm)被加上或减去,且使纵轴的整个水平大致为作为理论值的纵轴的0值。
结果,图3中横轴上1到140通过的水平被提高,从而可以使理论值和由纵轴表示的实际输送量之间的差值大致为0。然而,如有只有水平被提高,横轴上的141到170之间的值可以从纵轴的理论值偏移。
因此,除了第一校正,在输送状态A中,根据纸的种类执行第二校正,即校正由图表的纵轴表示的“理论值和实际输送量之间的差值”,直到纸通过供给部分120后纸的尾端P1′-P3′通过输送辊对131(141到170通过)。第二校正方法的特定特征与第一校正方法的相同。
结果,图3中横轴上第141到170通过的水平被降低,从而使理论值和由纵轴表示的实际输送量之间的差值大致为0。
本实施例中,控制纸输送量的方法中,所述方法是控制记录介质的输送量的方法,纸P1到P3以其被夹在输送辊对131和排出辊对151之间的状态被输送,所述一对输送辊131将纸从供给部分120输送到记录头141的侧面,其中纸P1到P3被层叠在所述供给部分120中,且所述一对排出辊151排出由记录头141在其上执行了记录的纸P1到P3。所述方法包括执行第一校正和执行第二校正步骤,其中根据每一张纸的种类执行所述第一校正以校正输送驱动辊132和排出驱动辊152中的每一个的输送量;且相对于输送驱动辊132和排出驱动辊152中的每一个的输送量,根据每一张纸的种类,从其中在开始输送夹在输送辊对131之间的纸后从输送辊对131起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纸的长度P1到P3具有“预定尺寸”(从输送辊对131到尾端P2′的长度)的状态到纸被进一步输送且从夹在输送辊对131之间被释放的状态,执行第二校正。
例如,相对于输送驱动辊132和排出驱动辊152的输送量,根据每一张纸的种类,从当纸的尾端P1′-P3′接触输送通路161时出现的后张力的强度变化到小的状态到尾端P1′-P3′从夹在输送辊对131之间被释放的状态,能够执行第二校正。相较于后张力变化之前在区域(在图3中,横轴上第1到140通过)内的输送量,在后张力变化以下降的区域(在图3中,横轴上第141通过到170通过)内的纸的输送量增加。因为所述增加的输送量由第二校正来校正,从其中在开始输送夹在输送辊对131之间的纸后从输送辊对131起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纸的长度P1到P3具有“预定尺寸”的状态到纸被进一步输送且从夹在输送辊对131之间被释放的状态,纸的输送量能够稳定。结果,“带状现象”能够被防止。
而且,本实施例中,相对于输送驱动辊132和排出驱动辊152的输送量,根据每一张纸的种类,从其中当被输送辊对131夹在输送辊对131之间的纸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P1到P3被输送辊对131输送时、输送驱动辊132和纸P1到P3之间的滚转角开始变化的状态,到纸被进一步输送然后从夹在输送辊对131之间被释放的状态,可以执行第二校正。在此情况下,当纸从纸P1的位置被输送时,因为纸和输送驱动辊132之间的滚转角变化,为了使第二校正的开始时间提前,第二校正的开始时间可以被设定成从图3中的横轴上的约131通过开始。
结果,从纸P1到P3和输送驱动辊132之间的滚转角开始变化的状态到纸被进一步输送并从夹在输送辊对131之间被释放的状态,可以通过输送驱动辊132和排出驱动辊152稳定纸P1到P3的输送量。
而且,本实施例中,在以下情况下第二校正有效将纸P1到P3从供给部分120输送到输送辊对131的输送通路161形成为使夹在输送辊对131之间以及夹在排出辊对151之间的纸P1到P3变形。特别地,输送通路161具有“V”形。输送通路161具有平缓的倾斜表面和陡峭的倾斜表面,所述平缓的倾斜表面在输送辊对131侧且纸的尾端没有与其接触,所述陡峭的倾斜表面在供给辊侧且尾端与其接触。即,输送通路161形成为在输送通路161和纸的尾端之间的摩擦量变化。
本实施例中,当纸由输送通路161和排出辊对151输送时,在状态A中执行第一校正。然而,在纸仅由输送辊对131和排出辊对151中的一个输送的状态中,也可以执行第一校正。
而且,本实施例中,相对于输送驱动辊132和排出驱动辊152的输送量,执行第二校正。然而,因为由于输送辊对131的夹住点的上游导致的输送量的变化,相对于仅是输送驱动辊132的输送量,可以执行第二校正。而且,所述第二校正是指被加到第一校正上的校正。然而,在执行第二校正之前,可以完成第一校正,且可以独立地执行第三校正(等于第一校正+第二校正)。
而且,输送驱动辊132可以设置在低侧上,但也可以设置在高侧上。另外,从供给部分120到输送辊对131的输送通路161构造成向下前进,但是也可以构造成向上前进。
(第二实施例)下面将描述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将描述用于执行校正的实际步骤。
图4显示了第二实施例中执行校正之前的输送误差的图表。纵轴表示理论值和实际输送量之间的差值的17通过累计值,横轴表示输送次数的数目。图5至8显示了执行校正之前输送误差的数据的图表。图5显示了从第1通过到50通过的分开的数据,图6显示了从第51通过到100通过的分开的数据,图7显示了从第101通过到150通过的分开的数据以及图8显示了从第151通过到192通过的分开的数据。
所述步骤如下1、获取节距数据(原始数据)(单位μm),所述节距数据是在没有执行校正的状态中的纸输送量(参考(A),图5-8中从左侧起第二列和第三列)。
2、从输送理论值转换为差值(参考(B),图5-8中从左侧起第四列和第五列)。
3、为了获得每英寸的校正量以17通过累计(参考(C),图5-8中从左侧起第六列和第七列)。
4、基于数据的拐点(图4中所示的122通过)确定有必要进行用于尾端(尾端校正区域)的校正的区域。
5、分别计算第1到121通过内的17通过累计值的平均值和122到166通过内的17通过累计值的平均值,并获得两者之间的差值。
6、转换成1/5760英寸单位(输送分辨率)。
在此,假定标准的输送量(英寸)是43/720=1516.9(μm)。另外,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假定输送量的累计是18通过累计,输送分辨率是1/4320英寸,一步等于5.9(μm),标准输送量是41/720(即大体上等于1.4(mm))且尾端校正区域是从第141到170通过的区域。然而,第二实施例中,假定输送量的累计是17通过累计,输送分辨率是1/5760英寸,一步等于4.4(μm),标准输送量是43/720(即大体上等于1516.9(μm),约1.5(mm))且尾端校正区域是从122到166通过的区域。此差别取决于纸输送装置110的模型差别。
基于记录头的头分辨率和显像评估,选择上述标准输送量计算中使用的“41”和“43”,从而周期性的不均匀度和粒状质地在图像(图像品质)中不会出现。“720”是精工爱普生公司的标准值。因为记录头的喷嘴节距是90dpi、120dpi和180dpi,分母是360、720和1440。这些数值是标准数值。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所述步骤。
根据第一步,作为节距数据的原始数据被获取,如(A),图5-8中从左侧起第二列和第三列中所示。
其次,根据第二步,获得第一步中获取的原始数据(A)和1516.9(μm)的标准输送量之间的差值,如(B),图5-8中从左侧起第四列和第五列中所示。
根据第三步,差值以17个通过被累计,如(C),图5-8中从左侧起第六列和第七列所示。例如,通过计算第1到17通过的原始数据和输送理论值之间的差值的总和,获得在第一通过处第一列的累计值。
根据第四步,基于图4-8中所示的原始数据(A),有必要进行用于尾端的校正的区域确定为从122通过到166通过的区域,所述122通过是数据的拐点,所述166通过中,纸的尾端从被夹在输送辊对之间被释放。
而且,根据第五步,通过计算第1到121通过中的17个通过累计值的平均值获得3.1(μm),且通过计算122到166通过中的17个通过累计值的平均值获得26.0(μm)。然后,如下面等式所示,获得在第1到121通过中的17个通过累计值的平均值和122到166通过中的17个通过累计值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3.1(μm)-26.0(μm)=-22.9(μm)根据第六步,所述值转换成1/5760英寸单位。
-22.9(μm)/25.4×5760/1000=-5.2因此,对从122到166通过的区域进行了每英寸-5/5760的校正。实际上,以分开的方式五次对大体上等于17个通过的一英寸输送作“-1”的校正。特别地,因为17被5除是3.4,所述校正用是整数通过的4、7、11、14和17通过执行,所述整数通过经由所述值的倍数获得。
图9显示尾端校正(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校正)之后的输送误差的图表。纵轴表示理论值和实际输送量之间的差值的17个通过累计值,横轴表示输送次数的数目。图10至13显示了执行校正之后的输送误差的数据的图表。图10显示了从第1通过到50通过的分开的数据,图11显示了从第51通过到100通过的分开的数据,图12显示了从第101通过到150通过的分开的数据以及图8显示了从第151通过到193通过的分开的数据。
如何获得所述17个通过累计值如上所述。
从其收集图9-13中所示的数据的纸输送装置110与从其收集图4-8中所示的数据的纸输送装置110相同,它们彼此不同点在于是否执行尾端校正。
如图9-13中所示,尾端校正被执行,从而使122到161通过内的输送量的水平大致为理论值,所述122到161通过内对应于纸的尾端通过输送辊对131之前的数据区域。
而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且在不偏离附上的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条件下,能够作各种改变和修改。不用说明,所述修改和改变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一对第一辊和一对第二辊的输送量的方法,所述一对第一辊可操作以夹住介质从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所述一对第二辊可操作以夹住介质从而输送介质且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的下游侧,记录头在其上执行记录的所述介质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之间,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相对于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的输送量执行第一校正;以及相对于至少所述一对第一辊的输送量,从其中介质尾端与介质的夹住点之间的长度是预定长度的状态到其中介质被从由所述一对第一辊夹住释放的状态,执行第二校正,在所述夹住点所述介质被所述一对第一辊夹住。
2.一种控制一对第一辊和一对第二辊的输送量的方法,所述一对第一辊可操作以夹住介质从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所述一对第二辊可操作以夹住介质从而输送介质且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的下游侧,记录头在其上执行记录的所述介质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之间,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相对于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的输送量执行第一校正;以及相对于至少所述一对第一辊的输送量,从其中介质与所述一对第一辊中的一个保持接触的接触区域开始变化的时间到介质被从由所述一对第一辊夹住释放的时间,执行第二校正。
3.一种输送装置,包括一对第一辊,所述一对第一辊可操作以夹住介质从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一对第二辊,所述一对第二辊可操作以夹住介质从而输送介质,且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的下游侧;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可操作以相对于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的输送量执行第一校正;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可操作以相对于至少所述一对第一辊的输送量,从其中介质尾端与介质的夹住点之间的长度是预定长度的状态到其中介质被从由所述一对第一辊夹住释放的状态,执行第二校正,其中在所述夹住点介质被所述一对第一辊夹住。
4.一种记录设备,所述记录设备装有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记录设备包括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之间且在所述介质上可操作以记录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输送通路,所述介质在所述输送通路上被输送,所述输送通路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的上游侧,并且具有使传送的介质变形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输送通路,所述介质在所述输送通路上被输送,所述输送通路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的上游侧并且包括第一部分和连接到第一部分上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一对第一辊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坡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坡度。
7.一种液体喷射设备,所述液体喷射设备装有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设备包括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之间,且可操作以朝着所述介质喷射液体。
全文摘要
一种控制一对第一辊和一对第二辊的输送量的方法,所述一对第一辊可操作以夹住介质从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所述一对第二辊可操作以夹住介质从而输送介质且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一对第一辊的下游侧,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之间的记录头在所述介质上执行记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相对于所述一对第一辊和所述一对第二辊的输送量,执行第一校正;及相对于至少所述一对第一辊的输送量,从其中介质尾端和介质的夹住点之间的长度是预定长度的状态到其中介质从由所述一对第一辊夹住被释放的状态,执行第二校正,在所述夹住点介质被一对第一辊夹住。
文档编号B41J11/42GK1907722SQ2006101009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日
发明者竹田和久, 儿玉秀俊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