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852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被支承为可向规定方向往复移动、且搭载了在被记录件的记录面 形成墨点的记录头的滑架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具有,可对将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给被驱动 机构的状态和不对其传递的状态进行切换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的 切换动作中使用滑架。例如,公知有用滑架推动杆等而使离合器机构动作,从而能够切换供 纸机构的打印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使用了上述滑架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不 需要用于使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动作的专用马达,因此,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来实现具有驱 动力传递切换机构的记录装置。具有使用了上述滑架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的、以往的记录装置,例如,与处于滑 架的往复移动方向的记录头的墨点形成区域(被记录件的记录面上形成了墨点的区域)相 邻地配设了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并且,扩张了滑架的可动区域而使其能够移动到该墨点 形成区域的外侧。在上述记录装置中,通过使滑架在墨点形成区域的外侧的扩张区域移动, 使滑架和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卡合,在该状态下能够进行驱动力传递的切换动作(例如专 利文献1参照)。此外,对于在墨点形成控制的间隙进行所谓的冲洗动作、擦拭动作等记录头的维 护动作的记录装置而言,在墨点形成区域的外侧设置用于进行上述维护动作的记录头维护 区域。因此,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以往需要在墨点形成区域外侧的记录头维护区域的更外 侧,配设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并且,需要扩张滑架的可动范围而使其能够移动到上述墨点 形成区域的外侧的记录头维护区域的更外侧。上述那样的以往的记录装置构成为,将滑架的可动区域扩张到用于对被记录件执 行记录所必需的滑架移动区域(墨点形成区域及记录头维护区域)的更外侧,在其扩张区 域滑架和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卡合。即、以往的记录装置中,记录控制中滑架移动的区域、 与利用滑架进行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的切换动作的区域完全分开而没有重合。因此,以往 的记录装置具有,基于滑架的往复动作的记录控制与利用了滑架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的 切换控制不相干涉的优点。然而,以往的记录装置,在用于对被记录件执行记录所必需的滑架的移动区域的 外侧,配设了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而且,与此同时,需要将滑架的可动区域扩张到用于对 被记录件执行记录所必需的滑架的移动区域的更外侧。因此,以往的记录装置中,滑架的可 动区域至少增长了将滑架的可动区域扩张了的量,结果,出现了记录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本发明涉及的几个实施方式所解决的课题为,对于 具有利用了滑架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的记录装置,减轻记录装置大型化。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为,一种记录装置,具有被支承为可沿规定方向往复移动且搭 载有在被记录件的记录面上形成墨点的记录头的滑架、和通过与上述滑架卡合从而能够对 向被驱动机构传递驱动力源的驱动力的状态和不进行传递的状态进行切换的驱动力传递 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滑架的往复移动方向的可动区域包括由上述记录头在被记录 件的记录面上形成墨点的墨点形成区域、和与上述墨点形成区域相邻地设置的、进行上述 记录头的维护动作的记录头维护区域,上述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具有切换上述驱动力传递 状态的切换动作模式和维持上述驱动力传递状态的维持动作模式,上述切换动作模式是以 如下的方式进行执行的模式,即、在滑架从上述墨点形成区域移动至上述记录头维护区域 内的第一切换位置之后,使该滑架向上述墨点形成区域移动,上述维持动作模式是以如下 的方式进行执行的模式,即、在上述滑架从上述墨点形成区域移动至上述记录头维护区域 内的第二切换位置之后,该滑架向上述墨点形成区域移动。如果在墨点形成区域与记录头维护区域的交界附近配设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则 与以往相比更加能够使记录装置小型化。另一方面,采用在墨点形成区域与记录头维护区 域的交界附近滑架与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卡合的构成,伴随于此,在墨点形成控制的间隙 进行记录头的维护动作时,临时将滑架从墨点形成区域移动至记录头维护区域,因此此时 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驱动接通/关闭切换。为了能够避免出现上述记录执行过程中的、不必要的驱动接通/关闭切换,本发 明涉及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具有维持动作模式。于是,通过将使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动 作时的滑架的折返位置设定为第一切换位置或第二切换位置中的某一个位置,能够选择切 换动作模式或维持动作模式的任意一个动作模式。而且,根据维持动作模式,即便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因滑架的移动而动作,也能够 维持该动作之前的驱动力传递状态。因此,执行记录过程中,能够避免在驱动力传递切换机 构中出现不必要的驱动接通/关闭切换。例如,在墨点形成控制的间隙进行所谓的冲洗动 作或擦拭动作等记录头的维护动作时,使滑架从墨点形成区域移动至记录头维护区域内的 第二切换位置之后,将该滑架移动至墨点形成区域即可。即便滑架与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 卡合,也在其之前之后维持驱动力传递状态而不进行切换(维持动作模式)。因此,执行记 录过程中,为了进行冲洗动作或擦拭动作等而临时将记录头移动至记录头维护区域时,能 够在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中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驱动接通/关闭切换。由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记载的记录装置,在具有利用了滑架的驱动力传 递切换机构的记录装置中,取得了减轻记录装置大型化的作用效果。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记录装置中,上述切换动作模 式,从不向上述被驱动机构传递上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的状态切换成进行传递的状态;上 述维持动作模式为,从不向上述被驱动机构传递上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的状态维持不进行 传递的状态。根据上述特征,在维持动作模式中,即便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因滑架的移动而进 行动作,也能够在该动作的前后维持不向被驱动机构传递驱动力源的驱动力的状态。例如, 即便在执行记录过程中的间隙进行记录头的维护动作,也能够在该动作的前后,维持不因 驱动力源的驱动力而使供给装置等动作的状态。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为一种记录装置,具有被支承为可沿规定方向往复移动且搭载有在被记录件的记录面上形成墨点的记录头的滑架、能够对向被驱动机构传递驱动力源的 驱动力的状态和不进行传递的状态进行切换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滑 架的往复移动方向的可动区域包括,由上述记录头在被记录件的记录面形成墨点的墨点形 成区域、和与上述墨点形成区域相邻地设置的记录头维护区域,上述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 具有,由端面凸轮部件、和被支承为可沿上述滑架的往复移动方向移动且与上述滑架卡合 的随动部件构成的凸轮随动机构、和对上述随动部件向上述墨点形成区域侧施力的施力单 元,并且,通过用上述滑架克服上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向上述记录头维护区域侧推动上述 随动部件之后,该滑架向上述墨点形成区域侧移动而离开上述随动部件的方式进行动作, 上述端面凸轮部件具有滑动接触地卡合上述随动部件的凸部的第一凸轮槽、第二凸轮槽、 第三凸轮槽及第四凸轮槽,上述滑架在向上述记录头维护区域侧移动时,上述凸部依次与 上述第一凸轮槽、上述第二凸轮槽、上述第三凸轮槽及上述第四凸轮槽卡合,在上述第一凸 轮槽的上述墨点形成区域侧形成有通过上述作用力而卡合上述凸部的第一卡止部,在上述 第一凸轮槽与上述第二凸轮槽之间,形成有通过上述作用力卡合上述凸部的第二卡止部, 在上述第三凸轮槽与上述第二凸轮槽之间,形成有限制上述凸部从上述第三凸轮槽进入第 二凸轮槽的第一导向壁,上述第三凸轮槽被第五凸轮槽向上述第一凸轮槽引导,在上述第 四凸轮槽与上述第三凸轮槽之间,形成有限制上述凸部从上述第四凸轮槽进入第三凸轮槽 的第二导向壁,上述第四凸轮槽被第六凸轮槽向上述第二凸轮槽引导,在上述滑架向上述 墨点形成区域侧移动时,卡合于上述第三凸轮槽的上述凸部被上述第一凸轮槽引导,卡合 于上述第四凸轮槽的上述凸部被上述第二凸轮槽引导,在上述随动部件的凸部卡止于上述 第一卡止部的状态下,上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被传递给上述被驱动机构,在上述随动部件 的凸部卡止于上述第二卡止部的状态下,上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不被传递给上述被驱动机 构。如上所述,在墨点形成区域与记录头维护区域的交界附近,配设有驱动力传递切 换机构,因此,与以往相比更加能使记录装置小型化。另一方面,随着采用滑架与驱动力传 递切换机构在墨点形成区域与记录头维护区域的交界附近卡合的构成,在墨点形成控制的 间隙进行记录头的维护动作时,滑架临时从墨点形成区域移动至记录头维护区域,因此,此 时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驱动接通/关闭切换。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的动作是通过克服施力单元的作用力,用滑架向记录头维护 区域侧推动随动部件之后,该滑架向墨点形成区域侧移动而离开随动部件的方式来进行。首先,在随动部件的凸部卡止于第一卡止部的状态下,为向被驱动机构传递驱动 力源的驱动力的状态(以下称为“驱动接通状态”)。另一方面,在随动部件的凸部卡止于 第二卡止部的状态下,为不向被驱动机构传递驱动力源的驱动力的状态(以下称为“驱动 关闭状态”)。因此,使滑架向记录头维护区域侧移动,直至处于卡止于第一凸轮槽的第一卡 止部的状态的随动部件的凸部进入第二凸轮槽的位置之后,使该滑架向墨点形成区域侧移 动,从而,随动部件的凸部能够成为卡止于第二卡止部的状态,从驱动接通状态转移到驱动 关闭状态。此外,使滑架向记录头维护区域侧移动,直至处于卡止于第二卡止部的状态(驱 动关闭状态)的随动部件的凸部进入第三凸轮槽的位置为止,使该滑架向墨点形成区域侧 移动。由此,随动部件的凸部通过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被第一导向壁从第三凸轮槽引导到第五凸轮槽,被第五凸轮槽引导到第一凸轮槽而到达第一卡止部,成为卡止于第一卡止部的 状态(驱动接通状态)。即,能够从驱动关闭状态转移到驱动接通状态。
进而,使滑架向记录头维护区域侧移动,使处于卡止于第一卡止部的状态(驱动 接通状态)的随动部件的凸部从第一凸轮槽进入第二凸轮槽,进一步进入第三凸轮槽的位 置之后,使该滑架向墨点形成区域侧移动。由此,随动部件的凸部通过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被 第一导向壁从第三凸轮槽引导到第五凸轮槽,被第五凸轮槽引导到第一凸轮槽而再次到达 第一卡止部,成为卡止于第一卡止部的状态(驱动接通状态)。即,能够在动作的前后维持 驱动接通状态。进而,使滑架向记录头维护区域侧移动,直至处于卡止于第二卡止部的状态(驱 动关闭状态)的随动部件的凸部从第二凸轮槽进入第三凸轮槽、并进一步进入第四凸轮槽 的位置为止后,使该滑架向墨点形成区域侧移动。由此,随动部件的凸部在施力单元的作用 力的作用下,被第二导向壁从第四凸轮槽引导到第六凸轮槽,被第六凸轮槽引导到第二凸 轮槽而再次到达第二卡止部,成为卡止于第二卡止部的状态(驱动关闭状态)。即,能够在 动作的前后维持驱动关闭状态。由此,仅通过控制滑架的移动便能够自如地选择从驱动接通状态转移到驱动关闭 状态、从驱动关闭状态转移到驱动接通状态、在动作的前后维持驱动接通状态、以及在动作 的前后维持驱动关闭状态。即,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记载的记录装置,通过在墨点形成区域 与记录头维护区域的交界附近配设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实现了记录装置的小型化,同时 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驱动接通/关闭切换,能够自如地在记录执过程中进行驱动力传递切换 机构的切换。由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记载的记录装置,在具有利用了滑架的驱动力传 递切换机构的记录装置中,能够取得减轻记录装置大型化的作用效果。


图1是从上面侧看喷墨式打印机的立体图。图2是放大图示了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局部的立体图。图3是从前面侧看放大图示了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附近的立体图。图4是从背面侧看放大图示了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附近的立体图。图5是图示了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的要部的立体图。图6是去掉局部来进行图示的端面凸轮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端面凸轮部件的俯视图及剖视图。图8是以第一切换动作模式动作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的要部立体图。图9是以第二切换动作模式动作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的要部立体图。图10是以维持动作模式动作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的要部立体图。图11是示意性图示动作模式的说明图。符号说明如下10…滑架;20…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1…随动部件;22···凸轮支承部件;23···端 面凸轮部件;24…第一螺旋弹簧;25 27…第一 第三齿轮;28…第二螺旋弹簧;30…喷 墨式打印机的外装(框体);50…喷墨式打印机;51…输送驱动辊;52…输送从动辊;53···压板;Pl P3…切换位置;X…主扫描方向;XL···墨点形成区域;X2…记录头维护区域;XL···去路方向;XR···回路方向;Y…副扫描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喷墨式打印机的概略构成>首先,参照图1对作为本发明涉及的“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50的概略构成 进行说明。图1是从上面侧看喷墨式打印机50的立体图。喷墨式打印机50的外装30为构成喷墨式打印机50的外观的框体。外装30的前 面侧设置有包括液晶显示部、操作按钮等的操作部31。供纸盒32用于在喷墨式打印机50 的内部装填作为“被记录件”的记录纸,被配置成可从喷墨式打印机50的前方侧进行插拔。 并且外装30的前面侧设置有将记录执行后的记录纸排出的排出口 33。排出口 33附近配设 有滑动收纳式排出托盘34。在喷墨式打印机50的内部,作为向副扫描方向Y输送记录纸的单元,配设有输送 驱动辊51及多个输送从动辊52。输送驱动辊51受到未图示的输送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而 旋转。输送从动辊52被轴支承为可从动旋转,并且在未图示的弹簧等的作用力下与输送驱 动辊51的外周面抵接。记录纸在被输送驱动辊51和输送从动辊52挟持的状态下,通过输 送驱动辊51的旋转而被向副扫描方向Y输送。在比输送驱动辊51靠近副扫描方向Y的下流侧的位置配设有压板53。压板53在 包括由记录头(未图示)在记录纸的记录面形成墨点的墨点形成区域Xi的区域中,滑动接 触地支承通过输送驱动辊51的旋转而被向副扫描方向Y输送的记录纸。进而,在喷墨式打印机50的内部,滑架10被支承并配设为可向主扫描方向X往复 移动。在滑架10的底部,在头面与压板53对置的位置配设有上述记录头。滑架10利用未 图示的环状带等驱动力传递单元,传递未图示的滑架用马达的驱动力,从而沿主扫描方向X 往复移动。根据公知的线性编码器(未图示)的输出信号来控制滑架用马达的旋转,从而 能够执行滑架10的位置控制。在记录头的头面,设置有用于在记录纸的记录面形成墨点的 多个喷墨喷嘴。从可拆卸地配设于滑架10的墨盒(未图示)向记录头供给墨水。由未图示的供给装置向输送驱动辊51和输送从动辊52抵接的部分供给供纸盒32 的记录纸。对于所供给的记录纸,通过交替地反复进行因输送驱动辊51的旋转而在压板53 上沿副扫描方向Y输送的动作、和从沿主扫描方向X往复移动的记录头喷射墨水而在记录 面形成墨点的动作,从而被执行记录。记录执行后的记录纸通过由未图示的排出辊等构成 的排出装置从排出口 33排出。记录纸的供给控制、输送控制、滑架10的位置控制、从记录 头喷墨的控制等,通过由未图示的微机控制电路等构成的控制装置来执行。接下来,参照图2进一步对喷墨式打印机50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放大图示了喷墨式打印机50的局部的立体图。滑架10可沿主扫描方向X往复移动地支承于第一支承架11及第二支承架12。滑 架10的可动范围包含墨点形成区域Xl和记录头维护区域X2。墨点形成区域Xl为使滑架 10沿主扫描方向X进行往复移动、同时从记录头的头面喷射墨水在记录纸的记录面形成墨点的区域。记录头维护区域X2设置于墨点形成区域Xl的外侧,且配设有未图示的压盖装置。设置于记录头维护区域X2的公知的压盖装置为用于维护记录头的装置,具有,在不执行记录的待机时防止记录头的头面干燥的盖子、和用于进行去除记录头头面多余的墨 水等擦拭动作的刮板等(未图示)。此外,记录执行过程中在一定时机进行冲洗动作。该冲 洗动作为如下的动作,即、在记录执行过程中临时将滑架10移动到记录头维护区域X2,并 向压盖装置的盖子上喷射并舍弃墨水的动作。待机时可由盖子将记录头密封的、滑架的停 止位置被规定为起始点。而且,本发明涉及的喷墨式打印机50在墨点形成区域Xl和记录头维护区域X2的 交界附近,配设有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因此,无需在记录头维护区域X2的外侧设置用 于配设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的空间。此外,滑架10与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在墨点形 成区域Xl与记录头维护区域X2的交界附近卡合,因此,无需向记录头维护区域X2的外侧 扩张滑架10的可动区域。因此,可以在这种程度上比以往小型化。<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的构成>接下来,参照图3 图5对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从前面侧看放大图示了的喷墨式打印机50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附近 的立体图。图4是从背面侧看放大图示了的喷墨式打印机50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附 近的立体图。图5是图示了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要部的立体图。喷墨式打印机50具有作为“驱动力源”的上述输送用马达。该输送用马达例如为 DC马达等,是输送驱动辊51和上述供给装置共用的驱动力源。输送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 通常可传递给输送驱动辊51,另一方面,可经由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传递给上述供给装 置。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可以对将输送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向作为“被驱动机构”的供 给装置进行传递的状态和不进行传递的状态进行切换,且通过卡合滑架10来进行动作。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具有由随动部件21和端面凸轮部件23构成的凸轮随动 机构。此外,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包括端面凸轮部件的支承部件22 (以下称为“凸轮支 承部件22”)、第一螺旋弹簧24、第一齿轮25、第二齿轮26、第三齿轮27及第二螺旋弹簧28。随动部件21可沿主扫描方向X移动地支承于第一支承架11的长槽111。更具体 而言,随动部件21被支承为,在随动部件21的导向部215、216与第一支承架11的长槽111 卡合的状态下可沿主扫描方向X移动。作为“施力单元”的第一螺旋弹簧24,其一端侧挂设 于随动部件21的弹簧勾挂部212,另一端侧勾挂于第一支承架11。由此,随动部件21被向 去路方向XL (主扫描方向X的一方侧)施力。随动部件21的操作部211,在用滑架10向回 路方向XR(主扫描方向X的另一方侧)推动随动部件21时与滑架10卡合。随动部件21 的凸部213 (以下称为“随动凸部213”)与端面凸轮部件23的凸轮槽(后述)卡合。凸轮支承部件22支承于第一支承架11。端面凸轮部件23在能够以与主扫描方向 X交叉的轴23e为中心向符号C所示方向摆动地支承于凸轮支承部件22的状态下,配设于 墨点形成区域Xl与记录头维护区域X2的交界附近。第二螺旋弹簧28环绕端面凸轮部件 23的轴23e而安装,并对端面凸轮部件23作用符号D所示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端面凸轮 部件23向向随动部件21施力。第一齿轮25可旋转地支承于随动部件21的腕部214。第二齿轮26为用于向上述供给装置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齿轮。第三齿轮27为通常传递输送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的齿 轮。在第一齿轮25在第二齿轮26和第三齿轮27之间与两者啮合的状态下,输送用马达的 旋转驱动力被传递给供给装置。另一方面,若随动部件21从该状态开始向回路方向XR移 动,则第一齿轮25处于未与第二齿轮26及第三齿轮27啮合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不向供 给装置传递输送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端面凸轮部件23的构造>
接下来,参照图6及图7对端面凸轮部件23的构造进行说明。图6是去掉局部来进行图示的端面凸轮部件23的立体图。图7是端面凸轮部件23的俯视图及剖视图。图7(a)是端面凸轮部件23的俯视 图,图7 (b)是端面凸轮部件23的A-A方向剖视图,图7 (c)是端面凸轮部件23的B-B方向 剖视图。端面凸轮部件23,作为与随动凸部213滑动接触地卡合的凸轮槽而具有第一凸轮 槽231、第二凸轮槽235、第三凸轮槽236、第四凸轮槽237、第五凸轮槽238及第六凸轮槽 239。第一凸轮槽231在墨点形成区域Xl侧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卡止部232。在第一凸轮 槽231与第二凸轮槽235之间形成有第二卡止部234。此外,第一凸轮槽231形成有斜面 233,该斜面233为从第一凸轮槽231的底面朝向第二卡止部234的上端的上坡斜面。在第 三凸轮槽236与第二凸轮槽235之间,形成有限制随动凸部213从第三凸轮槽236进入第 二凸轮槽235的导向壁23c (第一导向壁)。在第四凸轮槽237与第三凸轮槽236之间形成 有限制随动凸部213从第四凸轮槽237进入第三凸轮槽236的导向壁23d(第二导向壁)。第五凸轮槽238形成为从第三凸轮槽236开始绕过第二卡止部234到达第一凸轮 槽231。第六凸轮槽239形成为从第四凸轮槽237开始绕过第三凸轮槽236到达第二凸轮 槽235。在第五凸轮槽238和第一凸轮槽231的交界,设置了向第二凸轮槽235引导随动凸 部213的阶梯23a,以防止向回路方向XR移动的随动凸部213从第一凸轮槽231进入第五 凸轮槽238。在第六凸轮槽239和第二凸轮槽235的交界,设置了向第三凸轮槽236引导随 动凸部213的阶梯23b,以防止向回路方向XR移动的随动凸部213从第二凸轮槽235进入 第六凸轮槽239。<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的动作>接下来,继续参照图6及图7并且参照图8 图11对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的 动作进行说明。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的动作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即克服第一螺旋弹簧24的弹 簧力而通过滑架10向回路方向XR(记录头维护区域侧)推动随动部件21之后,滑架10向 去路方向XL(墨点形成区域侧)移动而离开随动部件21。而且,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在 通过滑架10向回路方向XR推动随动部件21时,可以根据向回路方向XR推动至哪个位置 来选择多个动作模式的任意一个。图8是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的要部立体图,图示了以第一切换动作模式进行动 作的状态。下面,对基于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的第一切换动作模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随动凸部213与端面凸轮部件23的第一卡止部232卡止的状态下,成为第二齿 轮26及第三齿轮27与第一齿轮25啮合的状态。这种状态即为向供给装置传递输送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的驱动接通状态(图8(a))。从该状态开始用滑架10向回路方向XR推动随动部件21。随动凸部213沿着第一凸轮槽231向回路方向XR前进,越过上坡斜面233,通过第二卡止部234,沿着第二凸轮 槽235向回路方向XR前进。然后,在随动凸部213通过第二卡止部234之后、进入第三凸 轮槽236之前,停止滑架10,而使滑架10向去路方向XL移动。随动凸部213在第一螺旋弹 簧24的弹簧力作用下在第二凸轮槽235中向去路方向XL前进,成为与第二卡止部234卡 止的状态(图7的符号Ml)。该状态下,第二齿轮26及第三齿轮27未与第一齿轮25啮合, 因此成为未向供给装置传递输送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关闭状态(图8(b))。S卩、第一切换动作模式为驱动力传递从驱动接通状态向驱动关闭状态转移的动作 模式。例如在对记录纸执行记录的过程中,若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处于驱动接通状态, 则在输送用马达进行旋转时供给装置动作,因此,会在对记录纸执行记录的过程中供给其 他记录纸,产生记录纸重送。因此,在供给记录纸之后、开始对该记录纸进行记录之前,进行 基于第一切换动作模式的动作即可。由此,能够使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中的、对供给装 置传递驱动力的状态从驱动接通状态转移到驱动关闭状态,因此能够避免上述那样的记录 纸的重送。图9是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的要部立体图,图示了以第二切换动作模式进行动 作的状态。下面,对基于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的第二切换动作模式的动作进行说明。从随动凸部213卡止于端面凸轮部件23的第二卡止部234的状态开始(驱动关 闭状态),用滑架10向回路方向XR推动随动部件21。随动凸部213沿着第二凸轮槽235 向回路方向XR前进,进入第三凸轮槽236 (图9 (a))。然后,在随动凸部213进入第四凸轮 槽237之前,停止滑架10,而使滑架10向去路方向XL移动。由此,随动凸部213在第一螺 旋弹簧24的弹簧力作用下向去路方向XL前进。此时,随动凸部213被导向壁23c从第三 凸轮槽236向第五凸轮槽238引导,与此相应,端面凸轮部件23向符号Cl所示方向摆动 (图9 (b))。经过第五凸轮槽238,从而随动凸部213绕过第二卡止部234进入第一凸轮槽 231,与此相应,端面凸轮部件23向符号C2所示方向摆动。随动凸部213卡止于第一卡止 部232,成为驱动接通状态(图9(c))。即、第二切换动作模式为通过滑架10的动作,使驱动力传递从驱动关闭状态转移 到驱动接通状态的动作模式。例如供给记录纸时,进行基于第二切换动作模式的动作即可。 由此,能够使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中的、对供给装置传递驱动力的状态从驱动关闭状态 转移到驱动接通状态,因此,成为能够用输送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使供给装置动作而供给 记录纸的状态。此外,如果连续地执行基于上述第一切换动作模式的动作和基于第二切换动作模 式的动作,即便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因滑架10的移动而进行动作,也能够实现维持驱动 力传递的驱动接通状态的动作模式。图10是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的要部立体图,图示了以维持动作模式进行动作 的状态。下面,对基于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的维持动作模式的动作进行说明。从随动凸部213卡止于端面凸轮部件23的第二卡止部234的状态(驱动关闭状 态)开始,用滑架10向回路方向XR推动随动部件21 (图10(a))。随动凸部213沿着第二 凸轮槽235向回路方向XR前进,通过第三凸轮槽236进入第四凸轮槽237 (图10 (b))。然后,在随动凸部213进入了第四凸轮槽237之后停止滑架10,而使滑架10向去路方向XL移 动。由此,随动凸部213在第一螺旋弹簧24的弹簧力作用下向去路方向XL前进。此时,随 动凸部213被导向壁23d从第四凸轮槽237向第六凸轮槽239引导,与此相应,端面凸轮部 件23向符号C2所示方向摆动(图10(c))。经由第六凸轮槽239,从而随动凸部213绕过 第三凸轮槽236再次进入第二凸轮槽235。由此,随动凸部213成为再次卡止于第二卡止部 234的状态,因此维持了驱动关闭状态(图10(a))。即、维 持动作模式为,即便滑架10进行了动作也维持驱动力传递的驱动关闭状态 的动作模式。例如在记录执行过程中,在临时将记录头移动到记录头维护区域X2进行冲洗 动作或擦拭动作等时,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始终进行动作。因此,记录执行过程中在进 行冲洗动作或擦拭动作等时,以使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在该维持动作模式下进行动作 的方式,控制滑架10的移动即可。即、在冲洗动作或擦拭动作等的前后或其动作过程中,使 滑架10移动至随动部件21的随动凸部213进入端面凸轮部件23的第四凸轮槽237的位 置即可。维持动作模式能够在动作的前後维持驱动力传递的驱动关闭状态,因此,记录执行 过程中进行冲洗动作或擦拭动作等时,能够避免出现对供给装置传递驱动力的状态处于驱 动接通状态,即不必要的驱动接通/关闭切换的情况。图11是示意性地图示了动作模式的说明图。开始记录纸的供给动作时,进行基于第二切换动作模式的动作,成为向供给装置 传递输送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的状态(驱动关闭状态一驱动接通状态)。更具体而言,使滑 架10从墨点形成区域Xl移动至记录头维护区域X2内的切换位置P2 (第一切换位置)之 后,使滑架10向墨点形成区域Xl移动。该切换位置P2,可以设定在随动凸部213位于第三 凸轮槽236的范围中的任意位置。对供给后的记录纸执行记录时,在记录开始前进行基于第一切换动作模式的动 作,成为未向供给装置传递输送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的状态(驱动接通状态一驱动关闭状 态)。更具体而言,使滑架10从墨点形成区域Xl移动至记录头维护区域X2内的切换位置 Pl之后,使滑架10向墨点形成区域Xl移动。该切换位置Pl可以设定为在随动凸部213位 于第二凸轮槽235的范围中任意位置。在记录执行过程中的间隙执行冲洗动作或擦拭动作时,进行基于维持动作模式的 动作,动作后也维持未向供给装置传递输送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的状态(驱动关闭状态一 驱动关闭状态)。更具体而言,使滑架10从墨点形成区域Xl移动至记录头维护区域X2内 的切换位置P3(第二切换位置)之后,使滑架10向墨点形成区域Xl移动。该切换位置P3 可以设定为在随动凸部213位于第四凸轮槽237的范围中的任意位置。如上所述,在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进行动作时,通过使滑架10的折返位置位于 切换位置Pl P3的某一个位置,能够选择第一切换动作模式、第二切换动作模式或维持动 作模式的任意一个动作模式。因此,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驱动接通/关闭切换,记录执行过程 中,仅控制滑架10的移动便能够自由地对控制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的切换进行控制。S卩、本发明涉及的喷墨式打印机50,通过在墨点形成区域Xl与记录头维护区域X2 的交界附近配设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而实现了喷墨式打印机50的小型化,同时不会出 现不必要的驱动接通/关闭切换,而能够自如地在记录执行过程中对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 20的切换进行控制。因此,根据本发明,在具有利用了滑架10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的记录装置中,能够避免记录装置大型化。<变形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说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进 行各种变形,它们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作为经由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来传递驱动力的“被驱动机构”,可以是改变 滑架的支承位置而自动地对记录头的头面与压板53的支承面之间的间隔(PG)进行切换的 自动PG切换机构。或者可以是压盖装置的泵吸引切换机构、泵接通/关闭机构、多个泵的 切换机构等。或者可以是用于在光盘的标识面执行记录的、自动地输送托盘的托盘输送装 置。或者可以是根据记录纸的尺寸等自动地对多个供给托盘进行切换的托盘切换机构。或 者可以是用于自动进行双面记录的自动双面记录单元等。或者对卷纸进行记录时自动地将 记录后的卷纸切断的卷纸切断装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87242号公报
权利要求
一种记录装置,具有,滑架,其被支承为可沿规定方向往复移动,并且搭载有在被记录件的记录面上形成墨点的记录头;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其通过与上述滑架卡合,可以对向被驱动机构传递驱动力源的驱动力的状态和不进行传递的状态进行切换,其特征在于,上述滑架的往复移动方向的可动区域包括由上述记录头在被记录件的记录面上形成墨点的墨点形成区域、和与上述墨点形成区域相邻地设置的、进行上述记录头的维护动作的记录头维护区域,上述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具有切换上述驱动力传递状态的切换动作模式和维持上述驱动力传递状态的维持动作模式,上述切换动作模式是以如下的方式进行执行的模式,即、在滑架从上述墨点形成区域移动至上述记录头维护区域内的第一切换位置之后,使该滑架向上述墨点形成区域移动,上述维持动作模式是以如下的方式进行执行的模式,即、在上述滑架从上述墨点形成区域移动至上述记录头维护区域内的第二切换位置之后,使该滑架向上述墨点形成区域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换动作模式为,从不向上述被 驱动机构传递上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的状态切换为传递的状态的模式,上述维持动作模式为,从不向上述被驱动机构传递上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的状态开始 维持不进行传递的状态的模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其针对具有利用了滑架的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的记录装置,能够减轻记录装置大型化。喷墨式打印机(50)在墨点形成区域(X1)与记录头维护区域(X2)的交界附近配设有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因此,无需在记录头维护区域(X2)的外侧设置用于配设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的空间。此外,由于在墨点形成区域(X1)与记录头维护区域(X2)的交界附近,使滑架(10)与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卡合,因此无需将滑架(10)的可动区域扩张到记录头维护区域(X2)的外侧。而且,驱动力传递切换机构(20)具有在基于滑架(10)进行动作的前后维持驱动力传递的驱动关闭状态的动作模式。
文档编号B41J2/165GK101856910SQ20101012928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7日
发明者中野洋介, 滝川智也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