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861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对被喷射介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喷墨式打印机和/或绘图机等喷墨式记录装置,具有能够将贮存于墨盒、墨罐等 墨贮存单元中的墨水排出为墨滴的喷墨式记录头。这里,作为喷墨式记录头,具备与喷嘴开口连通的压力发生室和使压力发生室发 生压力变化而使液滴从喷嘴开口排出的压力发生单元。而且,作为搭载在喷墨式记录头 上的压力发生单元,可以举出例如纵向振动型的压电元件、挠曲振动型的压电元件、发热元 件、使用静电力的元件等。另外,提出了下述方案在喷墨式记录装置中,通过加热器等加热单元对压纸卷筒 (r >)进行加热,从而使已印刷在记录片上的墨干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2)。另外,提出了在喷墨式记录装置中设置有朝向记录片的被印刷面吹送气体的送风 单元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1 特开2004-223962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平5-31893号公报专利文献3 特开2004-142166号公报这里,若为了使墨干燥而设置加热单元,则利用加热单元的热对喷墨式记录头进 行加热,喷嘴开口附近的墨的挥发成份会蒸发,由此喷嘴开口附近的墨粘度会升高,从而可 能会由于粘度增大了的墨而引起排出不稳定,若干燥进一步严重则可能会发生喷嘴开口的堵塞。另外,存在以下等问题若存在附着于喷嘴板上的墨滴和/或墨雾等,则通过利用 热来进行干燥,墨的粘度会增加,还有在该墨上会附着尘埃等,从而墨会作为异物附着于喷 嘴开口附近,发生喷嘴开口的堵塞和/或在开始排出时墨滴不能向期望的方向排出这样的 排出不良。另外,存在以下的问题若喷墨式记录头被加热,则有可能由于以下等情况,喷墨 式记录头的耐久性下降,即因构成喷墨式记录头的部件彼此的热膨胀率的不同而破坏粘接 部件彼此的粘接剂等,或者因热而促进墨中所含有的溶剂所导致的头构成部件和/或粘接 剂的劣化。另外,这样的问题,不限于喷墨式记录装置,而同样也存在于喷射墨以外的液体的 液体喷射装置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降低印刷品质地减轻排出 不良并且提高头的耐久性的液体喷射装置。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方式在于液体喷射装置,其具备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的液体喷射头;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面相对地设置的加热单元;在所述液 体喷射头与所述加热单元之间传送被喷射介质的传送单元;以及朝向所述被喷射介质的被 喷射面吹送气体的送风单元,其中,所述送风单元,设置为能够在包括所述被喷射介质的被 喷射区域在内的沿着一个方向的多个区域使送风量可变,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送风控制单 元,该送风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被喷射介质的所述一个方向的宽度,对所述送风单元的沿着 所述一个方向的多个区域中的送风量进行控制。在这种方式中,通过在被喷射介质的一个方向上调整送风单元的气体的送风量, 能够使期望的液体喷射头被加热的温度降低,从而抑制由于液体喷射头的加热所导致的排 出不良和/或液体喷射头的耐久性的降低。另外,由于能够不使被喷射介质由加热单元所 加热的温度降低地使期望的液体喷射头的被加热的温度降低,所以能够利用加热单元和送 风单元促进液体的干燥,从而能够使印刷品质提高。这里,优选,所述送风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相比于所述送风单元的与所述被喷射介质相对的区域的送风量,增大不存在所述被喷射介质的区域的气体的送风量。由此,能 够降低在喷嘴开口附近的液体的粘度容易增加的液体的喷射中不使用的液体喷射头被加 热的温度。另外,优选,具备对所述送风单元所吹送的气体进行加热的气体加热单元,该气体 加热单元,设置为在每个能够使所述送风单元的送风量可变的区域能够使气体的加热温度 可变,在每个所述区域使所述气体加热单元所形成的气体的加热温度相对于所述送风单元 的送风量成反比例。由此,能够使送风量小的气体的加热温度升高,促进被涂敷于被喷射介 质上的液体的干燥,并且能够降低送风量大的气体的加热温度,使期望的液体喷射头的被 加热的温度降低。另外,优选,多个所述喷嘴开口沿着所述被喷射介质的所述一个方向设置。由此, 能够使在液体的喷射中不使用的喷嘴开口附近被加热的温度降低。另外,优选,所述液体喷射头沿着所述被喷射介质的所述一个方向设置有多个。由 此,能够不使头本身大型化地在被喷射介质的一个方向上、在宽阔的范围内以短时间进行 印刷,并且能够使在液体的喷射中不使用的液体喷射头被加热的温度降低。另外,优选,所述被喷射介质的所述一个方向是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和所述被喷射 介质的相对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由此,能够在与液体喷射头和被喷射介质的相对的移 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在液体的喷射中不使用的喷嘴开口附近被加热的温度降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装置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装置的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头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记录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送风工作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送风单元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送风单元和气体加热单元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记录装置的其他例子的主要部分剖面图。符号说明S、Si、S2记录片(被喷射介质),1喷墨式记录装置(液体喷射装置),2装置主体,3头单元,4传送单元,5支撑部,7第一传送单元,8第二传送单元,9加热单元,10U0A IOB喷墨式记录头(液体喷射头),12压力发生室,13喷嘴开口,18压电元件(压力发生单 元),30.30A送风单元,31,33送风孔,32、32A 32F、34送风装置,35遮蔽板,50.50A吸引 单元,51吸引孔,52A 52F吸引装置,100控制部,101印刷控制单元,102记录头驱动电路, 103印刷位置控制单元,104加热控制单元,105送风控制单元,106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概略 立体图,图2是喷墨式记录装置的俯视图,图3(a)是喷墨式记录装置的传送方向的剖面图, 图3(b)是喷墨式记录装置的与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剖面图。如图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喷墨式记录装置1,是其喷墨 式记录头被固定且通过传送作为被喷射介质的纸等记录片S来进行印刷的所谓行(’λ > )式记录装置。具体而言,喷墨式记录装置1,具有装置主体2 ;具有多个喷墨式记录头 10并且被固定于装置主体2的头单元3 ;传送记录片S的传送单元4 ;以及支撑部5。头单元3,在与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喷墨式记录头 10。这里,在详情后面描述的喷墨式记录头10中,设置有1列至多列的喷嘴列,该喷嘴列是 多个喷嘴开口并排设置而成的。而且,喷墨式记录头10被设置为,朝向与记录片S的传送 方向交叉的方向并排设置喷嘴开口。另外,多个喷墨式记录头10,在与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 交叉的方向上并排设置,而且配置于在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上稍微错开的位置。S卩,多个喷 墨式记录头10,在与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为交错状。而且,相邻的喷墨式 记录头10设置为,一个喷墨式记录头10的喷嘴列的端部的喷嘴开口与另一个喷墨式记录 头10的喷嘴列的端部的喷嘴列在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由此,能够遍及与 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在全部的区域进行印刷。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在头 单元3上设置6个喷墨式记录头1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特别图示出保持喷墨式记录 头10的保持部,但也可以将喷墨式记录头10固定于后述的送风单元30的保持部6上,另 夕卜,也可以设置不同于送风单元30的保持部6的保持部。另外,在这样的头单元3的各喷墨式记录头10上,虽未图示,但能够供给墨地连接 着贮存墨的墨罐、墨盒等墨贮存单元。墨贮存单元,可以被保持于例如头单元3上,还有也 可以被保持于装置主体2内的与头单元3不同的位置。传送单元4,具有相对于头单元3设置在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的两侧的第一传送单 元7和第二传送单元8。第一传送单元7由驱动辊7a、从动辊7b和卷绕在该驱动辊7a和从动辊7b上的传 送带7c构成。另外,第二传送单元8,与第一传送单元7同样,由驱动辊8a、从动辊8b和传送带8c构成。在该第一传送单元7和第二传送单元8的各自的驱动辊7a、8a上,连接有未图示 的驱动电动机等驱动单元,通过利用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使传送带7c、8c旋转驱动,在头单 元3的上游和下游侧传送记录片S。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由驱动辊7a、8a、从动辊7b、8b和传送带7c、8c构成 的第一传送单元7和第二传送单元8,但也可以进一步设置使记录片S保持于传送带7c、8c 上的保持单元。作为保持单元,也可以例如设置使记录片S的外周面带电的带电单元,利用 电介质极化的作用使因带电单元而带电了的记录片S吸附于传送带7c、8c上。另外,作为 保持单元,也可以在传送带7c、8c上设置按压辊,使记录片S夹持在按压辊和传送带7c、8c 之间。支撑部5,由在第一传送单元7和第二传送单元8之间、与头单元3相对地设置的 剖面具有矩形状的金属或树脂等构成。支撑部5,用于将由第一传送单元7和第二传送单元 8传送的记录片S支撑在与头单元3相对的位置。另外,在支撑部5上,也可以设置有将被传送的记录片S吸附于支撑部5上的吸附单元。作为吸附单元,可以举出例如通过吸引而对记录片S进行吸引吸附的单元、用静电力 对记录片S进行静电吸附的单元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5上,设置有加热单元9。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撑 部5使用传热性优异的金属材料,将加热单元9设置在支撑部5的与喷墨式记录头10相对 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侧。作为这样的加热单元9,能够使用例如红外线灯、电热加热器等。进而,在喷墨式记录装置1中,设置有送风单元30,其朝向记录片S的由喷墨式记 录头10进行墨的印刷的被喷射面吹送气体。送风单元30具有固定于装置主体2的喷墨 式记录头10的与支撑部5相反的一侧的保持部6 ;设置于保持部6上的多个送风孔31 ;和 设置于各送风孔31内的送风装置32。保持部6具有沿着多个喷墨式记录头10的并排设置方向的长度,该并排设置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在权利要求中是所记载的一个 方向。另外,送风孔31设置为,在保持部6的与喷墨式记录头10相对的面开口,并且直 至与喷墨式记录头10相反的一侧为止在厚度方向上贯通保持部6。另外,设置于送风孔31 内的送风装置32由以下部件构成固定于送风孔31内的驱动电动机32a (参照图2)和固 定于该驱动电动机32a的旋转轴上的叶片32b。在这样的送风单元30中,通过在送风孔31内对驱动电动机32a进行驱动,使叶片 32b旋转而从送风孔31朝向记录片S的被喷射面侧吹送气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6上,沿着与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相当于 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一个方向)设置有6个送风孔31。另外,各送风孔31,与喷墨式记录头 10对应地设置。即,送风孔31,在与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排设置,且配置于 在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上稍微错开的位置。而且,由多个在内部设置有送风装置32的送风孔31构成的送风单元30,通过对各 送风装置32的驱动进行控制,可以在包括记录片S的被喷射区域在内的沿着一个方向(在 本实施方式中,是与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多个区域中,使气体的送风量可变。附带说明,能够通过改变驱动电动机32a的转数,来实现对各送风装置32的驱动进 行控制而改变气体的送风量。另外,所谓记录片S的被喷射区域,指由多个喷墨式记录头10印刷的记录片S的印刷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被喷射区域指记录片S的与传送方向交 叉的方向的宽度。这里,对于搭载于上述那样的喷墨式记录装置1中的喷墨式记录头10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喷墨式记录头的一例的剖面图。图4所示的喷墨式记录头10,是具有纵向振动型的压电元件的类型,在隔板11中 并排设置有多个压力发生室12,隔板11的两侧由与各压力发生室12相对应地具有喷嘴开 口 13的喷嘴板14和振动板15密封。另外,在隔板11中形成有贮存部17,其分别经由墨供 给口 16与各压力发生室12连通而成为多个压力发生室12的共用的墨室,在贮存部17上 连接有未图示的墨盒。另一方面,在振动板15的与压力发生室12相反的一侧,压电元件18的前端分别 接触地设置在与各压力发生室12相对应的区域。这些压电元件18,将压电材料19、电极形 成材料20以及21纵向交替地夹持层叠为三明治状,其对振动不起作用的非活性区域被固 接在固定基板22上。另外,固定基板22、振动板15、隔板11以及喷嘴板14,通过基台23固
定为一体。在这样构成的喷墨式记录头10中,经由与墨贮存单元连通的墨流路对贮存部17 供给墨,并经由墨供给口 16将墨分配给各压力发生室12。实际上,通过对压电元件18施 加电压,使压电元件18收缩。由此,振动板15与压电元件18 —起变形(向图中上方向升 起),使压力发生室12的容积增大,从而将墨引入至压力发生室12内。接着,在用墨充满了 内部直至到达喷嘴开口 13为止之后,若按照来自驱动电路的记录信号,解除对压电元件18 的电极形成材料20以及21施加的电压,则压电元件18伸长而返回原来的状态。由此,由 于振动板15也变位而返回原来的状态,所以压力发生室12收缩,其内部压力升高,使得墨 滴从喷嘴开口 13排出。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使压力发生室12发生压力变化的压力发 生单元,设置了纵向振动型的压电元件18。另外,上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1,在用单色的墨进行单色印刷的情况下,在头单元 3中,在记录片S的宽度方向上配置这样的喷墨式记录头10。另外,喷墨式记录装置1,例如 在利用多种颜色的墨进行彩色印刷的情况下,作为头单元3而搭载的一个喷墨式记录头, 只要使用一体地设置有多个图4所示的喷墨式记录头10而成的喷墨式记录头即可。这里,关于这样的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图5是表示喷墨 式记录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如图5所示,在喷墨式记录装置1中,具有头单元3,其具有成为实际上进行印刷 的机构部的喷墨式记录头10 ;传送记录片S的传送单元4 ;加热单元9 ;送风单元30和对喷 墨式记录头10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00。控制部100具有印刷控制单元101、记录头驱动电路102、印刷位置控制单元 103、加热控制单元104以及送风控制单元105。印刷控制单元101,控制喷墨式记录头10的印刷工作,例如伴随着印刷信号的输 入经由记录头驱动电路102对压电元件18施加驱动脉冲,使喷墨式记录头10排出墨。印刷位置控制单元103,进行喷墨式记录头10的印刷时的记录片S的定位。即,通过利用印刷位置控制单元103对传送量进行控制,来进行记录片S的相对于喷墨式记录 头10的传送方向的定位,其中该传送量是传送单元4将记录片S向与喷墨式记录头10相 对的区域传送的传送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墨式记录装置1中设有检测单元106。检测单元106, 检测记录片S的被喷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印刷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被喷射 区域,设定为检测记录片S的与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作为这样的检测单元106,能 够使用例如对记录片S的宽度进行测定的光学传感器。另外,检测单元106,并不限定于光 学传感器,而也可以在保持有记录片S的用纸盒内设置与记录片S的宽度一致的引导件,检 测单元106以机械的方式获得该引导件的位置。当然,也可以不设置检测单元106,而由使 用喷墨式记录装置1的使用者手动输入记录片S的宽度。另外,也可以在控制部100中保 存进行印刷的记录片S的尺寸,并且保存记录片S的除去空白等之外的可印刷的喷射区域, 基于从外部输入的印刷数据限定喷射区域。加热控制单元104,在由喷墨式记录头10进行印刷时,通过控制加热单元9,对支 撑部5进行加热,来对由支撑部5支撑的记录片S进行加热。另外,加热控制单元104,在不 进行印刷的待机时和/或支撑部5成为预定的温度以上的情况下,进行使由加热单元9进 行的支撑部5的加热停止的控制。附带说明,支撑部5的温度,能够利用温度传感器等来掌握。送风控制单元105,基于检测单元106所检测的与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宽度 方向,控制送风单元30。由送风控制单元105进行的送风单元30的控制,使与记录片S相对的区域、即与 实际上进行印刷的印刷区域(被喷射区域)相对的送风装置32吹送气体,并且相对于与印 刷区域相对的送风装置32的气体的送风量,增大与不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相对的送风装置 32的气体的送风量。即,在与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改变送风单元30的气 体的送风量。具体而言,如图6(a)所示,送风控制单元105,相比于与存在进行印刷的记录片Sl 的区域相对的送风装置32B 32E的气体的送风量,增大与不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相对的 送风装置32A、32F的气体的送风量。这里,在图6 (a)所示的例子中,由于记录片Sl与6个 喷墨式记录头IOA IOF中的4个喷墨式记录头IOB IOE相对,所以两端的喷墨式记录 头10AU0F在记录头Sl的印刷中不使用。因此,使设置在不存在记录片Sl的区域的送风 装置32A、32F的气体的送风量相比于其他送风装置32B 32E增大,使得在记录片Sl的印 刷中不使用、不进行墨滴的排出的喷墨式记录头10A、IOF的由加热单元9加热的温度变低。另外,送风控制单元105,如图6(b)所示,在记录片S2的宽度比记录片Sl的宽度 窄时也同样,相比于与存在进行印刷的记录片S2的区域相对的送风装置32C 32D的气体 的送风量,增大与不存在记录片S2的区域相对的送风装置32A、32B、32E、32F的气体的送风 量。由此,能够降低在记录片S2的印刷中不使用的喷墨式记录头10A、10B、10E、IOF的由加 热单元9加热的温度。附带说明,当与在印刷中未使用的喷墨式记录头10相对的送风装置32进行气体 (空气)的送风时,通过送风直接冷却在印刷中未使用的喷墨式记录头10。另外,通过送风 单元30的送风,能够冷却由加热单元9加热的支撑部5的不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使支撑部5的不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的温度降低。即,虽然支撑部5其整体由加热单元9所加热,但 可通过送风单元30的送风被冷却。此时,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印刷区域、被喷射区域), 由于其送风被记录片S所遮蔽,并且送风量小,所以相对难以冷却。相对于此,不存在记录 片S的区域,其由送风单元30实现的送风未被记录片S所遮蔽,并且由送风单元30实现的 气体的送风量大,所以被大幅冷却。由此,作为由加热单元9加热的支撑部5的一部分的不 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的温度,相比于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的温度要低,从而能够使在印刷中 未使用的喷墨式记录头10由支撑部5的热所加热的温度降低。这样,通过降低与在印刷中未使用的喷墨式记录头10的喷嘴开口13相对的支撑 部5的温度,能够降低在印刷中未使用的喷墨式记录头10的喷嘴开口 13附近被加热的温 度。由此,能够抑制喷嘴开口 13附近的墨因加热而粘度增加、发生喷嘴开口 13的堵塞和/ 或开始排出墨滴时的着落位置偏离等不良状况。另外,通过利用送风单元30降低与不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相对的喷墨式记录头10 的由加热单元9加热的温度,能够抑制喷墨式记录头10的因加热而导致的耐久性的下降。 艮口,若喷墨式记录头10被加热,则可能会对粘接构成喷墨式记录头10的部件彼此的粘接剂 等产生不良影响而降低喷墨式记录头10的耐久性,但是通过抑制在印刷中未使用的喷墨 式记录头10的被加热,能够抑制喷墨式记录头10的耐久性的下降。附带说明,在存在记录 片S的区域,由于加热单元9的热被记录片S遮蔽,所以如果不调整送风单元30的气体的送 风量,则与不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的喷墨式记录头10相比,被加热的温度低。另外,在存在 记录片S的区域,由于除了由记录片S进行热的遮蔽外,还从喷嘴开口 13进行墨滴的排出, 所以即使喷嘴开口 13附近的墨被加热,也会排出被加热了的墨,从而难以产生因粘度的增 加而导致的堵塞和/或着落位置偏离。另外,送风控制单元105,由于仅增大送风单元30的印刷区域(记录片S)以外的 非印刷区域的气体的送风量,所以在印刷区域(设有记录片S的区域),能够减轻由加热单 元9获得的记录片S的加热温度的损失。因此,能够利用加热单元9良好地进行记录片S 的加热、即涂敷于记录片S上的墨的加热。另外,在利用加热单元9进行印刷于记录片S上 的墨的加热时,虽然若从墨中挥发的成分因加热而滞留,则墨的干燥所需的时间会变长,但 通过利用送风单元30对印刷区域(被喷射区域)吹送气体,能够除去墨的挥发成分,从而 促进墨的干燥。附带说明,虽然也可以考虑通过将对记录片S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在一个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分割,对分割后的加热单元个 别地进行控制,来局部地改变记录片S的加热温度,但是即使将加热单元分割,支撑部5的 热反应性低,也难以将支撑部件局部地调整为期望的温度。相对于此,在本申请发明中,能 够利用吸引单元仅抑制在印刷中未使用的喷墨式记录头10,使其不被进行多余的加热。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记录片Si、S2,例示的是其宽度处于并排设置的喷墨 式记录头IOA IOF的边界部分的情况,另外,由于在与记录片S1、S2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 向上设置有与喷墨式记录头10相同数量的吸引单元,所以设定为控制不存在记录片S1、S2 的送风装置32A 32F的气体的送风量,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条件。例如,在记录片S的宽度方向的边缘部分存在于送风装置32B上时,只要仅增大送 风装置32A的气体的送风量即可。此时,在一个喷墨式记录头IOB的喷嘴开口 13中,虽然存在着在印刷中使用的喷嘴开口 13和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喷嘴开口 13,但是由于喷墨式记 录头IOB的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喷嘴开口 13处于气体的送风量大的送风装置32A侧,所以喷 墨式记录头IOB的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喷嘴开口 13附近的加热温度也降低。当然,同一方向 (与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送风装置32的数量与喷墨式记录头10的数量 也可以不是相同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调整在与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一 个方向)上并排设置的送风单元30的送风装置32A 32F的气体的送风量,但也可以例如 在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上也设置多个送风装置32,调整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上的送风装置 32的气体的送风量。即,由于在记录片S的印刷开始时和印刷结束时,在支撑部5上,存在 有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的端部,在传送方向上也能够设定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和不存在记 录片S的区域,所以也可以在传送方向上,与送风单元30的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的气体的 送风量相比,增大不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的气体的送风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送风单元30,例示了具有保持部6、设置在保持部6上 的多个送风孔31、设置在各送风孔31中的送风装置32的情况,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这 里,在图7中示出了送风单元的其他的例子。另外,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送风 单元的其他的例子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送风单元30A具有送风装置34,其设置有以沿着未图示的喷墨记录 头10的并排设置方向(一个方向)的长度开口的送风孔33 ;和遮蔽送风单元34的送风孔 33的遮蔽板35。遮蔽板35,沿着喷墨式记录头10的并排设置方向设有多个,各遮蔽板35设置为能 够工作,使得能够个别地对送风孔33的开口面积进行调整。附带说明,送风装置34,只要是 从送风孔33吹送气体的送风泵等即可。作为这样的结构的送风单元30A,能够在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和不存在记录片S的 区域调整气体的送风量。(实施方式2)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送风单元和气体加热单元的剖面图。另外,对 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是除了送风单元30之外还设有对送风单元30所吹送的 气体进行加热的气体加热单元40的例子。具体而言,作为气体加热单元40,在保持部6的 各送风孔31内分别设置有加热部41A 41F。加热部41A 41F,与送风孔31内的送风装置32A 32F相比配置在下游侧,通过使由送风装置32A 32F吹送的气体与加热部41A 41F接触并通过,对气体进行加热。 作为这样的加热部41A 41F,能够使用电热加热器等。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气体加热单元40,通过在送风单元30的各送风孔31 内设置加热部41A 41F,能够在每个送风单元30的送风量可以可变的区域,改变送风单元 30所吹送的气体的温度。因此,通过利用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送风控制单元105进行控制,使得各加热 部41A 41F所加热的温度相对于送风装置32A 32F的送风量成反比例,能够升高对存 在记录片S的区域吹送的气体的温度,从而进一步促进在记录片S上印刷的墨的干燥,并且能够降低对不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吹送的气体的温度,对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喷墨式记录头 10以及支撑部5 (实质上对喷墨式记录头10进行加热的区域)进行冷却,使在印刷中不使 用的喷墨式记录头10的被加热的温度降低。(实施方式3)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9 (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喷墨式记录头IOA IOF的液体喷射面(喷 嘴开口 13所开口的面)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将记录片S朝向与喷墨式记录头IOA IOF相 反的一侧吸引的吸引单元50。本实施方式的吸引单元50由以下部件构成设置于支撑部5上的多个吸引孔51 ; 设置于各吸引孔51内的吸引装置52A 52F(下面,将它们表示为吸引装置52)。吸引孔51设置为,在支撑部5的支撑记录片S的面开口,并且直至与支撑记录片S 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为止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支撑部5。另外,设置于吸引孔51内的吸引装 置52由以下部件构成固定于吸引孔51内的驱动电动机52a和设置于该驱动电动机52a 的旋转轴上的叶片52b。由这样的多个吸引孔51和吸引装置52构成的吸引单元50,通过在吸引孔51内对 驱动电动机52a进行驱动,使叶片52b旋转,使得吸引孔51内的叶片52b的记录片S侧成 为负压,从而将记录片S吸引吸附在支撑部5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撑部5上,沿着能够改变送风单元30的气体的送风量的区 域并排设置有6个吸引孔51。S卩,吸引装置52,沿着喷墨式记录头IOA IOF的并排设置 方向设置。通过这样设置吸引单元50,能够使记录片S吸引吸附在支撑部5上而固定记录片 S,从而进行稳定的印刷。另外,通过使吸引单元50的不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的吸引装置52 (在图9所示的 例子中为吸引装置52A、52F)也进行吸引,能够在不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吸引单元50吸引 送风单元30所吹送的气体,从而形成气体的流动。具体而言,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吸引装 置52A吸引送风装置32A所吹送的气体,从而产生从送风装置32A朝向吸引装置52A的气流 的流动。同样,吸引装置52F吸引送风装置32F所吹送的气体,从而产生从送风装置32F朝 向吸引装置52F的气流的流动。通过这样的气流的流动,能够进一步促进支撑部5的不存在 记录片S的区域的冷却,并且能够利用吸引装置52A、52F吸引通过从喷墨式记录头IOB IOE排出墨滴而产生的薄雾,从而提高印刷品质。另外,由多个在内部设置有吸引装置52的吸引孔51构成的吸引单元50,通过对 各吸引装置52的驱动进行控制,可以在记录片S的一个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记录 片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使吸引力可变。附带说明,能够通过改变驱动电动机 32a的转数,来实现对各吸引装置32的驱动进行控制而使吸引力可变。因此,如图9(b)所示,通过与吸引单元50的存在记录片S的吸引装置52B 52E 相比,增大与不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相对的吸引装置52A、52F的吸引力,能够进一步使支撑 部5的不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的温度降低,使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喷墨式记录头10AU0F的 被加热的温度降低。
另外,在图9(b)所示的例子中,由于仅增大吸引单元50的在印刷中不使用的区域 的吸引装置52A、52F的吸引力,所以利用设置于印刷区域的吸引装置52B 52E可靠地进 行记录片S的向支撑部5的吸引吸附。因此,能够可靠地固定记录片S,从而进行高精度的 印刷。另外,由于仅增大吸引单元50的印刷区域(记录片S)以外的非印刷区域的吸引力,所以在印刷区域(设置有记录片S的区域),能够减轻由加热单元9获得的记录片S的 加热温度的损失。因此,能够利用加热单元9良好地进行记录片S的加热、即涂敷于记录片 S上的墨的加热。另外,吸引单元50,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这里,在图10中示出了吸引单元的其 他的例子。另外,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吸引单元的其他的例子的喷墨式记录 装置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如图10所示,也可以将吸引单元50A,以支撑部5和喷墨式记录头IOA IOF之间 的高度,配置在与喷墨式记录头IOA IOF相对的区域的外侧。在此情况下,吸引单元50A, 只要被驱动为吸引支撑部5与喷墨式记录头IOA IOF之间的气体即可。作为这样的吸引单元50A,也能够吸引送风单元30的送风装置32A、32F所吹送的 气体,从而对支撑部5的不存在记录片S的区域进行冷却,并且能够进行伴随着墨滴的排出 而产生的薄雾的吸引。(其他实施方式)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并不限定于上 述的例子。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将具有喷墨式记录头10的头单元3固定于装置 主体2,使得传送单元4传送记录片S,但由于只要传送单元4使喷墨式记录头10与记录片 S相对地移动即可,所以也可以固定记录片S,而传送单元4传送喷墨式记录头10。这样的 情况下的传送方向,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也可以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与记录 片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设置多个喷墨式记录头10,在不移动记录片S而固定了记 录片S的状态下,利用固定于记录片S的整个喷射区域的喷墨式记录头10进行印刷。艮口, 也可以实质上不设置上述实施方式1的传送单元4。当然,本发明也适用于,边使头单元3 在与记录片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一个方向)上移动边使记录片S在传送方向上移动 而在记录片S的整个面进行印刷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作为使压力发生室12发生压力变化的压力发生单 元,例示了使压电材料19和电极形成材料20、21交替地层叠并使其在纵向方向上伸缩的纵 向振动型的压电元件18,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用下电极和上电极这两个电极夹 持由结晶化了的压电材料构成的压电体层而构成的挠曲振动型的压电元件,能够使用通过 成膜以及光刻法层叠各层而成的薄膜型的压电元件、通过粘贴印刷电路基板(- U — >〉 一卜,生片)等方法形成的厚膜型的压电元件等。另外,作为压力发生单元,能够使用在压 力发生室内配置发热元件并利用由发热元件的发热所产生的气泡使液滴从喷嘴开口排出 的元件、在振动板和电极之间产生静电并利用该静电力使振动板变形而使液滴从喷嘴开口 排出的所谓静电式致动器等。进而,本发明宽泛地以所有的具备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为对象,也能够适 用于例如在打印机等的图像记录装置、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的制造中使用的彩色材料喷射装置,在有机EL显示器、FED(场发射显示器)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喷射装置等。
权利要求
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的液体喷射头;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面相对地设置的加热单元;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与所述加热单元之间传送被喷射介质的传送单元;以及朝向所述被喷射介质的被喷射面吹送气体的送风单元,其中,所述送风单元,设置为能够在包括所述被喷射介质的被喷射区域在内的沿着一个方向的多个区域使送风量可变,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送风控制单元,该送风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被喷射介质的所述一个方向的宽度,对所述送风单元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多个区域中的送风量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相比于所述送风单元的与所述被喷射介质相对的区 域的送风量,增大不存在所述被喷射介质的区域的气体的送风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送风单元所吹送的气体进行加热的气体加热单元,该气体加热单元,设置为在 每个能够使所述送风单元的送风量可变的区域能够使气体的加热温度可变,在每个所述区 域使所述气体加热单元所形成的气体的加热温度相对于所述送风单元的送风量成反比例。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喷嘴开口沿着所述被喷射介质的所述一个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射头沿着所述被喷射介质的所述一个方向设置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喷射介质的所述一个方向是与所述液体喷射头和所述被喷射介质的相对的移 动方向交叉的方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降低印刷品质地减轻排出不良并且提高头的耐久性的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的液体喷射头(10);与所述液体喷射头(10)的液体喷射面相对地设置的加热单元(9);在所述液体喷射头(10)与所述加热单元(9)之间传送被喷射介质(S)的传送单元(4);以及朝向所述被喷射介质(S)的被喷射面吹送气体的送风单元(30),其中,所述送风单元(30)设置为能够在包括所述被记录介质(S)的被喷射区域在内的沿着一个方向的多个区域使送风量可变,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送风控制单元,该送风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被喷射介质(S)的所述一个方向的宽度,对所述送风单元的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的多个区域中的送风量进行控制。
文档编号B41J11/00GK101844461SQ201010150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6日
发明者伊原清二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