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926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有吐出液体的记录头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设有吐出液体的记录头的记录装置中,如专利文献1所示,有时设置有调整记 录头的位置的机构。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035431号公报通常,在记录头附近设置向记录头供给液体的机构(液体供给机构)。根据调整头 部位置的机构即位置调整机构和上述液体供给机构的配置关系,存在液体供给机构与位置 调整机构发生干扰而导致难以进行记录头的位置调整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记录头的位置调整的记录装置。本发明的一种记录装置,包括记录头,具有吐出面,所述吐出面由吐出用于在记 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液体的多个吐出口沿着一个方向排列而成;供给部,供给向所述记录 头供给的所述液体,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形成在所述记录头的一端部;液体供给机构,与所述 供给部连接,向所述记录头供给所述液体;以及位置调整机构,具有与所述记录头抵接的抵 接部,使所述抵接部移动而调整所述记录头的位置。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在所述一个方向上 配置在所述记录头的另一端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引自液体供给机构的供给部在多个吐出口排列的方向上 配置在记录头的一端部上,并且在另一端部配置有位置调整机构。因此,液体供给机构很难 与位置调整机构发生干扰,记录头的位置调整变得容易。并且,在本发明中,前記记录头可以具有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延长的吐出面。在较长 的头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配置液体供给机构,隔着距離在较长的头部的另一端配置位置调 整机构,由此发挥液体供给机构和位置调整机构更难发生干扰,记录头的位置调整变得容 易的效果。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记录头的所述一端部上还具有旋转轴支撑机 构,轴支撑所述记录头,以使所述记录头能够在以该一端部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旋转,所述 位置调整机构在所述旋转方向上调整所述记录头的位置。据此,位置调整机构在旋转方向 上调整记录头的位置的结构,另一方面其旋转方向的中心设在记录头的设置有供给部的一 侧的一端部上。因此,在调整位置时,由于回避了供给部大幅移动,抑制了位置调整给供给 部带来的影响。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围绕所述旋转轴支撑机构所轴支撑的中心轴的旋 转方向上调整所述记录头的位置,所述供给部和液体供给机构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 连接。据此,由于供给部和液体供给机构沿着中心轴连接,因此抑制了旋转方向上的位置调 整给供给部和液体供给机构的连接部带来的影响。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记录头具有所述吐出口所开口的吐出面,所述 中心轴与所述吐出面正交。据此,由于中心轴与吐出面正交,因此能够进行沿着吐出面使记 录头旋转的位置调整。即,可不改变沿着吐出面的平面进行记录头的位置调节。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旋转轴支撑机构为与所述记录头的所述一端部 抵接的第一基准抵接部,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将所述第一基准抵接部与所述记录头抵接的部 位作为支点并调整所述记录头的位置。据此,由于第一基准抵接部与记录头的设有供给部 的一侧的一端部抵接而构成支点,因此抑制了旋转轴发生偏离,并且抑制了位置调整给供 给部带来的影响。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设置有与所述记录头的所述一端部抵接的第二基准 抵接部,所述位置调整机构使所述记录头的表面沿着所述第二基准抵接部移动并在所述一 个方向上调整所述记录头的位置。据此,能够进行记录头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调整。并且, 通过第二基准抵接部,回避了位置调整的方向发生偏离。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还包括排出部,排出来自所述记录头的液体,在所 述一个方向上形成在所述记录头的一端部上;和液体排出机构,与所述排出部连接,从所述 记录头排出所述液体。据此,即使将供给部和排出部设在记录头的端部的情况下,也由于很 难与位置调整机构发生干扰,因此记录头的位置调整变得容易。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能够拆卸地支撑所述记录头的支撑部件被固定在装 置框体内的预定位置,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被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据此,由于位置调整机 构固定在支撑部件上,记录头相对于支撑部件进行装卸,因此记录头的更换变得容易。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记录头包括主体,具有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延长 的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和突出部,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从所述主体的一端突出,所述供给部被 设置在所述突出部上。据此,由于在突出部上设有供给部,因此供给部从记录头的主体分 离。从而,连接液体供给机构和供给部的作业变得容易。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液体供给机构具有一体构成的液体供给单元, 该液体供给单元具有存储液体的液体罐,所述液体供给单元被固定在装置框体内的预定位 置,与所述供给部一体连接。据此,由于液体供给单元固定在框体上,且与供给部连接而构 成一体,因此液体供给机构和供给部的连接变得可靠且稳定。其中,“一体”是表示具有柔软 性的部分较少的形态。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多个所述记录头排列为所述一个方向相互平行且所 述位置调整机构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据此,由于位置调整机构在与一个 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因此对多个记录头的位置调整作业变得容易。


图1为简要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 图。
图2为头部周边的主视图。
图3(a)为在图2中省略框架、辅助储罐单元的头部周边的俯视图。
图3 (b)为图3 (a)的B_B线剖视图。
图4(a)为图3(b)的被双点划线C围成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4(b)及图4(c)为图4(a)的部分纵剖视图。
图5为在图2中拆下头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所涉及的头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如 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具有长方体形状的框体la。在框体Ia内,配置有分别吐出四种颜 色的墨水的四个喷墨头2(本发明的记录头,以下称为头部2)及传送机构16。
在框体Ia的顶板内表面,安装有用于控制头部2、传送机构16等的动作的控制部 99。在顶板的上部设有排纸部15,用于排出通过由头部2吐出的墨水而形成有图像的纸张 P。在传送机构16的下方,配置有包含能相对于框体Ia装卸的供纸盘11的供纸单元lb。 在供纸单元Ib的下方,配置有能相对于框体Ia装卸的墨水罐单元lc。
在喷墨打印机1的内部,沿着图1所示的粗箭头形成纸张传送路径,纸张P从供纸 单元Ib被传向排纸部15。供纸单元Ib具有供纸盘11和供纸辊12。供纸盘11具有朝向 上方开口的箱形状,多张纸张P以层叠的状态收容在其中。供纸辊12送出位于供纸盘11 最上方的纸张P。送出的纸张P被导向部13a、1 导向且被传送辊对14夹持并被送往传送 机构16。
传送机构16具有两个传送带辊6、7,传送带9,张紧辊10和台板18。传送带9为 以架在两个辊6、7之间的方式卷绕的环形的带。张紧辊10在传送带9的下侧环带中,与其 内周面接触并向下方施力,以向传送带9施加张紧力。
台板18配置在传送带9的内侧区域,在与头部2相对的位置支撑传送带9以使传 送带9不向下方挠曲。传送带辊7为驱动辊,在其轴上经由齿轮等施加有来自传送电机的 驱动力,由此在图1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传送带辊6为从动辊,传送带辊7的旋转带动传 送带9行进,由此在图1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传送带9的外周面9a因实施硅酮处理而具有粘接性。在与传送带辊6相对的位 置设有压送辊4。压送辊4将从供纸单元Ib送出的纸张P按压在传送带9的外周面9a上。 纸张P因其粘接力而被保持在外周面9a上,并且沿纸张传送方向(图1中右方即副扫描方 向)被传送。
在与传送带辊7相对的位置设有剥离板5。剥离板5用于将纸张P从外周面9a剥 离。剥离的纸张P被导向部^^、2%导向且被两组传送辊对观夹持并被传送。然后,纸张 P从形成在框体Ia上部的排出口 22排出到设在框体Ia的顶板上表面的排纸部15。
四个头部2具有沿主扫描方向延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参照图幻。这些头部2沿 着纸张P的传送方向排列,且固定在框体Ia上。即,该打印机1为流水线式打印机,传送方 向和主扫描方向具有相互正交的关系。头部2能拆卸地被支撑在头部支撑架3上,该头部 支撑架3(本发明的支撑部件)固定在框体Ia上(参照图1、图5)。
各头部2的下表面形成有吐出墨水的多个吐出口而形成吐出面加。吐出口在吐 出面加上沿着主扫描方向排列。四个墨水罐17中存储有颜色互不相同的墨水。从墨水罐 17到头部2供给品红色、青色、黄色、黑色墨水。通过传送机构16传送的纸张P在通过四个头部2的正下方时,从吐出面加朝向纸张P的上表面依次吐出各颜色墨水。由此,在纸 张P的上表面即打印面上形成所希望的彩色图像。吐出面加也构成沿主扫描方向延长的 平面。并且,吐出口以纸张P的主扫描方向的长度以上的范围沿着吐出面加的主扫描方向 排列,以能在整个纸张P上形成图像。
以下,对头部2周边的结构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与主扫描方向 相反的方向设为+X方向,副扫描方向设为+Y方向,铅直上方设为+Z方向。如图2所示,头 部2包括主体部2b,其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突出部2c,其从主体部2b的上端突出。突 出部2c在主体部2b的X方向上从一端部(图2的左端)向-X方向(图2的左方)突出。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的“端部”表示由部件的一端附近构成的部分。
主体部2b由沿上下方向层叠的多个部件的层叠体构成。如图3等所示,这些部件 之一的平板部件8在X方向上比其他层叠的部件长。并且,在图3等所示,只图示了平板部 件8以与其他层叠的部件进行区分,而其他部件的图示进行了省略。平板部件8具有沿着 铅直方向的四个侧面8a 8d。其中,沿着Y方向的两个侧面为侧面8a及8b,沿着X方向 的两个侧面为侧面8c及8d。
在俯视图中,主体部2b的周围设有头部支撑架3。头部支撑架3具有分别与平板 部件8的四个侧面8a 8d相对的四个侧壁3a 3d,这些侧壁在水平方向上从四个方向包 围主体部2b。主体部2b通过支撑部件72在铅直方向上被支撑在头部支撑架3上。支撑部 件72留下供主体部2b在X方向及Y方向均能稍稍移动的余量而支撑主体部2b。主体部 2b经由后述的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及40等在水平方向上被支撑在头部支撑架3上。
如图3(b)所示,在主体部2b的内部形成有墨水存储室61。墨水存储室61与向 下方延伸的多条墨水流路64的一端连通,各墨水流路64的另一端与开口开在吐出面加上 的吐出口连通。在突出部2c的下表面,形成有朝向铅直下方分别延伸的墨水流路管51及 52 (本发明的供给部及排出部)。在墨水流路管51及52的内部,分别形成有墨水流路62 及63。墨水流路62其开口开在墨水流路管51的下端,并从该开口朝向突出部2c向铅直 上方延伸墨水流路管51的内部。并通过突出部2c的内部朝向主体部2b与墨水存储室61 连通。并且,墨水流路63其开口开在墨水流路管52的下端,从该开口朝向突出部2c向铅 直上方延伸墨水流路管52的内部。并通过突出部2c的内部朝向主体部2b,在与墨水流路 62不同的位置与墨水存储室61连通。
并且,墨水流路管51及52分别与固定在框体Ia内的预定位置上的辅助储罐单元 23(本发明的液体供给单元)及对连接。辅助储罐单元23及M被定位固定在头部支撑 架3上,以能与墨水流路管51及52连接。在辅助储罐单元23及M内形成有存储墨水的 墨水存储室23a及Ma。墨水存储室23a中供给有来自墨水罐17的墨水,而在墨水存储室 24a中存储有从头部2排出的墨水。
在墨水存储室23a及2 的上方,形成有供插入墨水流路管51及52的前端部的插 入部23b及Mb。插入部23b及插入部24b与墨水存储室23a及2 连通,墨水流路管51 及52通过其下端的开口,使内部的墨水流路62及63与墨水存储室23a及2 连通。墨水 流路管51的外表面在墨水流路管51被插入到插入部2 时,与插入部23b的内表面紧贴, 从而封闭插入部23b。并且,墨水流路管52的外表面也一样,在墨水流路管52被插入到插 入部24b时,与插入部24b的内表面紧贴,从而封闭插入部Mb。由此,封闭插入部23b以使墨水存储室23a、2^不与外界气体连通。
在头部2、辅助储罐单元23及M之间,构筑从墨水罐17经由辅助储罐单元23及 墨水流路管51到头部2的墨水供给路径,并且还构筑从头部2经由墨水流路管52到辅助 储罐单元M的墨水排出路径。辅助储罐单元23中包含未图示的墨水供给泵,通过墨水供 给泵从墨水罐17经由墨水供给路径向头部2供给墨水。包含墨水罐17、辅助储罐单元23 的结构对应于本发明的液体供给机构。并且,在上述的墨水排出路径上还连接有经由墨水 流路管52从头部2的内部吸引墨水并使墨水向辅助储罐单元M强制排出的泵(未图示)。 由此,进入到头部2内的气泡等异物更可靠地被排出到辅助储罐单元24。此外,还可设置将 从头部2被排出到辅助储罐单元M的墨水再次返回到辅助储罐单元23的墨水流路。包含 辅助储罐单元24、墨水排出泵的结构对应于本发明的液体排出机构。
辅助储罐单元23及24、墨水流路管51、52以及头部2,使用气体阻隔性高的材料 构成为整体上较硬,从辅助储罐单元23及M到头部2的整体具有以一体方式连接的柔软 性低的结构。由此,与该部分使用具有柔软性的墨水管等部件的情况相比,气体阻隔性高, 墨水供给的稳定性高。并且,从辅助储罐单元23及M到头部2的墨水流路以一体方式连 接,从而墨水流路的连接可靠且稳定。
在头部2中,在X方向上与墨水流路管51及52相反侧的端部,设有头部位置调整 机构30及40。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及40被固定在头部支撑架3上。通过对头部位置调 整机构30及40进行手动操作,能够进行头部2的位置调整。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及40 设在每个头部2上,并以沿着副扫描方向排成一列的方式在主扫描方向上配置在头部2的 相同侧(参照图1)。由此,由于能在主扫描方向上从相同侧对所有的头部2实施位置调整 的手动作业,因此容易操作。
如图3 (a)所示,在头部支撑架3和头部2之间,配置有基准抵接部70,该基准抵接 部70构成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及40的位置调整的基准。基准抵接部70被固定在侧壁3d 上,且在平板部件8的侧面8d中主扫描方向上与墨水流路管51及52最近的一方的端部抵 接。并且,在头部支撑架3的侧壁3c上设有对平板部件8向基准抵接部70施力的板簧71。 板簧71呈日文“ < ”字形状,一端被固定在侧壁3c上,折曲部与侧面8c抵接。保持对侧面 8c向+Y方向施力的状态。通过该板簧71,平板部件8的侧面8d的图中左端始终与基准抵 接部70抵接着。基准抵接部70和板簧71的组合对应于本发明的旋转轴支撑机构。
如图3 (a)、图3 (b)所示,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具有对平板部件8的侧面8a向+X 方向施力的板簧31。如图3(b)所示,板簧31呈日文“ < ”字形状,一端被固定在头部支撑 架3的侧壁3a上。折曲部与侧面8a抵接,保持对侧面8a向+X方向施力的状态。
如图4 (a)的部分剖视图即图4 (b)所示,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具有可动部件32。 可动部件32具有大致方柱的形状,在其下部形成倾斜面32a。倾斜面3 在+X方向上使可 动部件32的厚度从图4中的上方朝向下方变薄地倾斜。
可动部件32的倾斜面32a的倾斜角度及倾斜面3 在图4中的上下方向的宽度 根据使后述的按压部件33向士X方向移动的移动量来设定。即,倾斜面32a的倾斜角度小 时,按压部件33向士X方向的移动量变小,而倾斜面32a的倾斜角度大时,按压部件33向 士X方向的移动量变大。并且,倾斜面3 在图4中的上下方向的宽度窄时,按压部件33向 士X方向的移动量变小,而倾斜面3 在图4中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宽时,按压部件33向士X方向的移动量变大。
如图4(b)所示,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具有按压部件33 (本发明的抵接部)。按 压部件33被配置在平板部件8的侧面8b和可动部件32的倾斜面3 之间,具有与倾斜面 3 接触的接触面33a及按压侧面8b的按压面33b。接触面33a与倾斜面3 平行地配置, 并与倾斜面3 面接触。按压面3 为其整个面与侧面8b面接触的平面。
如图4(b)所示,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具有使可动部件32在士Z方向移动的移动 机构34。移动机构34沿着Z方向包含设在可动部件32的上部的螺纹孔32b、下部具有与 螺纹孔32b旋合的螺丝36a的螺栓36和限制螺栓36在士Z方向移动的限制部件37。
在螺栓36的上部设有一组肋36b。限制部件37具有方筒形状,配置在头部支撑 架3和头部2之间,且固定在头部支撑架3的侧壁北上。限制部件37包围方柱形状的可 动部件32,以限制可动部件32旋转。并且,限制部件37在其下部具有供可动部件32的下 端通过的开口 37a,以使可动部件32能向-Z方向移动。并且,限制部件37在其上部具有供 螺栓36贯通的孔,并具有被夹在一组肋36b之间的顶板37b。
如图4(a)的部分剖视图即图4(c)所示,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具有使可动部件32 和按压部件33相互扣合的扣合机构35。扣合机构35包含设在按压部件33上的狭缝33c 和设在可动部件32上的销32c。狭缝33c与倾斜面3 平行地延伸设置。销32c能在狭缝 33c内移动地与狭缝33c嵌合。
狭缝33c的狭缝长度根据使按压部件33在士X方向移动的移动量来设定。即,狭 缝长度短时,按压部件33向士X方向的移动量变小,而狭缝长度长时,按压部件33向士X方 向的移动量变大。倾斜面3 和接触面33a被设置为在由狭缝长度规定的按压部件33的 移动范围内彼此接触。
根据该结构,通过手动旋转螺栓36,能如下所述地调整头部2在X方向上的位置。 使螺栓36旋转时,螺栓36的螺丝36a和可动部件32的螺纹孔32b的相互旋合的部分的长 度发生变化。螺栓36因一组肋36b和顶板37b的扣合而被限制士Z方向的移动,因此螺丝 36a和螺纹孔32b的旋合部分的长度发生变化时,只有可动部件32沿着士Z方向在图4中 上下移动。具体来讲,螺丝36a和螺纹孔32b的旋合部分的长度减少时,可动部件32向-Z 方向移动,而螺丝36a和螺纹孔32b的旋合部分的长度增加时,可动部件32向+Z方向移动。 此时,可动部件32通过扣合机构35与按压部件33扣合,并且被方筒形状的限制部件37包 围,因此其旋转被限制。如此,使螺栓36旋转时通过移动机构34,可动部件32在士Z方向 移动。
可动部件32沿着+Z方向移动时,倾斜面32a向上方移动,因此可动部件32的与 按压部件33抵接的位置在X方向上的厚度变小。另一方面,按压部件33由于经由平板部 件8被板簧31向+X方向按压,因此按压部件33和平板部件8向保持接触面33a和倾斜面 32a的接触的方向连动。从而,按压部件33及平板部件8均向+X方向移动。此时,设在可 动部件32上的销32c沿着按压部件33的狭缝33c内向倾斜上方移动。由此,能向+X方向 调整头部2的位置。
由于可动部件32沿着-Z方向移动时倾斜面32a向下方移动,因此可动部件32的 与按压部件33抵接的位置在X方向上的厚度变大。因此,按压部件33向-X方向被按压, 按压部件33和与其抵接的平板部件8抵抗板簧31的作用力而向-X方向移动。此时,设在可动部件32上的销32c沿着按压部件33的狭缝33c内向倾斜下方移动。由此,能向-X方 向调整头部2的位置。
在此,平板部件8由于被基准抵接部70及板簧71夹持,因此保持侧面8d和基准 抵接部70抵接地状态并移动。从而,平板部件8使侧面8d沿着基准抵接部70并沿着X方 向移动。如此,基准抵接部70及板簧71具有使平板部件8沿着X方向移动的导引部件的 功能。
在进行以上位置调整时,按压部件33只按压侧面8b,由于两者不会相互摩擦而引 起按压部件33、第二侧面8b磨耗,因此能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调整。并且,板簧31的作用力 只要确保将头部2向按压部件33按压所需的足够的大小即可。因此,缩小板簧31的作用 力,以能够用较小的力进行可动部件32的移动,由此容易进行微小的位置调整。从而能够 对头部2进行高精度且细微的位置调整。并且,用与倾斜面3 平行地延伸的狭缝33c和 与该狭缝33c嵌合的销32c,使可动部件32和按压部件33相互扣合,由此能够使按压部件 33不向偏离士X方向的方向移动。
返回到图3 (a),在头部支撑架3上,在每个头部2上固定有与在士X方向对头部2 进行位置调整的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不同的在与士X方向不同的方向对头部2进行位置 调整的头部位置调整机构40。
头部位置调整机构40具有板簧41及按压部件43 (本发明的抵接部)。板簧41具 有日文“< ”字形状,一端被固定在头部支撑架3的侧壁3c上。折曲部与平板部件8的侧 面8c抵接,保持对侧面8c向+Y方向施力的状态。按压部件43在俯视图中具有日文“ 二,, 字形状,向-Y方向按压侧面8d的X方向上与板簧41相同的位置。
头部位置调整机构40具有与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相同的结构来作为使按压部件 43移动的结构。即,与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的可动部件32、移动机构34及限制部件37相 同地具有与按压部件43抵接的可动部件、使可动部件在士Z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及限制 可动部件旋转的限制部件。但是,头部位置调整机构40侧的可动部件随着在向士Z上方向 移动而使按压部件43向士Y方向移动。随着按压部件43在士Y方向上移动,被板簧41向 按压部件43按压的平板部件8的端部(图3(a)中的右端部)向士 Y方向移动。另一方面, 平板部件8的与按压部件43抵接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图3(a)中的左端部)由于被 基准抵接部70按压,因此平板部件8以与基准抵接部70的抵接点为支点旋转。即,将沿着 通过该抵接点的铅直方向的轴为中心,以画弧的方式移动。由此,头部2在图3(a)所示的 士 θ方向上调整位置。士 θ方向的旋转为沿着吐出面加的旋转,能够使吐出面加沿着水 平方向进行旋转。
通过组合在士X方向上对头部2进行位置调整的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和在士 θ 方向上对头部2进行位置调整的头部位置调整机构40,能够在XY平面上的所希望的位置对 头部2进行位置调整。在此,XY平面为由X方向和Y方向规定的平面。
在装配打印机1时及更换头部时,头部2被装配到固定有位置调整机构30及40的 头部支撑架3上或从头部支撑架3上被拆除。例如,将头部2装配到头部支撑架3时,相对 于头部支撑架3在水平方向进行某种程度的定位后,如图5所示,从上方使头部2向头部支 撑架3移动。然后,下压头部2的主体部2b直至到达被支撑在支撑部件72上的位置。由 此,主体部2b的平板部件8在铅直方向上被支撑在支撑部件72上,而在水平方向上被板簧31、板簧71、按压部件33等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的各部分、头部位置调整机构40的各部分 支撑。
另一方面,墨水流路管51及52从上方与辅助储罐单元23及M连接。由于墨水 流路管51及52从突出部2c朝向铅直下方,因此能将头部2从上方安装到头部支撑架3的 同时将墨水流路管51及52连接到辅助储罐单元23及对。墨水流路管51及52设在从头 部2的主体部2b突出的突出部2c上,并从主体部2b分离。因此,连接辅助储罐单元23及 24和墨水流路管51及52的作业变得容易。
头部2被装配到头部支撑架3、墨水流路管51及52也被连接到辅助储罐单元23 及M时,通过对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及40进行操作,微调头部2的水平位置。由此,头部 2在水平方向被配置到所希望的位置。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与辅助储罐单元23及M连接的墨水流路管51及52 在X方向上的相反侧的端部配置有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及40。因此,头部2的与辅助储罐 单元23及M连接的部分很难与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及40发生干扰,容易进行位置调整。
并且,使用头部位置调整机构40在士 θ方向上调整头部2的位置时,基准抵接部 70与头部2抵接的部位变成旋转移动的支点。由于基准抵接部70被配置在墨水流路管51 及52附近,因此在士 θ方向上调整头部2的位置时,回避了墨水流路管51及52产生较大 移动。从而,抑制了位置调整给墨水流路管51及52和辅助储罐单元23及M的连接部分 带来的影响。
并且,墨水流路管51及52沿着铅直方向即士 θ方向的旋转中心轴。假设墨水流 路管51及52例如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则墨水流路管51及52越靠近前端越从旋转轴分离。 因此,头部2在士 θ方向上旋转时,存在墨水流路管51及52越靠近前端越发生较大移动 的可能性。相对于此,墨水流路管51及52沿着旋转中心轴时,墨水流路管51及52的前端 不会从旋转轴分离,因此抑制了前端发生较大的移动。并且,由于沿着旋转中心轴的方向为 与装卸墨水流路管51及52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因此即使头部2在士 θ方向上旋转,也能 抑制墨水流路管51及52从辅助储罐单元23及M脱落。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了位 置调整给墨水流路管51及52和辅助储罐单元23及M的连接部分带来的影响。
并且,不管是使用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还是使用40进行位置调整,基准抵接部70 与头部2抵接的部位都构成位置调整的基准。因此,位置调整的基准很难偏离,能稳定地进 行所希望的位置调整。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在发明内容部分所记载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有从头部2的主体部2b朝向-X方向(主扫描方 向)突出的突出部2c,并在此处设有墨水流路管51及52。但是,如图6的头部102所示, 还可以设置从主体部2b的端部朝向Y方向(副扫描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02c,并在此处设 置墨水流路管51及52。该情况下,通过在头部2中与墨水流路管51及52相反的一侧的端 部(图中右端)配置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及40,位置调整变得容易,并且位置调整很难给 墨水流路管51及52和辅助储罐单元23及M的连接部分带来影响。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设置了基准抵接部70,但是还可以不设置这种构成位置调整的基准的部件。例如,可以将墨水流路管51及52的连接部位作为基准,并将该 部位作为中心进行旋转方向的位置调整。或者,还可以设置多个如基准抵接部70那样的构 成位置调整的基准的部件。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墨水流路管51用于向头部2供给墨水,墨水流路管52 用于从头部2排出墨水。但是,还可以使用墨水流路管51、52双方向头部2供给墨水。并 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墨水流路管51及52从头部2突出,但是也可以为墨水流路管从 辅助储罐单元23及M突出并插入到设在头部2上的凹部的形态。
并且,上述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应用在从喷嘴吐出墨水的喷墨头上的一个例子, 但是能应用本发明的对象不限于这种喷墨头。例如,可以应用到吐出导电胶来在基板上形 成微细的布线图案、或将有机发光体吐在基板上来形成高清晰显示器、或将光学树脂吐在 基板上来形成光波导等微小电子器件的液滴吐出头部上。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记录头,具有吐出面,所述吐出面由吐出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液体的多 个吐出口沿着一个方向排列而成;供给部,供给向所述记录头供给的所述液体,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形成在所述记录头的 一端部; 液体供给机构,与所述供给部连接,向所述记录头供给所述液体;以及 位置调整机构,具有与所述记录头抵接的抵接部,使所述抵接部移动而调整所述记录 头的位置,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在所述一个方向上配置在所述记录头的另一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头具有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延长的吐出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还包括旋转轴支撑机构,轴支撑所述记录头,以使所述记录头能够在以 所述记录头的所述一端部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旋转,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在所述旋转方向上调整所述记录头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在围绕所述旋转轴支撑机构所轴支撑的中心轴的旋转方向上调整 所述记录头的位置,所述供给部和所述液体供给机构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吐出面正交。
6.如权利要求3 5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支撑机构为与所述记录头的所述一端部抵接的第一基准抵接部,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将所述第一基准抵接部与所述记录头抵接的部位作为支点并调整 所述记录头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与所述记录头的所述一端部抵接的第二基准抵接部,所述位置调整机构使所述记录头的表面沿着所述第二基准抵接部移动并在所述一个 方向上调整所述记录头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还包括排出部,排出来自所述记录头的液体,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形成在 所述记录头的一端部;和液体排出机构,与所述排出部连接,从所述记录头排出所述液体。
9.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拆卸地支撑所述记录头的支撑部件被固定在装置框体内的预定位置,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被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件上。
10.如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头包括主体,具有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延长的长方体的形状;和突出部,在所 述一个方向上从所述主体的一端突出,所述供给部被设置在所述突出部上。
11.如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供给机构具有一体构成的液体供给单元,该液体供给单元具有存储液体的液 体罐,所述液体供给单元被固定在装置框体内的预定位置,与所述供给部一体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 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记录头排列为所述一个方向相互平行且所述位置调整机构沿着与所述一个 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
全文摘要
一种记录装置,容易进行记录头的位置调整。设置有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及(40),使按压部件(33)及(43)与头部(2)抵接,并使按压部件(33)及(43)移动来调整头部(2)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并且,在头部(2)的端部上设置有墨水流路管(51)及(52)。墨水流路管(51)及(52)与辅助储罐单元连接。头部位置调整机构(30)及(40)被配置在头部(2)上与配置有墨水流路管(51)及(52)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上。
文档编号B41J2/145GK102029788SQ2010102994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9日
发明者篠田章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