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油墨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045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油墨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盘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油墨盘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机墨槽中的油墨在印刷进行中流动性没有那么好,还是会有部分油墨停滞在墨槽中无法流动,因为无法流动所以跟空气接触的时间就会变久,因此而产生墨皮,大部分的墨屎就是这样而来。流动性差的油墨,更容易产生墨屎。

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CN103522747B的中国专利文件小车式油墨盘装置,该方案中设有油墨桶 、吸油管、进油管、油泵以及油墨回流管;油墨通过油泵从油墨桶中抽入吸油管中,并送至进油管经过油墨盘进油口送至内油墨盘之中,当内油墨盘内的油墨过多时将通过导流口溢出并流入外油墨盘中,外油墨盘连接有在末端带过滤网的油墨回流管,因此溢出的外油墨盘将回流入油墨桶中。

可以看到过滤网对油墨中的杂质进行隔挡,但是当过滤杂质过多时,会出现堵塞滤网的情况发生,使得油墨难以顺畅的循环流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油墨盘装置,达到在油墨循环流动过程中,清理滤板上杂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油墨盘装置,包括油墨槽、置于油墨槽内的滤板,于滤板的上流位设有用于沉积滤渣的沉降桶,所述沉降桶的桶口置于滤板的下方,沉降桶内包括彼此上下固定的隔板与底板、置于隔板与底板之间的挡环,所述滤渣于重力作用下沉积于底板,沉降桶的下端铰接有开合的封门;

当底板受力密封下移时,底板驱动隔板抵触于挡环实现隔板与底板之间形成密封腔,且底板置于封门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板对油墨进行过滤,杂质、油墨的结皮被挡在滤板上流位一面,沉降桶将其收集,油墨流动时,流过来的是上流位,流向的是下流位。在重力作用下,杂质由隔板与挡环之间的间隙落在底板上,底板内沉积有杂质以及油墨,当需要清理时,人施力将底板下移,由于底板移动,沉降桶的空间增大,回流油墨至上而下流动,流动的油墨将挡环上的杂质冲到底板上;底板持续下移,使得隔板与挡板相互抵触实现上方的密封,此时,隔板、底板以及两者之间沉降桶桶壁形成一个堆积杂质的密封腔;此时底板位于封门位置,打开封门,油墨流出并带出一部分杂质,其余的杂质通过人工清理即可。该过程中不需要中断油墨的使用,即可完成对油墨杂质的清理。

而将清理后的底板回到原位置时,隔板冲击油墨,使得隔板上的杂质进一步冲散并落到底板上。

较佳的,挡环朝向隔板的一面自沉降桶的桶壁向底板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环倾斜,便于杂质滑入底板,便于底板沉积杂质并清理。

较佳的,所述隔板抵触于挡环的边沿设有第一密封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条提高了隔板与挡环抵触后的密封效果,使得从封口清理杂质时,油墨槽中的油墨难以泄漏到底板上。

较佳的,隔板的朝向桶口的一面为圆锥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锥状难以积尘杂质,杂质易沿着锥面滑落当挡环、底板上,而挡环的上表面倾斜,也难以积尘杂质,使得杂质将大量集中的积尘在底板处,便于杂质的集中清理。

较佳的,所述底板螺纹连接于所述沉降桶侧壁,所述底板与隔板之间固定有支撑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将底板与隔板固定,使得底板与隔板一起联动。

较佳的,底板与隔板之间固定有支撑柱,所述底板边沿套设第二密封条实现对沉降桶密封滑移,所述底板下方固定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下方固定螺纹连接于沉降桶的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密封条将底板与沉降桶密封,拉杆固定支撑板与底板之间,尽量避免底板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旋开支撑板后,拉动支撑板并带动底板下滑到封板位置。

较佳的,沉降桶边沿设有抵触封门的第三密封条,所述封门通过螺钉固定于沉降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封门闭合时,第三密封条尽量防止油墨从封门处漏出。

较佳的,油墨槽开设有横向的出口,所述出口上固定有出料槽,所述滤板固定于所述出料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墨从出口流出,将滤板隔挡在出口,可以尽可能多的对油墨进行过滤。

较佳的,所述出料槽的固定有上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板对油墨进行遮挡,减少油墨因撞击滤板而飞溅。

较佳的,所述出料槽的下方设有承接油墨的墨桶,所述墨桶通过循环泵以及进墨管向朝油墨槽输油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过滤后的油墨进行循环使用,而且流动的油墨可以减少油墨结皮现象的产生。本案中的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均是橡胶密封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等轴测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油墨槽与出料槽的位置关系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出料槽与沉降桶结构示意图,沉降桶以半剖视角显示其内部结构;

图4是实施例1中沉降桶形成密封腔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沉降桶与封门的连接关系图;

图6是实施例2中隔板与底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图7是实施例3中沉降桶底板沉积杂质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3中沉降桶形成密封腔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墨槽;11、出口;2、出料槽;21、上盖板;22、墨桶;23、循环泵;24、油管;25、滤板;26、通孔;3、沉降桶;4、隔板;41、第一密封条;5、底板;51、第二密封条;6、支撑柱;61、旋柄;7、挡环;8、封门;81、第三密封条;91、拉杆;92、支撑板;101、粘墨辊;102、印刷辊;103、橡胶辊;104、导向辊;105、基座;106、包装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油墨盘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矩形状的油墨槽1,油墨槽1的两端固定有基座105,而基座105之间安装有从下至上布置的粘墨辊101、印刷辊102、橡胶辊103、导向辊104,粘墨辊101置于油墨槽1内将油墨卷到印刷辊102,包装膜106置于印刷辊102橡胶辊103之间实现图案的印刷。而导向辊104将印刷后的包装膜106引出基座105。

如图2所示,油墨槽1的开设一个横向布置的出口11,该出口11与出料槽2的一端连通,出料槽2的焊接在油墨槽1上,使得油墨槽1中的油墨从出料槽2向外流出。出料的槽口焊接固定有上盖板21,上盖板21将槽口遮挡,减少油墨的飞溅。

如图1所示,而出料槽2的流出油墨的端口下方放置有收集油墨的墨桶22,墨桶22与油墨槽1之间连接与油管24,而油管24上安装有循环泵23,该循环泵23可以为水泵,循环泵23件墨桶22内的油墨回抽到油墨槽1中,实现油墨的循环使用,而油墨的流动也减少油墨结皮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印刷效果。

如图3所示,出料槽2的槽底通过螺钉固定有滤板25,滤板25上开设有圆形的滤孔,油墨穿过滤板25实现对油墨的去除杂质。在出料槽2的槽底开设有通孔26,而通孔26置于滤板25的上流位置,通孔26的下方焊接有沉降桶3,沉降桶3的桶口与通孔26连通,当油墨通过滤板25时,被隔挡的杂质在重力下组件下沉到沉降桶3内。

沉降桶3为圆筒状,沉降桶3的底螺纹连接有圆形的底板5,通过螺纹的达到底板5与沉降桶3桶壁的密封效果,底板5的垂直固定有 T形的旋柄61,通过转动旋柄61可以调节底板5在沉降桶3内的竖直移动。

底板5的上方垂直固定有圆柱状支撑柱6,支撑柱6的上端垂直固定有圆形的隔板4,隔板4与底板5平行布置,隔板4的下边沿套设有圆环形的第一密封条41,而隔板4与沉降桶3之间具有供杂质滑落的空隙。在隔板4与底板5之间固定有锥状的挡环7,挡环7围绕沉降桶3的内壁固定设置,而挡环7朝向隔板4的一面朝向底板5倾斜形成圆弧面,该圆弧面边沿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底板5沉降。

如图3与图5所示,沉降桶3的侧壁开设有圆弧状的开口,开口的边沿围绕粘合有第三密封条81,沉降桶3的外壁通过转轴铰接有封门8,封门8绕转轴旋转后抵触在第三密封条81,然后通过螺钉旋紧固定,实现开口的封闭。

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沉降桶3处于工作状态,杂质逐步的沉积在隔板4、挡环7与底板5上,此时,隔板4与挡环7为发生接触;当需要清理底板5上的杂质时,旋转旋柄61使得底板5往下移动,同时在支撑柱6的带动下,隔板4也在向下移动,底板5下移使得沉降桶3的容积增大,且由于隔板4下移对油墨施加了下移的推力,故油墨向下流动对隔板4、以及挡环7上的杂质进行冲洗,使得杂质均落在底板5处;而进一步的旋转旋柄61,使得隔板4的第一密封抵触在挡环7的上表面上实现密封;此时,如图4所示,隔板4、底板5以及沉降桶3的桶壁形成一个密封腔,而底板5的上表面与封门8的下表面持平;如图5所示,旋开螺钉,打开封门8,杂质会随着油墨一同流出,还有少量的杂质,可人工通过毛刷清理。

该设计的优点在于,杂质沉积在沉降槽,减少了滤板25上杂质的堵塞,并通过封门8排除杂质的方式,使得整个排杂质过程油墨仍然处于流动状态,而且排杂质过程中隔板4仍然在通过隔板4进行杂质的沉积。

而当排出杂质后,旋转旋柄61使得底板5与隔板4上移,进行复位,此时,油墨对隔板4上表进行冲击,而隔板4上的杂质向周边移动并沉落在底板5处。

实施例2: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油墨盘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隔板4,如图6所示隔板4的上表面为圆锥面,且圆锥面的顶点朝上。该设计的优点在于,由于隔板4的上表面为光顺且的圆弧面,杂质在该圆弧面上难以沉积,杂质将大量的落在底板5上。使得底板5清理杂质时的量增加,提高了清理杂质的效率。

实施例3: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油墨盘装置,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与图8所示,底板5的侧边套设有圆环状的第二密封条51,第二密封条51与沉降桶3的内部抵触实现密封并且第而密封条可以进行滑移。底板5的下方垂直固定有拉杆91,拉杆91的下方垂直固定有与底板5平行的支撑板92。支撑板92为圆形板且其侧壁螺纹连接在沉降桶3,支撑板92的下方垂直固定有旋柄61。

工作原理,控制旋柄61旋转旋开支撑板92与沉降桶3,然后实现下拉底板5或上顶底板5。该方案的优点在于,第二密封圈的密封性能优异,不易发生底板5漏油现象。而支撑板92的作用在于,表面底板5在油墨重力作用下发生下滑现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