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贮液器的刻印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品牌,企业在生产商品时往往会将自己的商标、品牌等印于产品上作为区别与其他企业的标识,同时为了进行质量管控,各种零部件均刻印有批号、货号之类的标识信息,以便后续的质量追踪。在对产品进行刻印时,一般采用人工通过模具的方法对产品进行刻印,该方法在刻印产品时容易出现对产品表面刻印不清晰,同时通过人工进行刻印导致工作效率也比较低,从而提高劳动成本,通过人工方法对产品刻印不能准确的刻印在指定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效率高、成本低且自动化程度高的贮液器刻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用于贮液器的刻印装置,包括传送带、刻印机构和控制台,所述传送带分为来料传送带和送料传送带,来料传送带用于输送待刻印的贮液器,送料传送带用于输送已刻印的贮液器,所述来料传送带的数量为四条,分别为一号来料传送带、二号来料传送带、三号来料传送带和四号来料传送带,一号来料传送带、二号来料传送带、三号来料传送带和四号来料传送带并排放置,所述刻印机构设置在来料传送带的右侧,送料传送带设置在刻印机构的右侧,控制台设在刻印机构的前侧,所述来料传送带与刻印机构之间设有一号机械手,所述送料传送带与刻印机构之间设有二号机械手,所述刻印机构包括环形输送轨道、设置在环形输送轨道上的若干贮液器放置架和刻印机,所述环形输送轨道上设有A区,A区为原始点,所述贮液器放置架上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中部设有两个滚轮,两滚轮对称设置在凹槽上,所述两滚轮之间设有贮液器,贮液器外壁与滚轮接触,所述凹槽内还设有两个支撑装置,其中一个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贮液器上端盖上的直管,另一个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贮液器下端盖上的弯管,所述贮液器放置架的左右两端设有夹持孔,所述刻印机的两端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刻印机上设有若干刻印头,所述控制台与一号机械手、二号机械手、刻印机构和刻印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贮液器放置架上的凹槽数量为四个,凹槽与来料传送带对应,即一号凹槽对应一号来料传送带,二号凹槽对应二号来料传送带,三号凹槽对应三号来料传送带,四号凹槽对应四号来料传送带。
作为优选,所述刻印机的刻印头数量为四个,刻印头与凹槽带对应,即一号刻印头对应一号凹槽,二号刻印头对应二号凹槽,三号刻印头对应三号凹槽,四号刻印头对应四号 凹槽,且每个刻印头连有一个感应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一号来料传送带、二号来料传送带、三号来料传送带和四号来料传送带上分别设有烘干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来料传送带的输送带上均布有若干通风孔。
作为优选,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烘干通道,烘干通道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热风腔,所述烘干通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喷管,所述壳体外设有排风机,排风机通过管道连通烘干通道,所述壳体外还设有热风机,热风机通过管道连通热风腔,所述壳体的两端设有挡片,所述来料传送带的输送带穿过烘干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贮液器放置架的凹槽内设有感应装置。
一种用于贮液器的刻印装置的刻印方法,所述方法为:
步骤(1),来料传送带将经过气密检漏的贮液器输送至烘干装置,烘干装置对贮液器进行烘干,然后来料传送带将贮液器移动至一号机械手工作范围内;
步骤(2),贮液器放置架放置在环形输送轨道的A区,一号机械手从一号来料传送带上拿取贮液器并放置到一号凹槽内,从二号来料传送带上拿取贮液器并放置到二号凹槽内,从三号来料传送带上拿取贮液器并放置到三号凹槽内,从四号来料传送带上拿取贮液器并放置到四号凹槽内,凹槽内的感应装置感应到贮液器时,两个滚轮沿同一方向转动,并带动贮液器缓慢转动,当贮液器下端盖上的弯管的焊接面正面朝上时,滚轮停止转动,当贮液器放置架放满四个贮液器时,贮液器放置架沿着环形输送轨道运动至刻印机工作范围内;
步骤(3),刻印机两端的夹持装置夹持住贮液器放置架上的夹持孔,此时贮液器放置架停止运动,刻印头根据控制台输入的产品信息在贮液器表面进行刻印,当刻印完成后,夹持装置松开贮液器放置架上的夹持孔,贮液器放置架沿着环形输送轨道运动至二号机械手工作范围内;
步骤(4),二号机械手将贮液器从贮液器放置架上取出并放到送料传送带上,当贮液器放置架上的贮液器取完后,贮液器放置架沿着环形轨道重新回到A区。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与贮液器自动化生产过程配合使用,安全且自动化程度高,所用设备的成本低,整体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提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产品标识对应相关的流水线,能更好的进行质量管控,以便后续的质量追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贮液器放置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烘干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号来料传送带;2、二号来料传送带;3、三号来料传送带;4、四号来料传送带;5、刻印机构;6、控制台;7、送料传送带;8、一号机械手;9、二号机械手; 10、环形输送轨道;11、贮液器放置架;12、刻印机;13、A区;14、一号凹槽;15、二号凹槽;16、三号凹槽;17、四号凹槽;18、滚轮;19、支撑装置;20、夹持孔;21、夹持装置;22、一号刻印头;23、二号刻印头;24、三号刻印头;25、四号刻印头;26、感应装置;27、烘干装置;28、通风孔;29、壳体;30、烘干通道;31、热风腔;32、喷管;33、排风机;34、热风机;35、挡片;36、贮液器;37、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用于贮液器的刻印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传送带、刻印机构和控制台,所述传送带分为来料传送带和送料传送带,来料传送带用于输送待刻印的贮液器,送料传送带用于输送已刻印的贮液器,所述来料传送带的数量为四条,分别为一号来料传送带、二号来料传送带、三号来料传送带和四号来料传送带,一号来料传送带、二号来料传送带、三号来料传送带和四号来料传送带并排放置,所述刻印机构设置在来料传送带的右侧,送料传送带设置在刻印机构的右侧,控制台设在刻印机构的前侧,所述来料传送带与刻印机构之间设有一号机械手,所述送料传送带与刻印机构之间设有二号机械手,所述刻印机构包括环形输送轨道、设置在环形输送轨道上的若干贮液器放置架和刻印机,所述环形输送轨道上设有A区,A区为原始点,所述贮液器放置架上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中部设有两个滚轮,两滚轮对称设置在凹槽上,所述两滚轮之间设有贮液器,贮液器外壁与滚轮接触,所述凹槽内还设有两个支撑装置,其中一个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贮液器上端盖上的直管,另一个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贮液器下端盖上的弯管,所述贮液器放置架的左右两端设有夹持孔,所述刻印机的两端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刻印机上设有若干刻印头,所述控制台与一号机械手、二号机械手、刻印机构和刻印机连接,所述贮液器放置架上的凹槽数量为四个,凹槽与来料传送带对应,即一号凹槽对应一号来料传送带,二号凹槽对应二号来料传送带,三号凹槽对应三号来料传送带,四号凹槽对应四号来料传送带,所述刻印机的刻印头数量为四个,刻印头与凹槽带对应,即一号刻印头对应一号凹槽,二号刻印头对应二号凹槽,三号刻印头对应三号凹槽,四号刻印头对应四号凹槽,且每个刻印头连有一个感应装置,所述一号来料传送带、二号来料传送带、三号来料传送带和四号来料传送带上分别设有烘干装置,所述来料传送带的输送带上均布有若干通风孔,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烘干通道,烘干通道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热风腔,所述烘干通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喷管,所述壳体外设有排风机,排风机通过管道连通烘干通道,所述壳体外还设有热风机,热风机通过管道连通热风腔,所述壳体的两端设有挡片,所述来料传送带的输送带穿过烘干通道,所述贮液器放置架的凹槽内设有感应装置。
一种用于贮液器的刻印装置的刻印方法,所述方法为:
步骤(1),来料传送带将经过气密检漏的贮液器输送至烘干装置,烘干装置对贮液器进行烘干,然后来料传送带将贮液器移动至一号机械手工作范围内;步骤(2),贮液器放置架放置在环形输送轨道的A区,一号机械手从一号来料传送带上拿取贮液器并放置到一 号凹槽内,从二号来料传送带上拿取贮液器并放置到二号凹槽内,从三号来料传送带上拿取贮液器并放置到三号凹槽内,从四号来料传送带上拿取贮液器并放置到四号凹槽内,凹槽内的感应装置感应到贮液器时,两个滚轮沿同一方向转动,并带动贮液器缓慢转动,当贮液器下端盖上的弯管的焊接面正面朝上时,滚轮停止转动,当贮液器放置架放满四个贮液器时,贮液器放置架沿着环形输送轨道运动至刻印机工作范围内;步骤(3),刻印机两端的夹持装置夹持住贮液器放置架上的夹持孔,此时贮液器放置架停止运动,刻印头根据控制台输入的产品信息在贮液器表面进行刻印,当刻印完成后,夹持装置松开贮液器放置架上的夹持孔,贮液器放置架沿着环形输送轨道运动至二号机械手工作范围内;步骤(4),二号机械手将贮液器从贮液器放置架上取出并放到送料传送带上,当贮液器放置架上的贮液器取完后,贮液器放置架沿着环形轨道重新回到A区。
本实用新型可与贮液器自动化生产过程配合使用,安全且自动化程度高,所用设备的成本低,整体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提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产品标识对应相关的流水线,能更好的进行质量管控,以便后续的质量追踪。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