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料喷涂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喷条机及其波纹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喷条机是一种将涂料经高温喷射在布匹上并喷印出特定纹路的喷印设备。
现在的纺织厂在布匹上印刷波浪状条纹时,还是使用图案复制印刷的方式,而现有专利中只能进行布匹的直线条纹的印刷,由于图案复制的印刷方式,必须使布匹平整放置,而布匹的平整放置却会占用纺织厂大量的车间面积,造成纺织厂占地面积的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减小占地面积的波纹产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波纹产生装置,包括喷印部,还包括旋转动力部,所述旋转动力部上设置有摆动件,所述旋转动力部驱动摆动件转动,所述摆动件与喷印部之间连接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喷印部铰接,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摆动件铰接,所述传动件与摆动件的铰接处偏离旋转动力部转动的轴心,所述摆动件的转动能够推动传动件并使喷印部沿布匹宽度的方向产生往复的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动力部上设置有摆动件,旋转动力部的转动能够带动摆动件转动,摆动件上连接有喷印布匹的喷印部,摆动件与喷印部之间通过排传动件连接,传动件的一端与喷印部铰接,另一端与摆动件铰接,摆动件的转动带动传动件的一端做圆周运动,传动件的另一端带动喷印部做沿布匹宽度的方向的往复移动,这种结构类似于曲柄摇杆机构,所以喷印部会在布匹上喷印出波纹状结构的条纹,这种结构不需要布匹的平整复印喷涂,仅需布匹经过喷印部即可,所以能够达到极大减小布匹喷印波纹状条纹时所占用的面积的效果,由于纺织厂不需要原来那么多的占地面积,所以极大减小纺织厂的占地面积,从而达到减小纺织厂厂房租金的费用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摆动件上设置有细长型的调节孔,调节孔内连接有可在调节孔内移动的调节杆,所述摆动件与调节杆之间设置有固定调节杆的固定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实现在布匹上喷印出波幅不同的波浪状结构的条纹,在摆动件上设置有调节孔,调节孔为细长型结构,调节孔内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可在调节孔内沿调节孔的长度方向移动,并在摆动件与调节杆之间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能够将调节杆固定在调节孔内,当需要波幅较大的波浪状结构的条纹时,首先将固定部开启,调节杆可在调节孔内移动,调节杆向远离旋转动力部轴心方向移动,从而使调节杆、传动件与调节杆铰接的一端远离旋转动力部的轴心,增大调节杆、传动件与调节杆铰接的一端转动圆周的直径,然后通过固定部将调节杆固定在调节孔内,由于转动件与调节杆铰接的一端转动的圆周直径变大,所以转动件与调节杆铰接的一端在喷印部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变大,进而使转动件与喷印部铰接的一端在喷印部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变大,喷印部在布匹宽度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较大,从而达到在布匹上喷印出波幅较大的波浪状的条纹的效果;当需要波幅较小的波浪状结构的条纹时,首先将固定部开启,调节杆可在调节孔内移动,调节杆向靠近旋转动力部轴心方向移动,从而使调节杆、传动件与调节杆铰接的一端靠近旋转动力部的轴心,减小调节杆、传动件与调节杆铰接的一端转动圆周的直径,然后通过固定部将调节杆固定在调节孔内,运动过程与较大波幅的分析相反,通过上述分析,达到能够在布匹上喷印出不同波幅波浪状条纹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摆动件靠近旋转动力部的侧面的固定凹槽、铰接在调节杆远离传动件一端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可固定在固定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摆动件上设置有固定凹槽,固定凹槽位于摆动件靠近旋转动力部的侧面上,在调节杆上铰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位于调节杆远离传动件的一端,当固定杆卡接入固定凹槽内时,固定杆能够将调节杆固定在调节孔内,从而达到将固定杆固定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摆动件与旋转动力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具有一个开口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开口朝向摆动件,所述固定杆位于连接块开口内并可在连接块内转动,所述连接块的侧壁贯穿设置有便于控制固定杆的操控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波幅很小的波浪状结构的条纹时,调节杆向旋转动力部转动的轴心处移动,但是调节杆会与旋转动力部的驱动轴心干涉,不能将调节杆很调节到与旋转动力部转动的轴心较小的距离,从而无法加工出波幅很小的波浪状结构的条纹,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产生,在摆动件上固定连接有具有一个开口的连接块,连接块的开口朝向摆动件,连接块与摆动件之间形成一个容置固定杆的空腔,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旋转动力部固定连接,调节杆可在调节孔内移动,调节杆并能够移动至靠近旋转动力部的转动轴心处,甚至调节杆的轴心与旋转动力部的转动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极大减小传动件与调节杆铰接一端的转动圆周的直径,传动件与调节杆铰接的一端在布料的宽度方向移动的距离,进而减小传动件与喷印部铰接的一端、喷印部在布匹宽度方向移动的距离,从而达到喷印出较小波浪状结构的条纹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调节孔内侧壁凹陷形成的抵紧螺纹孔、与抵紧螺纹孔螺纹连接以用于抵接调节杆的抵接螺纹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摆动件上设置有抵接螺纹孔,抵接螺纹孔与调节孔相通,并在抵接螺纹孔内设置有抵接螺纹杆,抵接螺纹杆与抵接螺纹孔螺纹连接,抵接螺纹杆在抵接螺纹孔内旋转能够转化为抵接螺纹杆在抵接螺纹孔的轴心方向移动,当抵接螺纹杆向调节杆方向移动并抵紧在调节杆的侧壁上时,能够将调节杆固定在调节孔内,达到将调节杆固定在调节孔内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上同轴心设置有轴肩轮,所述轴肩轮位于调节孔与传动杆之间,所述调节杆通过轴肩轮与摆动件侧壁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杆上设置有轴肩轮,轴肩轮与调节杆同轴心设置,轴肩轮位于摆动件与传动件之间,调节杆通过轴肩轮与摆动件的侧壁相抵,能够避免传动件在转动的过程中与摆动件之间产生摩擦,从而避免传动件的损坏,达到提高传动件使用寿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减小占地面积的喷条机。
一种喷条机,包括上述的波纹产生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喷条机,采用上述波纹产生装置,能够达到极大减小布匹喷印波纹状条纹时所占用的面积的效果,由于纺织厂不需要原来那么多的占地面积,所以极大减小纺织厂的占地面积,从而达到减小纺织厂厂房租金的费用的效果。
优选地,还包括驱动布匹移动的滚动轮,所述滚动轮上凸出形成有菱形结构的防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动轮用于卷绕布匹,喷印部喷印到滚动轮上的布匹上,如果滚动轮的表面过于光滑,滚动轮在传动布匹的移动的过程中,布匹可能会在滚动轮上滑动,布匹的滑动会造成布匹停滞在滚动轮上,而不会随滚动轮的圆周侧面一起移动,从而导致喷印部喷射出的涂料重复喷印在布匹的同一位置,或喷印的条纹呈不规律的结构,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产生,在滚动轮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块,防滑块之间由于具有间隙,从而减小滚动轮与布匹之间实际接触面积,在布匹一定压力下,增大布匹与滚动轮之间的压强,滚动轮对布匹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布匹在滚动轮上的滑动而造成的重喷、不规律的喷印,达到布匹上喷印的条纹均匀、规律的效果;另一方面,防滑块之间的间隙能够使布匹与滚动轮之间产生流动的空气,加速被喷印涂料的布匹快速晾干,达到加快被喷印涂料的布匹风干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滚动轮轴向的两个端壁凹陷形成有减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动轮上设置有减重孔,减重孔位于滚动轮轴向的两个端壁上,由于滚动轮比较笨重,通过设置减重孔的方式能够减小滚动轮的重量,从而减小驱动滚动轮所用的动力,进而减小驱动滚动轮所用的动力所用的电源,达到节约电能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防滑块与布匹接触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与减重孔相通的风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滑块上设置有风干孔,风干孔的一端位于减重孔的侧壁,另一端位于防滑块与布匹接触的表面上,在滚动轮转动时,滚动轮煽动周围的空气运动,空气能够通过风干孔直接进入滚动轮与布匹之间的间隙处,从而加速被喷印涂料布匹的风干,达到快速风干布匹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达到极大减小布匹喷印波纹状条纹时所占用的面积的效果;
2、达到能够在布匹上喷印出不同波幅波浪状条纹的效果;
3、达到喷印出较小波浪状结构的条纹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一种连接块的剖视图,用于表示固定杆与固定凹槽位置关系;
图5为实施例一中滚动轮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滚动轮沿其轴向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摆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滚动轮;111、防滑块;112、减重孔;113、风干孔;12、备料轮;13、出料轮;14、喷印部;141、喷印管;142、滑移架;2、旋转动力部;21、连接块;211、操控孔;3、摆动件;31、调节孔;311、调节杆;3111、轴肩轮;34、固定杆;35、固定凹槽;36、抵紧螺纹孔;361、抵接螺纹杆;4、传动件;5、涂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喷条机,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滚动轮11,滚动轮11下方设置有备料轮12,备料轮12用于卷绕待喷印条纹的布匹,滚动轮11的左方设置有出料轮13,出料轮13能够将滚动轮11上的布匹向左推动,便于操作人员对喷印过条纹布匹的收集。
参照图5和图6,滚动轮11的圆周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块111,防滑块111能够防止布匹在滚动轮11的外侧壁上打滑,防滑块111优选菱形结构,菱形结构的防滑块111之间的间隙具有相同的方向,便于空气的流通,加速被喷涂过涂料的布匹的风干,滚动轮11轴向的两个端壁上设置有减重孔112,减重孔112为环形结构,减重孔112与滚动轮11具有同一轴心,减重孔11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风干孔113,风干孔113向滚动轮11内壁延伸并延伸至防滑块111的上表面,风干孔113能够增大布匹与空气的接触,达到挥发涂料上液体的效果。
参照图1、图 2,在滚动轮11的右侧设置有喷印部14,喷印部14包括中空管状的喷印管141、滑移架142,滑移架142的截面优选矩形,机架1的前后两端设置有矩形的通孔,滑移架142可在通孔内沿滚动轮11的轴向滑动,滑移架142与喷印管141之间通过螺杆固定,喷印管141与滑移架142保持水平状态,滑移架142的前后移动带动喷印管141的前后移动,从而使喷印管141在滚动轮11的轴向移动,机架1的一侧设置有喷射涂料的涂料箱5,涂料箱5内盛放有喷印涂料,喷印管141靠近涂料箱5的端壁设置有通孔,涂料箱5的气管连通喷印管141的通孔,喷印管141靠近滚动轮1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供涂料喷射的通孔。
参照图1、图 2和图3,在机架1的一侧设置有旋转动力部2,旋转动力部2优选电机,电机的驱动杆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块21,连接块21的左端一体成型有摆动件3,摆动件3与连接块21形成圆柱型结构,连接块21为中空的结构,连接块21设置有操控孔211,操控孔211沿连接块21的径向设置。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摆动件3上设置有调节孔31,调节孔31优选腰型孔,调节孔31内设置有调节杆311,调节杆311位于腰型孔内的部分为矩形截面,调节杆311沿调节孔3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移块(图中未示出),调节孔31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滑移块配合的滑移槽(图中未示出),调节杆311通过滑移块的导向在滑移槽内滑动,调节杆311与摆动件3之间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包括固定凹槽35和固定杆34,在摆动件3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固定凹槽35,固定凹槽35垂直于调节孔31的长度方向,调节杆311位于固定块的一端铰接有固定杆34,固定杆34可卡在固定凹槽35内;在调节杆311与固定杆34铰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图中未示出),扭力弹簧通过弹力推动固定杆34与固定凹槽35的内侧壁相抵,防止固定杆34脱离固定凹槽35,调节杆311上设置有轴肩轮3111,轴肩轮3111与调节杆311同轴心设置,轴肩轮3111位于传动件4与摆动件3之间,轴肩轮3111的直径大于调节孔31的宽度,所以轴肩轮3111的侧面与摆动件3的侧面贴合,起到对调节杆311沿其轴向运动的限定。
参照图2、图3和图4,调节杆311位于轴肩轮3111的一端与传动件4铰接,传动件4为圆柱杆结构,传动杆与调节杆311垂直设置,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滑移架142的端部铰接,传动杆与调节杆311连接的一端与调节杆311一起随摆动件3圆周运动,传动杆与滑移架142连接的一端随滑移架142一起往复移动,从而实现滑移架142带动喷印管141沿滚动轮11的轴向往复运动。
工作过程:参照图1,当需要将布匹喷印上波浪状条纹时,将备料轮12上布匹的一端经滚动轮11缠绕到出料轮13,开启喷条机电源及电机电源,出料轮13、滚动轮11、备料轮12同时转动,带动布匹持续的运动。
参照图2、图3和图4,同时,电机通过驱动杆带动连接块21一起转动,连接块21带动摆动件3转动,由于调节杆311位于调节孔31内且调节杆311的轴心与电机转动杆的轴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调节杆311带动传动件4的一端围绕电机的轴心做圆周运动,滑移架142与机架1滑移连接,传动件4与滑移架142连接的一端做往复直线运动,滑移架142带动喷印管141沿滚轮的轴向做往复直线运动。
参照图2、图3和图4,另一方面,涂料箱5将箱体内的涂料喷出,经气管喷射入喷印管141内,涂料经喷印管141上的通孔喷出,喷印在滚动轮11的布匹上,由于喷印管141沿滚动轮11轴向往复运动,且滚动轮11带动布匹滚动,喷印在布匹上的涂料为波浪状的条纹,经过喷印的布匹在滚轮上随滚轮一起滚动时,由于其防滑块111之间的间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从而能够加快布匹的风干,同时,减重孔112内的空气经风干孔113吹向布匹的表面,加速布匹表面涂料中水分的挥发,从而加速布匹的快速风干;布料移动至出料轮13,操作人员将布料取出,实现布料的波浪状条纹的印制,从而占用极小的车间面积同时在布匹上印制出波纹状的条纹。
参照图2、图3和图4,当需要在布匹上印刷较小的波浪状条纹或较大的波浪状条纹时,操作人员将手经操控孔211伸入到连接块21的空腔内,将固定杆34从固定凹槽35内取出,此时固定杆34失去固定凹槽35的固定,将调节杆311在调节孔31内移动至所需的位置,然后将固定杆34插入相应的固定凹槽35内,由于轴肩轮3111与摆动件3相抵,使摆动件3夹紧在固定杆34与轴肩轮3111之间,从而将调节杆311更好的固定在调节孔31内,由于此时传动件4随调节杆311的圆周运动的直径不同,所以传动件4带动滑移架142往复运动的距离也不同,滑移架142带动喷印机在布匹上喷印的了波浪状条纹也不同,从而通过调节调节杆311在调节孔31内的位置,实现喷印出不同波幅的波浪状纹路。
实施例二:
一种喷条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如下:
参照图7和图8,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与实施例一不同,本实施例的固定部包括抵紧螺纹孔36、抵紧螺纹杆,在摆动件3的圆周侧壁向内设置有抵紧螺纹孔36,抵紧螺纹孔36与调节孔31相通,抵紧螺纹孔36内设置有抵紧螺纹杆,抵接螺纹杆361与调节杆311相抵时,能够将调节杆311固定。
工作过程:参照图7和图8,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当需要调节调节杆311在调节孔31内的位置时,首先将抵接螺纹杆361旋松,使抵接螺纹杆361脱离于调节杆311的抵接,将调节杆311移动至所需位置,操作人员将抵接螺纹杆361在抵接螺纹孔内转动使抵接螺纹杆361旋紧,抵接螺纹杆361与调节杆311抵紧,实现调节杆311的固定,完成调节调节杆311在调节孔31内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