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毯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簇绒机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簇绒技术生产地毯起源于美国,由于其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的生产特点,再加上簇绒地毯本身外观丰满且富有弹性的产品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广大群众所喜爱。主要用作走道、室内的地面的铺设,成为机制地毯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品种。
簇绒机是簇绒地毯的主要生产设备,簇绒机通过簇绒针上下往复运动而将绒纱整排、高速的植入底布之上,形成整齐而又密集的圈绒或割线。簇绒的原理和缝纫机的工作原理相仿,近代簇绒机相当于一台极大的缝纫机,只是机台的横向一排上有成千上万根簇绒针而已。
现有的簇绒机,机身在上料侧固定设有两个支出的支架,支架上开设有开口向上的置轴槽,上料时需要将事先采购的成卷状的底布套插在底布轴上,再将底布轴抬起放置在置轴槽内,依靠簇绒机自身的牵引力拖动底布轴在置轴槽内转动,实现底布的上料。
在簇绒过程中,底布的宽度边会经常发生偏移,若不及时调整会对影响产品的平整度。此时需要工人通过亲手沿底布轴的轴向移动底布轴,以调节底布的上料位置。同时,簇绒过程中的底布轴一直做转动运动,人手直接碰触会产生危险。为了工人的人身安全智能将簇绒机按停,再手动调整底布轴的位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步骤繁琐,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快捷的调整底布轴位置的簇绒机上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簇绒机上料装置,包括在机身上分置两侧的支架以及放置在支架上的底布轴,所述支架上设有供底布轴放置的置轴槽,支架和机身之间设有滑移组件,滑移组件的滑移方向与底布轴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支架和机身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支架沿滑移方向滑移的驱动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给簇绒机上料时,将事先采购好的成卷状的底布套插在底布轴外部,将底布轴放置在置轴槽内,在簇绒过程中底布轴一直在置轴槽内做转动运动。当底部的宽度方向发生偏移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需控制驱动组件,通过控制驱动组件驱动滑移组件带动支架做沿滑移方向的滑移。由于底布轴与置轴槽之间的摩擦力作用,支架带动底布轴沿底布轴的轴线方向滑移。使得工人不用停止簇绒机就可以实现对底布在宽度方向的调整,省力方便,节省时间。
较佳的,所述滑移组件包括固设在机身上的滑移轴以及套设在滑移轴上的滑移套,滑移轴和滑移套的轴线重合且与滑移方向平行,滑移套与支架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移轴固设在机身上,当滑移套在滑移轴上沿滑移方向滑动时,滑移套带动与其固定的支架沿滑移方向移动,即带动底布轴沿滑移方向移动。滑移套能够承受支架给他的径向载荷,结构简单,体积小且有抗振能力,能够保证支架的稳定,提高整体设备的稳定性和加工精度。
较佳的,所述滑移组件包括固设在机身上的导轨以及滑动连接在导轨上的滑块,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滑移方向平行,滑块与支架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轨固设在机身上,当滑块在导轨上沿滑移方向滑动时,滑块带动与其固定的支架沿滑移方向移动,即带动底布轴沿滑移方向移动。滑块的启动摩擦力小,滑块对导轨的磨耗小,滑动起来更加省力,缩短调整时间,提高簇绒生产效率;导轨可以同时承受上下左右等各方向的负荷,使用寿命长,可以长时间的进行稳定,保证簇绒机的加工精度。
较佳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支架转动连接的驱动轴、固设在机身上的齿条以及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齿轮固定在驱动轴的轴端且轴线与驱动轴的轴线重合,齿条的长度方向与滑移方向平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齿轮齿条的传动精度高,承载力大。驱动轴转动时带动其轴端的齿轮在齿条上直线运动,由于齿条的长度方向与滑移方向平行,驱动轴带动支架在滑移方向做直线运动。这样的设置将驱动轴的转动运动转化为支架的直线运动,方便快捷。
较佳的,所述驱动轴固设有驱动手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轴的直径较小,人直接扭转驱动轴时非常费力。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力的作用点离转轴越远,力的方向与转轴所在平面越趋于垂直,力使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得就越明显。通过设置驱动手轮增大了施力点与驱动轴的距离,增大了力矩,使得工人转动驱动轴时更加省力轻便。
较佳的,所述支架固设有支撑套,支撑套内壁与驱动轴外壁抵接,支撑套的轴向侧壁上设有螺钉,螺钉一端伸出支撑套外部,另一端伸入支撑套内并与驱动轴外壁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钉对驱动轴的旋转运动起限制作用,工人从支撑套外部旋转螺钉直至螺钉端头与驱动轴外壁紧紧抵接时,螺钉限制驱动轴的旋转运动,即限制了驱动轴旋转时带动支架滑移。避免在不需要滑移支架时,簇绒机上料装置保持稳定。当需要滑移支架时,只需旋转螺钉,使螺钉端头离开驱动轴外壁即可,方便操作,安全可靠。
较佳的,所述螺钉伸出支撑套外部的一端固设有把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同理于驱动手轮,通过设置把手增大了施力点与螺钉的距离,增大了力矩,使得工人转动螺钉时更加省力轻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较佳的,所述支架下表面转动连接有滑轮,滑轮的周向侧壁设有环状的滑槽,机体上固设有供滑槽滑动的滑轨,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滑移方向平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轮和滑轨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将支架以及底布轴的重力分担在此处,减少重力对滑移组件的压力,减少滑动时的摩擦力,使得驱动滑移组件时更加省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较佳的,所述置轴槽边缘转动连接有将底布轴限制在置轴槽内的护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护盖铰接在置轴槽的边缘,工人将底布轴放在置轴槽内后,转动护盖将护盖盖在置轴槽上,和置轴槽形成一个周向封闭的空腔,限制底布轴在置轴槽内转动,防止簇绒速度较大时,底布轴旋转出置轴槽,保证了工人的生产安全。
较佳的,所述置轴槽的内壁为与底布轴外壁相适配的圆滑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布轴在旋转过程中与置轴槽的内壁不断碰触,设置成圆滑面能够有效减少碰触,使得底布轴在置轴槽内平缓均匀的旋转,保证设备的上料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加工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滑移组件、齿条和滑轨的长度方向均与滑移方向平行的技术方案,使支架相对于机体滑移时滑移方向不发生偏离,进一步保证滑移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簇绒机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簇绒机上料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身;2、支架;21、短直角边框;22、斜边框;23、长直角边框;3、置轴槽;31、护盖;32、台阶;4、底布轴;5、滑移轴;51、滑移套;52、立板;6、导轨;61、滑块;7、驱动轴;71、齿轮;72、齿条;73、驱动手轮;8、支撑套;81、螺钉;82、把手;9、滑轮;91、滑槽;92、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簇绒机上料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料侧,机身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金属框型支架2,两支架2位于同一水平面。短直角边框21水平放置,短直角边框21的上表面为支架2的上表面,斜边框22靠近机体设置,长直角边框23与水平面垂直且靠近上料侧设置。
长直角边框23上料侧的外壁上固定设有一个开口向上的置轴槽3,置轴槽3的内壁为与底布轴4的外壁相适配的圆滑面。在长直角边框23靠近上料侧的外壁即置轴槽3远离上料侧的槽边处设有一个向机体1内部凹的台阶32。在置轴槽3靠近上料侧的槽边缘处,铰接有一个护盖31,当护盖31沿铰接处转动至将置轴槽3的开口覆盖住时,护盖31正好卡在台阶32上,护盖31的内壁与置轴槽3的内壁组成一个周向封闭的圆滑的圆周空间,簇绒机上料时,依靠簇绒机自身的牵引力拖动底布轴4在此空间内转动。
在支架2的上部,短直角边框21与斜边框22相接处设有一个滑移套51,滑移套51内套接有滑移轴5,滑移轴5的两端通过固定在机体上的立板52实现与机体的相对固定。滑移轴5和滑移套51的轴线重合,滑移套51沿滑移轴5做直线运动时,支架2运动的方向为滑移方向,滑移方向与底布轴4的轴线方向平行。
在立板52上方设有水平放置的齿条72,齿条72的齿形面朝上设置,齿条72固定在机体上,齿条72的长度方向与滑移方向平行。
在支架2上方,短直角边框21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套8。支撑套8内转动连接有驱动轴7,驱动轴7靠近机体的一端固设有齿轮71,齿轮71与齿条72处于啮合状态,驱动轴7的另一端固设有驱动手轮73,驱动手轮73的直径大于驱动轴7的直径。齿轮71、驱动轴7和驱动手轮73三者同轴心,且三者的轴心与滑移方向垂直。
在支撑套8侧壁的最高处设有一个贯通至支撑套8内部的螺纹孔。带有把手82的螺钉81穿过螺纹孔,与驱动轴7的外壁抵接,限制驱动轴7在支撑套8内转动。
在支撑柱的底端,即长直角边框23的与斜边框22的相接处,固定设置有两个形状相同的夹板,两个夹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滑轮9,滑轮9的周向侧壁设有环状的滑槽91。相应的在机体上固定设置滑轨92,滑轨92的长度方向与滑移方向平行,滑轨92的宽度与滑槽91的宽度相适配,当支架2沿滑移方向滑移时,滑轨92卡在滑槽91内,滑轮9在滑轨92上沿滑移方向滑移。
其中,当工人上料时,将成卷的底布套在底布轴4上,转动护盖31,漏出置轴槽3,将底布轴4的两端放置在置轴槽3上,再转动护盖31至台阶32上,将置轴槽3盖住。启动簇绒机,底布轴4在护盖31和置轴槽3形成的圆周空间内转动。当底布的宽度边发生偏移时,工人通过把手82拧松螺钉81,使得螺钉81离开驱动轴7。转动驱动手轮73,齿轮71和齿条72配合使得驱动手轮73的转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滑移套51在滑移轴5上沿滑移方向运动,滑轮9在滑轨92上沿滑移方向运动,即带动支架2相对于机体沿滑移方向运动,实现底布轴4相对于机体沿滑移方向的运动。按实际生产需要调整好底布轴4的位置,停止转动驱动手轮73,将螺钉81拧紧直至与驱动手轮73的外壁紧紧抵接即可。在接下来的生产过程中,若再次出现底布偏移的问题,不用按停簇绒机,重复上述步骤即可,达到方便快捷的调整底布轴4位置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滑移组件的设置方式,如图3所示,在支架2的上部,短直角边框21与斜边框22相接处固定设置一个滑块61,相应的机体上固定设置一个导轨6,滑块61与导轨6滑动连接。导轨6的长度方向与滑移方向平行。滑块61沿导轨6做直线运动时,支架2运动的方向为滑移方向。
相比于实施例1,导轨6和滑块61的设置使得工人转动驱动轴7更加省力,缩短调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的达到了方便快捷的调整底布轴4位置的技术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