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复合软管片材的双干燥方式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6330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用于复合软管片材的双干燥方式印刷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复合软管片材的双干燥方式印刷机。



背景技术:

复合软管是在上世纪90年代陆续出现,用来代替原来的铝管,由于其成本的优势,在日化包装中发展非常迅速。传统复合管印刷采用凸版表印,油墨采用UV紫外光干燥原理;但是对环境污染较大,现采用水性油墨,通过加温烘干的方式达到干燥,且污染少。由于它是用水来代替传统油墨中占30%~70%的有毒有机溶剂,使油墨中不再含有挥发性的有机溶剂,故在印刷过程中对工人的健康无不良影响,对大气环境亦无污染,还消除了工作场所易燃易爆的隐患,提高了安全性。同时,相比之下,水性油墨的使用成本比UV油墨的使用成本大约节省了30%左右。水性油墨的这种独特优点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包装印刷界的青睐,并逐渐向报刊印刷行业迅速扩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复合软管片材的双干燥方式印刷机。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复合软管片材的双干燥方式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干燥方式印刷机设有传输机构和六个印刷位置,所述传输机构能够带动作为被印刷品的复合软管片材依次从第一个所述印刷位置传输至第六个印刷位置,所述第一个印刷位置、第二个印刷位置和第三个印刷位置均安装有水性油墨印刷机构和烘干干燥箱,所述第四个印刷位置、第五个印刷位置和第六个印刷位置均安装有UV油墨印刷机构和UV干燥箱,其中,所述水性油墨印刷机构用水性油墨对所述复合软管片材进行印刷,并由所述烘干干燥箱对印刷到复合软管片材上的水性油墨进行干燥,所述UV油墨印刷机构用UV油墨对所述复合软管片材进行印刷,并由所述UV干燥箱对印刷到复合软管片材上的UV油墨进行干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烘干干燥箱设有烘干干燥箱体、吸气口、循环风机、加热器、干燥板和排气口,所述烘干干燥箱体的前端面朝向所述复合软管片材设置,所述吸气口和排气口分别安装在所述烘干干燥箱体的后端面外壁和顶面外壁,所述循环风机、加热器和干燥板均安装在所述烘干干燥箱体的内腔中,且所述循环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吸气口、出气口朝向所述加热器设置,所述烘干干燥箱体的内腔中设有风道,使得所述循环风机的出气口输出的风通过所述风道依次经过所述加热器、所述烘干干燥箱体内腔中贴近其前端面的部位和所述干燥板后由所述排气口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性油墨印刷机构由用于储存水性油墨的水性油墨墨座和用于将所述水性油墨墨座中储存的水性油墨印刷到所述复合软管片材表面上的水性油墨均墨座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UV干燥箱设有UV干燥箱体(61)、UV灯(62)、透光板(63)和用于连接外部风机的排气接口(64);所述UV干燥箱体(61)的前端面设有朝向所述复合软管片材的敞开窗口,所述透光板(63)安装在所述UV干燥箱体(61)的敞开窗口上,所述UV灯(62)安装在所述UV干燥箱的内腔中并朝向所述透光板(63)设置,所述UV干燥箱体(61)上开设有散热孔(61a),所述排气接口(64)连接在所述UV干燥箱体(61)的顶面外壁并连通所述UV干燥箱体(61)的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UV油墨印刷机构由用于储存UV油墨的UV油墨墨座和用于将所述UV油墨墨座中储存的UV油墨印刷到所述复合软管片材表面上的UV油墨均墨座组成。

为了提高复合软管片材印刷颜色的丰富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所述的双干燥方式印刷机还设有三个所述印刷位置;第七个所述印刷位置、第八个所述印刷位置和第九个所述印刷位置均安装有所述UV油墨印刷机构和UV干燥箱,所述传输机构能够带动离开所述第六个印刷位置后的复合软管片材依次从第七个所述印刷位置传输至第九个印刷位置。

为了减少印刷机的占地面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个印刷位置至第六个印刷位置在大径圆周上均匀间隔布置,所述第七个印刷位置至第九个印刷位置在小径圆周上均匀间隔布置,所述大径圆周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径圆周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六个印刷位置,并在前三个印刷位置上设置水性油墨印刷机构和烘干干燥箱,在后三个印刷位置上设置UV油墨印刷机构和UV干燥箱,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能够采用水性油墨和UV油墨两种方式对复合软管片材进行印刷,具有两个油墨印刷方式切换方便快捷的优点。

第二,本实用新型采用水性油墨印刷,可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且大大降低成本。

第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烘干干燥箱和UV干燥箱具有效率高、干燥效果好、均匀的优点。

第四,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三个印刷位置,并在该三个印刷位置上设置UV油墨印刷机构和UV干燥箱,能够提高复合软管片材印刷颜色的丰富性。

第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九个印刷位置的布置,能够减少印刷机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干燥方式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烘干干燥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UV干燥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复合软管片材2的双干燥方式印刷机,设有传输机构1和九个印刷位置,第一个印刷位置P1至第六个印刷位置P6在大径圆周上均匀间隔布置,第七个印刷位置P7至第九个印刷位置P9在小径圆周上均匀间隔布置,大径圆周的直径大于小径圆周的直径,传输机构1能够带动作为被印刷品的复合软管片材2依次从第一个印刷位置P1传输至第九个印刷位置P9。第一个印刷位置P1、第二个印刷位置P2和第三个印刷位置P3均安装有水性油墨印刷机构3和烘干干燥箱4,第四个印刷位置P4、第五个印刷位置P5、第六个印刷位置P6、第七个印刷位置P7、第八个印刷位置P8和第九个印刷位置P9均安装有UV油墨印刷机构5和UV干燥箱6,其中,水性油墨印刷机构3用水性油墨对复合软管片材2进行印刷,并由烘干干燥箱4对印刷到复合软管片材2上的水性油墨进行干燥,UV油墨印刷机构5用UV油墨对复合软管片材2进行印刷,并由UV干燥箱6对印刷到复合软管片材2上的UV油墨进行干燥。

参见图2,上述水性油墨印刷机构3由用于储存水性油墨的水性油墨墨座31和用于将水性油墨墨座31中储存的水性油墨印刷到复合软管片材2表面上的水性油墨均墨座32组成。上述烘干干燥箱4设有烘干干燥箱体41、吸气口42、循环风机43、加热器44、干燥板45和排气口46,烘干干燥箱体41的前端面朝向复合软管片材2设置,吸气口42和排气口46分别安装在烘干干燥箱体41的后端面外壁和顶面外壁,循环风机43、加热器44和干燥板45均安装在烘干干燥箱体41的内腔中,且循环风机43的进气口连通吸气口42、出气口朝向加热器44设置,烘干干燥箱体41的内腔中设有风道,使得循环风机43的出气口输出的风通过风道依次经过加热器44、烘干干燥箱体41内腔中贴近其前端面的部位和干燥板45后由排气口46排出,从而,被加热器44所加热的风能够对印刷到复合软管片材2上的水性油墨进行干燥,而干燥板45则能够吸附风中的水汽。

参见图3,上述UV油墨印刷机构5由用于储存UV油墨的UV油墨墨座51和用于将UV油墨墨座51中储存的UV油墨印刷到复合软管片材2表面上的UV油墨均墨座52组成。上述UV干燥箱6设有UV干燥箱体61、UV灯62、透光板63和用于连接外部风机的排气接口64;UV干燥箱体61的前端面设有朝向复合软管片材2的敞开窗口,透光板63安装在UV干燥箱体61的敞开窗口上,UV灯62安装在UV干燥箱6的内腔中并朝向透光板63设置,UV干燥箱体61上开设有散热孔61a,排气接口64连接在UV干燥箱体61的顶面外壁并连通UV干燥箱体61的内腔,从而,UV灯62发出的UV光线能够透过透光板63对印刷到复合软管片材2上的UV油墨进行干燥。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