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输送装置和介质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6032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介质输送装置和介质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专利申请是申请号为201310384459.1、申请日为2013年8月29日、发明名称为“介质输送装置、介质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放出并输送卷绕为卷筒状的布帛等记录介质的介质输送装置、介质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喷墨打印机:具备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布帛的输送部、卷出卷绕为卷筒状的布帛的卷出部、设置于卷出部与输送部之间的输送路径上并使输送路径弯曲变更的中间辊、介由卷出部使布帛在宽度方向移动的曲折(蛇行)修正单元、对送入输送部的布帛的曲折进行检测的曲折检测传感器以及基于由曲折检测传感器产生的检测结果对曲折修正单元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该喷墨打印机对因布帛的卷偏等引起的布帛的曲折进行修正(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011757号公报

但是,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可考虑:在输送伸缩性低的通常的布帛的情况下,为了在不产生皱摺的状态下进行印刷,从卷出部(放出部)对布帛赋予张力并朝向中间辊(路径变更辊)卷出;另一方面,例如在如弹性质地那样输送伸缩性高的布帛的情况下,为了不在拉断了(伸び切った)的状态下进行印刷,从卷出部使布帛向下方松弛之后输送到中间辊,以此方式来卷出记录介质。此外,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输送部(介质输送机构)对于由喷墨头进行的印刷换行,通常通过间歇输送来对布帛进行输送。

但是,在由输送部进行的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因为在布帛与中间辊之间静摩擦阻力起作用,所以与动摩擦阻力起作用的间歇输送的输送时相比,比中间辊靠下游侧的记录介质难以在宽度方向移动。进而,在使布帛松弛之后进行输送的情况下,因为对所放出的布帛不施加张力,所以即使驱动曲折修正单元,比中间辊靠下游侧的记录介质也会处于难以通过宽度方向移动的状态。从而,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即使驱动曲折修正单元,也只能使比中间辊靠下游侧的布帛在宽度方向少许移动。也就是说,在输送停止时,曲折修正单元的曲折修正量相对于驱动量会变少。因此,在输送停止时,因为若继续曲折修正单元的驱动,则仅中间辊的上游侧的记录介质在宽度方向移动,所以会在中间辊附近的记录介质(布帛)产生皱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在通过间歇输送进行输送的介质输送装置中,不会使记录介质产生皱摺、能够可靠地对曲折进行修正的介质输送装置、介质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介质输送装置特征为具备:介质输送机构,其间歇输送记录介质;检测部,其对记录介质在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离进行检测;宽度移动部,其使记录介质在宽度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其基于由检测部产生的检测结果,对宽度移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控制部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停止宽度移动部的驱动。

本发明的介质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特征为,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介质输送机构,其间歇输送记录介质;检测部,其对记录介质在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离进行检测;以及宽度移动部,其使记录介质在宽度方向移动;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基于由检测部产生的检测结果,对宽度移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所述介质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停止宽度移动部的驱动。

根据该构成,因为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停止宽度移动部的驱动,所以不会产生宽度记录介质的皱摺,能够可靠地修正曲折。

在上述的介质输送装置中,优选:控制部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的期间之中的控制有效时间期间,基于由检测部产生的检测结果,对宽度移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

根据该构成,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并非使宽度移动部完全不驱动,而是在控制有效时间期间基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宽度移动部进行驱动。由此,在仅通过在间歇输送的输送时对宽度移动部进行驱动而使得曲折修正量不足的情况下,能够补足曲折修正量。

该情况下,优选:还具备取得部,其取得记录介质的类别;控制部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按记录介质的每种类别规定了控制有效时间的控制表,且所述控制部参照控制表确定与所取得的所述记录介质的类别对应的控制有效时间。

若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进行基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的控制的控制有效时间过长,则会使记录介质产生皱摺,若其过短,则曲折修正量不足。进而,因为根据记录介质的类别,相对于路径变更辊的摩擦阻力并不相同,所以即使宽度移动部的驱动量相同,曲折修正量也根据记录介质的类别而不相同,所以优选:按记录介质的每种类别,求出最佳的控制有效时间。关于此点,根据本构成,因为确定与记录介质的类别相应的控制有效时间,所以能够仅在适于记录介质的类别的控制有效时间期间,进行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的基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的控制。

该情况下,优选:控制部遍及输送停止时的整个期间,停止宽度移动部的驱动。

该情况下,优选:具备放出部,其放出卷绕为卷筒状的记录介质;宽度移动部通过使放出部在宽度方向移动,使记录介质在宽度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具备:上述的介质输送装置;以及印刷部,其对通过介质输送装置输送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刷。

根据该构成,通过具备介质输送装置,不会产生记录介质的皱摺,能够可靠地修正曲折。从而,对于不产生曲折和/或皱摺地输送来的记录介质,能够适合地进行印刷。

本发明的介质输送装置特征为具备:介质输送机构,其间歇输送记录介质;宽度移动部,其为了对所述记录介质的位置偏离进行修正而使所述记录介质在宽度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宽度移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记录介质的类别、输送方法的类别和印刷模式的类别中的至少一个类别,判定在印刷中的所述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是否停止所述宽度移动部的驱动。

本发明的介质输送装置特征为具备:介质输送机构,其间歇输送记录介质;宽度移动部,其使所述记录介质在宽度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宽度移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在印刷中的所述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在控制有效期间对所述宽度移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并且在所述控制有效期间以外停止所述宽度移动部的驱动,所述控制有效期间因所述记录介质的类别、所述输送方法的类别和所述印刷模式的类别中的至少一个类别而异。

本发明的介质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特征为,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介质输送机构,其间歇输送记录介质;宽度移动部,其为了对所述记录介质的位置偏离进行修正而使所述记录介质在宽度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宽度移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方法,基于所述记录介质的类别、输送方法的类别和印刷模式的类别中的至少一个类别,判定在印刷中的所述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是否停止所述宽度移动部的驱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图2是从上游侧看喷墨记录装置的放出单元的图。

图3是从上方看喷墨记录装置的放出单元周围的图。

图4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曲折控制的时序图。

符号的说明

1…喷墨记录装置,7…控制部,12…介质输送机构,18…放出单元,36…宽度移动单元,45…第1辊,48…曲折检测传感器,w…记录介质,wr…介质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进行说明。该喷墨记录装置1对以所谓的卷轴对卷轴(reeltoreel)的形式供收材料的布帛,使用专用染料墨液以喷墨方式印刷文字图案等(印染)。还有,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作为布帛的记录介质w的正反输送方向规定为x轴方向,将正交于x轴方向的方向规定为y轴方向,将正交于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方向规定为z轴方向。

图1是喷墨记录装置1的剖面结构图。如该图所示,该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放出并输送卷绕为卷筒状的记录介质w的放出部2、为了印刷而沿着输送路径3输送所放出的记录介质w的装置主体4、配设于装置主体4的上侧且与装置主体4协作而在记录介质w以喷墨方式进行印刷的印刷部5、在装置主体4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卷取并回收通过印刷部5印刷了的记录介质w的卷取部6和对这些构成装置进行统一控制的控制部7。

装置主体4具有组装钢材而构成的主体用机座11和被主体用机座11支撑且通过带输送在x轴方向间歇输送记录介质w的介质输送机构12。印刷部5具有滑架单元14和头移动机构16,其中,所述滑架单元14具有喷墨头15;所述头移动机构16使滑架单元14在y轴方向往复移动。另一方面,放出部2构成为:具有放出记录介质w的放出单元18和取得所放出的记录介质w的松弛的松弛取得单元19。此外,卷取部6具有卷取记录介质w的卷取单元21、向卷取单元21供给衬纸p的衬纸单元22和在卷取记录介质w之前使浸入于记录介质w的染料墨液的溶剂(水分)汽化的加热单元23,并将这些部件搭载于卷取部用机座24。

从放出单元18放出的记录介质w(布帛)通过松弛取得单元19张拉而取得松弛,并被送入于介质输送机构12。送入于介质输送机构12的记录介质w粘附于表面地被进行带输送。在该带输送中,在x轴方向间歇输送记录介质w(副扫描),另一方面,滑架单元14与此同步地在y轴方向往复移动,从喷墨头15进行墨液排出(主扫描)。

这样,在进行了印刷之后,记录介质w的印刷完毕部分(印染完毕部分)从介质输送机构12向卷取部6送出。在卷取部6中,对从介质输送机构12送出的记录介质w,从衬纸单元22连续地供给衬纸p,记录介质w与衬纸p重叠并被送至加热单元23。在加热单元23中,记录介质w与衬纸p一起被加热,染料墨液的溶剂(水分)汽化。这样,干燥处理后的印染完毕的记录介质w与衬纸p一起被卷取单元21卷取。

放出单元18具有:包括固定于上述的主体用机座11的左右(y轴方向)一对t字状框架32及架设于一对t字状框架32间的多根棒状框架33的放出框架31;在y轴方向滑动自由地被一对t字状框架32支撑且在y轴方向延伸的2根放出侧杆座34;和滑动自由地被2根放出侧杆座34支撑的一对放出轴突起35。各放出轴突起35的前端部形成为截圆锥形状,一对放出轴突起35通过与记录介质w的宽度相对应的相互贴边,使各自的前端部嵌入于卷筒状的记录介质w的放出芯(参照图2),从而水平地支撑记录介质w。

一对放出轴突起35通过电动机驱动的宽度移动单元36,介由2根放出侧杆座34在左右(记录介质w的宽度方向)一体地移动。若通过后述的曲折检测传感器48检测出记录介质w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离,则使一对放出轴突起35左右地微小移动。由此,所卷绕的记录介质w的边缘部(宽度端)成为竹笋状,防止在记录介质w产生轴方向的卷偏的情况下,记录介质w的相对于介质输送机构12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离、即在介质输送机构12中记录介质w曲折(斜行)。

此外,在一对放出轴突起35的一方,组入电动机驱动的旋转单元37,通过该旋转单元37,使一对放出轴突起35放出旋转而放出记录介质w。进而,在放出单元18的下方,设置有对从放出单元18放出的记录介质w的有无进行检测的反射型的光传感器142。

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边对记录介质w施加一定的张力边放出的张力模式和尽可能减少张力而放出的松弛模式,按记录介质w类别进行模式切换。该张力模式和松弛模式在设置于印刷部5的操作画面(图示省略)中,通过gui(graphicaluser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按钮可以切换。

张力模式以伸缩性低的通常的布帛(记录介质w)为对象,在该情况下,例如由个人计算机构成的控制部对旋转单元37进行控制,以使得对记录介质w赋予所需的张力而朝向第1辊45放出。更具体地,控制部7通过旋转单元37的电动机的转矩控制,在由介质输送机构12进行的记录介质w的输送工作时,对旋转单元37进行驱动以便放出记录介质w,并在由介质输送机构12进行的记录介质w的输送停止时,对旋转单元37进行控制以使得稍微卷回记录介质w。由此,在对放出单元18与松弛取得单元19之间的记录介质w赋予张力的状态下,输送记录介质w。

另一方面,松弛模式例如以弹性编织物那样伸缩性高的布帛(记录介质w)为对象,在该情况下,控制部7对旋转单元37进行控制,以使得所放出的记录介质w暂时向下方松弛,之后送入于松弛取得单元19(在图1中以虚线表示松弛部分的记录介质w)。即,若伴随于由介质输送机构12进行的记录介质w的输送工作,记录介质w的松弛量减少,设置于放出单元18的下方的光传感器142检测到记录介质w的“无”,则控制部7使旋转单元37正向旋转驱动以便放出记录介质w,若由此松弛量增加,光传感器142检测到记录介质w的“有”,则使旋转单元37的驱动停止。通过该松弛量的控制,在放出单元18与松弛取得单元19之间的记录介质w适当地松弛的状态下,输送记录介质w。

松弛取得单元19具有:包括固定于后述的介质输送机构12的侧边框架62的左右(y轴方向)一对l字状框架42及架设于一对l字状框架42间的棒框架43的松弛取得框架41;和双侧旋转自由地被一对l字状框架42支撑的辊组44。辊组44为了使从放出单元18送入的记录介质w的输送路径3在多处弯曲,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按第1棍45、第2辊46及第3辊47的顺序配设,分别由摩擦系数高的棍构成。

从放出单元18放出的记录介质w在第1辊45按u形弯转而到达第2辊46及第3辊47。第2辊46及第3辊47上下接近地配设,旋转自由地被两端部一体形成的一对轴承部51所支撑。此外,各轴承部51旋转自由地被l字状框架42支撑,在一个轴承部51,组入有对第2辊46及第3辊47的上下的配置角度进行调整的角度调整单元52。

通过第2辊46及第3辊47的记录介质w路径变更为“s”字状,但是能够相应于记录介质w的类别对该“s”字曲线进行变形调整,对记录介质w赋予适度的张力。由此,记录介质w可消除部分性的松弛和/或皱摺而送入于介质输送机构12。另外,优选:这些辊45、46、47为中间高的形状,以使得从中心朝向外侧的分力作用于记录介质w。此外,在第1辊45与第2辊46之间,设置有曲折检测传感器48。

介质输送机构12具备主体框架61、带输送单元63和带清洗单元65,其中,所述主体框架61具有载置固定于上述的主体用机座11上的左右(y轴方向)一对侧边框架62;所述带输送单元63支撑于一对侧边框架62并具有无端的输送带64;所述带清洗单元65配设于带输送单元63的下侧。此外,介质输送机构12具备按压辊66和分离辊67,其中,所述按压辊66在上游侧从上侧面对带输送单元63;所述分离辊67在下游侧相对于带输送单元63配设于斜上方。

主体框架61具有由厚的板材构成的一对侧边框架62和连接一对侧边框架62的前后(x轴方向)一对连接框架71,且主体框架61由一对侧边框架62的一部分载置固定于主体用机座11。此外,主体框架61具有支撑框架72,该支撑框架72位于一对连接框架71间,连接一对侧边框架62,并且对上述的带清洗单元65进行支撑。在各侧边框架62,适宜设置用于安装带输送单元63的切口部和/或用于安装印刷部5的切口部,此外形成有用于检查带清洗单元65的开口部。

带输送单元63具有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驱动皮带轮81、位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从动皮带轮82和架设于驱动皮带轮81及从动皮带轮82间的无端的输送带64。此外,带输送单元63具有:位于从动皮带轮82的附近而引导输送带64的走带的第1导板83、位于印刷部5的正下方而引导输送带64的走带的第2导板84和位于上述的支撑框架72的正上方而引导绕到内侧的输送带64的走带的第3导板85。

第1导板83及第2导板84在配设为彼此的表面成为一个面(同一水平面)的状态下,架设于一对侧边框架62间,也作为主体框架61的一部分而起作用。此外,第1导板83以刚从从动皮带轮82离开之后的输送带64(的上侧)水平地走带的方式进行引导;第2导板84以在位于印刷区域的输送带64(的上侧)不会产生松弛的方式进行引导。从而,位于第2导板84的正上方的输送带64作为压印盘而起作用。进而,第3导板85以对由于带清洗单元65而承受上顶力的输送带64按压的方式进行引导。

驱动皮带轮81及从动皮带轮82介由专用的轴承,被一对侧边框架62旋转自由地支撑,在驱动皮带轮81的一个轴端,连接着使输送带64间歇地走带的输送电动机86。输送带64由在外周面(表面)具有粘附性(粘附处理)的宽幅的特殊带构成,粘附记录介质w而将其在x轴方向进行输送。由此,记录介质w在印刷部5的正下方,不会产生翻卷等地被进行印刷输送(间歇输送)。

在从动皮带轮82的上侧,配设有使从松弛取得单元19送入的记录介质w贴附于输送带64的按压辊66。按压辊66在转动自由地被侧边框架62支撑的一对支撑臂87的前端部,旋转自由地被支撑。此外,按压辊66具有预定的弹性和自重,通过其自重,在从动皮带轮82的正上方将记录介质w按压于输送带64。即,按压辊66与从动皮带轮82夹持输送带64作为夹辊而起作用,并对走带的输送带64连续地贴附记录介质w。另外,在各支撑臂87的中间位置,连接用于使支撑臂87转动的气缸88,通过使一对气缸88同步驱动,使按压辊66从输送带64离开。

另一方面,在驱动皮带轮81的斜上方,配设有将印刷后的记录介质w从输送带64剥离并送入卷取部6的分离辊67。分离辊67转动自由地支撑于从侧边框架62延伸的一对子框架89。该情况下,分离辊67虽然使记录介质w从围绕驱动皮带轮81绕入内侧的输送带64相对地剥离,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来自输送带64的剥离力按记录介质w的类别而不同。因此,根据记录介质w的类别,有在输送带64开始环绕的位置开始剥离的情况和在环绕了某程度的位置开始剥离的情况。但是,若剥离的点绕入内侧,则记录介质w有可能会卷绕进输送带64。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从输送带64送往分离辊67的记录介质w的角度进行位置检测,并基于该位置检测的结果对卷取单元21进行卷取驱动,防止剥离的点绕入输送带64的内侧。

带清洗单元65在输送带64的下侧支撑于上述的支撑框架72,以横截输送带64的方式在y轴方向延伸。带清洗单元65具备:载置于支撑框架72的单元基座91、以竖立设置于单元基座91的方式设置的升降柱体92、通过升降柱体92升降的清洗单元主体93和引导清洗单元主体93的升降的一对升降导向部94。

此外,清洗单元主体93具有:在y轴方向延伸并且贮留清洗液的箱状的清洗容器96、收置于清洗容器96的旋转刷97、使旋转刷97旋转的清洗电动机98和相对地扫除附着于输送带64的清洗液的擦拭器99。擦拭器99安装于清洗容器96的内侧,由配置为“v”字状的2片擦拭叶片99a构成,与走带的输送带64接触而扫除清洗液。另外,最终残留于输送带64的清洗液由抹布拭除。此外,优选:清洗液在与外部箱之间边过滤边循环。

因为在具有粘附性的输送带64,随时间会附着丝屑和/或灰尘,所以通过带清洗单元65,执行输送带64的定期的清洗。在该清洗工作中,在使清洗单元主体93上升到旋转刷97及擦拭器99接触输送带64的位置之后,使输送带64走带并且以相对于走带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使旋转刷97旋转。此时,输送带64通过上述的第3导板85按压,维持水平姿态不变与旋转刷97接触。由此,输送带64(的粘附面)连续地被进行刷拭清洗。另外,优选:对清洗后的输送带64,进行为了使粘附力恢复的粘附处理。

印刷部5具备:以跨输送路径3(带输送单元63)的方式在y轴方向延伸的打印机框架101、支撑于打印机框架101的头移动机构16、搭载于头移动机构16并在y轴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单元14和覆盖这些部件的打印机盖102。此外,虽然并未特别图示,但是在印刷部5,搭载有对喷墨头15进行维护的帽单元和/或清洗单元。另外,因为在各种记录介质w中在其厚度上存在幅度,所以通过相对于装置主体4(介质输送机构12)使印刷部5整体升降而调整印刷部5中的所谓纸间隙(工作间隙)。

打印机框架101具有在y轴方向延伸的金属板制的梁状框架104和对梁状框架104在两端部进行支撑的金属板制的一对立设框架105,并在一对立设框架105的一部分,支撑于上述的边侧框架62。另外,打印机盖102安装于该打印机框架101。

滑架单元14具有喷墨头15和滑架107,其中,喷墨头15具有彩色打印用的多色的喷嘴列;滑架107对喷墨头15进行保持以使得喷嘴面朝下。另外,供给于各喷嘴列的各色的染料墨液从所谓的非托架装载的墨液盒供给。

头移动机构16具有:对滑架14在单侧在y轴方向滑动自由地进行支撑的滑架导向部111、使滑架导向部111往复移动的带传导机构112和使带传导机构112驱动的滑架电动机113。滑架导向部111包括下侧的主导向部114和上侧的副导向部115,主导向部114和副导向部115在其两端部支撑于上述的一对立设框架105。带传导机构112具有正时皮带116,正时皮带116的一部分固定于滑架单元14(滑架107)。

若通过滑架电动机113使正时皮带116正反走带,则滑架单元14被滑架导向部111引导而在y轴方向往复移动。滑架导向部111的移动位置通过线性编码器检测,基于该检测结果和印刷数据,从喷墨头15选择性地排出各色的染料墨液。由此,进行向记录介质w的印刷(印染)。

卷取部6具备:在x轴方向拆装自由地连接于主体用机座11的卷取部用机座24、支撑于卷取部用机座24的上部的加热单元23、支撑于卷取部用机座24的下部的卷取单元21及衬纸单元22。印染后的记录介质w存在原样卷取墨液不内渗的质地厚的记录介质w的方式和对墨液容易内渗的质地薄的记录介质w重叠衬纸p而卷取的方式,实施方式的卷取部6设计为,可以应对任一方式。以下,关于采用了后者的方式的情况进行说明。

卷取部用机座24具有上水平框架部121、下水平框架部122和连接上水平框架部121及下水平框架部122的铅垂框架部123,并通过将铝的挤压型材纵横地组装而构成。在铅垂框架部123的一部分,拆装自由地连接于主体用机座11。

加热单元23具有散热板125和加热器126,其中,散热板125具有圆弧状的散热面125a;加热器126内贴于散热板125。此外,加热单元23在其上半部载置于上水平框架部121的状态下,通过设置于上水平框架部121的左右的固定部件127,安装于上水平框架部121。散热板125的上端部配设于接近上述的分离辊67且比分离辊67稍低的位置。此外,散热板125的上端部,为了使从下方导入于该部分的衬纸p变更路径,弯曲形成为向下的圆弧状。

通过了分离辊的记录介质w在散热板125的上端部与从下方输送来的衬纸p重叠,紧随散热板125的圆弧状的外表面(散热面125a)输送到下方。边与散热面125a滑接边在上下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w及衬纸p通过加热器126连续地加热。通过该加热,浸入于记录介质w的染料墨液的溶剂(水分)汽化,从而染料定着于布帛。

衬纸单元22具有:放出卷筒状的衬纸p的衬纸辊131、使放出的衬纸p朝向散热板125的上端部变更路径的引导杆132。引导杆132固定于对下水平框架部122和铅垂框架部123进行连接的倾斜部件的部分。此外,衬纸辊131介由组入了制动机构的一对轴承单元133,支撑于下水平框架部122的前部,通过该一对轴承单元133,衬纸p不产生松弛地被放出。

卷取单元21与上述的放出单元18同样,支撑于下水平框架部122的后部,具有:在y轴方向延伸的2条卷取侧杆座135和滑动自由地被2条卷取侧杆座135支撑的一对卷取轴突起136。此外,卷取单元21位于散热板125的下端部与一对卷取轴突起136之间的输送路径3,具有对记录介质w及衬纸p提供张力的张力辊137。

各卷取轴突起136的前端部形成为截圆锥形状,一对卷取轴突起136通过对应于记录介质w的宽度的相互贴边,使各自的前端部嵌入于卷取记录介质w的卷取芯,从而水平地支撑其。在一对卷取轴突起136的一方,组入电动机驱动的旋转单元138,使一对卷取轴突起136卷取旋转,同时卷取记录介质w及衬纸p。而且,如上所述,在分离辊67的附近,基于输送到分离辊67的记录介质w的角度检测,控制旋转单元138。

张力辊137在旋转自由地被下水平框架122的后部支撑的一对转动臂139的前端部,旋转自由地被进行支撑。而且,张力辊137转接于被卷取芯卷取的记录介质w及衬纸p的衬纸p侧,通过其自重使记录介质w及衬纸p向下方转动施力。由此,对记录介质w及衬纸p赋予适度的张力,从而记录介质w及衬纸p被卷紧地卷绕于卷取芯。

参照图2,关于放出单元18详细地进行说明。放出单元18如上所述具有放出框架31、2根放出侧杆座34、一对放出轴突起35和宽度移动单元36,其中,放出框架31包括左右一对t字状框架32及多根棒状框架33(在图2中省略图示);2根放出侧杆座34在y轴方向滑动自由地支撑于一对t字状框架32,且在y轴方向延伸(在图2中仅图示1根);一对放出轴突起35介由后述的一对轴突起支撑部151滑动自由地支撑于2根放出侧杆座34;宽度移动单元36介由2根放出侧杆座34使一对放出轴突起35左右(记录介质w的宽度方向)移动。

进而,放出单元18具有左右一对轴突起支撑部151和锁定·解锁柄152,其中,左右一对轴突起支撑部151在y轴方向滑动自由地支撑于2根放出侧杆座34,旋转自由地轴承一对放出轴突起35;锁定·解锁柄152用于对各轴突起支撑部151在放出侧杆座34上的任意的位置进行锁定、解锁。

宽度移动单元36具有右滑动器153、滚珠丝杠154、右直线导向部155和宽度移动电动机156,其中,右滑动器153设置于2根放出侧杆座34的右端侧,对2根放出侧杆座34在y轴方向滑动自由地进行支撑;滚珠丝杠154用于使右滑动器153移动;右直线导向部155对右滑动器153的移动进行引导;宽度移动电动机156使滚珠丝杠154正反旋转。进而,宽度移动单元36具有左滑动器157和左直线导向部158,其中,左滑动器157设置于2根放出侧杆座34的左端侧,对2根放出侧杆座34在y轴方向滑动自由地进行支撑;左直线导向部158对左滑动器157的移动进行引导。而且,若宽度移动电动机156进行驱动,则滚珠丝杠154正反旋转,2根放出侧杆座34介由右滑动器153在y轴方向移动。

在这样构成的放出单元18中,首先,操作者操作锁定·解锁柄152而成为解锁状态。由此,一对轴突起支撑部151相对于2根放出侧杆座34可以滑动。而且,使一对轴突起支撑部151对应于卷绕有记录介质w的放出芯141的长度而相互贴边,并且使一对放出轴突起35的各自的前端部嵌入于放出芯141。由此,卷绕于放出芯141的记录介质w(介质辊wr,参照图3)介由一对放出轴突起35水平地支撑于一对轴突起支撑部151。接着,操作锁定·解锁柄152而成为锁定状态。由此,一对轴突起支撑部151固定于2根放出侧杆座34上。在该状态下,可以进行记录介质w的放出。

而且,基于后述的曲折检测传感器48的检测结果,若宽度移动单元36(宽度移动电动机156)进行驱动,则一对轴突起支撑部151介由2根放出侧杆座34,沿着右直线导向部155及左直线导向部158左右一体地移动。由此,支撑于一对轴突起支撑部151的记录介质w在其宽度方向(左右)移动。通过该宽度移动单元36实现的一对轴突起支撑部151(介质辊wr)的可动范围例如为左右±100mm。

参照图3和图4,关于喷墨记录装置1中的记录介质w的曲折控制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松弛取得单元19的第1辊45和第2辊46之间,位于输送的记录介质w的左宽度端,设置有对记录介质w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离(曲折)进行检测的曲折检测传感器48。另外,相应于记录介质w的宽度,能够变更曲折检测传感器48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

如图3所示,曲折检测传感器48具有分别由反射型的光敏传感器构成的左曲折传感器48a及右曲折传感器48b。而且,左曲折传感器48a及右曲折传感器48b的各自的检测结果输出于控制部7。在记录介质w的左宽度端位于左曲折传感器48a及右曲折传感器48b之间的情况下(正常时),左曲折传感器48a关闭而右曲折传感器48b开启(以下也表示为“左/右:关闭/开启”)。该情况下,控制部7不使宽度移动单元36驱动,记录介质w不移动。另一方面,在记录介质w的左宽度端向左曲折传感器48a侧位置偏离的情况下,成为左/右:开启/开启。该情况下,控制部7对宽度移动单元36进行驱动,以使得记录介质w向右侧移动。此外,在记录介质w的左宽度端向右曲折传感器48b侧位置偏离的情况下,成为左/右:关闭/关闭。该情况下,控制部7对宽度移动单元36进行驱动,以使得记录介质w向左侧移动。另外,左曲折传感器48a及右曲折传感器48b的间隔(曲折容许范围)可以相应于所需的印刷精度等适宜设定,但是优选:例如设为1mm左右。

如图4所示,若通过操作者在操作画面中指令“印刷开始”,则喷墨记录装置1开始印刷工作。在此,在印刷工作开始时,记录介质w的左宽度端位于左曲折传感器48a及右曲折传感器48b之间,成为左/右:关闭/开启。而且,控制部7接受该“印刷开始”的指令,控制介质输送机构12而开始记录介质w的间歇输送,并且开始宽度移动单元36的控制。另外,该间歇输送的各输送时的时间虽然也倚赖于副扫描的距离(印刷换行宽度),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0.2秒期间。此外,间歇输送的各输送停止时的时间虽然也倚赖于主扫描的距离(图像的宽度),但是为2秒期间左右。

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因为记录介质w与第一辊45的摩擦阻力大,所以比第1辊45靠下游侧的记录介质w难以在宽度方向移动。从而,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即使对宽度移动单元36进行驱动,也只能使比第1辊45靠下游侧的记录介质w在宽度方向少许移动。因此,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若继续宽度移动单元36的驱动,则有可能记录介质w的曲折保持得不到修正原样,从而介质辊wr到达宽度移动单元36的可动界限位置。该情况下,因为曲折检测传感器48始终检测到曲折,所以宽度移动单元36欲使介质辊wr超过可动界限位置而移动,所以宽度移动单元36会不能进行控制,或在记录介质w上产生皱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如下的曲折控制。

如图4所示,控制部7在间歇输送的输送时,在该期间,基于曲折检测传感器48的检测结果,对宽度移动单元36的驱动进行控制,但是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仅在预定的控制有效时间t期间,基于曲折检测传感器48的检测结果,对宽度移动单元36的驱动进行控制,在控制有效时间t期间以外,停止宽度移动单元36的驱动。若换言之,则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在控制有效时间t期间,曲折控制有效,但是在控制有效时间t期间以外,曲折控制无效。

具体地,若伴随于由介质输送机构12进行的记录介质w的输送开始而记录介质w向左侧位置偏离,并且左曲折传感器48a从关闭变位开启(左/右:开启/开启),则控制部7对宽度移动单元36进行驱动,以使得记录介质w向右侧移动。而且,控制部7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仅在控制有效时间t期间,基于曲折检测传感器48的检测结果(左/右:开启/开启),对宽度移动单元36进行驱动以使得记录介质w向右侧移动。而且,若控制有效时间t结束,则控制部7不管曲折检测传感器48的检测结果如何,停止宽度移动单元36的驱动。若返回到间歇输送的输送时,则控制部7再次基于曲折检测传感器48的检测结果,对宽度移动单元36的驱动进行控制,并在左曲折传感器48a从开启恢复到关闭(左/右:关闭/开启)的时间点,停止宽度移动单元36的驱动。

如以上地,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仅在控制有效时间t期间,进行基于由曲折检测传感器48产生的检测结果的宽度移动单元36的驱动控制,在控制有效时间t期间以外,停止宽度移动单元36的驱动,所以宽度移动单元36不会使介质辊wr移动而超过可动界限位置。由此,能够防止宽度移动单元36陷于不能进行控制的境地,并且也能够防止在记录介质w上产生皱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控制部7在控制有效时间t期间,基于曲折检测传感器48的检测结果,对宽度移动单元36进行驱动。由此,在仅通过在间歇输送的输送时对宽度移动单元36进行驱动而使得曲折修正量不足的情况下,能够补足曲折修正量。从而,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宽度移动单元36不会变得不能进行控制,能够可靠地修正曲折。

进而,因为根据记录介质w的类别(原材料和/或预处理的有无等)和/或通过其引起的输送方法的类别(张力模式和松弛模式),相对于第1辊45的摩擦阻力不相同,所以即使宽度移动单元36的驱动量相同,曲折修正量也根据记录介质w的类别而不同。作为记录介质w的类别,存在丝、毛、尼龙、聚酯等衣物用途的原材料和/或纸、涂层纸、壁纸、帷幕、帆布等建材用途的原材料等各种类别。此外,因为即使是同一种记录介质w,也依据印刷模式的类别(高质量模式、高速模式),间歇输送时的记录介质的输送量和/或间歇输送的各输送时的时间不同,所以宽度移动单元36的驱动量也就是说依印刷模式而曲折修正量不同。因此优选:关于记录介质w的类别和/或输送方法的类别、印刷模式的类别等各个,通过评价预先求出最佳的控制有效时间t。而且,预先在控制部7的存储部存储关于记录介质w的类别和/或输送方法的类别、印刷模式的类别的各个规定了通过这样的评价求出的控制有效时间t的控制表。而且,使得操作者在印刷开始前,在操作画面中,输入记录介质w的类别、输送方法的类别、印刷模式的类别等。控制部7取得该输入的这些信息,并参照存储于存储部的控制表,确定控制有效时间t。通过这样,确定印刷时的最佳的控制有效时间t,所以能够仅在适合的控制有效时间t期间进行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的基于曲折检测传感器48的检测结果的控制。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间歇输送的各输送时的时间为0.2秒,但是根据在某图像和某图像之间加入空间的情况和/或印刷模式,有时输送时的时间会比0.2秒长。这样,在各输送时的时间比预定的基准时间(例如0.5秒)长的情况下,优选:在此后的输送停止时,在该期间,停止宽度移动单元36的驱动。在各输送时的时间比预定的基准时间长的情况下,有时介质辊wr会移动到可动界限位置附近。因此,通过在此后的输送停止时在该期间停止宽度移动单元36的驱动,能够防止使介质辊wr移动而超出可动界限位置。此外,因为在输送时的时间比预定的基准时间长的情况下,仅通过仅在输送时期间基于曲折检测传感器48的检测结果对宽度移动单元36进行驱动,就能够充分地修正记录介质w的曲折,所以也不必在输送停止时使宽度移动单元36驱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控制有效时间t设置于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的开头(紧接输送之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既可以设置于输送停止时的最后(紧邻下次输送之前),也可以设置于输送停止时的中间部。不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控制有效时间t设置于输送停止时的开头这一方能够增大输送停止时的曲折修正量。因为即使介质输送机构12的驱动停止,记录介质w及第1辊45也会由于惯性而持续移动微少时间,所以能够在该微少时间期待曲折修正的效果。

进而,在仅通过间歇输送的输送时的宽度移动单元36的驱动就能够充分修正记录介质w的曲折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间歇输送的输送停止时,完全不设置控制有效时间t,从而在输送停止时期间,停止宽度移动单元36的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设置于放出单元18的宽度移动单元36使一对放出轴突起35左右微小移动,使输送到曲折检测传感器48的卷绕的记录介质w在宽度方向移动,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以2根辊夹入输送到曲折检测传感器48的记录介质,通过对该辊在宽度方向进行移动控制而使输送到曲折检测传感器48的记录介质w在宽度方向移动。而且在该情况下,既不用使记录介质w在卷绕的状态下支撑于放出单元18,例如也可以使用放出折叠了的状态的布帛的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介质w设为布帛,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即使是纸、涂层纸、膜等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