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类零件印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298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类零件印标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摩托车上的轴类零件来说,在加工完成后,通常需要在轴类零件的圆周面上打印一些标记,诸如生产标号之类的字样。在轴类零件的标记打印过程中,往往会在轴类零件的不同部位打印多个标记,而印标头相对工作台来说是不动的,故需要不断的转动轴类零件和移动轴类零件,使印标头与轴类零件的不同部位正对,从而在轴类零件的不同部位打印上多个标记。而在此过程中,在使轴类零件径向转动的同时,还要使轴类零件轴向移动,操作过程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类零件印标装置,以实现印标头沿轴类零件的轴向移动,并且轴类零件能够自动径向转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是:一种轴类零件印标装置,包括工作台和印标头,工作台上滑动连接有印标架,印标架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架,印标头位于印标架内,且印标头位于螺杆底部的下方,印标架的顶部与印标头之间连接有弹簧,印标架的两侧设有固定板和移动板,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移动板滑动连接在工作台上,固定板和移动板上均设有三角卡盘、第一链轮和横轴,横轴、第一链轮均位于工作台的下方,横轴固定连接在第一链轮上,横轴远离第一链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三角卡盘位于工作台的上方,三角卡盘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伞齿轮,第二伞齿轮和第一伞齿轮之间设有竖轴,竖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第一伞齿轮啮合的第三伞齿轮和与第二伞齿轮啮合的第四伞齿轮,两个第一链轮之间啮合有链条,位于固定板上的第一链轮上固定连接有直齿轮,印标架上固定连接有与直齿轮啮合的齿条,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向的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与链条啮合第二链轮,第二链轮和位于移动板上的第一链轮之间连接有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三角卡板用于夹持轴类零件的两端。通过转动转动架,转动架带动螺杆向下转动,螺杆的底部与印标头相顶,使印标头向下移动,印标头用于与轴类零件接触,从而使印标头在轴类零件上打下标记。标记打印完毕后,反向转动转动架,转动架带动螺杆向上转动,印标头在弹簧向上拉动的作用下实现印标头与轴类零件分离。当需要对轴类零件的另一端的底部位进行印标时,滑动印标架,印标架通过齿条带动直齿轮转动,直齿轮带动位于固定板上的第一链轮转动,位于固定板上的第一链轮通过链条带动位于移动板上的第一链轮转动,从而保证了两个链轮同步转动。第一链轮转动时,第一链轮带动横轴转动,横轴带动第一伞齿轮转动,第一伞齿轮带动第三伞齿轮转动,第三伞齿轮带动竖轴转动,竖轴带动第四伞齿轮转动,第四伞齿轮带动第二伞齿轮转动,第二伞齿轮带动三角卡盘转动,从而带动固定在三角卡盘上的轴类零件的径向转动,使印标头跟随印标架移动时,轴类零件自动转动,无需人工转动。并且,印标架的移动,使印标头与轴类零件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相当于轴类零件的轴向移动,由此,通过移动印标架就实现了轴类零件的径向转动、轴类零件与印标头的相对位置改变,操作简单。当轴类零件的长度发生改变时,可通过滑动移动板,从而改变三角卡盘之间的距离,使三角卡盘夹持不同长度的轴类零件。并且,当移动板上的第一链轮跟随移动板移动时,第一链轮通过连杆推动或者拉动第二链轮在滑轨上滑动,确保链条一直处于张紧状态,保证动力的正常传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当滑动印标架时,印标架通过齿条带动直齿轮转动,直齿轮带动第一链轮转动,两个链轮之间啮合有链条,从而使两个链轮同步转动,进一步保证了三角卡盘转动速度相同,保证轴类零件正常转动。并且,印标架滑动时,改变了印标头与轴类零件的相互位置,相当于印标头不动,轴类零件进行轴向移动,并且,轴类零件也跟随三角卡盘进行转动,由此,保证了轴类零件转动的同时,轴类零件和印标头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改变,无需人工转动和移动轴类零件,操作简单。当移动板在工作台上移动时,移动板上的第一链轮和固定板上的第一链轮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而第一链轮通过连杆推动或者拉动第二链轮在滑轨上滑动,使链条一直保持张紧状态,由此保证了两个链轮之间动力的正常传递。

进一步,印标架上转动连接有轴承,工作台上设有导轨,轴承沿导轨滚动。轴承沿导轨滚动,可减少印标架与工作台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印标架移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三角卡盘包括卡槽,卡槽内设有三个卡块,卡块上均设有朝向卡槽中心的v形槽,卡块上固定连接有拧紧螺栓,卡槽的槽壁上设有螺纹孔,拧紧螺栓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拧紧螺栓远离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拧紧盘。与平面和轴类零件直接接触相比,卡块上的v形槽可提高与轴类零件的接触面积,使v形槽的两个面与轴类零件接触,而不是卡块的一个平面,从而使卡块将轴类夹持的更加牢固,防止轴类零件与卡块之间发生相对转动。通过转动拧紧盘,可使拧紧螺栓在卡槽内径向移动,从而控制卡块将轴类零件夹紧和松开。由于v形槽呈v形,故v形槽从外到内的开口逐渐变小,当轴类零件较粗时,轴类零件被v形槽开口较大的面夹持,当轴类零件较细时,轴类零件被v形槽开口较小的面夹持,从而使卡块夹持不同粗细的轴类零件。

进一步,连杆的两端通过销轴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销轴为常见的转动连接件,便于购买和配置,成本较低。

进一步,工作台上设有气缸,气缸的伸缩轴固定连接在移动板上。通过气缸推动移动板移动,无需人工滑动移动板,比较省力。

进一步,拧紧盘上设有拧紧杆。依据杠杆原理可知,拧紧杆利于操作人员拧动拧紧盘,操作比较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轴类零件印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伞齿轮与第三伞齿轮的右视图;

图3为拧紧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三角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印标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工作台1、印标架2、固定板3、移动板4、气缸5、三角卡盘6、第二伞齿轮7、第四伞齿轮8、竖轴9、直齿轮10、第一链轮11、齿条12、连杆13、第二链轮14、链条15、滑轨16、弹簧17、印标头18、转动架19、螺杆20、第三伞齿轮21、卡块22、拧紧螺栓23、拧紧盘24、轴承25、拧紧杆26、横轴27、第一伞齿轮28。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5所示:一种轴类零件印标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印标头18,工作台1上滑动有印标架2,印标架2上转动连接有轴承25,工作台1上设有导轨,轴承25沿导轨滚动。印标架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杆20,螺杆20的顶部焊接有转动架19,印标头18位于印标架2内,且印标头18位于螺杆20底部的下方,印标架2的顶部与印标头18之间连接有弹簧17,印标架2的两侧设有固定板3和移动板4,固定板3焊接在工作台1上,移动板4滑动连接在工作台1上,移动板4的右侧设有气缸5,气缸5的伸缩轴焊接在移动板4上,固定板3和移动板4上均设有三角卡盘6、第一链轮11和横轴27,横轴27、第一链轮11均位于工作台1的下方,横轴27焊接在第一链轮11的后面,如图2所示,横轴27远离第一链轮11的一端焊接有第一伞齿轮28。三角卡盘6位于工作台1的上方,如图4所示,三角卡盘6包括卡槽,卡槽内设有三个卡块22,卡块22上均设有朝向卡槽中心的v形槽,卡块22上焊接有拧紧螺栓23,卡槽的槽壁上设有螺纹孔,拧紧螺栓23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拧紧螺栓23远离卡块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拧紧盘24,如图3所示,拧紧盘24上设有拧紧杆26。三角卡盘6上焊接有第二伞齿轮7,第二伞齿轮7和第一伞齿轮28之间设有竖轴9,竖轴9的底端焊接有与第一伞齿轮28啮合的第三伞齿轮21,竖轴9的顶端焊接有与第二伞齿轮7啮合的第四伞齿轮8,两个第一链轮11之间啮合有链条15,左侧的第一链轮11上焊接有直齿轮10,印标架2上焊接有与直齿轮10啮合的齿条12,工作台1的底部焊接有竖向的滑轨16,滑轨16上滑动连接有与链条15啮合第二链轮14,第二链轮14和右侧的第一链轮11之间连接有连杆13,连杆13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第一链轮11和第二链轮14上。

使用本装置时,将轴类零件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卡槽内,转动拧紧盘24,拧紧盘24带动拧紧螺栓23向卡槽内移动,拧紧螺栓23带动卡块22靠近轴类零件,v形槽的两个面与轴类零件的圆周面接触,从而将轴类零件卡紧在三角卡盘6内。

使用本装置时,转动转动架19,转动架19带动螺杆20向下转动,螺杆20的底部向下顶印标头18,并使印标头18向下移动,印标头18与轴类零件接触,从而使印标头18在轴类零件的左端的顶部打下标记。当需要在轴类的右端的底部打印标记时,向右滑动印标架2,印标架2通过齿条12带动直齿轮10转动,直齿轮10带动左侧的第一链轮11转动,左侧的第一链轮11通过链条15带动右侧的第一链轮11转动,第一链轮11带动横轴27转动,横轴27带动第一伞齿轮28转动,第一伞齿轮28带动第三伞齿轮21转动,第三伞齿轮21带动竖轴9转动,竖轴9带动第四伞齿轮8转动,第四伞齿轮8带动第二伞齿轮7转动,从而带动三角卡盘6转动,三角卡盘6再带动轴类零件转动,从而使轴类零件的底部转动到印标头18的下方。这时,印标架2已经移动到轴类零件的右端,然后转动转动架19,使印标头18在轴类零件上打下另一个标记。

当轴类零件变短时,启动气缸5,使移动板4向左移动,从而使两个三角卡盘6之间的距离与轴类零件的长度相等,使三角卡盘6将轴类零件夹住。由于移动板4向左移动,两个第一链轮11之间的距离变小,故链条15会变的松动,而右侧的第一链轮11向左移动时,第一链轮11通过连杆13向下推动第二链轮14,使第二链轮14沿滑轨16向下移动,从而将松动的链条15张紧,保证两个第一链轮11之间的动力正常传递。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