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铝板连续表面着色处理的喷墨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4072发布日期:2018-06-02 04:3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用于铝板连续表面着色处理的喷墨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板连续表面着色处理高效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铝板连续表面着色处理的喷墨室。



背景技术:

喷墨室是涂装室之一,用于各种板材连续表面的着色处理,为了适应各种喷涂方法和适应千差万别的被涂物的变化,喷墨室的形态多种多样,是涂装车间必备的关键设备。

但现有喷墨室内出风口的方向通常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喷墨室内循环气流的方向是特定的,设计好后就不能随意的更改,这样在采用不同方式对不同的加工件从不同的方位进行喷涂加工时,喷墨室内循环气流的流动就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带走更多的粉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铝板连续表面着色处理的喷墨室,解决现有喷墨室出风口的方向不能根据不同喷涂情况进行调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铝板连续表面着色处理的喷墨室,包括喷墨室本体和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设置在喷墨室本体两内侧壁的上部,进风管包括导风管道和转动出风头,转动出风头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出风部和转动部,出风部的两端通过软管分别与设置在出风部两侧的导风管道相连,转动部的上方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出风部两侧的导风管道的顶部相连,固定机构上开有导向固定开口,转动部的顶部设有与导向固定开口相适配的螺杆,螺杆穿过导向固定开口,螺杆上位于固定机构顶部上方的部位设有固定螺母。

进风管道的一端与风机相连,在用喷墨室进行喷涂时,打开风机,风机产生的风吹入导风管道,然后从转动出风头的出风口处排出,由于出风部是通过软管与导风管道相连的,因此出风部能转动,而出风部在转动时,转动部也能跟着转动,由于转动部顶部的设有螺杆,螺杆插设在固定机构的导向固定开口内,因此转动部转动的轨迹跟固定开口开设的轨迹是一致的,当转动部沿着导向固定开口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将螺母拧紧,使螺母的底部抵住固定机构,这样就能完成转动部的固定,转动部固定后,出风部也就被固定住了,这样就能根据不同的加工喷涂情况,调整各个转动出风头出风口的方向,使从转动出风头的出风部吹出的循环气流与喷涂情况相适配,从而使喷墨室内粉尘能更好的沉淀或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出风部为中空结构,出风部的两端设有与内腔连通的开口,开口与软管相连,出风部的底部设有与内腔连通的出风口。

风机中吹入的风从出风部一端的开口进入内腔,然后一部分从出风口排出,另一部分从出风部另一端的开口进入下一段的导风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出风部的内腔从上至下逐渐变小。

出风部内腔从上至下逐渐变小,这样能让从出风部底部出风口吹出的风速度更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转动部呈圆球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主架和支架,主架和支架均呈弧形,主架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出风部两侧的导风管道的顶部相连,支架设置在主架的中部,支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垂直于主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导向固定开口沿主架设置的方向和支架设置的方向分别开设在主架上和支架上。

设置了主架和支架,这样转动出风头转动的方向不仅可以左右转动,还能前后转动,转动范围更广,而主架和支架均呈弧形,这样在利用螺杆和螺母进行固定时,固定机构顶部与螺母底部的接触面更广,固定的更牢固,转动出风头转动时也更加流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机构的上底面设有防滑纹路。

在固定机构的上底面设置防滑纹路,能增加螺母底部与固定机构顶部之间的摩擦力,使转动出风头固定后,更加稳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中的一项:

1. 喷墨室出风口的方向能根据不同喷涂情况进行调节,使喷墨室内的粉尘能更快的排出或沉淀。

2.转动出风头结构简单,调整转动出风头的方式方便快捷。

3.从转动出风头出风口吹出的风风速快,效果好。

4.将转动出风头的位置固定后,不容易因为摩擦力小而回复原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风管和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和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例1:

图1、图2、图3示出了一种用于铝板连续表面着色处理的喷墨室,包括喷墨室本体1和进风管2,所述进风管2设置在喷墨室本体1两内侧壁的上部,进风管2包括导风管道21和转动出风头22,转动出风头22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出风部221和转动部222,出风部221的两端通过软管3分别与设置在出风部221两侧的导风管道21相连,转动部222的上方设有固定机构4,固定机构4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出风部221两侧的导风管道21的顶部相连,固定机构4上开有导向固定开口41,转动部222的顶部设有与导向固定开口41相适配的螺杆5,螺杆5穿过导向固定开口41,螺杆5上位于固定机构4顶部上方的部位设有固定螺母51。

进风管道的一端与风机相连,在用喷墨室进行喷涂时,打开风机,风机产生的风吹入导风管道,然后从转动出风头的出风口处排出,由于出风部是通过软管与导风管道相连的,因此出风部能转动,而出风部在转动时,转动部也能跟着转动,由于转动部顶部的设有螺杆,螺杆插设在固定机构的导向固定开口内,因此转动部转动的轨迹跟固定开口开设的轨迹是一致的,当转动部沿着导向固定开口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将螺母拧紧,使螺母的底部抵住固定机构,这样就能完成转动部的固定,转动部固定后,出风部也就被固定住了,这样就能根据不同的加工喷涂情况,调整各个转动出风头出风口的方向,使从转动出风头的出风部吹出的循环气流与喷涂情况相适配,从而使喷墨室内粉尘能更好的沉淀或排出。

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出风部221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出风部221为中空结构,出风部221的两端设有与内腔连通的开口2211,开口与软管3相连,出风部221的底部设有与内腔连通的出风口2212。

风机中吹入的风从出风部一端的开口进入内腔,然后一部分从出风口排出,另一部分从出风部另一端的开口进入下一段的导风管道。

具体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出风部221的内腔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出风部221的内腔从上至下逐渐变小。

出风部内腔从上至下逐渐变小,这样能让从出风部底部出风口吹出的风速度更大。

具体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转动部222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转动部222呈圆球形。

具体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固定机构4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主架42和支架43,主架42和支架43均呈弧形,主架42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出风部221两侧的导风管道21的顶部相连,支架43设置在主架42的中部,支架4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垂直于主架4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导向固定开口41沿主架42设置的方向和支架43设置的方向分别开设在主架42上和支架43上。

设置了主架和支架,这样转动出风头转动的方向不仅可以左右转动,还能前后转动,转动范围更广,而主架和支架均呈弧形,这样在利用螺杆和螺母进行固定时,固定机构顶部与螺母底部的接触面更广,固定的更牢固,转动出风头转动时也更加流畅。

具体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5的基础上增设了防滑齿44,所述固定机构4的上底面设有防滑纹路44。

在固定机构的上底面设置防滑纹路,能增加螺母底部与固定机构顶部之间的摩擦力,使转动出风头固定后,更加稳固。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