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循环旋转式定位喷码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0463发布日期:2019-11-16 01:17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自走循环旋转式定位喷码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喷码,特别涉及一种自走循环旋转式定位喷码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做为老百姓的衣食往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多地参与人们的生活点点滴滴。可以说,每一辆车是一个家庭的集成或缩影。如何保证每款车的品质稳定,或者说每个零部件的品质,也就意味着如何保证每个家庭的安全与稳定。而每辆汽车通常有上千款大大小小的零部件,都来自于不同的供应商。如何进行品质管控至关重要,其中如何进行零部件供应商标识、生产批次标识等就相当于一个零部件身份信息标识。

除了在产品对应的模具上加刻产品名称等固定字符信息外,零部件的供应商名称、生产批次号通常需要通过喷涂字码进行标识。如产品可喷码位置尺寸足够大,或者能够自然平放,都可直接放在流水拉上喷码。但很多造型奇特产品无法自然放平,或者喷码位置和精准度很高的产品,则需要专用定位工装进行定位。

由于喷码机器只可用光线感应再延时喷码的功能,因此产品放上定位工装后,又要在移动的状态下信号感应再喷码。

现时采用的方式是:在流水拉头,人工将产品挨个放入定位治具中,再摆上流水线。待经过喷码机,喷上字码后,再另外一人将产品拿出,再把治具搬到拉头,重新放入产品,如此,周而复始。专人取出喷码好的产品,并来回走动收集、送回定位治具,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初步测算,就喷码工序而言,需2人作业,喷码作业效率为:150pcs/小时。其中有近40%的时间,用在取产品和收集、送回喷码治具的动作上。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走循环旋转式定位喷码工装,该自走循环旋转式定位喷码工装能减轻作业强度,节约成本,提升喷码效率。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自走循环旋转式定位喷码工装,包括支架、治具输送装置、喷码机及喷码感应头,治具输送装置架设于支架上,治具输送装置包括水平支承座、可转动地安装于水平支承座两端的带轮、绕设于两个带轮上的输送带、可拆卸地安装于输送带上的多个定位治具,以及用于驱动输送带运转的动力装置,喷码机上具有喷码头,喷码头架设于定位治具上方,喷码感应头用于感应定位治具上是否存在工件,以控制喷码头是否执行喷码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采用减速电机,以驱动输送带缓慢转动,以便向定位治具放置工件。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治具在输送带上等间距分布。

使用时,开启喷码机电源,启动输送带运转,将工件从输送带的输入端放置于定位治具上,当工件经定位治具传递至喷码感应头时,喷码感应头发送信号给喷码机,当工件刚好达到喷码头下时控制喷码头对工件进行喷码,喷码完成后的工件从输送带的输出端掉落至预定收集箱内。采用上述结构,定位治具自动循环使用,减少了至少一半以上的定位治具数量,节约开发资金;此外,取消了人工来回送还定位治具的动作,节省了工时,降低了工作强度,只需一人操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走循环旋转式定位喷码工装,包括支架、治具输送装置、喷码机、喷码感应头及流水线,治具输送装置架设于支架上,治具输送装置包括水平支承座、可转动地安装于水平支承座两端的带轮、绕设于两个带轮上的输送带、可拆卸地安装于输送带上的多个定位治具,以及用于将流水线的动力传递至输送带的动力传递装置,喷码机上具有喷码头,喷码头架设于定位治具上方,喷码感应头用于感应定位治具上是否存在工件,以控制喷码头是否执行喷码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流水线包括可转动的传送带,动力传递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轮及反向传动机构,驱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水平支承座上,驱动轮的下边缘与传送带相切,以供传送带带动驱动轮转动,反向传动机构设置于驱动轮与带轮之间,用以带动带轮朝驱动轮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反向传动机构采用齿轮传动,反向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固接于驱动轮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固接于带轮的转轴上,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设置四个,分别位于每一带轮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带轮的直径较驱动轮的直径小。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下方与每一驱动轮对应位置设置有抵持辊,抵持辊可转动地安装于流水线的机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立设于流水线的一侧,或者,所述支架采用龙门架结构,龙门架结构两端的立柱固定于流水线的机架上或者立设于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自走循环旋转式定位喷码工装,通过支架、治具输送装置、喷码机、喷码感应头及流水线相配合,实现了定位治具自动循环使用,减少了至少一半以上的定位治具数量,节约开发资金;此外,取消了人工来回送还定位治具的动作,节省了工时,降低了工作强度,只需一人操作;此外,传送带通过动力传递装置带动输送带以与传送带相反的方向运转,无需额外电机驱动和电机控制装置,节能环保,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走循环旋转式定位喷码工装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走循环旋转式定位喷码工装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走循环旋转式定位喷码工装,包括支架1、治具输送装置2、喷码机及喷码感应头3,治具输送装置2架设于支架1上,治具输送装置2包括水平支承座21、可转动地安装于水平支承座21两端的带轮22、绕设于两个带轮22上的输送带23、可拆卸地安装于输送带23上的多个定位治具24,以及用于驱动输送带23运转的动力装置(图未示),喷码机上具有喷码头4,喷码头4架设于定位治具24上方,喷码感应头3设置于输送带23一侧且位于喷码头4的输入端,用于感应定位治具24上是否存在工件,以控制喷码头4当工件刚好达到喷码头4下时对工件进行喷码,如定位治具24上不存在工件,喷码头4不执行喷码动作。

定位治具24与输送带23的可拆卸安装方式可采用磁吸式或卡扣式,以便更换不同工件的定位治具24。

动力装置可采用减速电机,以驱动输送带23缓慢转动,以便向定位治具24放置工件。

较佳地,定位治具24在输送带23上等间距分布。

使用时,开启喷码机电源,启动输送带23运转,将工件从输送带23的输入端放置于定位治具24上,当工件经定位治具24传递至喷码感应头3时,喷码感应头3发送信号给喷码机,当工件刚好达到喷码头4下时控制喷码头4对工件进行喷码,喷码完成后的工件从输送带23的输出端掉落至预定收集箱内。采用上述结构,定位治具24自动循环使用,减少了至少一半以上的定位治具4数量,节约开发资金;此外,取消了人工来回送还定位治具24的动作,节省了工时,降低了工作强度,只需一人操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走循环旋转式定位喷码工装,包括支架1、治具输送装置2、喷码机、喷码感应头3及流水线5,治具输送装置2架设于支架1上,治具输送装置2包括水平支承座21、可转动地安装于水平支承座21两端的带轮22、绕设于两个带轮22上的输送带23、可拆卸地安装于输送带23上的多个定位治具24,以及用于将流水线5的动力传递至输送带23的动力传递装置25,喷码机上具有喷码头4,喷码头4架设于定位治具24上方,喷码感应头3设置于输送带23一侧且位于喷码头4的输入端,用于感应定位治具24上是否存在工件,以控制喷码头4当工件刚好达到喷码头4下时对工件进行喷码,如定位治具24上不存在工件,喷码头4不执行喷码动作。

流水线5包括可转动的传送带51,动力传递装置25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轮251及反向传动机构,驱动轮251可转动地安装于水平支承座21上,驱动轮251的下边缘与传送带51相切,以供传送带51带动驱动轮251转动,反向传动机构设置于驱动轮251与带轮22之间,用以带动带轮22朝驱动轮251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反向传动机构可采用齿轮传动,反向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固接于驱动轮251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固接于带轮22的转轴上,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安装。

较佳地,驱动轮251设置四个,分别位于每一带轮22的两侧,以更稳定地带动带轮22反向转动。

带轮22的直径较驱动轮251的直径小,以降低输送带23的速度,使得输送带23的速度小于传送带51的速度,以便于往定位治具24放置工件。

传送带51下方与每一驱动轮251对应位置设置有抵持辊,抵持辊可转动地安装于流水线5的机架上,以供增大传送带51与驱动轮251之间的摩擦力,以供传送带51更稳定地带动驱动轮251转动。

本实施例中,支架1立设于流水线5的一侧,也可以采用龙门架结构,龙门架结构两端的立柱固定于流水线5的机架上,或者立设于地面上。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工件是通过流水线5自动传送至输送带23的输入端,输送带23的动力来源于传送带51,且输送带23的旋转方向与传送带51的旋转方向相反,经喷码完成后的工件最后落入流水线5上,经流水线5传送至下一工序。

综上,本实用新型自走循环旋转式定位喷码工装,通过支架1、治具输送装置2、喷码机、喷码感应头3及流水线5相配合,实现了定位治具24自动循环使用,减少了至少一半以上的定位治具4数量,节约开发资金;此外,取消了人工来回送还定位治具24的动作,节省了工时,降低了工作强度,只需一人操作;此外,传送带51通过动力传递装置25带动输送带23以与传送带51相反的方向运转,无需额外电机驱动和电机控制装置,节能环保,降低了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