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31446阅读:来源:国知局
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通过其一个表面引导从所述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所述一个表面与通过其引导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的其另一表面不同。
[0045]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能够引导从所述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以及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
[0046](12)根据形式(I)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施压构件,所述施压构件被配置成在从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引导构件施压。
[0047]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能够稳定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的位置。
[0048](13)根据形式⑴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被配置成支撑片材的第一托盘,
[0049]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包括从所述第一托盘向上弯曲延伸的弯曲部分,以及与所述弯曲部分连续的延伸部分,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由第二引导构件和第三引导构件限定,所述第二引导构件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所述第三引导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相对,并且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和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分,
[0050]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由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可枢转地支撑,以便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不仅可朝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一个相对侧上的第二位置枢转,而且也可朝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另一个相对侧上的第三位置枢转,
[0051]其中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具有制动器,所述制动器被配置成约束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三位置的枢转运动,以便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停止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状态可在其中所述第二引导构件限定所述至少一部分弯曲部分的关闭状态、以及其中暴露所述弯曲部分的开启状态之间变化,并且
[0052]其中所述第三引导构件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状态从所述开启状态变为所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接触位于所述第三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并且将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引导至所述第一位置。
[0053]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当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处于所述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通常通过其自身重量等位于所述第三位置中,所述第三位置是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能够位于的多个位置当中的最低位置。在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状态变为所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位于所述第三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所述引导部从所述第三位置引导至所述第一位置。因而,当已经处于开启状态,以移除卡在所述弯曲部分中的片材的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再次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可以防止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卡在其它构件上,由此能够不受所述第一引导构件阻碍地,使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状态变为所述关闭状
??τ O
[0054](14)根据上述形式(I)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被配置成支撑片材的第一托盘,
[0055]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包括从所述第一托盘向上弯曲延伸的弯曲部分、以及与所述弯曲部分连续的延伸部分,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由第二引导构件和第三引导构件限定,所述第二引导构件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所述第三引导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相对,并且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和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分,
[0056]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由多个引导器组成,所述多个引导器被布置成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中彼此隔开,并且
[0057]其中所述第三引导构件具有多个凹进部,所述多个凹进部形成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中彼此隔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器中的每个引导器都适配在所述多个凹进部中的对应一个凹进部中。
[0058]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与所述第三引导构件不具有所述凹进部的情况相比,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能够位于更靠近所述第三引导构件的位置处。因而可以缩小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所述第三引导构件所需的空间。
[0059](15) 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包括:每个都被配置成支撑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的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第一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和第三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在结合位置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汇合,所述图像记录装置被配置成在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0060]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被配置成引导从所述第一托盘供应的片材,并且包括从所述第一托盘向上弯曲延伸的弯曲部分以及与所述弯曲部分连续的延伸部分,
[0061]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被配置成引导被配置成支撑记录介质的介质托盘,并且在与所述延伸部分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中,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所述延伸部分和所述弯曲部分之间的边界延伸,
[0062]其中所述第三输送路径被配置成引导从所述第二托盘供应的片材,所述第三输送路径从所述第二托盘向下延伸并且与所述延伸部分连续,
[0063]其中所述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被布置在所述结合位置处,并且被配置成引导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并且
[0064]其中(a)所述引导构件被配置成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在第一位置处,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引导构件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并且在所述结合位置处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通往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和(b)所述引导构件被配置成通过接触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引导构件开启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并且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输送路径。
【附图说明】
[0065]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下文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标、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
[0066]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装置(MFP)的外部立体图;
[0067]图2是示意性示出图1的MFP的打印机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垂直横截面的立面图;
[0068]图3A和3B是每个都示出引导构件(34)的外部立体图;
[0069]图4A至4C是不意性不出在外部引导构件从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图4B)的过程中,处于外部引导构件的开启状态(图4A),以及处于外部引导构件的关闭状态(图4C)的打印机单元11的后部的内部结构的垂直横截面的立面图;
[0070]图5是示出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一位置时,打印机单元的后部的立体图;
[0071]图6是示出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二位置时,打印机单元的后部的立体图;
[0072]图7是示意性示出处于安装了介质托盘的状态下的打印机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垂直横截面的立面图;和
[0073]图8是示意性示出根据变型实施例的部分外壳、引导构件(34)、外部引导构件和螺旋弹簧的垂直横截面的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4]下面将参考附图,解释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装置(MFP)。应理解,仅作为实例描述该实施例,并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其它方式具体化本发明。在图1中所示的状态下使用MFP 10。在下面的解释中,上下方向7被限定为图1中所示的状态下的MFP 10的上下方向。通过相对于作为前侧的、开口 13在其上形成的MFP 10的一侧限定前后方向8。在从前侧观察MFP 10的状态下限定左右方向9。
[0075]〈MFP 10的整体结构>
[0076]如图1中所示,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MFP 10具有打印机单元11 (作为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的一个实例),打印机单元11被配置成根据喷墨记录技术,在诸如记录片材(作为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一个实例)的片材上记录图像。MFP 10具有各种功能,诸如传真功能和打印功能。MFP 10具有在诸如具有比片材更大厚度的CD-ROM或DVD-ROM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记录图像的功能。
[0077]在本实施例中,记录介质被经过直路径65B和标签路径67 (将解释)输送,同时由板状介质托盘71支撑(图7)。在该情况下,记录介质是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一个实例,并且介质托盘71是本发明的输送介质的一个实例。打印机单元11可被配置成,使得记录介质本身经过直路径65B和标签路径67被输送。在该情况下,记录介质是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一个实例,并且是本发明的输送介质的一个实例。
[0078]打印机单元11具有外壳14,外壳14具有在其前表面中形成的开口 13。在开口 13中设置能够支撑各种尺寸的记录片材的供应托盘20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托盘的一个实例)和输出托盘21。可在前后方向8中,经过开口 13将供应托盘20和输出托盘21插入外壳14,以及从外壳14移除。
[0079]如图2和7中所示,打印机单元11包括:供应单元15,供应单元15被配置成供应来自供应托盘20的记录片材;记录部24,记录部24被配置成在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第一输送辊对54 (作为本发明的输送辊对的一个实例)和第二输送辊对55,它们被配置成输送记录片材和介质托盘71 ;输送路径65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输送路径的一个实例);标签路径67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输送路径的一个实例);和旁路路径66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输送路径的一个实例)。换句话说,在外壳14内布置有供应单元15、记录部24、第一输送辊对54和第二输送辊对55。在外壳14内形成输送路径65、标签路径67和旁路路径66。
[0080]如图1中所示,扫描仪单元12被设置在打印机单元11之上。扫描仪单元12为平台式扫描仪。由于平台式扫描仪的结构众所周知,所以省略其解释。
[0081]〈打印机单元11>
[0082]将详细地解释打印机单元11。
[0083]<供应托盘20>
[0084]图1和2中所示的供应托盘20形状像是向上敞开的盒子。输出托盘21被布置在供应托盘20之上。供应托盘20被配置成在其支撑表面上支撑一叠各种尺寸的记录片材,诸如根据日本工业标准的A4尺寸,以及用于照片打印的L尺寸。供应托盘20被布置在连接至开口 13的外壳14的内部空间中。可在前后方向8中,经过开口 13将供应托盘20插入外壳14,以及从外壳14收回。
[0085]<供应单元15>
[0086]如图2中所示,供应单元15具有供应辊25、供应臂26和驱动力传递机构27。供应单元15被布置在供应托盘20之上以及记录部24之下。供应辊25被供应臂26的远端部可旋转地支撑。供应臂26被配置成在箭头29所示的方向中绕轴28枢转,轴28被设置在其近端部处。供应臂26的枢轴运动导致供应辊25朝着供应托盘20的支撑表面移动,以及远离该支撑表面移动。因此,当堆叠记录片材的供应托盘20被安装在外壳14中时,供应辊25能够接触堆在供应托盘20上的记录片材中的最上面一个。
[0087]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27将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传递给供应辊25。驱动力传递机构27通过由与彼此啮合的多个齿轮组成的齿轮系,将传递给轴28的旋转传递给供应辊25的轴。供应辊25在接触供应托盘20的支撑表面上支撑的记录片材中的最上面一个的同时旋转,使得将最上面的记录片材供应给输送路径65。
[0088]<输送路径65>
[0089]如图2中所示,设置在外壳I的内部空间中的输送路径65从供片材托盘20的后端部向上弯曲地延伸,然后朝着前侧延伸,并且最后抵达输出托盘21。输送路径65引导从供应托盘20供应的记录片材。输送路径65由弯曲路径65A(作为本发明的弯曲部分的一个实例)和与弯曲路径65A连续的直路径65B (作为本发明的延伸部分的一个实例)组成。
[0090]弯曲路径65由下列构件限定:外引导构件18(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引导构件的一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