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931446阅读:来源:国知局
侧部的右端和左端处。
[0127]当外引导构件18处于关闭状态时,引导构件34可在图2中的实线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2中的虚线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枢转,以便其在输送方向17中的下游侧,即其后侧起近端侧的作用,同时,其前侧起枢轴远端侧的作用。当外引导构件18处于图4A中所示的开启状态时,引导构件34也可朝着第三位置枢转。图4A中的实线所示的第三位置位于远离第二位置的第一位置的其中一个相对侧上。在图4A中,以虚线示出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同时以点划线示出处于第二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
[0128]应注意,除了外引导构件18之外,引导构件34还可由诸如外壳14的任何构件支撑。
[0129]在引导构件34位于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引导构件34位于结合位置80之下和标签路径67之下。
[0130]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二位置处时,引导构件34的下表面77(图3)与外引导构件18—起限定弯曲路径65A的部分外部外围。多个肋78(每个都可被视为本发明的引导器的一个实例)在引导构件34的下表面77的背侧上形成,以便在左右方向9中彼此隔开。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一位置处时,肋78与引导构件31 —起限定直路径65B的部分下部外围。艮P,引导构件34引导经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
[0131]如图3中所示,引导构件34具有在输送方向17中从引导构件34的下游侧部突出的多个突出部35。每个突出部35的远端都起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81的作用。在引导构件34位于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突出部34适配在引导构件31的相应凹进部51中。每个突出部35都可完全适配在对应的凹进部51中。替代地,每个突出部35都可适配在对应的凹进部51中,使得突出部35的上部从凹进部51突出。
[0132]在不向引导构件34施加外力的正常状态下,如图2中所示,引导构件34的突出部35由引导构件31支撑。因而,引导构件34被保持在第一位置处。应注意,除了引导构件31之外,引导构件34的突出部35也可由任何构件支撑,诸如外壳14。
[0133]如上所述,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一位置处时,其在枢轴近端侧上的部分由外引导构件18支撑,而枢轴远端侧上的突出部35由引导构件31支撑。因此,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关闭结合位置80处的输送路径65的弯曲路径65A。此外,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远离引导构件32。因而,标签路径67和旁路路径66在结合位置80处通往输送路径65。
[0134]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不需要必需完全在结合位置80处关闭输送路径65的弯曲路径65A。例如,在能够降低在输送方向17中经过弯曲路径65A输送的记录片材进入直路径65B的可能性的条件下,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可仅封闭处于结合位置80处的部分弯曲路径65A。
[0135]引导构件34被在输送方向17中经过弯曲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向上推,因此,引导构件34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在引导构件34位于第二位置处的状态下,引导构件34在前后方向8中的大致中心部位于结合位置80处。
[0136]当引导构件34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时,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81与引导构件31分离,使得弯曲路径65A开启。此外,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当引导构件34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时,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81接触引导构件32的下表面。结果,引导构件34相对于输送路径65关闭标签路径67和旁路路径66。
[0137]位于第二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不需要必需相对于输送路径65完全关闭标签路径67和旁路路径66。例如,在不能在直路径65B和标签路径67之间输送介质托盘71,以及不能将记录片材从旁路路径66输送至直路径65B的条件下,引导构件34可仅相对于输送路径65部分地关闭标签路径67和旁路路径66。
[0138]仅部分关闭弯曲路径65A、标签路径67和旁路路径66每条路径的一部分包括下列情况,其中设置多个引导构件34,以便在左右方向9中彼此隔开,任何相邻的两个引导构件34之间的空间都不关闭每条路径。
[0139]位于第二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81位于输送方向17中的结合位置80的下游。因而可以高度可靠地防止正在输送方向17中从弯曲路径65A输送至直路径65B的记录片材错误地进入标签路径67或旁路路径66。
[0140]<外引导构件18的制动器79和引导构件34的弯曲表面52>
[0141]如图4中所示,外引导构件18具有制动器79,制动器79被配置成限制引导构件34从第一位置至第三位置的枢转运动,以便引导构件34停止在第三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制动器79是在位于引导构件34之下的外引导构件18的位置处形成的接触件。制动器79从下方接触位于第三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的下表面77。因而,可以防止引导构件34进一步向下枢转超过第三位置。
[0142]如图4中所示,引导构件31在每个凹进部51的后侧上都具有向下弯曲的弯曲表面52 (作为本发明的引导部的一个实例)。
[0143]当由于外引导构件18的枢转运动,其状态从关闭状态(图4C)变为开启状态(图4A)时,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81与引导构件31分离。因此,引导构件34不再被引导构件31支撑,并且因此通过其自身重量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三位置(图4A)。由于已经枢转至第三位置的引导构件34接触制动器79,所以抑制了引导构件31进一步向下枢转。
[0144]如图4B中所示,在外引导构件18的状态通过其枢转运动而从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的过程中,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接触引导构件31的相应弯曲表面52。当外引导构件18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枢转时,引导构件34从第三位置枢转至第一位置,同时被弯曲表面52引导。当外引导构件18的状态变为关闭状态时,引导构件34位于第一位置处。
[0145]<在记录片材上的图像记录操作>
[0146]当用户操作设置在MFP 10的前表面的上部上的操作面板73 (图1)和MFP 10的控制器(未示出),由此命令在由供应托盘20支撑的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时,供应辊25旋转。因此,由供应托盘20支撑的记录片材被供应给弯曲路径65A,并且在输送方向17中经过弯曲路径65A输送。
[0147]当记录片材在输送方向17中的前缘通过其自身重量接触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时,引导构件34被记录片材向上推动,并且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使得引导构件34与引导构件31分离。结果,被引导构件34关闭的弯曲路径65A和直路径65B彼此连接。然后,记录片材在被引导构件34的下表面77 (图3)引导的同时,从弯曲路径65A被输送至直路径65B。在该情况下,位于第二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防止记录片材从输送路径65进入旁路路径66或标签路径67,并且防止记录片材被卡在引导构件33上。
[0148]随后,记录片材在记录部24之下经过。在该情况下,记录部24的记录头39将墨滴喷射在正在输送的记录片材上,使得在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之后,通过开口 13将记录片材排出至MFP 10的外部,并且最终支撑在输出托盘21上。
[0149]当用户操作该操作面板73(图1)和MFP 10的控制器,由此命令在由旁路托盘70的支撑部68支撑的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时,被布置成与支撑部68相对的供应辊25 (未示出)旋转。因此,经由旁路路径66将由支撑部68支撑的记录片材供应至直路径65B。从直路径65B之上进入直路径65B的记录片材接触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的肋78 (图3A),并且被肋78在输送方向17中引导,使得在输送方向17中经过直路径65B输送记录片材。在该情况下,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防止记录片材从直路径65B进入弯曲路径65A。之后,通过记录部24在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并且最终由输出托盘21支撑记录片材。
[0150]<在由介质托盘71支撑的记录片材上的图像记录操作>
[0151]最初,连杆95被用户向前移动,使得每个辊对54、55和压盘42都移动至下部位置,并且引导构件31枢转至第二枢轴位置。随后,支撑记录介质的介质托盘71被用户插入MFP 10中,同时,介质托盘71由连接至开口 13的内部空间中设置的托盘引导器(未示出)支撑。在该情况下,介质托盘71的前端部位于第一输送棍60和第二输送棍62之间。
[0152]当用户操作该状态下的操作面板73 (图1)和MFP 10的控制器(未示出),由此命令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时,第一输送棍60和第二输送棍62向前旋转。结果,介质托盘71在与输送方向17相反的向后方向中被输送,并且随后经由直路径65B抵达标签路径67。也就是说,介质托盘71从输送方向17中的直路径65B的最下游侧被插入,并且抵达标签路径67。介质托盘71在向后方向中被输送,直到记录介质的表面变为与记录部24相对。
[0153]由于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位于标签路径67之下,所以正在输送的介质托盘71不与引导构件34接触。
[0154]随后,控制器控制第一输送辊60和第二输送辊62的旋转从向前旋转变为逆向旋转,使得在向前方向中输送介质托盘71。在介质托盘71在向前方向中被输送的同时,记录头39在由介质托盘支撑的记录介质上喷射墨滴。因而,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记录图像。之后,通过开口 13将介质托盘71排出至MFP 10的外部。
[0155]在向后输送的介质托盘71已经抵达标签路径67的状态下,介质托盘71可通过在后表面中形成的开口(未示出)JAMFP 10的后表面突出,或者不需要从MFP 10的后表面突出。在介质托盘71不从MFP 10的后表面突出时,不需要形成开口。
[0156]在本实施例中,介质托盘71从其前侧插入MFP 10中。介质托盘71可从其后侧插入MFP 10中。
[0157]〈有利效果〉
[0158]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正在经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接触引导构件34,因此,引导构件3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也就是说,引导构件34能够独立于任何其它构件地移动。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一位置处时,至少部分输送路径65在结合位置80处关闭,因此降低了经过标签路径67和旁路路径66输送的记录片材错误地进入输送路径65的风险。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二位置处时,至少部分标签路径67和至少部分旁路路径66相对于输送路径65关闭,因此降低了经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错误地进入标签路径67或旁路路径66的风险。因而,能够在三条路径彼此汇合的结构中,高稳定性地输送记录片材。
[0159]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二位置处时,至少部分标签路径67和至少部分旁路路径66相对于输送路径65关闭,使得能够将经过弯曲路径65A输送的记录片材引导至直路径65B,同时防止记录片材进入标签路径67或旁路路径66。
[0160]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标签路径67在与直路径65B所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中延伸。因而,标签路径67和直路径65B不仅能够引导记录片材,而且也能够引导具有高硬度的输送介质。
[0161]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不仅能够在记录片材上,而且也能够在由介质托盘71支撑的具有高硬度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0162]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二位置处时,经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被引导构件34引导,并且在输送方向17中抵达直路径65B中的结合位置80的下游。然后,朝着第一输送辊对54输送记录片材。因此,基本不存在已经抵达直路径65B,同时被引导构件34引导的记录片材在输送方向17中返回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的上游,并且之后进入标签路径67或旁路路径66的风险。此外,基本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