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_2

文档序号:9625681阅读:来源:国知局
出。从一个排出口 224排出的彩色墨的量是6ng。排出口 224的数量是512,排出口 224之间的间隔是1/1200英寸。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头被构造为使得记录像素密度为1200dpi。Y方向上排出口阵列的长度为512X (1/1200 英寸)=0.43 英寸。
[0037]请注意,加热器225的阻抗值大于黑色墨排出加热器222的阻抗值。因此,加热器225生成的热量比加热器222少。原因在于,排出的彩色墨的量少于排出的黑色墨的量,因此排出彩色墨所需的能量比排出黑色墨所需的能量少。同时,由于从一个排出口排出彩色墨而导致的温度升高量,比由于从一个排出口排出黑色墨而导致的温度升高量小。
[0038]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能够执行两种类型的保温控制:使用用于加热记录头和墨的子加热器217和218的子加热器加热、以及使用加热器222和225的短脉冲加热。
[0039]通过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子加热器控制中,对子加热器217和218应用32V的电压,来间接进行记录头的加热。
[0040]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短脉冲加热控制中,对加热器222和225应用不使墨排出的等级(level)的短脉冲(驱动脉冲),并且通过驱动加热器222和225来加热记录头。[0041 ]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短脉冲加热控制和子加热器加热控制中,当通过短脉冲加热控制进行时,每时间单位的热能量(加热能力)较大。因此,通过短脉冲加热控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记录头的温度。另一方面,当执行记录时,加热器222和225用于排出,因此无法用于短脉冲加热控制。鉴于以上,在本实施例中,在记录时进行保温控制的情况下进行子加热器加热控制,在不记录时进行保温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短脉冲加热控制。
[0042]在短脉冲加热控制和子加热器加热控制时,进行如下反馈控制:基于由二极管传感器215、216和219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来切换记录芯片的加热/不加热,从而接近调整温度。
[0043]现在,在X方向上以600dpi间隔记录墨滴的情况下,搭载记录头101的托架在X方向上的扫描速度是24000 (点每秒)/600 (点每英寸)=40英寸每秒。
[0044]图5是例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控制系统的示意性构造的框图。中央处理单元(CPU) 303是控制整个记录装置100的系统控制单元。只读存储器(ROM) 304存储CPU 303执行的控制程序和嵌入式操作系统(0S)程序等。在本实施例中,在存储在ROM 304中的嵌入式0S的控制下,存储在ROM 304中的控制程序进行软件控制(例如调度和任务切换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305被构造为包括静态RAM (SRAM)等,并用于存储程序控制变量等,存储由用户登记的设置值、记录装置100的管理数据等,并还用作各种类型工作的缓冲区域。非易失性存储器306被构造为包括闪存等,并存储即使在关闭电源之后也期望保存的数据。该数据的示例包括登记调整值、过去已进行与其的连接的主机321的信息等。操作单元307被构造为包括键(例如电源键、停止键等)和触摸屏,并接受用户操作。
[0045]如图3至图4B所示,记录头101包括通过记录头驱动器310控制的检测记录头101的温度的二极管传感器215、216和219、排出墨的墨排出加热器222和225、加热墨的子加热器217和218等。记录头驱动器310驱动墨排出加热器222和225、以及子加热器217和218,以进行墨的排出和记录头101的保温控制。以10msec周期获取二极管传感器的输出值,获取的值被转换为温度,并被存储在RAM 305中。托架电机318是移动搭载记录头101的托架的电机,并被托架电机驱动器311控制。运送电机319是用于运送记录介质的电机,并被运送电机驱动器312控制。给送电机320是用于从装载单元拾取记录介质的电机,并被给送电机驱动器313控制。
[0046]主机321包括在用户命令执行记录操作的情况下与记录装置通信的打印机驱动器322,记录装置处理诸如记录图像、记录质量、记录介质大小、记录介质类型、记录面信息等的记录信息。CPU 303经由接口单元309与主机321交换记录图像等。请注意,上述组件303至313经由CPU 303管理的系统总线302相互连接。
[0047]选择三种记录模式(通常运送记录模式、双面记录模式和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中的一种,并且根据所选的记录模式进行记录。本实施例中的上述通常运送记录模式是如下记录模式:在结束先前已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的排出之后,开始后续记录介质的片材给送以进行记录,并且仅在记录介质的一面上进行记录。
[0048]双面记录模式是如下记录模式:在一个记录介质的正面进行记录,随后运送电机319被逆向旋转以收回记录介质,使用反转机构(未例示)翻转片材的正面和背面,然后向前旋转运送电机319以匹配背面的前端,并且也在记录介质的背面上进行记录。在双面记录模式下从记录介质的正面的记录结束直到背面的记录结束的用于记录的时间量,比在通常运送记录模式下从一个记录介质的记录结束直到下一记录介质的记录开始的时间短。
[0049]上述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是如下记录模式:仅在记录介质的一面上进行记录,降低了从先前记录介质的记录结束直到后续记录介质的给送完成的时间量。在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下,与通常运送记录模式相比,能够降低从先前记录介质的记录结束直到后续记录介质的记录开始的记录时间量。现在将描述交叠串联给送记录。
[0050]图6A至图8C是用于按时间序列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在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下的操作的图。首先,当记录从主机321发送至接口单元309的数据时,在CPU 303中处理记录数据,然后记录数据被装载到RAM 305作为光栅化数据。CPU 303基于光栅化数据开始记录操作。
[0051]首先,在图6A的ST1中,通过给送电机驱动器313以低速驱动给送电机320。此时以7.6英寸每秒来旋转拾取辊2。当拾取辊2旋转时,拾取给送托盘11上装载的最上面的记录介质(先前记录介质1-A)。通过拾取棍2拾取的先前记录介质1-A被以与拾取棍2相同的方向旋转的给送辊3运送。给送辊3还被给送电机320驱动。尽管通过具有拾取辊2和给送辊3的构造描述本实施例,但是可以使用如下构造:仅具有给送在装载单元上装载的记录介质的给送车昆。
[0052]当通过布置在给送辊3的下游的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6检测先前记录介质1-A的前端时,给送电机320然后被切换到高速驱动。也就是说,拾取辊2和给送辊3以20英寸每秒被旋转。
[0053]在图6B的ST2中,由于给送辊3的连续旋转,先前记录介质1_A的前端使记录介质压杆17在旋转轴17b上顺时针旋转,以对抗弹簧的偏置力。此外,旋转给送辊3使得先前记录介质1-A的前端与在运送辊5与夹送辊6形成的运送间隙抵接。此时运送辊5处于停止状态。在先前记录介质1-A的前端与运送间隙抵接之后使给送辊3旋转预定量,使得通过与运送间隙抵接的前端来对齐先前记录介质1-A,从而校正偏斜。该偏斜校正操作也被称为校正操作。
[0054]在接下来的图6C的ST3中,当先前记录介质1-A的偏斜校正操作完成时,驱动运送电机319,并且运送辊5开始旋转。运送辊5以15英寸每秒运送记录介质。在先前记录介质1-A的前端在面向记录头101的位置匹配之后,基于记录数据进行通过记录头101将墨排出到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操作。请注意,通过与运送间隙抵接的记录介质的前端来进行前端匹配操作,以使前端临时位于运送辊5的位置,并且之后以运送辊5的位置作为基准来控制运送棍5的旋转量。
[0055]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是在托架10上搭载记录头101的串联式记录装置。通过重复进行以预定量移动记录介质的间歇运送的运送操作、以及在停止运送辊5时移动托架10以从记录头101排出墨的图像形成操作,来进行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操作。
[0056]当先前记录介质1-A的前端匹配时,给送电机320被切换到低速驱动。也就是说,以7.6英寸每秒来旋转拾取辊2和给送辊3。当运送辊5正在以预定量进行记录介质的间歇运送时,给送辊3也被给送电机320间歇驱动。也就是说,当旋转运送辊5时,给送辊3也在旋转,并且当停止运送辊5时,给送辊3也停止。给送辊3的旋转速度小于运送辊5的旋转速度。因此,记录介质在运送辊5与给送辊3之间保持拉紧。给送辊3跟随由运送辊5运送的记录介质。
[0057]给送电机320被间歇驱动,因此驱动轴19也被驱动。如先前所描述,拾取辊2的旋转速度小于运送辊5的旋转速度。因此,拾取辊2跟随由运送辊5运送的记录介质。也就是说,拾取辊2在驱动轴19之前旋转。具体地说,驱动轴19的突起19a与第一面2a分离,并且处于与第二面2b接触的状态。因此,在先前记录介质1-A的尾端通过拾取辊2之后没有立即拾取第二张记录介质(后续记录介质1-B)。在对驱动轴19驱动预定时间量之后,突起19a开始与第一面2a接触,并且拾取辊2开始旋转。
[0058]图7A中的ST4例示了如下状态:拾取辊2开始旋转,后续记录介质1_B已被拾取。由于诸如传感器响应性等因素,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6需要记录介质之间的预定量或更多的空间,以检测记录介质的边缘。也就是说,在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6检测到先前记录介质1-A的尾端之后,在检测后续记录介质1-B之前需要提供预定时间间隔。为此,先前记录介质1-A的尾端和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端需要相距预定距离。这就是将拾取辊2的凹入部2c设置为近似70度的原因。
[0059]接下来,在图7B的ST5中,通过给送辊3来运送由拾取辊2拾取的后续记录介质1-B。此时,先前记录介质1-A正经受记录头101基于记录数据而进行的图像形成操作。当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6检测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端时,给送电机320被切换到高速驱动。也就是说,拾取辊2和给送辊3以20英寸每秒旋转。
[0060]接下来,在图7C的ST6中,先前记录介质1-A的尾端被记录介质压杆17向下压,如图4中的ST5所示。相对于通过记录头101的记录操作而使先前记录介质1-A向下游移动的速度,以高速移动后续记录介质1-B使得能够形成如下状态: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端与先前记录介质1-A的尾端交叠。先前记录介质1-A正经受基于记录数据的记录操作,因此先前记录介质1-A正被运送辊5间歇运送。另一方面,在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6检测到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端之后,后续记录介质1-B能够通过以20英寸每秒连续旋转的给送棍3,赶上先前记录介质1-A。
[0061]在图8A的ST7中,形成了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