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315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AC(交流电)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PDP设备)。更特定地,本发明涉及进行交错显示的ALIS系统PDP设备,其中相邻维持电极之间的每个空隙都用作显示线,对于每一显示帧,奇数显示行和偶数显示行交替显示。
背景技术
使用AC型PDP的PDP设备已进入实用,并作为薄层大屏幕显示设备得到了广泛使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Kokai)No.9-160525描述了ALIS系统PDP设备,其中加倍了显示线的数目而没有改变电极数目。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Kokai)No.11-327503公开了用于ALIS系统PDP设备的结构,它实现了用于通过使用低最大额定值元件向第一电极(X电极)和第二电极(Y电极)施加维持放电电压脉冲的维持驱动器。本发明可用于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Kokai)No.9-160525和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Kokai)No.11-327503中公开的ALIS系统PDP设备。
图1为一结构图,示出上述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Kokai)No.11-327503中公开的ALIS系统PDP设备的草图。如图1所示,面板1上具有沿第一方向(在该图中为横向)延伸并交替间隔的第一电极X和第二电极Y,以及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在该图中为纵向)延伸并以相同间隔排列的地址电极。在ALIS系统PDP设备中,显示线形成在相邻X电极和Y电极之间的每个间隙中。换句话说,当给出501个X电极和500个Y电极时,在每个Y电极和其相邻X电极中的某一个之间,以及它和另一相邻电极之间形成显示线,也就是,总共形成1000条显示线。在每条显示线(X电极和Y电极之间)与地址电极的交点处形成显示单元C。
每个地址电极A由地址驱动器11驱动,地址驱动器11独立施加电压脉冲。每个X电极由第一(X)电极驱动电路12驱动。第一电极驱动电路12具有奇X维持驱动器(X-奇)13和偶X维持驱动器(X-偶)14。奇数X电极由奇X维持驱动器13驱动,在维持放电的时候施加维持放电脉冲。偶数X电极由偶X维持驱动器14驱动,在维持放电的时候施加维持放电脉冲。要施加到奇数X电极上的维持放电脉冲的相位与要施加到偶数X电极上的维持放电脉冲的相位相反。每个Y电极由第二(Y)电极驱动电路15驱动。第二电极驱动电路15具有扫描驱动器16、奇Y维持驱动器(Y-奇)17和偶Y维持驱动器(Y-偶)18。每个Y电极由扫描驱动器16驱动,在寻址的时候顺序施加扫描脉冲。在维持放电的时候,奇Y维持驱动器17通过扫描驱动器16向奇数Y电极施加维持放电脉冲,而偶Y维持驱动器18通过扫描驱动器16向偶数Y电极施加维持放电脉冲。要施加给奇数Y电极的维持放电脉冲的相位与要施加给偶数X电极的维持放电脉冲的相位相反,要施加给奇数X电极的维持放电脉冲的相位与要施加给偶数Y电极的维持放电脉冲的相位相同。
维持放电脉冲时大约200V的脉冲,要施加给奇数X电极的维持放电脉冲的相位与要施加给偶数X电极的维持放电脉冲的相位相反,而要施加给奇数Y电极的维持放电脉冲的相位与要施加给偶数Y电极的维持放电脉冲的相位相反,因此,结果就是,如果奇X维持驱动器13和偶X维持驱动器14集成到一个芯片中,或者扫描驱动器16、奇Y维持驱动器17和偶Y维持驱动器18集成到一个芯片中,则驱动元件的每一部分上都施加了非常大的电压,必须使用高最大额定值元件。因此,产生了一个问题驱动电路的成本增加了,并且难以得到足够的工作速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Kokai)No.11-327503提出,将扫描驱动器16分成用于驱动奇数Y电极的奇扫描驱动器和用于驱动偶数Y电极的偶扫描驱动器,它们分别形成在不同芯片上,奇Y维持驱动器17和偶Y维持驱动器18分别形成在不同芯片上,奇X维持驱动器13和偶X维持驱动器14分别形成在不同芯片上。这样,有可能降低要施加到芯片中的元件上的电压,并且可使用低最大额定值元件。
由于图1所示的ALIS系统PDP设备已经在上述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Kokai)No.9-160525和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Kokai)No.11-327503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将不再给出详细的说明。
图2为一框图,示出安装了涉及图1所示PDP设备中的X电极和Y电极的驱动电路部件时的布局。正如所示意性示出的,在面板1的左侧,给出了X电极的接线端,从而X电极可通过连接口41和42与外界相连。类似地,在面板1的右侧,给出了Y电极的接线端,从而Y电极可通过连接口43和44与外界相连。电路衬底21上具有用于驱动奇数X电极的维持驱动器(X-奇)22和用于驱动偶数X电极的维持驱动器(X-偶)23,X-奇22的信号线24和X-偶23的信号线25分别通过连接口41和42与奇数X电极和偶数X电极相连。正如所示意性示出的,连接口41连接面板1上半部分上的X电极,X电极包括奇数和偶数X电极。类似的,连接口42连接面板1下半部分上的X电极,X电极包括奇数和偶数X电极。
电路衬底31上具有许多组成扫描驱动器16的扫描驱动器元件32、用于驱动奇数Y电极的维持驱动器(Y-奇)33和用于驱动偶数Y电极的维持驱动器(Y-偶)34。这许多扫描驱动器元件32分成用于驱动奇数Y电极的奇驱动器元件和用于驱动偶数Y电极的偶驱动器元件,奇驱动器元件和偶驱动器元件交替排列。Y-奇33的信号线35与奇驱动元件相连,Y-偶34的信号线36与偶驱动元件相连。奇驱动元件和偶驱动元件的输出线按照排列顺序分别通过连接口43和44与相应的奇数Y电极和偶数Y电极相连。这里,分别给出四个奇驱动器元件和四个偶驱动器元件,排列在图中上半部分的两个奇驱动器元件和两个偶驱动器元件的输出线通过连接口43与面板1上半部分上的Y电极相连。类似地,排列在图中下半部分的两个奇驱动器元件和两个偶驱动器元件通过连接口44与面板1下半部分上的Y电极。X-奇22、X-偶23、Y-奇33和Y-偶34通过使用具有相同规格的元件来实现。
由于驱动电路位于不同于面板玻璃的电路衬底上,需要连接口来连接驱动电路的输出线和面板的电极接线端。由于分别有大约500个X电极和500个Y电极,很难用一个连接口连接X电极或Y电极,因此,X电极或Y电极被分成上半组和下半组,通过两个连接口进行连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PDP设备为ALIS系统PDP设备,其中,路径长度长于或短于外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路径长度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不密集存在,所谓路径长度就是维持放电脉冲从第一和第二电极到第一奇电极驱动(奇X维持)电路、到第一偶电极驱动(偶X维持)电路、到第二奇电极驱动(奇Y维持)电路以及到第二偶电极驱动(偶Y维持)电路的信号路径的长度中的每一个。例如,当路径长度不同于外围电极路径长度的四个或更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不连续存在时,就可以说这样的电极不密集存在。
面板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面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延伸的方向上的两端处的两个连接口与奇X维持电路、偶X维持电路、奇Y维持电路和偶Y维持电路相连。
在实现上述条件的一个特定结构中,当由独立元件组成的奇X维持电路和偶X维持电路以及奇Y维持电路和偶Y维持电路平行于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地址电极延伸的方向)排列时,奇X维持电路和偶X维持电路的排列顺序与奇Y维持电路和偶Y维持电路的排列顺序相反。


从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中可以更清楚地理解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一结构图,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ALIS系统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的结构;图2为一框图,示出传统PDP设备中维持驱动电路部件的排列;图3A和3B为说明出现阻尼振荡的框图。
图4为说明出现亮度变化的框图,亮度变化是传统PDP设备中的阻尼振荡造成的;图5为一框图,示出能够抑制阻尼振荡造成的亮度变化的传统PDP设备的结构。
图6为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PDP设备的结构的框图;图7为说明本实施方案中的PDP设备中阻尼振荡状态的框图;图8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中的PDP设备的结构的框图;图9为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中的PDP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用于传统PDP设备维持放电的驱动电路具有如图2所示的结构,但是维持放电脉冲从每个X电极和每个Y电极到相应驱动电路的信号路径的长度以及布线图形的面积都不相同,因此,布线的阻抗和寄生电感也不相同。信号路径的寄生电感导致所谓的阻尼振荡现象。图3A和3B为说明阻尼振荡的出现的框图。
取决于X电极和Y电极的位置,信号路径的长度以及布线图形的面积不同,更长的信号路径具有比更短的信号路径更大的寄生电感。在图3A中,从X电极维持电路2到组成单元C-1的X电极的信号路径4相对较短,而从X电极维持电路2到组成单元C-2的X电极的信号路径5相对较长,从Y电极维持电路3到组成单元C-1的Y电极的信号路径相对较短,而从Y电极维持电路3到组成单元C-2的Y电极的信号路径8相对较长。这里假设在长信号路径5和8上分别给出相应于长信号路径5和短信号路径4之间寄生电感差的电感6以及相应于长信号路径8和短信号路径7之间寄生电感差的电感9。如图3B所示,当在X电极或Y电极上施加维持脉冲时,由于寄生电感,维持脉冲电压发生变化,维持脉冲电压局部升高。这称作阻尼振荡。当出现阻尼振荡时,正如所示意性示出的,维持放电的时间周期延长了,强度增大并且光输出增大。阻尼振荡的大小,也就是,光输出的强度根据寄生电感的大小而变化,当阻尼振荡较大时,光输出页增大。因此,当图3A中的单元C-1和单元C-2被维持驱动时,单元C-2的亮度变得更高。
阻尼振荡造成的光发射强度的变化较小,很难察觉,但是当存在具有大阻尼振荡的显示行时,或者当一些具有小阻尼振荡的显示行密集排列并且外围显示行的阻尼振荡状态显著不同时,这些变化就变得明显起来,不能忽略。在传统PDP设备中,即使存在阻尼振荡,阻尼振荡的状态也沿整个显示屏逐渐变化,因此阻尼振荡所造成的亮度变化几乎不会带来任何问题。然而,在图1和图2所示的传统ALIS系统PDP设备中,在显示屏中心部分存在大量密集配列的具有大阻尼振荡的显示线,并且邻近它们存在小阻尼振荡的显示线,因此,产生了一个问题亮度的变化变得明显。图4为说明ALIS系统PDP设备中阻尼振荡造成亮度发生变化的框图。
假设面板1具有501个X电极和500个Y电极。这里考虑箭头所指的第250个X电极51和Y电极52以及第251个X电极53和Y电极54。第250个X电极51通过连接口41与X-偶23相连,如路径L所示。由于X偶23远离连接口41,因此信号路径(路径长度)变得相对较长。第250个Y电极52也通过连接口43与Y-偶34相连,因此,信号路径同样长。由于第251个X电极53通过连接口42与X-奇22相连,信号路径变长,并且第251个Y电极54也通过连接器44与Y-奇33相连,因此信号路径变长。如上所述,位于中心部分的四个X电极和Y电极的信号路径都变长。
与此相反,邻近于四个X电极和Y电极的第249个X电极通过连接口41与更靠近的X-奇22相连,如路径S所示,因此,信号路径变得相对较短。类似地,第249个Y电极以及第252个X电极和Y电极的信号路径也变短。
在图4中,每个X电极和Y电极的路径长度在比周围电极的路径长度更长时用“L”表示,当更短时用“S”表示。
如上所述,中心部分的四个X电极和Y电极的信号长度长,由这四个电极组成的三条显示线的亮度变高,但是相邻于中心部分这四个电极的X电极和Y电极的信号长度短,由这些电极组成的显示线的亮度低,因此,例如当整个显示器都以相同水平发光时,在显示屏中心部分出现高亮度的线,导致显示器质量下降。
在其它部分,路径长度长的X电极和Y电极组与路径长度短的X电极和Y电极组轮流排列,因此,亮度的变化很难察觉。
上述情形时具有长信号路径和大阻尼振荡的显示线密集排列的情形,但是在另一具有小阻尼振荡的显示线密集排列且具有大阻尼振荡的显示线与其相邻的情形中,亮度变化也是明显的,出现低亮度的线,导致显示器质量下降。
在上面描述的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Kokai)No.11-327503中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许多奇X维持驱动器22-1、22-2……和许多偶X维持驱动器23-1、23-2……交替排列,并且许多奇Y维持驱动器33-1、33-2……和许多偶Y维持驱动器34-1、34-2……交替排列,如图5所示。在这一结构中,从每个维持驱动器到每个X或Y电极的信号路径之间的差别小,可减小阻尼振荡造成的变化。然而,出现了一个问题维持驱动器数量的增大使得部件数量和电路衬底面积增大,因此导致成本增加。
发展了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简化的结构抑制阻尼振荡造成的亮度变化的发生。
图6为一结构图,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ALIS系统PDP设备的结构。在图1所示的传统情形中,奇X维持驱动器(X-奇)13和偶X维持驱动器(X-偶)14以及奇Y维持驱动器(Y-奇)17和偶Y维持驱动器(Y-偶)18分别沿垂直方向(X电极和Y电极排列的方向)排列,排列顺序相同,但是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与此相反,奇X维持驱动器(X-奇)13和偶X维持驱动器(X-偶)14的排列顺序是相反的。其它的与传统情形中的相同,面板1的X电极和Y电极的接线端通过四个连接口41-44与电路衬底相连。
图7为一框图,相应于图4,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结构中X电极和Y电极的路径长度。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也假设了面板具有501个X电极和500个Y电极。与图4的情形一样,这里考虑第250个X电极51和Y电极52以及第251个X电极53和Y电极54。第250个X电极51通过连接口41与偶X维持驱动器(X-偶)14相连,如路径U所示。由于X-偶14靠近连接口41,因此该信号长度变得相对较短。第250个Y电极52通过连接口43与Y-偶18相连,Y-偶18远离连接口43,因此信号路径变长。第251个X电极53通过连接口42与X-奇13相连,X-奇13靠近连接口42,因此信号路径变短。第251个Y电极54通过连接口44与Y-奇17相连,因此信号路径变长。结果,中心部分处的两个X电极的信号路径短而两个Y电极的长。
此外,邻近中心部分处的四个X电极和Y电极的第249个X电极通过连接口41与位置较远的X-奇13相连,如路径V所示,因此信号路径变得相对较长。第252个X电极的信号路径长。类似地,第249个Y电极的信号路径变短,第252个Y电极的变短。
在图7中,当每个X电极的路径长度和每个Y电极的路径长度比周围电极更长时,该路径长度用“L”表示,当更短时用“S”表示。在整个面板表面不存在连续的三个或更多个路径长度长(或短)的X电极和Y电极,因此,不会出现具有高或低亮度的线,亮度的变化很难察觉。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有可能仅通过改变维持驱动器的排列顺序而抑制亮度变化。
需要使中心部分的显示线附近的偶X维持驱动器(X-偶)14和奇X维持驱动器(X-奇)13排列得尽可能接近,而且,类似地,使中心部分的显示线附近的奇Y维持驱动器(Y-奇)17和偶Y维持驱动器(Y-偶)18排列得尽可能接近。
图8为一框图,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中的PDP设备的结构。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奇X维持驱动器(X-奇)13和偶X维持驱动器(X-偶)14在X电极驱动电路12中的排列顺序相反,但是在第二实施方案中,奇Y维持驱动器(Y-奇)17和偶Y维持驱动器(Y-偶)18在Y电极驱动电路15中的排列顺序相反。其余部分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相同。还是在第二实施方案中,可得到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的效果。
图9为一框图,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中的PDP设备的结构。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中,使用面板1,其上,在X和Y电极在面板1上延伸的第一方向的某一端给出X电极的接线端,在另一端给出Y电极的接线端,在某一端给出连接口41和42而在另一端给出连接口43和44。然而,也有可能在某一端给出X电极和Y电极,根据这点,在该端给出连接口41和42,通过连接口41和42将X电极和Y电极的接线端与外界相连。在此情形中,某一连接口所容纳的布线数量大致加倍了。第三实施方案是本发明用于具有这种面板的PDP设备中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9所示,在第三实施方案的PDP设备中,在面板某一端给出连接口(未示出),维持电极驱动电路衬底19与其相连。维持电极驱动电路衬底19在靠近连接口处具有扫描驱动器16,之后,按偶X维持驱动器(X-偶)14、奇Y维持驱动器(Y-奇)17、奇X维持驱动器(X-奇)13和偶Y维持驱动器(Y-偶)18的顺序给出。如上所述,奇X维持驱动器13和偶X维持驱动器14的排列顺序与奇Y维持驱动器17和偶Y维持驱动器18的相反,可得到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仅改变维持驱动器的排列顺序,有可能使得具有阻尼振荡所造成的高或低亮度的显示线变得难以察觉,减小亮度的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含显示面板,具有许多交替布置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以及许多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电极;第一奇电极驱动电路,用于输出共同施加到该许多第一电极的奇数电极上的维持放电脉冲;第一偶电极驱动电路,用于输出共同施加到该许多第一电极的偶数电极上的维持放电脉冲;第二奇电极驱动电路,用于输出共同施加到该许多第二电极的奇数电极上的维持放电脉冲;以及第二偶电极驱动电路,用于输出共同施加到该许多第二电极的偶数电极上的维持放电脉冲,其中维持放电发生在该许多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以用于光发射显示,以及其中第一奇电极驱动电路和第一偶电极驱动电路,与第二奇电极驱动电路和第二偶电极驱动电路沿显示面板上的第二方向并排布置,第一奇电极驱动电路和第一偶电极驱动电路在第二方向上的布置顺序与第二奇电极驱动电路和第二偶电极驱动电路在第二方向上的布置顺序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第一奇电极驱动电路和第一偶电极驱动电路在显示面板上第一方向的一侧沿第二方向并排布置,第二奇电极驱动电路和第二偶电极驱动电路在显示面板上第一方向的另一侧沿第二方向并排布置,第一奇电极驱动电路和第一偶电极驱动电路在第二方向上的布置顺序与第二奇电极驱动电路和第二偶电极驱动电路在第二方向上的布置顺序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第一奇电极驱动电路和第一偶电极驱动电路,与第二奇电极驱动电路和第二偶电极驱动电路在显示面板上第一方向的一侧沿第二方向并排布置,第一奇电极驱动电路和第一偶电极驱动电路在第二方向上的布置顺序与第二奇电极驱动电路和第二偶电极驱动电路在第二方向上的布置顺序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第一奇电极驱动电路和第一偶电极驱动电路,与第二奇电极驱动电路和第二偶电极驱动电路具有两个连接口,每个用于向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输出维持放电脉冲,其中该两个连接口沿第二方向平行布置,以及其中该两个连接口之一连接提供在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基本一半侧面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该两个连接口中的另一个连接提供在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另一基本一半侧面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LIS系统PDP设备,其中减小了阻尼振荡所造成的亮度变化。在ALIS系统PDP设备中,X(第一)电极和Y(第二)电极这样布置路径长度——维持放电脉冲从X和Y电极到维持驱动电路的信号路径中每一条的长度——长于或短于周围X和Y电极路径长度的X电极和Y电极不密集布置。特定地,奇和偶X维持驱动电路的布置顺序与奇和偶Y维持驱动电路的布置顺序相反。
文档编号G09G3/296GK1573858SQ2004100342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30日
发明者熊仓健, 金泽义一, 黄木英明, 藤崎隆, 横山敦史 申请人:富士通日立等离子显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