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212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涉及液晶面板保持在前框架与中间框架之间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一般具有如下结构在由前框架与后框架构成的机箱内收存液晶面板以及面状光源装置。
设定预定的间隔对置配置2枚透明衬底,在衬底周边部由密封材料密封粘接,并且,在2枚透明衬底间封入液晶层来形成液晶面板,在液晶面板的前面以及背面粘贴具有偏振性的偏振片。
在液晶面板的电极端子部上电连接具有弯曲性的布线板(带载封装称为TCP),该TCP的输入电极端子部与配置在面状光源装置背面侧的印刷线路板(称为PWB)电连接。
在组装这种液晶显示装置时,在称作中间框架的框架上安装面状光源装置,并收存在有底无盖的箱状的后框架内。
并且,在中间框架上的面状光源装置的发光面的对面位置上配置液晶面板,沿后框架的侧面将在输入电极端子部上连接有PWB的状态下的TCP折弯,将PWB用螺钉固定在后框架的背面上。
在此状态下,以收存后框架的方式从液晶面板侧覆盖有底无盖的箱状的前框架。此外,对应于前框架的液晶面板的部分当然成为开口部。
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类似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58756号公报(图4、图5)在具有所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面板保持在中间框架与前框架之间,但是,液晶面板从中间框架上的固定位置偏离配置的情况下,由中间框架与前框架夹持,存在该部分破裂的可能性。
特别是,在液晶面板部分破裂的情况下,即使在开始阶段没有问题,长期使用时也会导致显示不良,存在开始阶段的检测困难的情况。在液晶面板的衬底厚度越薄时这种情况越显著,衬底厚度越薄越难以检测。
此外,需要通过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使前框架的厚度本身变薄,存在对液晶面板的保持力降低的倾向,但是,在保持力较低的状态下受到跌落等引起的冲击时,将产生中间框架发生破损或者前框架脱落等不良情况,其结果是,将到导致液晶面板破裂等并由此可能会产生显示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进行的,提供一种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时防止液晶面板由中间框架与前框架夹持而破裂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所述功能并且在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时也能够维持对液晶面板的保持力的液晶显示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方案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面板的显示面从设置在底部的面板开口部露出的有底无盖的箱状的第一框架;收存在所述第一框架内并安装有所述液晶面板的第二框架,所述液晶面板夹持在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具有安装所述液晶面板的面板安装部和以堤状包围该面板安装部的周边部,所述周边部具有在多个部位中其一部分沿着在俯视图上比其他部分更接近所述液晶面板的方向突出而形成的多个面板引导部,所述第一框架具有多个开口部,该多个开口部设置于在收存所述第二框架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多个面板引导部对应的部分。
按照本发明的方案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第一框架具有在收存有第二框架的状态下设置在与第二框架的多个面板引导部对应的部分上的多个开口部,所以,在安装第一框架时以及安装第一框架后,能够识别面板引导部附近的液晶面板的安装状态,故能够一边确认是否碰到(乗リ上げる)液晶面板的面板引导部上,一边安装第一框架,防止碰到液晶面板的面板引导部所引起的破裂发生,能够生产高质量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剖面图。
图4是表示中间框架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结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对本发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进一步改良后的结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剖面图。
图8是对本发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的部分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使用图1~图4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的平面图,图2示出图1中的A-A线的箭头所示方向的剖面视图,图3示出图1中的B-B线的箭头所示方向的剖面视图。此外,图4是表示中间框架7(第二框架)的结构的平面图。
如图1所示,在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在前框架13(第一框架)的4个角部附近分别各设置了2个贯通孔13a。更具体地说,对于前框架13来说,与液晶面板9的显示面对置的部分形成为面板开口部OP,在与面板开口部OP周围的框架部分对应的边缘部分,在平行于面板横方向(X方向)的两边以及平行于面板纵方向(Y方向)的两边的每个边上各设置了2个贯通孔13a。
各边的贯通孔13a在各边的两端部附近,分别设置在从前框架13的角部离开的位置上。因此,在前框架13的4个角部附近,相接近地存在2个贯通孔13。
各贯通孔13a为椭圆形,设置为其长轴与各边的延伸方向一致,能够在比较宽的范围内从外部对存在于前框架13下方的作为中间框架7的一部分的面板引导部7a进行识别。
然后,使用图2对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剖面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设定预定间隔来对置配置2枚透明衬底91以及92,在衬底周边部通过密封材料进行密封粘接,并且,在透明衬底91以及92之间封入液晶层,由此,形成液晶面板9,在液晶面板9的前面(透明衬底91侧表面)以及背面(透明衬底92侧表面)上粘贴了具有偏振性的偏振片10。
此外,具有灯1、反射镜2、导光板3以及反射片4、扩散片5以及透镜片6,从而构成面状光源装置20,并以与液晶面板9的显示面对置的方式配置。
导光板3对来自作为光源的灯1的光进行接收并使其在内部扩散,由此,对液晶面板9的背面供给均匀的光,以与矩形板状的导光板3的2个长边侧的侧面对置的方式分别配置了灯1。
反射镜2对从灯1射出的光进行反射,并集中在导光板3的侧面方向进行放射,并以包围2个灯1的方式配置。
反射片4粘贴在导光板3的背面(液晶面板9的相反侧的主面),扩散片5以及透镜片6以2枚扩散片5夹持透镜片6的方式层叠粘贴在导光板3的前面(与液晶面板9对置的主面)。
液晶面板9以及面状光源装置20装入到中间框架7以进行定位,中间框架7具有安装液晶面板9的面板安装部71和收存面状光源装置20的光源收存部73。
面板安装部71是指对应于液晶面板9的显示面设置的面板开口部OP1的周边区域,面板安装部71由最高的周边部72以堤状包围。
并且,周边部72在多个部位,其一部分以在俯视图比其他部分更接近液晶面板9的方式突出,从而构成多个面板引导部7a。
以设置在周边部72相对置的边上的面板引导部7a彼此对置并成对地形成多个面板引导部7a,对置的两个面板引导部7a夹持液晶面板9。并且,将两个面板引导部7a的间隔设定为比液晶面板9的宽度稍宽、在图2的情况下设定为比面板纵方向的宽度稍宽,由此,能够将液晶面板9收存在面板引导部7a之间,并能够限制液晶面板9在面板纵方向的移动。
在面板横方向上也同样,如图1所示,面板引导部7a在面板横方向上也成对地设置,能够限制液晶面板9在面板纵方向上的移动,并能够在两个方向上限制液晶面板9的移动,由此,能够限制液晶面板9在平面内的移动。
此处,图4示出从前面侧观察安装有液晶面板9的状态下的中间框架7时的平面图。
如图4所示,在平行于面板横方向(X方向)的2边以及平行于面板纵方向(Y方向)的2边的每个边上,各在两处设置了面板引导部7a,各边的面板引导部7a在各边的两端部附近,分别设置在离开中间框架7的角部的位置上。因此,在中间框架7的4个角部附近,相接近地存在2个面板引导部7a。并且,以对应于面板引导部7a的配置位置的方式设置了前框架13的贯通孔13a。再者,设置面板引导部7a的位置并不限于所述部分,只要是不与针对液晶面板9的布线等重叠的位置即可。
此处,返回到图2的说明,对光源收存部73进行说明。
光源收存部73是在中间框架7中设置在与面板安装部71相反一侧的开口区域,并能够收存面状光源装置20,而且,若收存面状光源装置20,则具有其大小可限制面状光源装置20在平面内发生移动的空间。
当面板安装部71上安装了液晶面板9并在光源收存部73中收存了面状光源装置20的状态下,面状光源装置20的发光面和液晶面板9的背面以中间夹着开口部73的方式对置,将来自面状光源装置20的光照射在液晶面板9上。
前框架13为有底无盖的箱状,若在中间框架7中安装有液晶面板9的状态下进行覆盖,则设置在底部的面板开口部OP与液晶面板9的显示面对应,显示面通过面板开口部OP露出,并且,除了背面侧之外覆盖整个中间框架7。
此外,若从中间框架7的背面侧覆盖上有底无盖的箱状的后框架8,则除了前面侧,中间框架7的整体被覆盖,后框架8的底面和光源收存部73包围面状光源装置20,面状光源装置20的垂直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并且,后框架8具有能够收存中间框架7的大小,但是,其比前框架13小,后框架8的侧面被前框架13覆盖。
此外,如图3所示,将具有弯曲性的布线板(带载封装TCP)11电连接在液晶面板9的电极端子部(未图示)上,该TCP的输入端子部(未图示)与通过螺钉固定等固定在后框架8背面上的印刷电路板(PWB)12电连接。
并且,为了保护TCP11以及PWB12,从前框架13的侧面到PWB12上,覆盖了由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构成的绝缘膜14,该绝缘膜14由未图示的粘接带等固定在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8上。
在组装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时,在中间框架7的光源收存部73中收存面状光源装置20,将中间框架7收存在后框架8中。并且,将液晶面板9安装在中间框架7的面板安装部71上,沿着后框架8的侧面使连接有PWB12的状态下的TCP11弯曲,并将PWB12用螺钉固定在后框架8的背面上。
在此状态下,以收存后框架8的方式从液晶面板9侧覆盖前框架13。
此时,若从固定位置偏离地配置液晶面板9、并碰到任意一个面板引导部7a上的状态下覆盖前框架13,则面板引导部7a和前框架13夹持液晶面板9的一部分,导致该部分可能破裂。
但是,在如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因为在将框架13的、与保持液晶面板9的面板引导部7a上对应的位置上设置了贯通孔13a,所以,能够通过贯通孔13a识别液晶面板9以及面板引导部7a,并能够一边确认液晶面板9是否碰到面板引导部7a上一边安装前框架13,能够防止液晶面板9碰到面板引导部7a上所引起的破裂,液晶面板9在固定位置上被前框架13与中间框架7夹持。
此外,在安装前框架13之后,也可以通过贯通孔13a确认面板引导部7a,所以,能够确认液晶面板9是否破裂。并且,可以在确认后用粘接带等塞住贯通孔13a。
并且,若在安装前框架13后也能够识别面板引导部7a,则可以设置缺口来代替贯通孔13a,总之,只要是能够识别面板引导部7a的开口部,就不限定其形状。
此外,贯通孔13a的配置位置或者个数限制为如上所述的情况,可以只设置在平行于面板横方向(X方向)的两边、平行于面板纵方向(Y方向)的两边中的一个上,若是面板引导部7a位于各边的中央部,则设置在与其对应的位置上即可。
变形例1然后,使用示出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剖面结构的图5对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
图5是对应于图2示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剖面图的图,对与液晶显示装置100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5所示,在液晶显示装置200中,在中间框架7的面板引导部7a的上表面具有以向前框架13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凸缘7c。
当设置在前框架13上的贯通孔13a位于面板引导部7a上方时,将凸缘7c设置在能够将其插入到贯通孔13a内的位置,将其高度设定为与贯通孔13a相等或者从贯通孔13a稍突出的高度。
通过设置凸缘7c,除了与液晶显示装置100相同的效果之外,还能得到提高耐冲击性的效果。
即,凸缘7c与贯通孔13a配合,由此,能够限制中间框架7在液晶面板9的平面内的移动,也能够限制面状光源装置20的导光板3在平面内的移动。其结果是,除了能够降低外部的冲击之外,还能降低导光板3在平面方向上移动所引起的中间框架7的变形而产生的液晶面板9发生破损或者灯1发生破损。
此外,因为能够限制前框架13与中间框架7的位置关系,所以,能够得到提高针对扭转的刚性。
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进一步薄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针对液晶面板9的保持力。
并且,在设置凸缘7c提高耐冲击性的情况下,对于贯通孔13a也进行处理,由此,能够谋求进一步提高耐冲击性。
图6示出在贯通孔13a的周围设置有开口部用凸缘13b的液晶显示装置200A的剖面结构。
如液晶显示装置200A所示,在贯通孔13a的整个圆周设置向外侧突出的开口部用凸缘13b,由此,提高贯通孔13a附近的刚性,能够获得比液晶显示装置200突出的耐冲击性以及提高扭转刚性的效果。
此外,在贯通孔13a与凸缘7c配合的情况下,例如,一个由树脂构成、另一个由金属构成时,在贯通孔13a的侧面和凸缘7c的侧面上形成比较宽的壁面,所以,即使凸缘7c与此处接触,因为以较宽的面积接触,故每单位面积的接触压力降低,能够防止树脂侧被削去而成为异物。
并且,在图6中,采用了在前框架13的外侧表面上设置开口部用凸缘13b并向外侧突出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设置在前框架13的内侧表面上并向内侧突出的结构。此外,也可采用开口部用凸缘13b只设置在贯通孔13a的周围一部分的结构。
变形例2使用示出液晶显示装置300的剖面结构的图7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
图7是对应于图2示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剖面图的图,对与液晶显示装置100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7所示,在液晶显示装置300中,在中间框架7的面板引导部7a上具有沿着对置的液晶面板9的边的槽7e。
槽7e设置在面板引导部7a的靠近液晶面板9一侧的位置上,其深度设定为达到面板引导部7a的厚度的至少一半的深度。
通过设置槽7e,由此,面板引导部7a具有凸缘7d。并且,凸缘7d比其他部分高,以插入到贯通孔13a内,此外,凸缘7d积极地与贯通孔13a配合,因此,以凸缘7d与贯通孔13a的位置关系产生稍微错开的方式进行设定。
并且,图7示出了安装了前框架13后的状态的液晶显示装置300,图8示出安装前框架13之前的、面板引导部7a的状态。如图8所示,在安装前框架13之前,凸缘7d垂直地延伸。
此外,在贯通孔13a的周围,设置从前框架13的内侧表面向内侧突出的开口部用凸缘13c以及开口部用凸缘13d。
开口部用凸缘13c从前框架13的内侧表面垂直地突出,但是,设置在7e侧的开口部用凸缘13d的形状,具有与凸缘7d的倾斜相一致的倾斜并突出,并且与相反侧的开口部用凸缘13c相比,壁面形成得较长。
在该状态下将前框架13覆盖在中间框架7上,凸缘7d的前端与开口部用凸缘13d接触时,被倾斜的开口部用凸缘13d引导,凸缘7d被压倒(押し倒す)在液晶面板9一侧。
此时,因为设置有槽7e,所以,能够容易地压倒凸缘7d,成为压倒后的凸缘7d覆盖在液晶面板9上的状态,除了前框架13之外,液晶面板9还被夹持在凸缘7d与中间框架7的面板安装部71之间,除了提高对平面方向的耐冲击性之外,还能够得到提高对厚度方向的耐冲击性的效果。
并且,当难以在贯通孔13a的周围连续地设置倾斜的开口部用凸缘13d和开口部用凸缘13c时,也可以独立地设置这二者。
变形例3使用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400的剖面结构的图9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
图9是对应于图2示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剖面图的图,对与液晶显示装置100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9所示,在液晶显示装置400中,在中间框架7的面板引导部7a的上表面具有以向前框架13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凸缘7c或者剖面大致为L字形的凸缘7f。
凸缘7c设置在成对的2个面板引导部7a中的一个上,凸缘7f设置在另一个上。
当设置于前框架13上的贯通孔13a位于面板引导部7a上时,凸缘7c设置在将凸缘7c插入到贯通孔13a内的位置上,其高度设定为与贯通孔13a相同或者从贯通孔13a中稍突出的高度。此外,在插入有凸缘7c的贯通孔13a的周围设置向外侧突出的开口部用凸缘13b。再有,通过设置凸缘7c以及开口部用凸缘13b,能够得到与液晶显示装置200以及200A相同的效果。
凸缘7f具有从面板引导部7a的上表面垂直地突出的垂直部分、以及与该垂直部分垂直地弯曲并平行于液晶面板9而延伸的部分,该平行部分向液晶面板9的相反侧弯曲。
通过设置凸缘7f,由此,前框架13的外侧表面与凸缘7f积极地配合,能够限制中间框架7在垂直方向的移动,能够得到提高厚度方向的耐冲击性的效果。此外,也能提高平面方向的耐冲击性。
并且,如果与设置在平行于前框架13的面板横方向(X方向)的2边上的贯通孔13a中的、一边的贯通孔13a对应地设置凸缘7f,则能够有效地进行组装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的显示面从设置在底部的面板开口部露出的有底无盖的箱状的第一框架;和收存在所述第一框架内并安装有所述液晶面板的第二框架,所述液晶面板夹持在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具有安装所述液晶面板的面板安装部、以及以堤状包围该面板安装部的周边部,所述周边部具有在多个部位中其一部分沿着在俯视图上比其他部分更接近所述液晶面板的方向突出而形成的多个面板引导部,所述第一框架具有多个开口部,该多个开口部在收存所述第二框架的状态下,设置在与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多个面板引导部对应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面板引导部的每个面板引导部的上表面,具有配置成向所述第一框架侧突出的凸缘,所述凸缘插入到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多个开口部内。
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具有开口部用凸缘,该开口部用凸缘以从所述第一框架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多个开口部中每一个开口部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上。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向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外侧突出的方式配置所述开口部用凸缘。
5.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向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内侧突出的方式配置所述开口部用凸缘。
6.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面板引导部具有分别沿着对置的所述液晶面板的边延伸的槽;和夹持所述槽进行配置、具有倾斜并与所述液晶面板的侧面配合的凸缘,所述第一框架具有开口部用凸缘,该开口部用凸缘以从所述第一框架的内侧表面向与所述凸缘的倾斜相一致地倾斜突出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多个开口部的每一个开口部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凸缘被所述开口部用凸缘引导,并分别插入到所述多个开口部中。
7.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面板引导部中的至少一个面板引导部的上表面具有大致L字形的凸缘,该大致L字形的凸缘具有从该上表面垂直地突出的垂直部分、以及与该垂直部分垂直地弯曲并与所述液晶面板平行地延伸的平行部分,所述凸缘的所述垂直部分插入到所述多个开口部中的对应开口部中,所述平行部分在所述开口部外,沿所述液晶面板侧的相反一侧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外侧表面配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防止液晶面板被中间框架和前框架夹持而破裂。此外,提供一种具有如上所述功能并且在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时也能保持对液晶面板的保持力的液晶显示装置。前框架(13)的与液晶面板(9)的显示面对置的部分形成为面板开口部OP,在对应于开口部OP周围的框架部分,在平行于面板横方向的两边以及平行于面板纵方向的两边的每个边上各设置了两个贯通孔(13a)。各贯通孔(13a)为椭圆形,并以其长轴与各边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式设置,能够在比较宽的范围内从外部对存在于前框架(13)下方的作为中间框架(7)的一部分的面板引导部(7a)进行识别。
文档编号G09F9/00GK101059613SQ20071009618
公开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8日
发明者门田卓也, 寺本贤司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