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6745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4年6月27日向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132579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将片材贴合于被贴附物的装置,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

专利文献1的装置将长条状的片材切割成规定尺寸并保持于头。然后,使头向载置有被贴附物的工作台移动,在对头与被贴附物进行定位后,将头按压到被贴附物上从而将片材转印于被贴附物。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8275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将头的形状设为圆弧形状,以使得在将片材向被贴附物转印时不会产生气泡、贴合不均。然而,气泡、贴合不均也会因头、工作台的倾斜而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转印片状件时的气泡、贴合不均的产生的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片状件,所述贴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贴合工作台,其载置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头,其将所述片状件保持于弯曲的保持面,并且一边将保持于所述保持面的所述片状件按压到载置于所述贴合工作台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上,一边沿着所述保持面的弯曲进行滚动,从而将所述片状件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第一负载调整部,其在与所述贴合头的滚动方向正交的头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部调整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上的所述片状件施加的负载;以及第二负载调整部,其在所述贴合头的所述头宽度方向的第二端部调整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上的所述片状件施加的负载。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为,所述第一负载调整部是第一气缸,该第一气缸与所述贴合头的所述第一端部连接,将所述贴合头朝向载置于所述贴合工作台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按压,所述第二负载调整部是第二气缸,该第二气缸与所述贴合头的所述第二端部连接,将所述贴合头朝向载置于所述贴合工作台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按压。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为,在所述贴合工作台上以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邻接的方式设置有抵接板,所述贴合头在将所述保持面按压到所述抵接板的上表面之后,在所述抵接板的上表面以及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上表面上连续地滚动,从而将保持于所述保持面的所述片状件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为,所述贴合装置包括:卷出部,其将光学构件片与分隔片一起从坯料卷卷出;切割部,其以残留所述分隔片的方式将所述光学构件片切断,从而形成所述片状件;以及片工作台,其从所述分隔片侧支承所述片状件,所述贴合头一边将所述保持面按压到在所述片工作台上静止的所述片状件,一边沿着所述保持面的弯曲进行滚动,从而将所述片状件从所述分隔片剥离并保持于所述保持面。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为,所述贴合装置包括在利用所述贴合头将所述片状件从所述分隔片剥离之后对单独的所述分隔片进行卷取的卷取部,在所述贴合头将所述保持面按压到所述片状件上并刚刚开始滚动之后的第一期间,所述卷取部向将所述分隔片开卷的方向旋转,在经过所述第一期间之后且所述滚动结束为止的第二期间,所述卷取部向卷取所述分隔片的方向旋转。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是通过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光学构件而成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作为所述光学构件的片状件的贴合装置,所述贴合装置是上述的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是通过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光学构件而成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贴合装置,其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比所述光学构件大的片状件;检测装置,其对贴合有所述片状件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进行拍摄,根据该拍摄数据来检测所述片状件的切割线;以及切断装置,其将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所述片状件沿着所述切割线切断,从而从所述片状件切出所述光学构件,所述贴合装置是上述的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方法为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片状件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置步骤,在该载置步骤中,将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载置于贴合工作台;贴合步骤,在该贴合步骤中,将所述片状件保持于贴合头的弯曲的保持面,并且一边将保持于所述保持面的所述片状件按压到载置于所述贴合工作台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上,一边沿着所述保持面的弯曲使所述贴合头进行滚动,从而将所述片状件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第一负载调整步骤,在该第一负载调整步骤中,在与所述贴合头的滚动方向正交的头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部调整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上的所述片状件施加的负载;以及第二负载调整步骤,在该第二负载调整步骤中,在所述贴合头的所述头宽度方向的第二端部调整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上的所述片状件施加的负载。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方法的基础上,也可以为,所述第一负载调整步骤是利用与所述贴合头的所述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一气缸将所述贴合头朝向载置于所述贴合工作台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按压的步骤,所述第二负载调整步骤是利用与所述贴合头的所述第二端部连接的第二气缸将所述贴合头朝向载置于所述贴合工作台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按压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方法的基础上,也可以为,在所述贴合工作台上以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邻接的方式设置有抵接板,在所述贴合步骤中,在将所述贴合头的所述保持面按压到所述抵接板的上表面之后,使所述贴合头在所述抵接板的上表面以及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上表面上连续地滚动,从而将保持于所述保持面的所述片状件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方法的基础上,也可以为,所述贴合方法包括:卷出步骤,在该卷出步骤中,将光学构件片与分隔片一起从坯料卷卷出;切割步骤,在该切割步骤中,以残留所述分隔片的方式将所述光学构件片切断,从而形成所述片状件;以及支承步骤,在该支承步骤中,利用片工作台从所述分隔片侧支承所述片状件,在所述贴合步骤中,一边将所述贴合头的所述保持面按压到在所述片工作台上静止的所述片状件,一边使所述贴合头沿着所述保持面的弯曲进行滚动,从而将所述片状件从所述分隔片剥离并保持于所述保持面。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方法的基础上,也可以为,所述贴合方法包括在利用所述贴合头将所述片状件从所述分隔片剥离之后利用卷取部对单独的所述分隔片进行卷取的卷取步骤,在所述卷取步骤中,在所述贴合头将所述保持面按压到所述片状件上并刚刚开始滚动之后的第一期间,使所述卷取部向将所述分隔片开卷的方向旋转,在经过所述第一期间之后且所述滚动结束为止的第二期间,使所述卷取部向卷取所述分隔片的方向旋转。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是通过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光学构件而成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作为所述光学构件的片状件的贴合步骤,使用上述的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方法进行所述贴合步骤。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是通过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光学构件而成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其包括:贴合步骤,在该贴合步骤中,向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贴合比所述光学构件大的片状件;检测步骤,在该检测步骤中,对贴合有所述片状件的所述光学显示部件进行拍摄,根据该拍摄数据来检测所述片状件的切割线;以及切断步骤,在该切断步骤中,将贴合于所述光学显示部件的所述片状件沿着所述切割线切断,从而从所述片状件切出所述光学构件,使用上述的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贴合方法进行所述贴合步骤。

在所述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以及所述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中,“光学构件”是指根据光学显示器件的规格而设定的大小的光学构件。“根据光学显示器件的规格而设定的大小”是指,例如与光学显示部件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具体地说,是指向光学显示部件贴合时不产生在实际使用上成为问题的多余部分的大小。

例如,在光学显示部件的中央部设置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在光学显示部件的端部设置有电气部件安装部,该电气部件安装部具备供半导体芯片、柔性印刷布线等连接的多个端子。在该情况下,作为“光学部件”,例如使用具有如下的区域的大小的光学构件,该区域为光学显示部件的显示区域的大小以上且光学显示部件的外形形状(俯视时的轮廓形状)的大小以下的区域,并且为避开了光学显示部件中的电气部件安装部等功能部分的区域。

在所述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生产方法中,“比光学构件大的片状件”是指,比目标大小(根据光学显示器件的规格而设定的大小)的光学构件稍大的片状件。片状件中的比光学构件大的部分作为多余部分而成为切断的对象。通过将多余部分从片状件切离,从而得到目标大小的光学构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抑制转印片状件时的气泡、贴合不均的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的简要图。

图2是从贴合头的滚动方向观察贴合装置时的图。

图3A是示出向贴合头粘贴片状件的工序的图。

图3B是示出向贴合头粘贴片状件的工序的图。

图3C是示出向贴合头粘贴片状件的工序的图。

图4A是示出将粘贴于贴合头的片状件向光学显示部件转印的工序的图。

图4B是示出将粘贴于贴合头的片状件向光学显示部件转印的工序的图。

图4C是示出将粘贴于贴合头的片状件向光学显示部件转印的工序的图。

图5是光学构件片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的简要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的片状件的切断工序的图。

图8A是对确定光学显示部件与片状件的贴合位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8B是对确定光学显示部件与片状件的贴合位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的简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贴合装置100的简要图。

本实施方式的贴合装置100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一面贴合通过对长条状的光学构件片FX进行半切割而得到的片状件F1X。

作为光学显示部件P,可以使用例如液晶面板、有机EL面板等面板状的光学显示部件。作为光学构件片FX,可以使用例如偏振膜、相位差膜、增亮膜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图5所示的偏振膜作为光学构件片FX。

图5的光学构件片FX包括膜状的光学构件主体F1a、设置在光学构件主体F1a的一个面(图5中的上表面)上的粘合层F2a、经由粘合层F2a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层叠在光学构件主体F1a的一个面上的分隔片F3a、层叠在光学构件主体F1a的另一个面(图5中的下表面)上的表面保护膜F4a。

光学构件主体F1a例如作为偏振板而发挥功能,以遍及光学显示部件P的显示区域、或者显示区域及其周边区域的方式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光学构件主体F1a以在其一个面上残留有粘合层F2a并使分隔片F3a分离的状态经由粘合层F2a而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以下,将从光学构件片FX除去分隔片F3a而得到的部分称作贴合片F5。片状件F1X是将长条状的贴合片F5切割成规定尺寸而得到的贴合片F5的片状件。

分隔片F3a在从粘合层F2a分离之前的期间对粘合层F2a以及光学构件主体F1a进行保护。表面保护膜F4a与光学构件主体F1a一起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表面保护膜F4a相对于光学构件主体F1a配置在与光学显示部件P相反的一侧来保护光学构件主体F1a。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光学构件片FX不包括表面保护膜F4a的结构,或表面保护膜F4a与光学构件主体F1a分离的结构。

光学构件主体F1a具有片状的偏振片F6、通过粘接剂等与偏振片F6的一个面接合的第一膜F7、以及通过粘接剂等与偏振片F6的另一个面接合的第二膜F8。第一膜F7以及第二膜F8是例如保护偏振片F6的保护膜。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构件主体F1a可以是由一层的光学层构成的单层构造,也可以是多个光学层相互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所述光学层除了偏振片F6以外,也可以是相位差膜、增亮膜等。也可以对第一膜F7与第二膜F8中的至少一方实施保护液晶显示元件的最外面的硬涂层处理、包括防眩处理在内的能得到防眩等效果的表面处理。光学部件主体F1a可以不包含第一膜F7和第二膜F8中的至少一方。例如,在光学构件主体F1a中省略了第一膜F7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分隔片F3a经由粘合层F2a贴合于偏振子F6的一个面。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贴合装置100例如包括片输送装置110、头单元150、头移动装置160、工作台单元170、以及控制装置190。

片输送装置110例如包括卷出部111、卷取部112、夹持辊部113、片工作台114、以及切割部115。

卷出部111保持通过卷绕长条状的光学构件片FX而成的坯料卷RX,并将光学构件片FX沿其长度方向放出。光学构件片FX例如在与其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片宽度方向)上具有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显示区域的第一边(例如短边侧)的长度相同的宽度。

以下,将从卷出部111卷出光学构件片FX(分隔片F3a)并输送的方向称作片输送方向,将片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称作片输送上游侧,将片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称作片输送下游侧。

切割部115将从坯料卷RX卷出的光学构件片FX以残留有分隔片F3a的方式在厚度方向上切断(半切割)。例如每当光学构件片FX在与片宽度方向正交的长度方向上被放出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显示区域的第二边(例如长边侧)的长度相同的长度时,切割部115在片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将光学构件片FX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切断。

切割部115以避免因在光学构件片FX的输送中作用的张力而使分隔片F3a断裂(以使分隔片F3a残留有规定的厚度)的方式,调整切断刃的进退位置,实施半切割至粘合层F2a与分隔片F3a的界面的附近。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切断刃,而使用激光切断装置作为切割部115。

通过在光学构件片FX的厚度方向上将光学构件主体F1a、粘合层F2a以及表面保护膜F4a切断,由此在半切割后的光学构件片FX上形成遍及光学构件片FX的片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范围的切入线。光学构件片F通过切入线而在长度方向上被划分为具有与显示区域的第二边的长度相当的长度的区段。该区段分别成为贴合片F5中的一个片状件F1X。

光学构件片FX的相对于片输送方向的切断角度由控制装置190控制。例如,在片输送方向的多处配置对光学构件片FX的边缘的图像进行拍摄的摄像装置,根据由上述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多处的边缘的图像,控制装置190检测出多处的边缘的位置。然后,根据检测到的多处的边缘的相对位置关系,控制装置190算出光学构件片FX的切割位置处的边缘相对于片输送方向的倾斜角度。然后,切割部115以由控制装置190控制的切断角度将光学构件片FX切断。由此,即便在光学构件片FX在片宽度方向上蛇行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光学构件片FX沿目标方向高精度地切断。

片工作台114支承从坯料卷RX卷出的光学构件片FX的下表面(图5中示出的分隔片F3a侧的面)。片工作台114例如以跨及切割位置和剥离位置这两方的方式设置,其中,切割位置是通过切割部115将光学构件片FX半切割的位置,剥离位置是将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剥离的位置。

夹持辊部113包括配置为旋转轴方向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持辊113a和第二夹持辊113b。第一夹持辊113a与第二夹持辊113b相互同步地旋转,由此从片输送上游侧朝向片输送下游侧(向卷取部112卷取的方向)、或者从片输送下游侧朝向片输送上游侧(从卷取部112开卷的方向)输送分隔片F3a。

在通过贴合头120从分隔片F3a剥离片状件F1X后,卷取部112卷取单独的分隔片F3a。卷取部112与第一夹持辊113a以及第二夹持辊113b同步地旋转,由此进行分隔片F3a的卷取以及开卷。

头单元150例如包括贴合头120、头驱动装置130、以及头升降装置140。

贴合头120例如包括头主体部121和粘合片122。

头主体部121以上表面为平坦的面且下表面向下侧凸出的方式形成为沿着光学构件片FX的行进方向弯曲的曲面。在头主体部121的下表面固接有粘合片122。作为粘合片122,可以使用例如粘贴性的硅酮橡胶等。粘合片122的表面形成为粘贴并保持片状件F1X的弯曲的保持面122a。保持面122a例如具有比片状件F1X的贴合面(粘合层F2a)弱的粘贴力,能够反复粘贴、剥离片状件F1X的表面保护膜F4a。

贴合头120一边将弯曲的保持面122a按压到支承在片工作台114上的片状件F1X,一边沿着该保持面122a的弯曲滚动,由此将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剥离并保持于保持面122a。贴合头120一边将保持于保持面122a的片状件F1X按压到载置于贴合工作台171上的光学显示部件P,一边沿着保持面122a的弯曲滚动,从而将片状件F1X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

图2是从贴合头的滚动方向观察贴合装置100时的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头驱动装置130例如包括基体板135、旋转驱动部136、杆部137、第一负载调整部139a、以及第二负载调整部139b。

贴合头120经由与头主体部121的上表面中央部连接的杆部137而与旋转驱动部136的旋转支承轴136a连接。旋转支承轴136a固定于基体板135。贴合头120经由杆部137以及旋转支承轴136a旋转自如地吊挂于基体板135的下表面。保持面122a例如形成为以旋转支承轴136a为中心的圆弧状的曲面。

贴合头120通过旋转驱动部136绕旋转支承轴136a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由此,进行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向保持面122a的粘贴、片状件F1X从保持面122a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转印)。

第一负载调整部139a例如在与贴合头120的滚动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头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部调整向光学显示部件P上的片状件F1X施加的负载。第二负载调整部139b例如在贴合头120的头宽度方向的第二端部调整向光学显示部件P上的片状件F1X施加的负载。贴合头120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为隔着贴合头120的中心部配置在一侧以及另一侧的部分即可,它们的位置并不特别限定。第一负载调整部139a以及第二负载调整部139b的结构、配置是自由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负载调整部139a以及第二负载调整部139b例如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负载调整部139a与第二负载调整部139b例如设置为相对于头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左右对称。

在本说明书中,将第一负载调整部139a与第二负载调整部139b统称为“负载调整部139”。在区别第一负载调整部139a与第二负载调整部139b的情况下,对负载调整部139及其构成要素标注“第一”或“第二”的文字,并在附图标记的末尾标注“a”或“b”。

以下,使用图1以及图2,对负载调整部139的结构进行说明。

负载调整部139例如是包括工作缸主体部131、活塞杆132、活塞138、以及调节器REG的气缸。第一负载调整部139a例如与贴合头120的头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部连接,从上方朝向下方对贴合头120施力。第二负载调整部139b例如与贴合头120的头宽度方向的第二端部连接,从上方朝向下方对贴合头120施力。

活塞杆132的第一端部与工作缸主体部131内的活塞138连接。活塞杆132的第二端部与头主体部121的上表面的滚动方向中央部连接。

工作缸主体部131经由调节器REG与气体供给管AFL连接。负载调整部139通过导入工作缸主体部131内的气体的压力而使工作缸主体部131内的活塞138以及活塞杆132沿上下方向移动。通过利用调节器REG调整气体向工作缸主体部131的供给量,从而调整向光学显示部件P上的片状件F1X施加的负载。

供给至第一工作缸主体部131a的气体的供给量、供给至第二工作缸主体部131b的气体的供给量由控制装置190独立地控制。由此,独立地控制贴合头120的第一端部侧的负载La、贴合头120的第二端部侧的负载Lb。

在使用贴合装置100进行贴合处理的情况下,预先使用压敏纸等测定头宽度方向的负载的分布。用户根据负载分布的测定结果,来控制供给至第一工作缸主体部131a的气体的供给量、供给至第二工作缸主体部131b的气体的供给量。由此,使向光学显示部件P上的片状件F1X施加的负载在头宽度方向上均匀化。

在使贴合装置100运转的情况下,还预先进行贴合头120、贴合工作台171的水平调整。但是,根据水平调整机构的性能,有时无法得到足够的水平度。在这种情况下,若利用第一负载调整部139a与第二负载调整部139b在头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进行负载的调整,则能够抑制与负载的不均匀性相伴的气泡、贴合不均的产生。

返回图1,头升降装置140包括升降驱动部141和杆部142。杆部142的第一端部固定于基体板135的上表面,杆部142的第二端部与升降驱动部141连接。升降驱动部141例如内置有伺服马达,利用伺服马达的驱动力而使杆部142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贴合头120沿铅垂方向移动。

头移动装置160包括引导导轨161和滑块162。升降驱动部141的上端部固定于滑块162。由此,头单元150垂直地吊挂于滑块162。引导导轨161以跨片输送装置110与贴合工作台171之间的方式设置。滑块162沿着引导导轨161往复移动。由此,贴合头120在将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剥离的剥离位置与将片状件F1X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的贴合位置之间移动。

通过头驱动装置130、头升降装置140以及头移动装置160,构成驱动贴合头120旋转并使贴合头120进行升降移动以及水平移动的头驱动机构。贴合头120被头驱动装置130以及头移动装置160驱动而进行旋转以及水平移动,从而在支承于片工作台114的片状件F1X上以及载置于贴合工作台171的光学显示部件P上滚动。由此,进行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向保持面122a的粘贴以及片状件F1X从保持面122a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转印)。

贴合头120通过头驱动装置130而向第一旋转方向(例如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并通过头移动装置160向第一移动方向(例如右方向)水平移动,从而能够在从保持面122a的第一端部(例如左端部)朝向第二端部(例如右端部)的第一方向上进行滚动。另外,贴合头120通过头驱动装置130而向第二旋转方向(例如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并通过头移动装置160向第二移动方向(例如左方向)水平移动,从而能够在从保持面122a的第二端部(例如右端部)朝向第一端部(例如左端部)的第二方向上进行滚动。

工作台单元170包括贴合工作台171、工作台驱动装置172、以及抵接板173。

贴合工作台171具有载置光学品示部件P的载置面171a。贴合工作台171例如通过吸附光学显示部件P的下表面(与片状件F1X贴合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从而将光学显示部件P保持在载置面171a上。

抵接板173是沿着光学显示部件P的一边配置的板状或者棒状的构件。抵接板173固定在载置面171a上。抵接板173的高度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高度大体一致。抵接板173配置在比载置光学显示部件P的位置靠滚动方向AFD的上游侧的位置。

光学显示部件P与抵接板173邻接地配置。光学显示部件P以使端部与抵接板173的侧面接触的状态固定在载置面171a上。由此,光学显示部件P的上表面与抵接板173的上表面形成连续的平面。

抵接板173能够固定地配置在贴合工作台171上的至少两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第一位置是与将滚动方向AFD设为第一方向的情况对应的贴合工作台171上的位置(例如,光学显示部件P的左侧邻接的位置),第二位置是与将滚动方向AFD设为第二方向的情况对应的贴合工作台171上的位置(例如,光学显示部件P的右侧邻接的位置)。

贴合头120在将比片状件F1X靠贴合方向的上游侧的保持面122a按压到抵接板173的上表面后,贴合头120在抵接板173的上表面以及光学显示部件P的上表面上连续地滚动,从而将保持于保持面122a的片状件F1X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一面贴合。在使片状件F1X与光学显示部件P接触之前,通过使贴合头120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侧起动,能够使负载、速度等贴合条件在片状件F1X整体中均匀化。

工作台驱动装置172使贴合工作台171向贴合头120的滚动方向AFD以及与贴合头120的滚动方向AFD正交的方向移动。另外,工作台驱动装置172使贴合工作台171在水平面内旋转。通过工作台驱动装置172驱动贴合工作台171,从而调整保持于贴合工作台171的光学显示部件P与保持于贴合头120的片状件F1X的相对贴合位置。由此,进行光学显示部件P与片状件F1X的对准。

控制装置190构成为包括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具备CPU等运算处理部、以及存储器、硬盘等存储部。控制装置190包括能够执行计算机系统与外部的装置的通信的接口,综合控制构成贴合装置100的各种装置以及贴合装置100的外部的各种装置的动作。

以下,使用图3A~图3C,对向贴合头120粘贴片状件F1X的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3A所示,将贴合头120以相对于片工作台114倾斜的状态配置在片工作台114的上方。停止片状件F1X的输送,使片状件F1X在片工作台114上静止。片工作台114从分隔片F3a侧支承片状件F1X。然后,对贴合头120与片工作台114上的片状件F1X进行定位。贴合头120以滚动方向上游侧比滚动方向下游侧靠下方的方式倾斜。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片输送下游侧的端部比片输送上游侧的端部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倾斜。

在进行了贴合头120与片状件F1X的定位后,通过头升降装置140使贴合头120降低至与片状件F1X接触的高度。由此,将贴合头120的片输送下游侧的端部按压到片状件F1X的片输送下游侧的端部上。

接下来,如图3B所示,通过同步地驱动旋转驱动部136与头移动装置160,使贴合头120从片输送下游侧朝向片输送上游侧滚动(旋转以及水平移动)。由此,片状件F1X从片输送下游侧朝向片输送上游侧逐渐贴附于保持面122a。

在贴合头120将保持面122a按压到片状件F1X并刚刚开始滚动后的第一期间,卷取部112以及夹持辊部113与旋转驱动部136以及头移动装置160的驱动同步地向将分隔片F3a开卷的方向(逆向)旋转。由此,在夹持辊部113的上游侧分隔片F3a松弛,与被贴合头120施加负载的部分相比靠片输送下游侧的片状件F1X以及分隔片F3a沿着保持面122a的弯曲向片工作台114的上方翘起。

由于分隔片F3a处于松弛的状态,因此在片状件F1X的片输送下游侧的端部不易产生将片状件F1X从保持面122a剥离的力。由此,片状件F1X与保持面122a的紧贴力提高,能够可靠地进行片状件F1X向保持面122a的粘贴。另外,通过使分隔片F3a松弛,由此在从分隔片F3a剥离片状件F1X时,抑制瞬间对分隔片F3a施加较大的剥离力的情况。由此,抑制了分隔片F3a断裂的情况。

如图3C所示,在经过第一期间后且贴合头120的滚动结束为止的第二期间,卷取部112以及夹持辊部113向卷取分隔片F3a的方向(正向)旋转。由此,消除分隔片F3a的松弛,并且促进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的剥离。将卷取部112以及夹持辊部113的旋转方向从逆向切换为正向的时机例如设为片状件F1X向保持面122a的粘贴完成5%~70%,优选为10%~50%的时机。

在利用卷取部112以及夹持辊部113进行分隔片F3a的开卷以及卷取的期间,贴合头120通过旋转驱动部136以及头移动装置160而始终向相同的方向持续滚动。贴合头120一边将保持面122a按压到片状件F1X上一边沿着保持面122a的弯曲滚动,从而将片状件F1X从分隔片F3a剥离并保持于保持面122a。

根据以上操作,将片状件F1X的表面保护膜F4a依次粘贴于贴合头120的保持面122a。粘贴于保持面122a的片状件F1X成为从分隔片F3a剥离而使粘合层F2a(与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的贴合面)露出的状态。保持着片状件F1X的贴合头120被头移动装置160向载置有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工作台171移送。

在图3A~图3C中,示出将在片的面内无缺陷的合格的片状件F1X保持于贴合头120的工序,但在将片的面内具有缺陷的不合格的片状件F1X保持于贴合头120的情况下也进行同样的处理。保持有不合格的片状件F1X的贴合头120被头驱动装置160向配置在与贴合工作台171不同的位置的省略图示的弃贴位置(废弃位置)移送。并且,向设置在弃贴位置的废料片等重叠粘贴不合格的片状件F1X。

片状件F1X的缺陷是指,例如在片状件F1X的内部存在由固体、液体以及气体中的至少一方构成的异物的部分、在片状件F1X的表面存在凹凸、伤痕的部分、因片状件F1X的形变、材质的偏差等而成为亮点的部分等。

接下来,使用图4A~图4C,对将粘贴(保持)于贴合头120的片状件F1X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转印)的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4A所示,保持有片状件F1X的贴合头120以使粘合层F2a朝下的状态通过头升降装置140上升至不与片输送装置110干涉的高度。然后,贴合头120被头移动装置160移送至载置有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工作台171的上方的位置。

在贴合头120从片工作台114的上方的位置移动至贴合工作台171的上方的位置时,例如通过第一摄像装置181对保持于保持面122a的片状件F1X的两个角部进行拍摄。利用省略图示的第一图像处理装置对由第一摄像装置181拍摄到的片状件F1X的图像进行图像分析,从而检测片状件F1X的两个角部的位置。由第一图像处理装置检测到的与片状件F1X的角部的位置相关的信息被发送至控制装置190。控制装置190根据由第一图像处理装置检测到的信息,来确认片状件F1X相对于贴合头120的配置位置。

第一摄像装置181例如对片状件F1X的后端侧的两个角部进行拍摄,但由第一摄像装置181拍摄的片状件F1X的数量、位置不限于此。例如,只要能够确认片状件F1X相对于贴合头120的配置位置,则可以在一至四的范围内自由地选择由第一摄像装置181拍摄的片状件F1X的数量,所拍摄的角部的位置也可以自由地设定。

例如通过第二摄像装置182对保持于贴合工作台171的光学显示部件P进行拍摄。第二摄像装置182例如以设置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对准标记、黑矩阵等作为对准基准而进行拍摄。利用省略图示的第二图像处理装置对由第二摄像装置182拍摄到的光学显示部件P的图像进行图像分析,从而检测对准基准的位置。由第二图像处理装置检测到的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对准基准的位置相关的信息被发送至控制装置190。控制装置190根据由第二图像处理装置检测到的信息,来确认光学显示部件P相对于贴合工作台171的配置位置。

控制装置190根据片状件F1X相对于贴合头120的配置位置、以及光学显示部件P相对于贴合工作台171的配置位置,控制工作台驱动装置172。控制装置190使用工作台驱动装置172使贴合工作台171在水平面内水平移动,或驱动贴合工作台171在水平面内旋转。由此,调整保持于贴合工作台171的光学显示部件P与保持于贴合头120的片状件F1X的相对贴合位置。

如图4B所示,在调整光学显示部件P与片状件F1X的相对贴合位置后,通过头升降装置140使贴合头120下降至与光学显示部件P接触的高度。贴合头120以滚动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比滚动方向下游侧的端部靠下方的方式倾斜。通过使贴合头120下降,从而将比片状件F1X靠滚动方向上游侧的贴合头120的端部按压到位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滚动方向上游侧的抵接板173的上表面上。

接下来,如图4C所示,通过同步地驱动旋转驱动部136与头移动装置160,从而使贴合头120从抵接板173的上表面朝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上表面滚动。伴随着贴合头120的滚动,保持于保持面122a的片状件F1X逐渐贴附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上表面。

在使贴合装置100运转之前,预先调整贴合工作台171的水平度。在使贴合装置100运转之前,还预先利用压敏纸等测定贴合头120的头宽度方向上的负载的分布。向第一工作缸主体部131a供给的气体的供给量以及向第二工作缸主体部131b供给的气体的供给量以使头宽度方向上的负载的分布均匀的方式被调整。第一负载调整部139a以及第二负载调整部139b以这样调整后的负载将贴合头120朝向载置于贴合工作台171的光学显示部件P按压。

贴合头120例如具有比片状件F1X的贴合面(图5中示出的粘合层F2a)弱的粘接力,能够对片状件F1X的表面保护膜F4a反复进行粘贴、剥离。因此,粘合层F2a侧被按压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片状件F1X从保持面122a剥离,并贴合到光学显示部件P的上表面。根据以上操作,完成片状件F1X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处理。

在图4A、图4B以及图4C中,示出将在片的面内无缺陷的合格的片状件F1X从贴合头120向光学显示部件P转印的工序,当在将片的面内具有缺陷的不合格的片状件F1X向设置于弃贴位置的废料片等贴合的情况下也进行同样的处理。在该情况下,头宽度方向上的负载的分布可以不均匀,因此无需在头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调整负载。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贴合装置100中,使用第一负载调整部139a以及第二负载调整部139b在贴合头120的头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调整向光学显示部件P上的片状件F1X施加的负载。因此,使负载在头宽度方向上均匀化,从而抑制了与负载的不均匀性相伴的气泡、贴合不均的产生。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1000的简要图。光学显示器件通过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光学构件而构成。光学构件的大小根据光学显示器件的规格而设定。生产系统1000具备上述的贴合装置100来作为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作为所述光学构件的片状件的贴合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1000包括清洗装置1001、第一贴合装置1002、第二贴合装置1003、剥离装置1004、第三贴合装置1005、以及检查装置1006。第一贴合装置1002、第二贴合装置1003以及第三贴合装置1005具有上述的贴合装置100的结构。清洗装置1001、第一贴合装置1002、第二贴合装置1003、剥离装置1004、第三贴合装置1005、以及检查装置1006配置在输送光学显示部件P的一系列的输送路径中。

清洗装置1001对从省略图示的装载机搬入的光学显示部件P进行清洗,除去附着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异物等。清洗装置1001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的水洗式,该清洗装置1001对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一面(例如,目视确认在显示区域显示的图像这一侧的面)以及第二面(例如,与目视确认在显示区域显示的图像这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进行刷拂以及水洗,之后进行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的除液。清洗装置1001可以设为进行光学显示部件P的表背面的静电除去以及集尘的干式。光学显示部件P例如是液晶面板。

第一贴合装置1002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一面贴合第一片状件。第一贴合装置1002与上述的贴合装置100同样地,能够在贴合头的头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调整负载。因此,能够使负载在头宽度方向上均匀化,能够抑制气泡、贴合不均的产生。

第一片状件例如是被切割成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的单片状的偏振板。上述的“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是指,在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时,不产生在实际使用上成为问题的多余部分的大小。第一片状件具有与图5所示的片状件F1X同样的结构。

例如,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中央部设置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端部设置有电气部件安装部,该电气部件安装部具备供半导体芯片、柔性印刷布线等连接的多个端子。在该情况下,作为第一片状件,例如使用具有如下的区域的大小的片状件,该区域为光学显示部件P的显示区域的大小以上且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形状(俯视时的轮廓形状)的大小以下的区域,并且为避开了光学显示部件P中的电气部件安装部等功能部分的区域。

第二贴合装置1003向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二面贴合第二片状件。第二贴合装置1003与上述的贴合装置100同样地,能够在贴合头的头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调整负载。因此,能够使负载在头宽度方向上均匀化,能够抑制气泡、贴合不均的产生。

第二片状件例如是被切割成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的单片状的偏振板。第二片状件具有与图5所示的片状件F1X同样的结构。贴合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二面上的第二片状件的透射轴与贴合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一面上的第一片状件的透射轴相互正交。

在第一贴合装置1002与第二贴合装置1003之间的光学显示部件P的输送路径上,例如设置有将光学显示部件P的表背翻转的翻转装置(省略图示)。在第一面上贴合有第一片状件的光学显示部件P以表背翻转了的状态供给至第二贴合装置1002。

剥离装置1004从贴合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二面上的第二片状件剥离表面保护膜。

第三贴合装置1005向被剥离装置1004剥离了表面保护膜后的第二片状件的表面贴合第三片状件。第三贴合装置1005与上述的贴合装置100同样地,能够在贴合头的头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调整负载。因此,能够使负载在头宽度方向上均匀化,能够抑制气泡、贴合不均的产生。

第三片状件例如是被切割成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的单片状的增亮膜。增亮膜是将与透射轴正交的直线偏振光反射的反射型的偏振板。第三片状件具有与图5所示的片状件F1X同样的结构。贴合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第二面上的第二片状件的透射轴与贴合在第二片状件上的第三片状件的透射轴相互平行。

检查装置1006进行第一片状件、第二片状件以及第三片状件的位置相对于光学显示部件P是否合适(位置偏移是否处于公差范围内)等检查。判断为第一片状件、第二片状件或者第三片状件相对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位置不合适的光学显示部件通过未图示的排出机构向系统外排出。

贴合有第一片状件、第二片状件以及第三片状件的光学显示部件根据需要实施缺陷检查(异物检查等)、电气部件的安装等附带的处置,之后作为光学显示器件DP出厂。

在以上说明的生产系统1000中,使用具有与上述的贴合装置100相同的结构的贴合装置来作为第一贴合装置1002、第二贴合装置1003以及第三贴合装置1005。因此,能够提供抑制了气泡、贴合不均等的产生的光学显示器件DP。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7至图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贴合装置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中的片状件FXm的切断工序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贴合头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片状件FXm为比目标大小(根据光学显示器件的规格设定的大小)的光学构件FO稍大的片状件这一点、以及在将片状件FXm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后利用切断装置184将片状件FXm的多余部分切断这一点。由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片状件FXm的切断工序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片状件FXm的剖面构造与图5所示的片状件F1X相同。片状件FXm通过将图1所示的长条状的光学构件片FX切割成规定的尺寸而得到。片状件FXm例如比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第一区域FB的大小)稍大。上述的“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是指,在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时,不产生在实际使用上成为问题的多余部分的大小。片状件FXm比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大,因此利用切断装置184将在实际使用上成为问题的多余部分(第二区域FS)切断。

将片状件FXm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的贴合装置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贴合装置100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贴合装置的下游侧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检测装置189以及切断装置184。

检测装置189包括对贴合有片状件FXm的光学显示部件P进行拍摄的摄像装置183。检测装置189根据摄像装置183的拍摄数据,检测片状件FXm的切割线WCL(欲将片状件FXm切断的位置)。

摄像装置183例如从载置于切断工作台185的光学显示部件P的上方越过片状件FXm对光学显示部件P进行拍摄。摄像装置183例如对贴合有片状件FXm的光学显示部件P的基板(例如,滤色片基板)的四角的图像进行拍摄。检测装置189例如对该拍摄数据进行图像处理来检测基板的外周缘的位置,将该外周缘的位置作为片状件FXm的切割线WCL来检测出。

由检测装置189检测到的切割线WCL的信息被发送至控制装置190。控制装置190根据从检测装置189发送的切割线WCL的信息来控制切断装置184,沿着切割线WCL将片状件FXm切断。由此,与片状件FXm的显示区域对置的第一区域FB和第一区域FB的外侧的第二区域FS被切离,从片状件FXm切出目标大小的光学构件FO。

对在输送路径上输送的各个光学显示部件P检测片状件FXm的切割线WCL。由此,即便各个光学显示部件P存在尺寸的偏差,也能够从片状件FXm可靠地切出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外形尺寸对应的大小的光学构件FO。

在本说明书中,在将比目标大小的光学构件FO大的片状件FXm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后,根据光学显示部件P的拍摄数据将片状件FXm的多余部分切断,将这种方式称作“窗口切割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窗口切割方式,能够将所希望的大小的光学构件FO贴合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所希望的位置。通过采用窗口切割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i)在将光学构件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的情况下,考虑到光学显示部件P以及光学构件FO的各尺寸偏差、以及光学构件FO相对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偏差(位置偏移)等,将比本来所需的大小稍大的光学构件FO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然而,在该方法中,在光学显示部件P的显示区域的周边部形成有对显示无贡献的多余的区域(边框区域),阻碍设备的小型化。在采用窗口切割方式的情况下,对贴合有片状件FXm后的光学显示部件P进行拍摄,根据该拍摄数据将片状件FXm切断,因此能够将目标大小的光学构件FO可靠地配置在目标位置。

(ii)片状件FXm的光学轴的方向有时因制造误差而从本来设计的方向偏移。在该情况下,优先预先测定片状件FXm(光学构件片FX)的光学轴的方向,根据该测定结果来调整片状件FXm与光学显示部件P的相对贴合位置,但当片状件FXm的大小与作为目标的光学构件FO的大小一致时,无法进行这种调整。在窗口切割方式中,将比光学构件FO大的片状件FXm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之后将片状件FXm的多余部分切断,因此能够进行这种调整。

例如,可以如下述那样确定片状件FXm相对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位置(相对贴合位置)。

首先,如图8A所示,在光学构件片FX的宽度方向上设定多个检查点CP,在各检查点CP处检测光学构件片FX的光学轴的方向。检测光学轴的时机可以是制造坯料卷RX(参照图1)时,也可以是从坯料卷RX卷出光学构件片FX到进行半切割为止的期间。光学构件片FX的光学轴方向的数据与光学构件片FX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及宽度方向的位置相关联地存储在省略图示的存储装置中。

控制装置190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各检查点CP的光学轴的数据(光学轴的面内分布的检查数据),并检测切出片状件FXm的部分的光学构件片FX(被切入线CL划分的区域)的平均的光学轴的方向。

例如,如图8B所示,在各个检查点CP处检测光学轴的方向与片状件FXm的边缘线EL所成的角度(偏移角),在将所述偏移角中的最大的角度(最大偏移角)设为θmax,将最小的角度(最小偏移角)设为θmin时,将最大偏移角θmax与最小偏移角θmin的平均值θmid(=(θmax+θmin)/2)作为平均偏移角而检测出。并且,将相对于片状件的边缘线EL形成平均偏移角θmid的方向作为片状件的平均的光学轴的方向而检测出。需要说明的是,就所述偏移角而言,例如将相对于片状件FXm的边缘线EL逆时针旋转所得的方向设为正,将顺时针旋转所得的方向设为负来计算。

然后,以使通过上述方法检测到的光学构件片FX的平均的光学轴的方向相对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显示区域P4的一边形成所希望的角度的方式,来确定片状件FXm相对于光学显示部件P的贴合位置(相对贴合位置)。例如,在因设计规格而将光学构件的光学轴的方向设定为相对于显示区域P4的一边形成90°的方向的情况下,以使光学构件片FX的平均的光学轴的方向相对于显示区域P4的一边形成90°的方式将片状件FXm贴合于光学显示部件P。

之后,利用图7中的(a)所示的检测装置189,检测片状件FXm的切割线WCL,利用图7中的(b)所示的切断装置184将片状件FXm沿切割线WCL切断。由此,将光学轴的方向被精密地控制了的光学构件FO配置成所希望的大小且配置在所希望的位置。由此,能够提供显示品质优异的窄边框的光学显示器件DP。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2000的简要图。生产系统2000是采用窗口切割方式的生产系统。生产系统2000具备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贴合装置100来作为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比所述光学构件大的片状件的贴合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2000包括清洗装置2001、第一贴合装置2002、第一切断装置2003、第二贴合装置2004、第二切断装置2005、剥离装置2006、第三贴合装置2007、第三切断装置2008、以及检查装置2009。清洗装置2001、第一贴合装置2002、第一切断装置2003、第二贴合装置2004、第二切断装置2005、剥离装置2006、第三贴合装置2007、第三切断装置2008、以及检查装置2009配置在输送光学显示部件P的一系列的输送路径中。

清洗装置2001、第一贴合装置2002、第二贴合装置2004、剥离装置2006、第三贴合装置2007以及检查装置2009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洗装置1001、第一贴合装置1002、第二贴合装置1003、剥离装置1004、第三贴合装置1005以及检查装置1006分别相同的结构。但是,在第一贴合装置2002、第二贴合装置2004以及第三贴合装置2007中,将比目标大小的光学构件稍大的片状件向光学显示部件P贴合。

第一切断装置2003、第二切断装置2005以及第三切断装置2008具有与上述的切断装置184以及检测装置189相同的结构。即,在第一切断装置2003、第二切断装置2005以及第三切断装置2008中,采用如下的窗口切割方式,即通过摄像装置对贴合有比目标大小的光学构件大的片状件FXm的光学显示部件P进行拍摄,根据该拍摄数据将片状件的多余部分切断。由此,能够提供显示品质优异的窄边框的光学显示器件DP。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的各结构构件的各种形状、组合等仅为一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贴合头120,使用了具有圆弧状的保持面122a的构件,但贴合头120的结构不限于此。贴合头120可以具有圆弧以外的弯曲的形状的保持面,也可以具有圆筒状的保持面。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能够提供可抑制转印片状件时的气泡、贴合不均的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00…贴合装置、111…卷出部、112…卷取部、114…片工作台、115…切割部、120…贴合头、122a…保持面、139a…第一负载调整部、139b…第二负载调整部、171…贴合工作台、173…抵接板、184…切断装置、189…检测装置、1000…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1002、1003、1005…贴合装置、2000…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2002、2004、2007…贴合装置、2003、2005、2008…切断装置、DP…光学显示器件、F1X、FXm…片状件、F3a…分隔片、FO…光学构件、FX…光学构件片、P…光学显示部件、RX…坯料卷、WCL…切割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