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灵活教学的交互式教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17210阅读:14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交互式教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灵活教学的交互式教学方法。



背景技术:

交互式学习的出现,扩展了已存教育方式的界限。越来越普遍的电子媒体的使用,使得新一代的学生和老师越来越倾向于交互式学习的教育方式,并交互式学习变成学生们每天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交互式学习使得老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传授者,而是与学生们共同讨论探索知识的带头者。交互式学习几乎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督促这老师们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当今教学的新环境。目前的软件视频直线式网络视频教学软件,即从开始播放到结束,只要不人为的点暂停就自动播放到结束,但实际上,这种方法的交互式体验并不好,因为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教学视频或音频的理解并不相同,现有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对所有学生而言并无差别,并不能灵活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灵活的教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交互式教学方法中,针对同一视频或音频,不同学生的理解并不相同,因此,使用同一个单一视频并不能灵活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灵活的教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灵活教学的交互式教学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灵活教学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前对初始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得到二次教学内容,二次教学内容包括初始教学内容和多个教学内容分支。

s2:采用播放设备对二次教学内容进行播放,播放到题点内容时,二次教学内容暂停播放。

s3:采用答案获取模块获取学生反馈答案。

s4:采用检测模块检测检测学生反馈答案;如果学生反馈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同,则教学内容继续播放;如果学生反馈的答案与正确答案不同,系统自动选择跳转到对应的教学内容分支并进行播放,播放完毕后再跳转至二次教学内容中的题点部分。

s5:重复步骤s3-s4直到整个二次教学内容播放结束。

具体地,所述s1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初始教学内容拆分成围绕不同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教学片段。

s12:根据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分别制作成测试问题。

s13:将测试问题的答案选项总结并制作成多个教学内容分支。

s14:将教学内容分支插入s11中对应的教学片段之间。

在具体的交互式教学过程中,题目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的类型,因此,本发明中对题点的题目进行进一步限定:

所述题点的题目包括主观题或客观题。

现有的采用智能终端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在文档形式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考虑到了客观题,没有考虑到主观题的存在,而主观题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对于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场景进行教学,比如,对比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老人,所以,采用一种获取反馈答案的方式,不能满足所有人和所有场景的需求,又比如,对于不能说话的残疾患者、眼睛无法看见的残疾患者、不会说话的老人,或者是在不能大声说话的教育场合,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进一步进行以下限定:

所述s3中,答案获取模块获取学生反馈答案的方式包括语音采集、图像扫描、动作识别和文字输入。

本发明中获取学生反馈答案的方式众多,可以适合各个学科。

在具体的教学系统运用的过程中,会运用到各个学科,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体育等,对于不同学科的学生反馈答案,虽然具体方法不同,但思路相同,本发明继续对获取学生反馈答案的步骤作进一步限定:

具体地,若所述s2中题点的题目为主观题,且所述题目为文字或符号类题目时,所述s4中对学生答案进行检测的具体步骤为:

s41:获取学生反馈答案的文字信息,将所述文字信息拆分成词语或字节;

s42:对正确答案的文字信息拆分成词语或字节;

s43:对s41和s42中分别获得的拆分词语或字节进行对比,获取相似度值;若所述相似度值大于一定的阈值,则判定此学生反馈答案为正确答案;若比对后的相似度小于一定的阈值,则判定此学生反馈答案为错误答案。

具体地,比如在语文、数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教学中,语句的词语并不是只有一个标注的答案,因此,本发明继续进一步限定:

所述s41中的正确答案的文字信息包括查分后的词语或字节以及这些词语或字节的近义词,所述近义词由中华文本库提供。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学生对所有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水平的,有的知识点难,有的知识点简单,因此,为了实现更好的灵活教学,本发明将进一步限定:

所述s4中,若某一个题点检测到的学生反馈答案与正确答案不同的次数大于一定的阈值,所述交互式系统自动对该题点进行标记,同时,系统将自动提醒老师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

由于老师在提前制作教学内容的时候,老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不在同一个层次,可能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并不准确,本发明的发明可以对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进行标记并反馈,系统将自动提醒老师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在教学内容播放的情况中,获取的学生答案恰好一次就正确,但是实际上这个指点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对此进行讲解,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进一步限定:

教师能够主动对教学内容的题点进行暂停、对教学内容分支进行播放。

具体地,对于本发明所述教学内容包括视频教学、音频教学以及文档教学,这些教学内容适用于多个学科,多个场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因才施教,本发明的交互式教学方法针对理解能力不一样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更快的掌握知识,知识面学习得更加广泛,以一个知识点带一片学习多个相关的不同知识点,教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2)解放教师的时间,教师对于相同的课程基本上只录一次视频或语音,就可以对每年相同的课程不一样的学生进行反复的教学,教师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投身到国家教学学术科研中,为国家做更多的教学贡献。

(3)教育资源公平化:优秀的老师是有限的,本发明的交互式教学方法非常易于推广,采用本发明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可以让更多的人能获得优秀的教育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总的来说,将传统的直线教学模式分解成多种灵活教学方式(包括视频教学、语音教学及其它文档等形式的教学),讲到题点的时候会出现多种答题方式,让学生进行答题(注:到了答题点的时候学生不进行答题就会自动停止播放教学视频),选择的答案不一样就会进到不同的教学环节,讲解的内容也有所一样,分析讲解和这个答案相关的知识,这段知识点讲完后才会回到我们主讲教学视频或音频里接着讲后面的课程。交互式教学系统采用片段式、分支式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答题反馈结果的不同,系统自动帮助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片段。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每一个步骤采用作具体描述:

一种便于灵活教学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前对初始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得到二次教学内容,二次教学内容包括初始教学内容和多个教学内容分支。所述s1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初始教学内容拆分成围绕不同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教学片段。

s12:根据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分别制作成测试问题。

s13:将测试问题的答案选项总结并制作成多个教学内容分支。

s14:将教学内容分支插入s11中对应的教学片段之间。

对于教学内容的拆分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对于不同的知识点的把控也不同,拆分出来的教学片段也不相同。具体而言,如果是视频文件或音频,则需要将视频文件或音频文件剪辑成多个小的视频文件或音频文件,这些视频文件或音频文件在正常播放过程中,会流畅地播放,当前一个视频文件或音频文件播放完毕后,会自动跳转到下一个小的视频文件或音频文件;同样,对于文档形式的教学内容也是一样的方案,在此不作过多阐述。

s2:采用播放设备对二次教学内容进行播放,播放到题点内容时,二次教学内容暂停播放。

题点需要提前设定,对于题点的检测,包括多种方法,比如,如果是视频文件或音频文件,可以获取视频文件中的语音关键字词来检测是否到达题点;如果纯动作类的,没有声音类的教学文件,可以对视频中的动作进行检测、可以对屏幕上的图像帧进行检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运用的时候,灵活地应对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自由设定;最优选的方式是,当视频文件或音频文件播放到某一时间点时,自动停止,这个时间点是自由设定的。

s3:采用答案获取模块获取学生反馈答案。现有的采用智能终端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在文档形式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考虑到了客观题,没有考虑到主观题的存在,而主观题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对于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场景进行教学,比如,对比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老人,所以,采用一种获取反馈答案的方式,不能满足所有人和所有场景的需求,又比如,对于不能说话的残疾患者、眼睛无法看见的残疾患者、不会说话的老人,或者是在不能大声说话的教育场合,因此,所述s3中,答案获取模块获取学生反馈答案的方式包括语音采集、图像扫描、动作识别和文字输入。

具体来说,比如,对于体育类型的交互型教学方法中,采用摄像头、人体三维模型建立软件来动作进行识别;又比如,在对通用的各个学科的选择题,当视频内容念完一个题目后就是一个题点,然后采用智能语音识别软件对学生的音频答案进行获取,可以通过输入终端进行答案输入。

s4:采用检测模块检测检测学生反馈答案;如果学生反馈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同,则教学内容继续播放;如果学生反馈的答案与正确答案不同,系统自动选择跳转到对应的教学内容分支并进行播放,播放完毕后再跳转至二次教学内容中的题点部分。本发明中所述题点的题目包括主观题或客观题。

对于主观题而言,包括如下步骤:

s41:获取学生反馈答案的文字信息,将所述文字信息拆分成词语或字节;

s42:对正确答案的文字信息拆分成词语或字节;

s43:对s41和s42中分别获得的拆分词语或字节进行对比,获取相似度值;若所述相似度值大于一定的阈值,则判定此学生反馈答案为正确答案;若比对后的相似度小于一定的阈值,则判定此学生反馈答案为错误答案。

具体地,比如在语文、数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教学中,语句的词语并不是只有一个标注的答案,因此所述s41中的正确答案的文字信息包括查分后的词语或字节以及这些词语或字节的近义词,所述近义词由中华文本库提供。

对于动作类的教学,可以采用动作识别软件,这也在本发明涵盖的技术范围之内。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学生对所有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水平的,有的知识点难,有的知识点简单,因此,所述s4中,若某一个题点检测到的学生反馈答案与正确答案不同的次数大于一定的阈值,所述交互式系统自动对该题点进行标记,同时,系统将自动提醒老师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

由于老师在提前制作教学内容的时候,老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不在同一个层次,可能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并不准确,本发明的发明可以对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进行标记并反馈,系统将自动提醒老师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在教学内容播放的情况中,获取的学生答案恰好一次就正确,但是实际上这个指点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对此进行讲解,因此教师能够主动对教学内容的题点进行暂停、对教学内容分支进行播放。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此处有很多等同的含义,比如,可以是学生自己。

s5:重复步骤s3-s4直到整个二次教学内容播放结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