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9308发布日期:2019-05-28 20:4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只满足于显示面板的大尺寸、高清晰度等常规的性能指标,也对显示面板的外形有了更多样化的要求,因此出现了异形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的出现突破了显示面板单一矩形结构的局限性,不但使得显示效果更加多样化,而且使得显示面板的应用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功应用到诸如手表、眼镜或智能手环之类的可穿戴的电子设计中。相较于常规显示屏,异形显示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通常,显示面板上设置有多个子像素单元,当显示面板呈异形形状时,例如包括异形边缘时,这就使得异形边缘处所对应的子像素单元的数量与非异形边缘处所对应的子像素单元的数量不同,从而使得异形边缘区域的负载值与非异形边缘区域不同,进而会导致显示面板出现亮度不均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向第一显示区提供驱动信号的第一驱动电路中,位于第一非显示区内的第一驱动单元所包含的移位寄存单元的级数小于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单元的行数,有利于减小第一驱动单元所占用的第一非显示区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第一非显示区的窄边框设计。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以及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与所述第一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相邻,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显示区中一行像素单元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一行像素单元的数量;

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用于为所述第一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提供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用于为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提供驱动信号,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内,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m1级相互级联的移位寄存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n行像素单元,其中m1、n为整数,且0≤m1<n。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引入了向显示区内凹陷的第一非显示区,第一显示区中一行像素单元的数量少于第二显示区中一行像素单元的数量;驱动电路中的第一驱动电路用于为第一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提供驱动信号,第二驱动电路用于为第二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提供驱动信号。特别是,第一驱动电路包括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一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所包含的移位寄存单元的级数小于第一显示区所包含的像素单元的行数,如此,有利于减小第一驱动单元中的移位寄存单元在第一非显示区所占用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第一非显示区对应位置的窄边框设计。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的一种电路排布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的另一种电路排布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二非显示区的一种电路排布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300的一种俯视图,显示区101包括一向显示区301内部凹陷的凹陷段305,与凹陷段305对应的非显示区形成凹陷边框区303,沿第一方向与凹陷边框区相邻的显示区为第一显示区302,通常,用于向第一显示区中302的像素单元提供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306会设置在凹陷边框区303,使得凹陷边框区303需预留足够空间来放置驱动电路306,因此不利于实现显示面板300的窄边框设计。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向第一显示区提供驱动信号的第一驱动电路中,位于第一非显示区内的第一驱动单元所包含的移位寄存单元的级数小于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单元的行数,有利于减小第一驱动单元所占用的第一非显示区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第一非显示区的窄边框设计。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一种俯视图,请参见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

第一显示区11、第二显示区12以及第一非显示区21,第一非显示区21与第一显示区11沿第一方向相邻,第一显示区11与第二显示区12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且沿第一方向,第一显示区11中一行像素单元10的数量少于第二显示区12中一行像素单元10的数量;

驱动电路30,驱动电路30包括第一驱动电路31和第二驱动电路32,第一驱动电路31用于为第一显示区11中的像素单元10提供驱动信号,第二驱动电路32用于为第二显示区12中的像素单元10提供驱动信号,其中,

第一驱动电路31包括第一驱动单元41,第一驱动单元41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1内,第一驱动单元41包括m1级相互级联的移位寄存单元50,第一显示区11包括n行像素单元10,其中m1、n为整数,且0≤m1<n。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的部分线段朝向第一显示区11内部凹陷形成第一非显示区21,沿第一方向,第一显示区11与第一非显示区21相邻,第一显示区11中一行像素单元10的数量少于第二显示区12中一行像素单元10的数量。驱动电路30中的第一驱动电路31用于为第一显示区11中的像素单元10提供驱动信号,第二驱动电路32用于为第二显示区12中的像素单元10提供驱动信号。特别是,第一驱动电路31包括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1的第一驱动单元41,第一驱动单元41所包含的移位寄存单元50的级数小于第一显示区11所包含的像素单元10的行数;考虑到常规情况下,移位寄存单元50的级数与像素单元10的行数是相同的,而本申请将在第一非显示区21中所设置的移位寄存单元50的级数设计得小于第一显示区11所包含的像素单元10的行数时,有利于减小第一驱动单元41中的移位寄存单元50在第一非显示区21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一非显示区的边框宽度,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在第一非显示区21对应位置的窄边框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附图中,例如图2,仅示出了显示面板100包括一个第一非显示区21的情形,也仅示出了第一非显示区21的一种形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包括两个或多个第一非显示区21,而且第一非显示区21还可体现为其他的形状,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此外,图2也仅对第一非显示区21的位置进行了示意性说明,不代表实际的尺寸;而且,图2中的像素单元10和驱动单元也仅为示意性说明,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和数量。

可选地,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该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三显示区13,在第二方向上,第一显示区11位于第二显示区12与第三显示区13之间,且沿第一方向,第一显示区11中一行像素单元10的数量少于第三显示区13中一行像素单元10的数量。

具体地,请参见图3,该实施例中引入了第三显示区13,第三显示区13和第二显示区12分别位于第一显示区11的两侧,可选地,第三显示区13和第二显示区12对称分布于第一显示区11的两侧,在图3所示视角下,第一非显示区21位于显示面板100左侧边缘的中间位置,此种设计使得显示面板100整体更加美观。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二非显示区22,第二非显示区22与第二显示区12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第一驱动电路31包括第二驱动单元42,第二驱动单元42位于第二非显示区22内,且第二驱动单元42包括m2级移位寄存单元50,m2为正整数,且m2≥1。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3,由于第一驱动电路31是用于向第一显示区11中的像素单元10提供驱动信号的,也就是说,第一驱动电路31中的第一驱动单元41和第二驱动单元42均用于向第一显示区11中的像素单元10提供驱动信号;本实施例中,将第二驱动单元42设置在沿第一方向与第二显示区12相邻的第二非显示区22中,相当于将常规设置在第一非显示区21中驱动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移位寄存单元50移至第二非显示区22中,因而减少了第一非显示区21中所包含的移位寄存单元50的数量,因此有利于减小移位寄存单元50在第一非显示区21所占的空间,因而有利于缩小第一非显示区21的边框宽度,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在第一非显示区21所对应的位置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非显示区21和第二非显示区22的一种电路排布图,驱动电路30通过驱动引线40与对应的像素单元行80中的像素单元10连接,与第二驱动单元42连接的驱动引线40的长度大于与第二驱动电路32连接的驱动引线40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驱动引线40指的是从驱动单元引出的到像素单元的此段引线。

具体地,请结合图3和图4,由于第一显示区11中一行像素单元10的数量少于第二显示区12或第三显示区13中一行像素单元10的数量,也就使得第一显示区11中的栅极线60的长度小于第二显示区12或第三显示区13中栅极线60的长度,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11中栅极线60的负载小于第二显示区12或第三显示区13中栅极线60的负载,从而导致第一显示区11与第二显示区12或第三显示区13出现显示亮度不均的现象。本申请中,第一驱动电路31和第二驱动电路32分别通过驱动引线40与对应的像素单元10电连接,特别是,与第一驱动电路31中的第二驱动单元42连接的驱动引线40的长度大于与第二驱动电路32连接的驱动引线40的长度,如此,通过加长与第二驱动单元42连接的驱动引线40的长度来补偿第一显示区11中长度较短的栅极线60所缺失的电阻,有利于减小第一显示区11与第二显示区12或第三显示区13之间的负载差异,从而有利于改善第一显示区11与第二显示区12或第三显示区13出现显示亮度不均的现象,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亮度均匀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非显示区21和第二非显示区22的另一种电路排布图,与第一驱动电路31连接的驱动引线40的宽度小于与第二驱动电路32连接的驱动引线40的宽度。

具体地,请参见图5,第一驱动电路31用于向第一显示区11中的像素单元10提供驱动信号,减小驱动引线40的宽度能增加驱动引线40的电阻,因此本申请通过减小与第一驱动电路31连接的驱动引线40的宽度的方式能够对第一显示区11中长度较短的栅极线60所缺失的电阻进行补偿,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一显示区11与第二显示区12或第三显示区13之间的负载差异,因此有利于改善第一显示区11与第二显示区12或第三显示区13出现显示亮度不均的现象,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亮度均匀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该实施例中,在第一非显示区21中,第一驱动单元41所包括的移位寄存单元50的级数m1=0。

具体地,请参见图6,该实施例将向第一显示区11中的像素单元10提供驱动信号的移位寄存单元50全部移至与第二显示区12相邻的第二非显示区22或与第三显示区13相邻的第三非显示区23,而在第一非显示区21中不设置移位寄存单元50,如此可从最大程度上减小移位寄存单元50在第一非显示区21所占用的空间,因而更加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在第一非显示区21所对应位置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5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二驱动电路32包括第三驱动单元43,第三驱动单元43包括m3级相互级联的移位寄存单元50,m3为正整数且m3≥1。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6,第三驱动单元43中的各级移位寄存单元50与第二驱动单元42中的各级移位寄存单元50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具体地,在图5和图6所示视角下,当在第二非显示区22同时设置第三驱动单元43和第二驱动单元42时,可将第三驱动单元43中的至少部分移位寄存单元50向上移动,同时将第二驱动单元42中的各级移位寄存单元50与第三驱动单元43中的各级移位寄存单元50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如此可充分利用第二非显示区22的空间,以减少第一非显示区21中所包含的移位寄存单元50的数量,进而实现显示面板100在第一非显示区21所在区域的窄边框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对第二非显示区22中各移位寄存单元50的排布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用于向第一显示区11中的像素单元10提供驱动信号的驱动单元中移位寄存单元50还可分布至第三非显示区23,第三非显示区23中的移位寄存单元50也可采用与第二非显示区22相同的排布方式,即图6所示的排布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可选地,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二非显示区22的一种电路排布图,第一方向上,第二驱动单元42位于第三驱动单元43远离第二显示区12的一侧。

具体地,在图7所示视角下,当在第二非显示区22同时设置第三驱动单元43和第二驱动单元42时,第三驱动单元43和第二驱动单元42还可沿第一方向排布,而且还可将第二驱动单元42设置在第三驱动单元43远离第二显示区12的一侧,如此即可充分利用第二非显示区22的空间,还可延长与第二驱动单元42连接的驱动引线40的长度,从而得以对第一显示区11中长度较短的栅极线所缺失的电阻进行补偿,有利于减小第一显示区11与第二显示区12之间的负载差异,因此有利于改善第一显示区11与第二显示区12出现显示亮度不均的现象,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亮度均匀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对第二非显示区22中各移位寄存单元50的排布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用于向第一显示区11中的像素单元10提供驱动信号的驱动单元中移位寄存单元50还可分布至第三非显示区23,第三非显示区23中的移位寄存单元50也可采用与第二非显示区22相同的排布方式,即图7所示的排布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可选地,请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驱动电路31中的移位寄存单元50中的输出晶体管的宽长比小于第二驱动电路32中的移位寄存单元50中的输出晶体管的宽长比。

通常,移位寄存单元50中输出晶体管的宽长对输出晶体管的输出电流大小成正比,宽长比越大,输出晶体管向对应的像素单元10输出的电流越大,驱动能力越强。由于第一显示区11中一行像素单元10的数量少于第二显示区12中一行像素单元10的数量,本申请将第一驱动电路31中的移位寄存单元50中的输出晶体管的宽长比设计得小于第二驱动电路32中的移位寄存单元50中的输出晶体管的宽长比时,使第一驱动电路31的驱动能力小于第二驱动电路32的驱动能力,以有利于减小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的负载差异,进而有利于减小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的显示亮度差异,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第一驱动单元41中的一级移位寄存单元50驱动第一显示区11中的至少两行像素单元。

具体地,请参见图8,当在第一非显示区21中设置第一驱动单元41时,第一驱动单元41中的一级移位寄存单元50可同时驱动第一显示区11中的至少两行像素单元,图8所示实施例中,一级移位寄存单元50对应驱动第一显示区11中的两行像素单元,如此,两行像素单元10共用同一级移位寄存单元50即可,此种方式同样有利于减少第一非显示区21中所容纳的移位寄存单元50的数量,有利于节约第二非显示区22的空间,因此同样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在第一非显示区21说对应位置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第一驱动单元41中的一级移位寄存单元50驱动第一显示区11中的2a行像素单元10,a为2、3或者4;

第二驱动电路32中的各级移位寄存单元50驱动第二显示区12中的2b行像素单元,b为0或者1。

具体地,请参见图9,该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41中的一级移位寄存单元50驱动第一显示区11中的4行像素单元,除此之外,第一驱动单元41中的一级移位寄存单元50还可驱动第一显示区11中更多行的像素单元,例如8行、16行等,如此有利于减小第一显示区11中移位寄存单元50的数量,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在第一非显示区21所对应区域的窄边框设计。此外,第二驱动电路32中的各级移位寄存单元50驱动第二显示区12中的1行或2行像素单元,当第二驱动电路32中的各级移位寄存单元50驱动第二显示区12中的2行像素单元时,还有利于减少第一非显示区21中移位寄存单元50的数量,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在第一非显示区21位置的窄边框设计。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附图中,仅对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所对应的像素单元行进行了示意性说明,并不代表实际的行数。

可选地,请参见图6、图8和图9,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显示区11与第二显示区12均采用双边驱动方式驱动,当然,第三显示区13也可采用双边驱动的方式驱动,显示面板100上的各显示区采用双边驱动的方式时,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电路可靠性和显示可靠性。

可选地,本申请图2、图8或图9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驱动电路30是为像素单元10提供发光控制信号的发光控制驱动电路30。同一发光控制驱动电路30可向一个或多个像素单元行提供发光控制信号。

可选地,本申请图2或图3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驱动电路30是为像素单元10提供扫描驱动信号的扫描驱动电路30。需要说明的是,通常一个扫描驱动电路30对应向一行像素单元10提供扫描驱动信号。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请参见图10,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选地,请参见图10,第一非显示区所对应的区域设置有摄像头、人脸识别或者虹膜识别的装置201。本发明在显示装置200中预留了安装摄像头、人脸识别或者虹膜识别的装置的区域,满足了社会发展中消费者对于显示装置200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200的实用性。此外,将摄像头、人脸识别或者虹膜识别的装置设置在第一非显示区对应的凹陷区,还有利于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有利于显示装置200的高度集成化。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引入了向显示区内凹陷的第一非显示区,第一显示区中一行像素单元的数量少于第二显示区中一行像素单元的数量;驱动电路中的第一驱动电路用于为第一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提供驱动信号,第二驱动电路用于为第二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提供驱动信号。特别是,第一驱动电路包括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一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所包含的移位寄存单元的级数小于第一显示区所包含的像素单元的行数,如此,有利于减小第一驱动单元中的移位寄存单元在第一非显示区所占用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第一非显示区对应位置的窄边框设计。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