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单元及使用该照明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09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单元及使用该照明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导光板的侧面配置有光源的照明单元及使用该照明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笔记本电脑或文字处理机等信息机器的显示装置,或者便携电视机或视频电影设备(video-movie)、汽车导航系统等显像机器的显示装置中,广泛使用既能够拥有轻量化、以及、小型·薄型化,又具有低耗电等特征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了在这些液晶显示装置中实现清晰明亮的显示画面,大多采用由内藏式的照明单元从显示元件的背面照射照明光的结构。
在该照明单元中,将导电光板置于显示元件的背面,并在该导光板的端面配置光源的端面照明方式(也称为导光板方式)具有薄型化与发光面的辉度均匀等优异特征,而且,作为笔记本电脑等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方式,大多优先采用厚度较薄的端面照明方式。在便携电视机或汽车导航系统等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同时顾及厚度的变薄和辉度,大多采用使用两根以上的荧光管的端面照明方式,或者使用“L”字型荧光管或“J”型荧光管的端面照明方式。
图3是表示使用两个目前的荧光管的端面照明方式的照明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LD的一例,其由照明单元UT、以及在照明单元UT上安装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LD构成。照明单元UT具备照明液晶面板7的导光板1;沿导光板1的背面设置,将来自荧光管2的光向液晶面板7反射的反射片3;以及在荧光管2的周围设置的保护部件5。
反射片3将从导光板1的背面向外射出的光再次反射回导光板1中,从而增大从出射面射出的光,该反射片3大多采用具有高反射率的白色树脂制薄膜。反射片3的光源侧端部3a从导光板1向荧光管2突出。若具备导光板1的入射端面1a和反射片3的光源侧端部3a的侧面,则虽然由在光源侧端部3a的侧面反射的光产生辉线,但通过使反射片3的光源侧端部3a突出,可以防止辉线的产生。
反射器4使荧光管2的光再次回到导光板1,从而有效地将光射入导光板1的入射端面1a,该反射器以围绕荧光管2的方式被弯曲成截面为“コ”字型。另外,作为反射片3的结构是,分为如反射器4地覆盖荧光管2的部分和导光板1的背面部分,并且以双面胶带等接合剂使该二者接合。
保护部件5为圆环状部件(也称为O型圈),既防止荧光管2与反射器4相接触,并被安装于荧光管2的外围。作为该保护部件5,通常使用具有绝缘性且吸收由接触或振动所产生的冲击的具有弹性的橡胶制品,并且在荧光管2上被以一定的间隔地配置。
为了将荧光管2的光有效地入射导光板1,需要使荧光管2和导光板1的距离尽可能的小。可是,由于在荧光管2上安装有保护部件5,所以会出现保护部件5与反射片3的光源侧端部3a相接触的情况。换言之,由于反射片3因防止辉线的原因而被从导光板1向荧光管2稍微突出的方式设置,所以会产生保护部件5与反射片3的光源侧端部3a相接触的情况。如果这样地两者发生接触,则在反射片3上产生变形或缺失8,进而具有或者该部分的辉度产生局部变化,在照射面(画面上)上产生辉度的不均匀,或者因变形或损失产生亮点等问题。所谓亮点,指画面上产生局部比周围亮的状态,是产生不良产品的原因。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如果反射片3的光源侧端部3a和保护部件5的距离过大时,则产生或者出现因增加反射器4的宽度的需要而使亮度下降,或者由从反射片3和荧光管2之间所漏出的光,通过反射片3背面一侧的反射器4以不同于反射片3的反射率反射,进而产生辉线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由反射片与保护部件相接触而产生的辉度不均匀,且产生亮点及辉线等问题的、高可靠性的照明单元及使用该照明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照明单元具备光源;与光源接近地配置,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导光的导光板;以沿着导光板的背面的方式配置的反射片;内含光源,并将光源的光向导光板的入射端面反射的反射片,该反射片的光源侧端部比导光板的入射端面突出地设置,同时,在光源的外围配置有用于保护光源的保护部件,所述照明单元中,设置有避免反射片的光源侧端部和保护部件相互接触的间隔。这里,所谓避免相互接触的间隔,可以通过缩短反射片的光源侧端部的突出长度,也可以通过偏移光源的配置位置,此外,还可以通过减小光源或保护部件的直径而得到。
根据该方面,由于反射片的光源侧端部与保护部件不接触,所以不会产生由保护部件和反射片相接触所引起的反射片的变形或损失。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的照明单元中,避免所述反射片的光源侧端部和保护部件产生相互接触的间隔,以光源直径的5倍为上限。
根据该方面,能够防止辉线的产生。换言之,如果所述间隔超过光源直径的5倍,则产生辉线,虽然其原因在于产生辉度不均匀,但如果所述间隔以光源直径的5倍为上限,就能够防止产生辉线。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的照明单元中,在所述保护部件外围与反射片的光源侧端部相对的部分形成凹部。
根据本方面,由于在保护部件的外围形成凹部,所以在该凹部处设置避免相互间接触的间隔,进而可以预先防止由保护部件与反射片的接触所引起的反射片的变形或损失。
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使用照明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具备如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单元和配置于该照明单元上方的液晶面板。
根据本方面,能够防止由反射片和光源侧端部相接触所产生反射片的变形或损失,得到使用高可靠性的照明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目前的照明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由照明单元UT和在照明单元UT上搭载有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LD构成。照明单元UT是端面照明方式的照明单元,具备有光源2;与光源2接近地配置,并对来自光源2的光进行导光的导光板1;沿着导光板1的背面一侧配置的反射片3;以及内含光源2,并将来自光源2的光向着导光板1的入射端面1a反射的反射器4。
光源2使用以高频交流电(40~100KHz)所驱动发光的荧光管2。本实施方式的光源2的直径为1.8mm。
在光源2的外围,以预定的间隔配置有保护光源2的保护部件5。保护部件5是安装在荧光管2外围的圆环状部件(也称为“O”型圈),可以使用具有绝缘性的、吸收由接触或振动引起的冲击的具有弹性的橡胶制品。另外,保护部件5的厚度为0.2mm。作为该保护部件,如图2所示,在与其外围的反射片3的光源侧端部3a相对的部分上可以形成凹部5a。如果在与反射片3的光源侧端部3a相对的部分上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凹部5a,则也可以在整体外围上以预定的间隔形成。其中,此时,作为避免反射片3的光源侧端部3a和保护部件5相互接触的间隔H,如后面所述,一定要以该光源直径的5倍为上限地进行设计,如果间隔H过大,则通过该间隔所泄漏的光产生辉线,实际上在超过光源2的直径的5倍时开始发生辉线。所以,间隔H虽然不能小到可以相互接触(间隔H>0),但可以尽量减小间隔。
导光板1接近荧光管2地配置,并对来自荧光管2的光进行导光,而且,其优选由具有以光传导所需要的透过率以及折射率为代表的光学特性的丙烯等材料形成。
反射片3使用具有高反射率的白色树脂薄膜,并且以包围荧光管2的方式被弯曲成截面“コ”字型。反射片3将从导光板1的背面向外射出的光再次回到导光板1,从而具有使从发光而射出的照明光增强的作用。在导光板1的照射面一侧配置有光补正层6。光补正层6能够谋求照明单元UT射出的光均匀化和高辉度化,并且其由扩散层或棱镜层等构成。此外,在这样的照射单元UT的上方(光补正层6的照射面上)装载液晶面板7,进而构成液晶显示装置LD。
这里,设置有避免反射片3的光源侧端部3a和保护部件5相互接触的间隔H。所谓避免相互接触的间隔H,可以通过减少反射片3的光源侧端部3a的突出长度,也可以通过偏移荧光管2的配置位置,此外,还可以通过缩小荧光管2或保护部件5的直径而得到。换言之,作为反射器4,虽然其截面呈半圆形状,但是,或者可以沿其内围稍稍错位荧光管2的位置,或者由于对荧光管2进行了细径化处理,所以可以使荧光管2及保护部件5的直径减小。此外,在安装时,也须要使保护部件5与反射片3的光源侧端部3a不相接触。
此外,在使用在上述保护部件5的外围形成保护部件5a的部件的情况下,在将保护部件5安装于荧光管2时,以及在安装之后,也可以预先防止保护部件5与反射片3相互接触。所以,不会发生由保护部件5和反射片3相互接触而引起反射片3的变形与损失。
这里,避免反射片3的光源侧端部3a与保护部件5之间相互接触的间隔H,须要以光源直径的5倍为上限地进行设计。如果仅从防止反射片3和保护部件5的接触的观点考虑,则希望间隔H较大。就另一方面而言,如果间隔H过大,则通过该间隔,泄漏的光产生辉线,进而使外观变差。实验结果表明,一旦所述间隔H超过光源直径的5倍,就会产生辉线,这是出于产生的亮度不均匀的原因。此外,在需要小型化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对所述间隔的大小本身也有限制。所以,对于既要防止反射片3与保护部件5的接触,又保持良好的显示精度,而且还达到小型化的目的,上述间隔H也须要以光源直径的5倍为上限。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荧光管2的直径为1.8mm,所以上述间隔H的上限为其5倍9.0mm,因此,0<间隔H≤9.0mm。
以上,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使用直管型的荧光管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使用“L”型的荧光管或“コ”字型荧光管等情况下,本发明也能够广泛适用于端面照明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照明单元,由于设置有避免反射片的光源侧端部和保护部件产生相互接触的间隔H,所以能够可靠地消除由保护部件和反射片的接触所引起的反射片的变形或损失的发生,并且能够解决由反射片与保护部件的接触所引起的亮度不均匀以及亮点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照明单元及使用该照明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单元具备光源;与光源接近配置,并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导光的导光板;沿着导光板的背面配置的反射片;内含光源,并将光源的光向着导光板的入射端面进行反射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的光源侧端部被设置成比导光板的入射端面突出,同时,在光源的外围设置有用于保护光源的保护部件,并且设置有避免反射片的光源侧端部和保护部件间相互接触的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免所述反射片的光源侧端部和保护部件间相互接触的间隔以光源直径的5倍为上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部件外围与反射片的光源侧端部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凹部。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装置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单元和配置于所述照明单元上方的液晶面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由反射片与保护部件的接触所引起的亮度不均匀或亮点等问题的装置。该装置设置有避免反射片(3)的光源侧端部(3a)和保护部件(5)间相互接触的间隔(H)。这里,作为确保避免相互间接触的间隔(H)的方法,可以是缩短反射片(3)的光源侧端部(3a)的突出长度,也可以是偏移光源(2)的配置位置,此外,还可以是减小光源或(2)保护部件(5)的直径。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639509SQ0282935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12日
发明者伊藤大辅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