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526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在每一个象素都具有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因而具有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可在个人计算机或液晶监视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常见的是用液晶显示板控制从设置在液晶显示板的背面上的照明装置、所谓的背光源发出的光的透射量以使图像可视化的透射式的显示模式(以下,也简称为透射模式)。但是,在背光源中所消耗的功率要占整个液晶显示装置所消耗的功率的50%以上。为此,在移动电话机或个人数字助理等的电池驱动的小型设备中,其可动作的时间受到很大限制。
为此,在这些小型设备中,大多使用采用在液晶显示板的外面或内面上设置反射板,赋予象素形成电极反射功能,使之反射光而不使用背光源的办法,使图像可视化的反射式的显示模式(以下,也简称为反射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这样的反射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周围光少(暗)的情况下,存在着图像的辨认性降低的问题。在不问室内室外都可以使用的移动电话机之类的设备中,必须可以与周围光的多少无关地使用。作为其对策,人们提出了在一个象素内分别形成透射模式显示区域和反射模式显示区域以使之具有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这两种显示功能的部分透射·反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案(参看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0-19563号)。
但是,取决于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的显示,为了在液晶层上形成电场,在施加到象素电极和相对电极之间的电压上存在着不同的最佳值。这里所说的最佳电压,指的是可以得到画面显示而无闪烁时的电压,通常,在透射模式下的最佳电压与反射模式下的最佳电压比较一般地说要低一些。
在上面所说的现有的部分透射·反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中的任何一者的显示模式中,为了在上述象素电极和相对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也要同样地设定施加到相对电极上的电压。因此,即便是在透射模式中是良好的显示,在切换成反射模式的情况下,也会在显示画面上产生闪烁,使显示品质劣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具备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这两种功能的部分透射·反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各个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品质使得不论在任何显示模式下都会得到高品质的显示画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板,包括具有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这2个显示模式功能的多个象素电极;给与上述象素电极之间施加电场的相对电极;以及被挟持于上述象素电极与相对电极之间的液晶层;用来给上述相对电极施加对于上述透射模式和上述反射模式中的每一者的显示模式成为最佳的电压的相对电压产生电路。
此外,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显示板,包括具有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这2个显示模式功能的多个象素电极;给与上述象素电极之间施加电场的相对电极;以及施加有上述电场的液晶层;用来对于上述透射模式和上述反射模式中的每一者的显示模式给上述相对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的相对电压产生电路。
此外,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板包括被挟持于第1基板的主面和第2基板的主面之间的液晶层,在上述第1基板的主面的第1方向上延伸在第2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条扫描信号线和在第2方向上延伸在上述第1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地配置的多条图像信号线,配置在上述扫描信号线和上述图像信号线的交叉部分上控制象素的亮灯和灭灯的有源元件,用上述有源元件驱动的具有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这2个显示模式功能的象素电极,形成在上述第1基板或上述第2基板的主面在与上述象素电极之间产生电场的相对电极;给上述扫描信号线施加扫描信号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给上述图像信号线施加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以及向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上述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上述相对电极供给必要的电压的电源电路;上述电源电路,具有给上述相对电极,对于上述透射模式施加第1相对电压,对上述反射模式施加与第1相对电压不同的第2相对电压的相对电压产生电路。
此外,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1液晶显示板,具有多个第1象素电极,把电场施加到与上述第1象素电极之间的第1相对电极,被挟持于上述第1象素电极和上述第1相对电极中间的第1液晶层,并以透射模式显示图像;第2液晶显示板,具有多个第2象素电极,把电场施加到与上述第2象素电极之间的第2相对电极,被挟持于上述第2象素电极和上述第2相对电极之间的第2液晶层,并以反射模式显示图像;以及给上述第1液晶显示板的上述第1相对电极施加对透射模式的显示最佳的第1相对电极电压的第1相对电极电压产生电路,和给上述第2液晶显示板的上述第2相对电极施加对反射模式的显示最佳的第2相对电极电压的第2相对电极电压产生电路。
此外,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1液晶显示板,具有被挟持于第1基板的主面和第2基板的主面之间的第1液晶层,在上述第1基板的主面的第1方向上延伸在第2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条第1扫描信号线和在第2方向上延伸在上述第1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地配置的多条第1图像信号线,配置在上述第1扫描信号线和上述第1图像信号线的交叉部分上控制象素的亮灯和灭灯的第1有源元件,用上述第1有源元件驱动的进行透射模式的显示的第1象素电极,形成在上述第1基板或上述第2基板的主面在与上述第1象素电极之间产生电场的第1相对电极;第2液晶显示板,具有被挟持于第3基板的主面和第4基板的主面之间的第2液晶层,在上述第3基板的主面的第1方向上延伸在第2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条第2扫描信号线和在第2方向上延伸在上述第2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地配置的多条第2图像信号线,配置在上述第2扫描信号线和上述第2图像信号线的交叉部分上控制象素的亮灯和灭灯的第2有源元件,用上述第2有源元件驱动的进行反射模式的显示的第2象素电极,形成在上述第3基板或上述第4基板的主面在与上述第2象素电极之间产生电场的第2相对电极;给在上述第1液晶显示板上所具有的上述第1扫描信号线和在上述第2液晶显示板上所具有的第2扫描信号线施加扫描电压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给在上述第1液晶显示板上所具有的上述第1图像信号线施加第1图像信号,并给在上述第2液晶显示板上所具有的上述第2图像信号线施加第2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以及向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上述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供给必要的电压,并给在上述第1液晶显示板上所具有的上述第1相对电极供给对透射模式最佳的第1相对电压,给在上述第2液晶显示板上所具有的第2相对电极供给最佳的第2相对电压的电源电路。
对上面所说的各个结构的效果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在于具备对于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中的每一种显示模式,给与象素电极相对的相对电极施加最佳的电压的相对电压产生电路。如上所述,用来在象素电极和相对电极之间形成电场的电压,在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中是不同的值。
特别是在一个象素内分别形成透射模式的显示区域和反射模式的显示区域,使之具有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这两种显示功能的部分透射·反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其液晶显示板中所具有的象素电极,用例如由ITO构成的透射部分和由铝(Al)或钼(Mo)或铬(Cr)或它们的合金等构成的反射部分构成。为此,电极对液晶层的功函数是不同的。此外,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与相对电极之间的距离也分别不同。
因此,施加在透射部分与相对电极之间的电场和施加在反射部分与相对电极之间的电场不同,在各种显示模式中在液晶层上形成的电场中就会产生差。其结果是,即便是在透射模式中是最佳的相对电极电压,在反射模式中也不会成为最佳电压。
在使得在同一液晶显示板中进行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这两种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根据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切换施加到相对电极上的相对电极电压,使得在每一种显示模式中都成为最佳的相对电极电压,不论在哪一种显示模式中都可以得到高品质的图像显示。
此外,具有进行透射模式的显示的第1液晶显示板和进行反射模式的显示的第2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给在透射模式的显示用和反射模式的显示用的各自的液晶显示板中所具有的相对电极,分别施加最佳的相对电极电压。图像信号线在液晶显示板中公用且可用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驱动。扫描信号线在每一个液晶显示板中都形成独立的群。扫描信号线的驱动,可用公用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驱动。
上述的第1液晶显示板和第2液晶显示板,既可以在单一的板上划分区域地形成,也可以使每一者在各自的板上形成从外边看成为不同的液晶显示板。在单一的板上设置透射模式的显示区域和反射模式的显示区域的液晶显示板的情况下,显示画面处于相同面上。另一方面,在使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成为单独的板的液晶显示板的情况下,则可以在适用设备的不同的面上设置。
相对电极电压的切换(选择),可以使之与背光源的亮灯和灭灯进行协动,构成为在背光源亮灯时选择第1相对电压进行透射模式显示,在背光源灭灯时则选择第2相对电压进行反射模式的显示。用来进行该相对电极电压的切换的控制信号,可根据背光源的亮灯和灭灯从主体计算机输出或者也可以用特别设置的切换装置手动切换。
倘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改善了用具备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的两种功能的部分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各个显示模式进行的显示品质,故不论是在任何显示模式下都可以得到高品质的显示画面。
图2是

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1个象素的电路图。
图3是更为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4的示意性地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形式2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5是说明部分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象素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6A到图6C是图5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外观例的平面图。
图8是说明使用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组件的构成例的展开透视图。
图1是示意性地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形式1的构成的平面图。图中的参照标号PNL表示液晶显示板,在第1基板1和第2基板503之间挟持有液晶层,在第1基板的主面就是说在与第2基板相对的内面上具有在第1方向(水平方向,以下叫做x方向)上延伸在第2方向(垂直方向,以下叫做y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扫描信号线(以下叫做栅极线)GL。此外,还具有在上述y方向上延伸在x方向上并排设置、配置为与栅极线GL交叉的多条图像信号线(以下叫做漏极线)DL。
在栅极线GL和漏极线DL的交叉部分上,配置控制象素亮灯和灭灯的以薄膜晶体管为合适的有源元件。图2是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1个象素的电路图,在栅极线GL和漏极线DL的交叉部分上连接有薄膜晶体管TFT。用该薄膜晶体管TFT的选择来驱动液晶层CL1、CL2。参考标号VCOM表示相对电极电压,液晶层CL1示意性地表示参与透射模式的显示的液晶层,液晶层CL2示意性地表示参与反射模式的显示的液晶层。该象素构成,在后述的其它的实施例中也是同样的。
用连接到多条栅极线GL和多条漏极线DL的交叉部分上的薄膜晶体管TFT的二维矩阵阵列的区域构成显示区域50。在第1基板1的1边(图1的右侧的边)上装载有驱动栅极线GL的扫描线驱动电路(以下,叫做栅极驱动器)51。此外,在第1基板1的另一边(图1的左侧的边)上装载有驱动漏极线DL的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以下,叫做漏极驱动电路)52。在漏极驱动器52中,具备识别照明装置的亮灯和灭灯并把相对电压选择信号给予在后述的电源电路53中所具有的相对电压产生电路的相对电压选择电路520。
相对电压产生电路,借助于相对电压选择信号,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亮灯时,给相对电极施加第1相对电压,在灭灯时,给相对电极施加第2相对电压。另外,参照标号JT表示向相对电极供电的供电端。在本实施例中,是在第2基板503的主面上形成了相对电极的、所谓的TN型的液晶显示板。此外,在该液晶显示板PNL的背面上设置有背光源。
在第1基板1的上述一边的端部上,形成有未画出来的电极端子,设置有把一端连接到该电极端子上,把另一端连接到未画出来的外部信号源上的柔性印制基板300。在该柔性印制基板300上装载有电源电路53,对液晶显示板PNL供给显示所需要的电压。此外,在电源电路53中具有相对电压产生电路。显示数据作为接口信号I/F由未画出来的接口基板供给,在漏极驱动器52中变换成适合于显示的灰度等级信号后供给到漏极线LD。
从电源电路53向漏极驱动器52供给漏极驱动器电源/源极电压VS,从栅极驱动器51向电源电路53供给电源电路控制信号CP,并根据该供给电源电路控制信号CP,产生供给漏极驱动器52的电压和控制信号。
图3是更为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形式1的构成的平面图。图1中的电源电路53,具有第1相对电压(VCOM1)产生电路531和第2相对电压(VCOM2)产生电路532,和根据从在漏极驱动器52中所具有的相对电压选择电路520输出的电源电路控制信号CP选择第1相对电压产生电路531和第2相对电压产生电路532的输出(VCOM1)、(VCOM2)的相对电压选择电路533。用该相对电压选择电路533选择的第1相对电压(VCOM1)和第2相对电压(VCOM2)中的任何一个作为相对电极电压VC施加到供电端JT上。上面所说的相对电压产生电路,具有第1相对电压产生电路531、第2相对电极产生电路532、和相对电压选择电路533。其它的构成与图1是同样的。
倘采用这样的构成,电源电路53根据背光源的亮灯和灭灯,根据从漏极驱动器52输出的相对电压选择信号,在背光源亮灯时把对透射模式最佳的第1相对电压,在灭灯时把对反射模式最佳的第2相对电压,施加到相对电极的供电端JT上,因而可以得到在每一个显示模式中都没有闪烁的高品质的显示图像。
图4是示意性地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2的构成的平面图。本实施例,由在透射模式中的显示用的液晶显示板PNL1和在反射模式中的显示用的液晶显示板PNL2构成。就是说,第1液晶显示板PNL1,具有被挟持于第1基板1的主面和第2基板503的主面之间的第1液晶层,具有在第1基板1的主面的x方向上延伸在y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条的栅极线GL-1和在y方向上延伸在x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与栅极线GL-1交叉地配置的多条漏极线DL-1。
第2液晶显示板PNL2,具有被挟持于第1基板1’的主面和第2基板503’的主面之间的第2液晶层,具有在第1基板1’的主面的x方向上延伸在y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条的栅极线GL-2和在y方向上延伸在x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与栅极线GL-2交叉地配置的多条漏极线DL-2。电源电路53,对在第1液晶显示板PNL1中所具有的相对电极,作为相对电极电压VC把对透射模式最佳的相对电压(VCOM1)和对反射模式最佳的第2相对电压(VCOM2)中的任何一者施加到供电端JT-1上。其它的构成与图3是同样的。
在本实施例的电源电路53中,具备用来选择性地把相对电极电压施加到在第1液晶显示板PNL1中所具有的相对电极的供电端JT-1和在第2液晶显示板PNL2中所具有的相对电极的供电端JT-2上的相对电压选择电路534。相对电压选择电路534,根据从漏极驱动器52的相对电压选择电路520输出的电源电路控制信号CP,选择第1相对电压产生电路531和第2相对电压产生电路532的输出(VCOM1)、(VCOM2)施加到供电端JT-1或JT-2上。
做成该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把第1液晶显示板PNL1当作主显示板,把第2液晶显示板PNL2当作副显示板装配到设备中。例如,移动电话机的通信信息显示画面使用第1液晶显示板PNL1,第2液晶显示板PNL2则可以用做来电显示窗口等的少的信息显示用板。
倘采用本实施例的构成,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构成的作用效果之外,电源电路53还可以如下所述地分开使用在使用第1液晶显示板PNL1的通信动作时的背光源的亮灯时用做透射模式的显示,在等待时等的非通信动作时的背光源灭灯时则用做反射模式。
此外,还可以在同一基板上形成在图4中说明的第1液晶显示板PNL1和第2液晶显示板PNL2,在把主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当作副显示区域在相同面上进行2个画面显示的独立的状态下使用。
上面所说的各个实施例中的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的选择,虽然由漏极驱动器52中所具有的相对电压选择电路520根据上面所说的背光源的亮灯/灭灯信号自动地判定,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使得在要使用的设备中设置切换开关或可变电阻的操作部分,以手工切换,或任意地调整相对电极电压。
其次,说明构成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透射·反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板的象素构成的一个例子。
图5是说明部分透射·反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象素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6是图5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另外,图5示出了4个象素量的平面构成,图6A到6C分别示出了沿图5的A-A’线、B-B’线、C-C’线的剖面图。此外,图5和图6A到6C,仅仅示出了形成了选择象素的有源元件(例如,薄膜晶体管)的一方的基板一侧,设置有滤色片或相对电极的另一方的基板则省略未画。
在图5和图6中,象素构造体,在无碱玻璃基板1上,在包括膜厚50nm的Si3N4膜200和膜厚120nm的SiO2膜2的缓冲膜之上形成。在该缓冲膜之上,形成构成薄膜晶体管TFT的膜厚50nm的多晶硅(Si)膜30。在多晶硅膜30之上中介膜厚100nm的SiO2的栅极绝缘膜20地形成由膜厚200nmn的Mo构成的栅极线10(相当于图1到图4中的GL)。
用与栅极线10相同的Mo形成电荷存储用的公用电极11。该公用电极11在图5中用虚线的轮廓表示,把其上覆盖起来地形成膜厚400nm的由SiO2构成的层间绝缘膜21。经由设置在该层间绝缘膜21上的接触孔TH1、TH2,把由Mo层12a/Al层12b/Mo层12c这3层金属膜构成的漏极线12(相当于图1到图4中的DL)和兼用做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极的反射电极13连接起来。
在构成该反射电极13的Mo层12a/Al层12b/Mo层12c这3层金属膜之内,Al层13b的下层的Mo层13a,是为了减小Si膜30和Al层13b之间的接触电阻,而Mo层13c是为了减小与象素电极14之间的电阻而设置的。在图6A中,在Si膜30之上形成2个栅极电极10,这2个栅极电极10的一方,是沿着并排设置的多个象素区域延伸的所谓的主线,另一方则成为从该主线向某一象素区域突出出来的分枝线(参看图5)。
在兼用做源极电极15的反射电极13之内,上层的Mo膜13c仅仅在构成象素电极14的ITO之间的接触部分及其周边部分上残留下来,在除此之外的大部分中则除掉了上层的Mo膜。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主面,被由膜厚200nm的Si3N4构成的保护绝缘膜22和膜厚2微米的以聚丙烯系树脂为主成分的有机保护膜23覆盖起来。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极15(反射电极13)上经由设置在保护绝缘膜22和有机绝缘膜23上的接触孔TH3连接有由ITO构成的象素电极14。由反射电极13和电荷存储电容的公用电极11,和被它们挟持着的层间绝缘膜21形成电荷存储电容。
由于在反射电极13的上侧(未画出来的液晶层一侧)上,设置有象素电极14,故即便是在所谓的反射显示区域中,也可以使反射电极13分担控制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的作用。倘采用这样的构成,则可以构成开口率大而明亮的部分透射·反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外观例的平面图。用第1基板1和第2基板503形成液晶显示板,把由集成电路芯片构成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51和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52装配到其有源矩阵阵列(显示区域)50的周边上。把电源电路53装配到柔性印制基板300上。
图8是说明使用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组件的构成例的展开透视图。在第1基板1上,具有有源矩阵阵列(显示区域)50、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5 1和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52,在第2基板503的主面(内面)上,形成有滤色片CF和相对电极(未画出来)。向第1基板1和第2基板503之间封入液晶层。此外,在第1基板1的背面上设置相位差板504和偏振片505。此外,在第2基板503的上表面上也设置相位差板509和偏振片501。
在第1基板1的周边上,装配上面所说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51和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52,装载了由集成电路芯片构成的电源电路53的柔性印制基板300的一端连接到在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52的装配边上,另一端的端子301则连接到未画出来的外部信号源上。在液晶显示板的背面上,配置有由发光二极管506和导光板507构成的照明装置(背光源)。这些构成要素,在用下壳体508和上壳体500一体化后就成为液晶显示组件。该液晶显示组件可以用做移动电话机或个人数字助理的显示装置。
如上所述,倘采用本发明,则可以提供改善具备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这两种功能的部分透射·反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各个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品质而使得不论在任何显示模式下都会得到高品质的图像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板,包括具有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这2个显示模式功能的多个象素电极;给与上述象素电极之间施加电场的相对电极;以及被挟持于上述象素电极与相对电极之间的液晶层;用来给上述相对电极施加对于上述透射模式和上述反射模式中的每一者的显示模式成为最佳的电压的相对电压产生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板的背面上的照明装置,上述相对电压产生电路,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亮灯时和灭灯时,给上述相对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
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板,包括具有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这2个显示模式功能的多个象素电极;给与上述象素电极之间施加电场的相对电极;以及施加有上述电场的液晶层;用来对于上述透射模式和上述反射模式中的每一者的显示模式给上述相对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的相对电压产生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板的背面上的照明装置,上述相对电压产生电路,在上述照明装置亮灯时把上述透射模式用的电压施加到上述相对电极上,在灭灯时把上述反射模式用的电压施加到上述相对电极上。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板包括被挟持于第1基板的主面和第2基板的主面之间的液晶层,在上述第1基板的主面的第1方向上延伸在第2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条扫描信号线和在第2方向上延伸在上述第1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地配置的多条图像信号线,配置在上述扫描信号线和上述图像信号线的交叉部分上控制象素的亮灯和灭灯的有源元件,用上述有源元件驱动的具有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这2个显示模式功能的象素电极,形成在上述第1基板或上述第2基板的主面在与上述象素电极之间产生电场的相对电极;给上述扫描信号线施加扫描信号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给上述图像信号线施加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以及向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上述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上述相对电极供给必要的电压的电源电路;上述电源电路,具有给上述相对电极,对于上述透射模式施加第1相对电压,对上述反射模式施加与第1相对电压不同的第2相对电压的相对电压产生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板的背面上的照明装置,上述相对电压产生电路,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亮灯时给上述相对电极施加上述第1相对电压,在灭灯时给上述相对电极施加上述第2相对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板的背面上的照明装置,在上述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中,具备识别上述照明装置的亮灯和灭灯并向上述相对电压产生电路提供相对电压选择信号的相对电压选择电路,上述相对电压产生电路,借助于上述相对电压选择信号,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亮灯时给上述相对电极施加上述第1相对电压,在灭灯时给上述相对电极施加上述第2相对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液晶显示板的周边,具有用来向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上述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输入来自外部信号源的显示用信号和电压的端子群,一端连接到上述端子群上另一端连接到上述外部信号源上的柔性印制基板,上述电源电路装载到上述柔性印制基板上。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液晶显示板,具有多个第1象素电极,把电场施加到与上述第1象素电极之间的第1相对电极,被挟持于上述第1象素电极和上述第1相对电极中间的第1液晶层,并以透射模式显示图像;第2液晶显示板,具有多个第2象素电极,把电场施加到与上述第2象素电极之间的第2相对电极,被挟持于上述第2象素电极和上述第2相对电极之间的第2液晶层,并以反射模式显示图像;以及给上述第1液晶显示板的上述第1相对电极施加对透射模式的显示最佳的第1相对电极电压的第1相对电极电压产生电路,和给上述第2液晶显示板的上述第2相对电极施加对反射模式的显示最佳的第2相对电极电压的第2相对电极电压产生电路。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液晶显示板,具有被挟持于第1基板的主面和第2基板的主面之间的第1液晶层,在上述第1基板的主面的第1方向上延伸在第2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条第1扫描信号线和在第2方向上延伸在上述第1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地配置的多条第1图像信号线,配置在上述第1扫描信号线和上述第1图像信号线的交叉部分上控制象素的亮灯和灭灯的第1有源元件,用上述第1有源元件驱动的进行透射模式的显示的第1象素电极,形成在上述第1基板或上述第2基板的主面在与上述第1象素电极之间产生电场的第1相对电极;第2液晶显示板,具有被挟持于第3基板的主面和第4基板的主面之间的第2液晶层,在上述第3基板的主面的第1方向上延伸在第2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条第2扫描信号线和在第2方向上延伸在上述第2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地配置的多条第2图像信号线,配置在上述第2扫描信号线和上述第2图像信号线的交叉部分上控制象素的亮灯和灭灯的第2有源元件,用上述第2有源元件驱动的进行反射模式的显示的第2象素电极,形成在上述第3基板或上述第4基板的主面在与上述第2象素电极之间产生电场的第2相对电极;给在上述第1液晶显示板上所具有的上述第1扫描信号线和在上述第2液晶显示板上所具有的第2扫描信号线施加扫描电压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给在上述第1液晶显示板上所具有的上述第1图像信号线施加第1图像信号,并给在上述第2液晶显示板上所具有的上述第2图像信号线施加第2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以及向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上述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供给必要的电压,并给在上述第1液晶显示板上所具有的上述第1相对电极供给对透射模式最佳的第1相对电压,给在上述第2液晶显示板上所具有的第2相对电极供给最佳的第2相对电压的电源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源电路中包括产生对于上述透射模式和上述反射模式中的每一种显示模式的最佳的第1相对电压和第2相对电压的相对电压产生电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液晶显示板的背面上具有照明装置,在上述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中,具备识别上述照明装置的亮灯和灭灯并向上述相对电压产生电路提供相对电压选择信号的相对电压选择电路,上述相对电压产生电路,借助于上述相对电压选择信号,在上述照明装置的亮灯时给上述相对电极施加上述第1相对电压,在灭灯时给上述相对电极施加上述第2相对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液晶显示板的周边,具有用来向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上述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输入来自外部信号源的显示用信号和电压的端子群,一端连接到上述端子群上另一端连接到上述外部信号源上的柔性印制基板,上述电源电路装载到上述柔性印制基板上。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改善具备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这两种功能的部分透射·反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各个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品质使得不论在任何显示模式下都会得到高品质的显示画面。具有分别给多条扫描信号线GL和多条图像信号线DL施加扫描信号和图像信号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51和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52;具有向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51和图像信号线驱动电路52以及相对电极供给需要的电压的电源电路53,且具有选择对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的每一者的显示模式的最佳电压施加到相对电极上的相对电压产生电路53。
文档编号G02F1/133GK1453617SQ0312218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6日
发明者高桥洋之, 桥本慎也, 山田孝洋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株式会社日立器件工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