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光纤互相连接的光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591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光纤互相连接的光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连接器,用于使光纤直接地互相连接。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提出了一种光连接器,用于使多根光纤直接地互相连接。这种类型的光连接器要求能够以高密度安装光纤并减小尺寸。
所述光连接器包括壳体和保持光纤的夹持件。
在光纤的一端被初步抛光后,每个光纤用夹持件保持。之后,光纤通过壳体的窄孔被插入以便从壳体略微伸出预定的长度。同时,夹持件被粘附并固定到壳体上。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JP-A)Nos.2001-42167和2000-56161中公开了这样的光连接器。
然而,上述的光连接器要求高技术的复杂操作以将光纤通过壳体的窄孔插入、以便从壳体略微伸出预定的长度,同时将夹持件粘附并固定到壳体上。
在光连接器的装配操作中,当光纤插入窄孔时,在抛光后留下的抛光废物或窄孔中的灰尘经常粘附到光纤的端面和侧表面上。
因此,在夹持件被粘附并固定到壳体上后,光连接器需要麻烦的工作以除去抛光废物或粘附到光纤上的灰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连接器,其能够容易地进行有关将光纤连接到光连接器上的操作。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通过以下的描述将会很清楚。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连接器,用于使多个光纤在其端部处互相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光连接器包括夹持件,用于保持光纤;和第一壳体,其支持固定地连接到其上的夹持件,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对准部分,用于对准和定位光纤,以及夹持件保持部分,用于保持夹持件,光纤从对准部分以悬臂状态向外伸出。


图1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有光纤的光连接器;图2的透视图示出了包括在上述光连接器中的带有光纤的第一壳体和夹持件的组合件;图3的透视图示出了带有光纤的图2所示的组合件以及连接到光纤端部的夹具;图4是夹具和光纤的放大透视图;图5是其上粘附有抛光废物的光纤的透视图;图6是从底表面看的图1中所示的第一和第二壳体的透视图;图7是光连接器的水平剖面底视图;图8是光连接器的主要部件的垂直剖面图;图9是图8所示的第二壳体的凹部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连接器。
首先参照图1,光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11、装配到第一壳体11的第二壳体21以及多个安装到第一壳体11上的夹持件31。
光连接器还包括连接至第一壳体11以覆盖一部分第一壳体11的盖部件41、以及连接至第二壳体21的光纤保护部件51。
第一壳体11具有大体为矩形板形状的主体部分11a、对准部分11c和夹持件保持部分11d。主体部分11a在沿图1所示的第一方向A的前侧上具有前端面11b。
对准部分11c沿第一方向A从前端面11b突出。夹持件保持部分11d沿第一方向A形成在主体部分11a的后侧上,即沿与第一方向A相反的第二方向B的前侧上。
主体部分11a具有上表面11e,所述上表面11e设置有在对准部分11c附近形成的光纤面对表面11f。光纤面对表面11f位于略低于上表面11e的水平位置的平面中,并平行于上表面11e延伸。夹持件保持部分11d是一个大的槽状部分,并具有与光纤面对表面11f邻近和连接的夹持件保持表面11g。
夹持件保持表面11a形成在光纤面对表面11f附近并且邻接光纤面对表面11f。夹持件保持表面11g位于低于光纤面对表面11f的水平位置的平面中,并且平行于光纤面对表面11f延伸。
参照图2,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被组装。参照图1和2,对准部分11c设置有光纤插入部分11j。光纤插入部分11j用于沿第一和第二方向A和B对准和定位延伸到光纤面对表面11f之上的多个光纤61。
光纤61在沿第一方向A的前侧具有端部61a。光纤插入部分11j保持光纤61,使其端部61a从对准部分11c的前端面伸出。光纤插入部分11j设置有多个形成于其内表面上的槽(未示出)。每个槽具有V形截面并沿第一和第二方向A和B延伸以定位各个光纤61。代替槽,光纤插入部分11j可设置有具有圆形截面的多个窄孔并沿第一和第二方向延伸。
主体部分11a具有一对第一侧表面11k、与第一侧表面11k邻接并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一对第二侧表面11m以及与第二侧表面11m邻接并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第三侧表面11n。
第一侧表面11k沿第三方向C(即与上表面11e平行并与第一和第二方向A和B垂直的宽度方向,图1)互相面对。同样,第二侧表面11m沿第三方向C互相面对。第三侧表面11n沿第三方向C互相面对。
第一侧表面11k沿第三方向C位于光纤面对表面11f的相对侧。第二侧表面11m位于光纤面对表面11f和夹持件保持部分11d之间的、用于桥接光纤面对表面11f和夹持件保持部分11d的接合部分的相对侧。第三侧表面11n沿第三方向C位于夹持件保持部分11d的相对侧。
沿第三方向C的第二侧表面11m之间的距离大于沿第三方向C的第一侧表面11k之间的距离。沿第三方向C的第三侧表面11n之间的距离大于沿第三方向C的第二侧表面11m之间的距离。
对准部分11c具有与主体部分11a的上表面11e齐平的上表面11p。在第一和第二侧表面11k和11m之间的接合处,形成一对沿第三方向C突出的突出部分13。每个突出部13分的厚度大体上等于主体部分11a的厚度。
第二侧表面11m设置有一对沿第三方向C突出的销状接合部分15。在第二和第三侧表面11m和11n之间的接合处,形成一对沿第三方向C伸出并位于主体部分11a的上表面11e之上的壳体装配部分17。壳体装配部分17用于连接第一壳体11和安装目标(未示出)。
第二壳体21具有顶板部分21a、与顶板部分21a平行并与其形成一定间隔的底板部分21b、以及一对侧板部分21c,侧板部分21c沿第三方向C设置在顶板部分21a和底板部分21b的相对侧,并将顶板部分21a和底板部分21b互相连接在一起。
顶板部分21a设置有沿方向A从后端朝向前端形成的大切口部分21d(换句话说,沿方向B从前端朝向后端)。每个侧板部分21c设置有作为沿第一方向A从后端朝向前端形成的切口的凹部21e。
凹部21e具有大体上与第一壳体11的突出部分13的形状和尺寸一致的形状和尺寸,从而突出部分13可被装配到凹部21e中。
第二壳体21的底板部分21b设置有位于其中心的细长开口21g,所述细长开口21g沿第一和第二方向A和B延伸。第二壳体21覆盖主体部分11a的上表面11e、对准部分11c和突出部分13。
每个顶板部分21a、底板部分21b和侧板部分21c具有薄板形状。因此,第二壳体21本身是可弹性变形的。
夹持件31具有大体柱状的形状,具有矩形截面。在该实施例中,四个夹持件31互相平行地排列。每个夹持件31保持多个光纤61。光纤61沿第一方向A从夹持件31的前端面延伸到第一壳体11的外侧。
盖部件41具有扁平部分41a和一对盖装配部分41b,盖装配部分41b沿垂直于扁平部分41a的方向从扁平部分41a的一对相对侧边弯曲并互相面对。每个盖装配部分41b插入在突出部分13和壳体装配部分17之间以便面对第二侧表面11m。
每个盖装配部分41b设置有从其下端朝向扁平部分41a形成的狭缝41c。狭缝41c具有细长部分41e,细长部分41e沿着垂直方向在中间位置处形成以容纳接合部分15。
当在第二侧表面11m上形成的销状接合部分15压配合到狭缝41c中时,盖部件41与第一壳体11接合并被其保持。这时,接合部分15压配合以到达狭缝41c的接合部分41c。
光纤保护部件51用于保护光纤61的端部61a。光纤保护部件51连接到在沿第一方向A的前侧上的第二壳体21的前开口部分21h。
在盖部件41连接到第一壳体11之后,第二壳体21被装配到第一壳体11上以便在沿第一方向A的前侧覆盖第一壳体11的外周。第二壳体21设置有形成在沿第一方向A的前侧上的圆柱形盖部分23。盖部分23由顶板部分21a、一部分底板部分21b和部分侧板部分21c形成。盖部分23覆盖从对准部分11c突出的光纤61的端部61a。
每个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21、夹持件31、盖部件41和光纤保护部件51最好通过模制树脂材料制成。然而,这些部件中的一些部件也可以用金属材料制成。
以下将说明光连接器的装配。如图2所示,假设每个光纤61以悬臂状态沿第一方向A从对准部分11c突出预定的长度L。
首先,光纤61被夹持件31保持。保持光纤61的夹持件31被固定地连接到第一壳体11的夹持件保持部分11d上。例如,夹持件31利用粘接剂通过粘接被固定地连接到夹持件保持部分11d上。
从光纤插入部分11j突出的光纤61的端部61a沿第一方向A突出。这时,每个光纤61的端部61a以悬臂状态沿第一方向A从对准部分11c突出的突出长度不等于预定的长度L。
每个光纤61适合于连接到未示出的匹配光连接器的匹配光纤上。在与匹配光连接器的匹配光纤连接以前,光纤61经受抛光操作,下面将要说明。
如图3和4所示,光纤61的端部61a被夹具71保持,夹具71包括具有多个V形槽65a的接收板65和扁平形状的保持板67。之后,光纤61的端部61a沿第一方向A从第一方向A前侧的夹具71的前端面略微突出。接着,光纤61的端部61a被抛光装置抛光成预定的长度L。
这样,在保持光纤61的夹持件31被安装到第一壳体11上时,光纤61可集中地被抛光。因此,光纤61的端部61a可被均匀地调节到等于预定长度L的共同的突出长度。这样,抛光操作可在夹持件31被安装到第一壳体11上的状态下进行。
在抛光光纤61的端部61a后,抛光废物81或灰尘可能被粘附到光纤61的端部61a的端面或外周表面上,如图5所示。特别是,在光纤61被抛光后,粉状的抛光废物81可能粘附到光纤61的端部61a的端面或外周表面上。然而,光纤61的端部61a在夹具71被除去时可直接被触及。因此,抛光废物81可被洗掉和除去。优选的是,利用浸有酒精的清洗布来洗掉或除去粘附到光纤61的端部61a的抛光废物81或灰尘。
在光纤61的端部61a被抛光和清洗后,从第一壳体11分离的第二壳体21被装配到第一壳体11上。这样,第一和第二壳体11和21通过锁定结构互相锁定以便不会互相脱离。
参照图6至9,第一和第二壳体11和12的锁定结构将被描述。第一壳体11具有底表面11r,该底表面11r设置有作为小突出的锁定部分18。如图9中以较大比例尺示出的,锁定部分18设置有沿着与第一和第二方向A和B相交的方向的倾倒表面18a。如图9中可明显看出,倾斜表面18a离开底表面11r沿第一方向A倾斜,即图中的朝左方向。锁定部分18在主体部分11a的大约中心处形成,位于对准部分11c附近,对应第二壳体21的底板部分21b的开口部分21g。
第二壳体21从第一方向A的前侧装配到第一壳体11。这样,由于第一壳体11具有锁定部分18,因此第二壳体21的底板部分21b被锁定部分18向上压,从而由于底板部分21b具有薄扁平面形状而略微发生弹性变形。当第二壳体21沿第二方向B被推向第一壳体11时,第二壳体21的凹部21e的内表面与第一壳体11的突出部分13压接触。
这时,锁定部分18进入到第二壳体21的开口部分21g以便容纳在其中。第二壳体21的底板部分21b从弹性变形回复并被锁定。
在第二壳体21的凹部21e与第一壳体11的突出部分13接合的状态下,如果不形成倾斜表面18a,则锁定部分18可能不能稳定地与开口部分21g的接触表面21r相接触。这将导致在第一和第二壳体11和12之间出现间隙。
考虑到上述方面,第一壳体11的锁定部分18设置有倾斜表面18a以便与开口部分21g的接触表面21r相接触。倾斜表面18a用于吸收间隙和保证稳定接触,即使这些部件中存在着一些尺寸误差。
总的来说,利用包括作为分立部件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的结构,在光纤61的端部61a从第二壳体21向前突出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许多的部件,因此积累的尺寸误差增加。然而,在本发明中,通过形成倾斜表面18a,可避免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之间出现间隙。因此,有可能高精度地突出光纤61的端部61a。
最后,光纤保护部件51沿第二方向B从第二壳体21的前侧被插入到第二壳体21中。盖部件41被连接到第一壳体11。这样,就完成了装配。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可增加光纤61从第一壳体11突出的突出长度,因此在抛光光纤61时有可能提高装配夹具71的自由度。由于光纤61可在夹持件31连接到第一壳体11上的状态下被抛光,因此,有可能限制光纤61的突出长度的变化。并且,有可能在光纤61被抛光后容易地清洁光纤61的端面或外周面。通过提供具有倾斜表面18a的锁定部分18,第一和第二壳体11和21可稳定地互相装配在一起而不会留下间隙。
尽管已参照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以各种其它方式将其投入实践。
权利要求
1.一种光连接器,用于使多个光纤在其端部处互相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光连接器包括夹持件,用于保持所述光纤;和第一壳体,其支持固定地连接到其上的所述夹持件,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对准部分,用于对准和定位所述光纤,以及夹持件保持部分,用于保持所述夹持件,所述光纤从所述对准部分以悬臂状态向外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被装配到第二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圆柱形盖部,覆盖所述对准部分和从所述对准部分突出的所述光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对侧表面突出的一对突出部分,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在所述第二壳体被装配到所述第一壳体时适于与所述突出部分配合和接合的一对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在所述第一壳体底表面上形成的锁定部分,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底板部分,所述底板部分在所述第二壳体装配到所述第一壳体上时面对所述第一壳体的底表面,所述底板部分具有与所述锁定部分接合的开口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分具有在所述锁定部分与所述开口部分的接触部分相接触的位置处形成的倾斜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的盖部件,用于覆盖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在其侧表面上形成的接合部分,所述盖部件设有狭缝以容纳与其压配合的所述接合部分,从而将所述盖部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全文摘要
一种光连接器,包括夹持件(31),用于保持光纤(61);第一壳体(11),夹持件被固定到其上;和装配到第一壳体(11)上的第二壳体(21)。所述第一壳体(11)具有对准部分(11c),用于对准和定位光纤(61),以及夹持件保持部分(11d),用于保持夹持件(31)。所述光纤(61)具有从对准部分(11c)以悬臂状态向前伸出的端部(61a)。
文档编号G02B6/38GK1580844SQ20041005621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8日
发明者竹田淳, 小野川明浩, 是枝雄一, 丸山雅司, 小清水治之, 牟田口清之, 松下英彦, 佐佐木绅 申请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